图书介绍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第1卷
  • 崔之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923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44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27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太平军兴1

前言1

第一章 清朝战略力量分析1

第一节 全局战略力量1

一 社会经济危机的加深1

二 军事系统的落后窳败12

三 中小地主和经世派的潜力24

第二节 广西反抗力量的发展33

一 广西是革命的风暴地区33

二 广西天地会起义的兴起40

三 天地会起义的特点与规律47

四 天地会起义对太平天国战争的重大影响50

一 紫荆-金田基地的开辟59

第一节 金田团营59

第二章 金田起义59

二 武装起义时机的成熟68

三 金田团营70

第二节 初战告捷80

一 关于金田起义日期80

二 关于攻战新圩83

三 迎主之战86

四 蔡村江会战91

五 金田起义战略方向辨析94

第三节 江口圩防御战99

一 金田建国后的单纯防御战略99

二 牛排岭会战108

三 太平军出击失利和转移东乡120

一 三里圩大败周天爵130

第一节 东乡相持130

第三章 武、象之间130

二 清军的“坐战”与太平军的机动142

三 再次胜利突围156

第二节 中平对峙164

一 粉碎清军三路围剿计划164

二 第三次胜利突围187

第四章 血战新圩208

第一节 相持战局的恶化208

一 新圩-紫荆战场上的两军态势208

二 7·25会战214

三 8·6会战221

四 双髻山、猪仔峡要塞的陷落226

一 太平军撤出紫荆山区233

第二节 新圩保卫战233

二 8·24会战239

三 风门坳失陷243

四 壮烈的反围剿战争248

第三节 第四次胜利转移255

一 突围新圩,转战思旺255

二 官村岭大捷263

三 由思旺到永安269

第五章 永安半载(上)278

第一节 太平军攻克永安278

一 永安城防之态势278

二 太平军轻取州城283

第二节 击退乌兰泰的攻势286

一 清军的矛盾和困难286

二 太平军单纯防御永安290

三 永安南线的战事294

一 清军的混乱战略298

第三节 前期反围剿战局298

二 10·14会战304

三 太平军劫营古苏冲307

四 11月上旬之战况310

五 “更番叠战”的破产315

第四节 太平天国各项建设326

一 小天堂口号的提出326

二 分封诸王,颁定礼制329

三 粉碎反间诱降阴谋337

四 严别男行女行343

第一节 反击向荣移营的斗争346

一 向荣的复出346

第六章 永安半载(下)346

二 挫败清军夹攻水窦351

三 反击向荣移营的失利356

第二节 太平军艰苦斗争363

一 反经济封锁的斗争363

二 1月中旬的战局366

三 前线战局的激化372

第三节 最后阶段的苦战378

一 赛尚阿赴永安督战378

二 西炮台攻守战381

三 马背岭战役389

第四节 第五次胜利突围394

一 清军东线的空虚394

二 太平军突出永安399

三 龙寮岭会战408

四 大峒歼灭战413

第一节 太平军进军桂林420

一 关于进军桂林的决策420

第七章 桂林到湘南的转战420

二 从马岭到桂林425

第二节 桂林攻坚战431

一 初攻受挫431

二 4月下旬的战局436

三 相持战局的继续441

第三节 从桂林到全州450

一 太平军撤围桂林450

二 太平军攻克全州458

第四节 在挫折中奋战467

一 蓑衣渡会战467

二 从永州南折道州473

一 单纯防御道州480

第五节 湘南盘桓480

二 分兵攻克江、永485

三 东进郴州492

第八章 长沙之围501

第一节 分兵进军长沙501

一 太平军分据永兴501

二 萧朝贵由永兴向长沙进军511

第二节 萧朝贵军进攻长沙517

一 萧朝贵中炮重伤517

二 曾水源等继续攻城524

第三节 郴、永战局与洪、杨进援长沙533

一 郴、永的相持战局533

二 郴、永太平军进援长沙538

一 太平军分兵渡湘546

第四节 继续进攻长沙546

二 长沙后期的攻守战局556

第五节 太平军撤离长沙571

一 关于撤围的决策571

二 太平军胜利撤离长沙575

第九章 攻克武昌579

第一节 从长沙到武昌579

一 太平军进据岳州579

二 向武昌进军592

第二节 太平军攻克武昌603

一 战争第一阶段603

二 战争第二阶段614

三 胜利攻取武昌620

一 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及其实践626

第三节 太平军在武昌626

二 武昌城外的战事632

三 太平军撤离武昌638

第十章 定鼎金陵654

第一节 从武汉到南京654

一 向九江进军654

二 安庆战役664

三 进军南京671

第二节 南京战役681

一 清军虚弱的城防681

二 攻克南京686

第三节 太平军初期战略战术之考察706

一 战略指挥及其演变706

二 战役指挥及战术特点715

三 关于建都决策之考察732

第二卷 战略发展745

第一章 太平军北伐745

第一节 从苏皖到豫南745

一 北伐决策745

二 攻克皖北752

三 抢渡黄河759

四 转战豫省765

第二节 从山西到直隶778

一 北伐军乘虚入晋778

二 横穿冀南 直逼天津784

第二章 北伐失败800

第一节 挺进山东800

一 神速渡黄800

二 临清战役807

第二节 援军失利814

第三节 北伐军败亡819

一 弃静海 踞阜城819

二 连镇战役832

三 据守高唐838

四 冯官屯战役844

第三章 太平军西征战略平议848

第一节 西征战略决策的制定848

一 西征战略决策的依据848

二 西征战略指挥的总体辨析856

第二节 西征战略指挥的演变863

一 西征初期的战略机动与进攻864

二 湘潭失利后的战略防御与退却870

三 太平军力争上游875

一 西征战略与太平天国总体战略884

第三节 影响与制约西征战略指挥诸要素884

二 上游诸战场对西征全局战略的制衡886

三 制江权在西征战略中的地位889

四 将帅素质及其作用894

五 太平军初期战略经验的影响与运用901

六 清军战略对西征战略的制衡902

第四章 江西战场——从围攻南昌到开辟基地915

第一节 西征军围攻南昌915

一 太平军在江西军事活动述略915

二 西征军兵临南昌918

三 攻坚受挫922

四 控扼近城州县 以图久困南昌928

一 湘军猖狂进犯九江930

第二节 九江-湖口会战930

二 石达开督师西援933

三 保卫浔城936

四 决战湖口939

第三节 克复江西广袤腹地945

一 曾国藩力保江西945

二 石达开回师图赣960

第五章 皖北基地的建立970

第一节 太平军攻取庐州970

一 石达开经营安庆970

二 太平军回师攻庐972

三 胡以晃攻克庐州976

第二节 皖北战局的逆转981

一 清军大举围攻庐州981

二 舒、桐、巢及皖西战事987

三 太平军弃守庐州991

一 范汝杰军转战徽州994

第三节 太平军在皖南的活动994

二 石达开经略皖南997

第六章 西征两湖与湘军的崛起999

第一节 西征军在两湖的战略发展999

一 二克汉阳、汉口999

二 经略湖北腹地1002

三 乘胜直下湖南1008

第二节 曾国藩与湘军的组建1011

一 湘军的组建1011

二 湘军的结构、特征1014

第三节 湖南的沦丧1020

一 湘潭与靖港会战1020

二 湘北争夺战1025

一 武汉失守1032

第七章 力争上游 几经反复——湖北战场的拉锯战1032

第一节 武汉、田家镇会战失利1032

二 田家镇会战1039

第二节 西征军反攻湖北1046

一 重据武汉1046

二 争夺鄂北1048

第三节 武汉相持1052

一 胡林翼督师图鄂1052

二 西征军保卫武汉1055

第八章 宁镇扬防御战局1072

第一节 太平军东下镇扬与战略转变1072

一 杨秀清分兵攻取镇扬1072

二 清江南、江北大营的组建1076

三 太平天国的战略转变1085

一 邓绍良兵溃镇江1093

第二节 三城的战略相持1093

二 天京城外的消极相持1099

三 太平军弃守扬州1115

第九章 极力防御 牵制清军1133

第一节 石达开主持天京军事1133

一 挫败向荣近城逼攻1133

二 上游江面的首次争夺1140

三 七桥瓮-上方桥攻守战役1145

第二节 水陆联防 保卫瓜镇1154

一 余万清围攻镇江1154

二 江北大营进犯瓜洲1162

第三节 扩展战区 力扼江路1176

一 沿江设防 堵御清军上犯1176

二 机动皖南 分散清军兵力1192

第四节 天京对峙 瓜镇告危1199

一 吴如孝力保孤城1199

二 托明阿移营围逼 瓜洲战局逆转1209

三 天京战局消沉1218

第十章 连续作战 力破京围1224

第一节 瓜镇大捷1224

一 秦日纲督师援镇1224

二 一破江北大营1233

三 高资歼灭战1243

第二节 江南大营的溃败1248

一 一破江南大营1248

二 丹阳之战1258

三 金坛之战1264

第一节 韦志俊弃守武汉1269

第一章 鄂赣战局的逆转1269

第三卷 战略相持1269

一 石达开西援武汉1270

二 武汉失守1278

第二节 太平军“谨守江西”1286

一 相持战局的出现1286

二 林启荣“谨守江西”1298

第二章 天京战场的外围防御战1311

第一节 溧水、句容陷落1311

一 江南太平军的战略退却1311

二 江南大营战略反攻的阻滞1318

三 溧、句失陷1337

第二节 江北之相持1346

一 挫败江北大营的进犯1346

二 江北战局的沉寂1357

一 巢湖诸州县的失陷1376

第三章 皖北的剧烈反复1376

第一节 清军疯狂进犯1376

二 李秀成保卫桐城1387

第二节 陈玉成大举反攻1399

一 收复巢湖地区1399

二 桐城大捷1403

三 太平军发展受挫1409

第四章 起伏多变的皖南战局1418

第一节 宁国得而复失1418

一 邓绍良进犯宁国1418

二 宁国地区之战局动荡1424

三 杨国宗在徽境机动1435

四 宁国失守1438

一 太平军频繁机动1446

第二节 动荡中的相持1446

二 石达开出走与皖南战局1454

第五章 江西战局持续恶化1468

第一节 赣西保卫战1468

一 杨辅清、石镇吉进军闽西1468

二 太平军保卫赣西1479

三 石达开出走与江西战局1501

第二节 陈玉成西援失利与九江沦陷1526

一 湖北太平军的战略退却1526

二 挫败李续宾的速战急攻1531

三 陈玉成进军鄂东1537

四 九江失守1551

第一节 镇江、瓜浦失守1564

一 镇江保卫战1564

第六章 天京战场的危机与生机1564

二 瓜洲失守1574

三 太平军撤出江浦1580

第二节 清军再困天京与江北大营溃灭1586

一 李秀成在天京外围失利1586

二 天京战局恶化1598

三 二破江北大营1608

第七章 皖北战局之大起大落1623

第一节 李秀成、陈玉成的战略机动1623

一 李秀成机动受挫1623

二 陈玉成连挫复振1642

第二节 粉碎湘军侵皖计划1663

一 湘军猖狂侵犯皖北1663

二 三河大捷1673

一 二郎河会战1682

第三节 湘军再次犯皖1682

二 陈玉成东援与湘军乘虚西犯1692

三 小池驿会战1701

第八章 皖南的持续动荡1711

第一节 杨辅清、李世贤转战徽宁1711

一 杨辅清进军赣皖边界1711

二 湾沚大捷1720

三 宁国战局振而复衰1731

第二节 徽宁局势之新动荡1737

一 杨辅清保卫边界基地1737

二 韦志俊、杨辅清分兵转战宁郡1747

三 杨辅清大举入徽1754

四 杨辅清奋勇转战与韦志俊叛降1764

一 李世贤援京与薛之元叛降1781

第一节 李秀成援京1781

第九章 机动灵活 援救天京1781

二 李秀成奋战两浦1795

三 黄门安保卫六合1800

第二节 陈玉成援京1805

一 转战江北1805

二 转进皖北1817

三 江北大捷1822

第十章 石达开出走与覆亡1838

第一节 石达开进军浙闽1838

一 石达开图浙失败1838

二 杨辅清进兵福建1858

三 石达开拓展闽郡1870

第二节 石达开转进赣湘1881

一 转战赣南1881

二 挺进湖南1898

三 宝庆会战1908

第三节 石达开退据广西1919

一 败退广西1919

二 义军东返1932

第四节 石达开的覆灭1940

一 转战川黔1940

二 兵败大渡河1960

三 李福猷军溃败1973

第十一章 二破江南大营1982

第一节 1860年春的形势分析1982

一 敌对双方的军事态势1982

二 清太双方的战略意图1987

第二节 战役第一阶段:奔袭杭州1998

一 芜湖决策和李秀成兄弟机动皖南1998

二 李秀成兄弟进军杭、湖2011

第三节 战役第二阶段:攻破江南大营2020

一 建平会议2020

二 一举攻破江南大营2031

第四节 二破江南大营会战评析2049

一 战略指挥2049

二 战术特点2054

三 太平军主要将帅表现评点2058

四 会战的效应2060

第十二章 太平军东征苏南2064

第一节 东征之战略决策2064

一 二破江南大营后的军事态势2064

二 敌对双方战略决策考论2065

第二节 东征第一阶段:歼灭江南大营残部2076

一 丹阳会战2076

二 镇江、扬州、金坛攻防战2078

第三节 东征第二阶段:歼灭苏南清军2088

一 直下常州、无锡、苏州2088

二 攻取苏南腹地2093

第四节 东征第三阶段:进军上海2102

一 上海前线的军事态势2102

二 太平军第一次进军上海2104

三 东征苏南战役评析:战略、战术及效应2110

第四卷 天国衰亡2115

第一章 安庆保卫战2115

第一节 湘军围攻安庆2115

一 曾国藩图皖战略2115

二 湘军进犯太湖、潜山2118

三 湘军进逼安庆2123

一 太平军救皖战略决策2128

第二节 太平军安庆解围战2128

二 陈玉成进军湖北2130

三 李秀成沿江西进2136

四 中路各军战况2150

五 陈玉成、洪仁玕进援安庆2155

第三节 安庆失陷与进军西北2161

一 安庆失守2161

二 天京上游重镇相继失陷2164

三 陈玉成殉国与余部进军西北2168

第四节 安庆失陷原因及其后果2173

第二章 太平军进取浙江2176

第一节 浙江战事之历史回顾2176

一 浙江的战略位置和太平军两次入浙2176

二 1860年的浙江战事2180

一 太平天国战争重心的转移2183

第二节 太平军克复浙江2183

二 李世贤督师入浙2185

三 浙江腹地的攻克2193

第三章 浙江的沦丧2213

第一节 左宗棠进犯浙江2213

一 军事态势与曾、左的构想2213

二 左系湘军的组建2218

第二节 浙西、浙南防御战2219

一 金华及其外围争夺战2219

二 温、处、台陷落2228

第三节 浙东保卫战2231

一 中外联军攻陷宁波2231

二 绍兴的失守2236

一 杭州保卫战2240

第四节 杭、嘉、湖保卫战2240

二 嘉兴保卫战2250

三 最后据点——湖州的失陷2256

第四章 1862年上海战役2265

第一节 战略决策与谭绍光进攻上海2265

一 李秀成二攻上海2265

二 谭绍光直取上海郊县2272

三 中外联军反攻与上海战局逆转2284

第二节 上海战局的再次起落2295

一 中外联军猖狂进犯2295

二 李秀成督师全面反攻2311

三 李秀成撤军与上海郊县失守2326

第五章 苏南郡县的失陷2342

第一节 苏福省的沦丧2342

一 苏州外围州县失陷2342

二 苏州保卫战2376

第二节 苏南的最后血战2399

一 无锡保卫战2399

二 常州保卫战2403

第六章 天京保卫战2423

第一节 曾国荃东犯天京2423

一 安庆失守后的上游态势与曾国藩的战略决策2423

二 湘军沿江东犯,兵临天京2435

第二节 李秀成援京受挫2452

一 雨花台战役2452

二 “进北攻南”的战略机动2491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覆亡2514

一 湘军合围天京2514

二 洪秀全消极防御首都2523

三 最后的血战2534

第四节 天京保卫战的余波——皖南赣北战事2547

一 切断曾国荃后路——金柱关之役2547

二 转进湘军后方腹地——皖南太平军西征2554

三 入赣机动,征粮就食2575

第七章 太平军余部的最后斗争2585

第一节 转战赣、闽2585

一 太平军余部转进江西2585

二 闽南攻守战役2596

第二节 太平军余部的覆灭2627

一 转战三省边界2627

二 最后的血战2644

结束语:太平天国战争史之再思考2653

参考文献2699

索引27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