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
  • 毛建仁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7029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217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新生代-岩浆作用-研究-东南丘陵;新生代-岩浆矿床-矿床成因-研究-东南丘陵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东南部和邻区的地质背景1

1.1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台湾岛弧带在东亚构造中的位置1

1.1.1 中国东南部和东海地区地质构造2

1.1.2 台湾地区地质构造6

1.1.3 日本岛弧区地质构造9

1.2 区域断裂构造11

1.2.1 概况11

1.2.2 区域断裂主要特征11

1.2.3 日本的主要区域断裂14

1.3 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区的基底特征16

1.3.1 中国东南部前侏罗纪双层基底构造16

1.3.2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区基底的分区性特征20

1.3.3 台湾地层区21

1.3.4 日本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区的基底特征25

1.3.5 韩国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区的基底特征28

第2章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30

2.1 概述30

2.1.1 印支期花岗质岩浆活动30

2.1.2 燕山早期岩浆活动31

2.2 印支期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桂坑岩体为例33

2.2.1 桂坑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征34

2.2.2 桂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39

2.2.3 挂坑岩体的成因讨论49

2.2.4 与华南和苏鲁-韩国印支期花岗岩体的区域对比51

2.2.5 构造意义56

2.3 燕山早期早阶段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58

2.3.1 地质背景59

2.3.2 燕山早期早阶段岩浆活动时空分布特征61

2.3.3 燕山早期早阶段岩浆活动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特征63

2.3.4 燕山早期早阶段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66

2.3.5 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86

2.4 燕山早期晚阶段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91

2.4.1 侵入岩的地质学和岩石学特征92

2.4.2 侵入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冷却速率94

2.4.3 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05

2.4.4 岩浆分异作用及其含矿性分析112

2.4.5 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118

2.5 燕山晚期晚阶段火山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128

2.5.1 镁铁质岩石的地质特征和侵位时间129

2.5.2 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132

2.5.3 镁铁质岩石和片麻岩成因以及造山阶段的构造演化135

第3章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139

3.1 中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139

3.1.1 火山活动旋回特征和年代学格架139

3.1.2 浙江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特征141

3.2 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43

3.2.1 第Ⅰ火山活动旋回(早侏罗世,200~175MaB.P.)144

3.2.2 第Ⅱ火山活动旋回(中-晚侏罗世,162~150)MaB.P.)144

3.2.3 第Ⅲ火山活动旋回(早白垩世早期,143~117MaB.P.)146

3.2.4 第Ⅳ火山活动旋回(早白垩世晚期,117~85MaB.P.)148

3.2.5 Sr-Nd同位素特征149

3.3 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地质特征151

3.3.1 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时空分布特征151

3.3.2 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岩石学特征155

3.4 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和源区特征155

3.4.1 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155

3.4.2 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161

3.4.3 台湾地区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特征165

第4章 日本中新生代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171

4.1 概述171

4.2 印支期-燕山早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173

4.2.1 地质概况和岩石学特征173

4.2.2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174

4.2.3 地球化学特征179

4.2.4 讨论186

4.3 燕山晚期早阶段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188

4.3.1 东北日本北上地区188

4.3.2 西南日本九州地区201

4.4 燕山晚期晚阶段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13

4.4.1 西南日本内带侵入岩的区域性特征213

4.4.2 西南日本领家带代表性岩体224

4.5 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38

4.5.1 花岗岩的地质学和岩石学特征238

4.5.2 地球化学特征238

4.5.3 岩石成因245

第5章 日本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46

5.1 日本中生代火山地质概述246

5.1.1 西南日本燕山晚期火山旋回和时空分布246

5.1.2 日本燕山晚期火山旋回划分对比249

5.2 日本燕山晚期早阶段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50

5.2.1 东北日本北上地区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50

5.2.2 西南日本中国地区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57

5.3 日本燕山晚期晚阶段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65

5.3.1 岩相学特征和年代学265

5.3.2 地球化学特征269

5.4 日本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72

5.4.1 地质背景和新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272

5.4.2 西南日本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277

5.4.3 东北日本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289

5.5 新生代火山岩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309

5.5.1 西南日本火山岩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309

5.5.2 东北日本火山岩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311

第6章 韩国中新生代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317

6.1 韩国中新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317

6.1.1 中新生代侵入岩的时空分布317

6.1.2 中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322

6.2 印支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324

6.2.1 地质概况、年代学和岩石学特征325

6.2.2 地球化学特征325

6.2.3 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337

6.3 燕山早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340

6.3.1 地质概况340

6.3.2 岩石学特征341

6.3.3 地球化学特征342

6.3.4 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351

6.4 燕山晚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355

6.4.1 地质概况、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学特征356

6.4.2 地球化学特征358

6.4.3 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环境370

6.5 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374

6.5.1 白垩纪古近纪火山活动374

6.5.2 新近纪火山活动383

第7章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及典型矿床393

7.1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成矿作用的地质背景393

7.1.1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矿床基本特征393

7.1.2 日本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398

7.2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407

7.2.1 银山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407

7.2.2 西华山钨矿412

7.2.3 冷水坑银铅锌矿床416

7.2.4 紫金山铜金矿田420

7.2.5 奇美铜矿424

7.2.6 金瓜石金铜矿床426

7.3 日本中新生代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432

7.3.1 小坂黑矿型铜多金属矿田432

7.3.2 日立别子型铜铁多金属矿床435

7.3.3 菱刈岩浆热液型金矿床435

7.3.4 釜石接触交代型矿床438

7.3.5 秩父矽卡岩型矿床441

7.4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对比443

第8章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板块构造动力学演化446

8.1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基本地质事实447

8.1.1 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多期性和迁移性447

8.1.2 中国东南部及周边地区印支期花岗岩452

8.1.3 华南有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吗?457

8.2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动力学特征-周边地区对比研究的启示458

8.2.1 印支期多板块汇聚的地质事实458

8.2.2 中国东南沿海与日本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韧性变形和成岩方式的启示465

8.2.3 动力变形期及其后的地壳伸展作用470

8.3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板块构造动力学演化模式471

8.3.1 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沉寂期及其动力学原因472

8.3.2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四阶段动力学演化模式474

参考文献477

后记5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