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 御宅 二次元世界的迷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 御宅 二次元世界的迷狂
  • 易前良,王凌菲著;马中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20031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青年-亚文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 御宅 二次元世界的迷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一、关于中国国民人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5

二、主要问题和结论7

三、研究方法10

第一章 方法与意义第一节 关于中国心理学史的方法问题13

一、新的研究方法15

二、融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于现代心理学19

三、挖掘转换,用古于今20

第二节 国民性研究的概况22

一、人类学的研究22

二、心理学的研究23

第三节 中国国民性的研究意义28

第二章 中国现代国民人格概况第一节 时代背景30

一、社会上的浮躁心态33

二、个体的心理困扰36

第二节 国民人格的基本状况41

第三节 当代国民人格中传统与现代特质的比较45

第三章 传统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第一节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人格类型说50

一、《黄帝内经》的人格类型说51

二、孔子的人格类型说51

三、荀子的人格类型说51

四、董仲舒、韩愈的“性三品说”52

五、刘邵的人格类型说52

六、“物情不齐”的个性说54

第二节 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理论54

一、古帝王:早期理想人格特征的现实论证55

二、圣人君子:儒家理想人格59

三、物我两忘的神人:道家理想人格72

四、万法皆空的超人:佛家理想人格76

第三节 儒道佛理想人格的融合78

一、融合的原因79

二、融合的基础82

三、融合的过程85

第四节 儒道佛相融合的理想人格92

一、融合的理想人格结构及特征92

二、融合的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影响96

第四章 中国国民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第一节 中国古代现实人格的实证研究109

一、作品选定111

二、古代现实人格的因子分析113

三、古代现实人格的内容分析120

第二节 近代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特征126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格结构与特质研究131

一、研究方法132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133

第四节 中国当代理想人格的结构特征描述139

一、研究方法139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139

三、当代人格结构因素分析的补充研究145

第五章 中国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第一节 古今异同: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人格结构比较147

一、人格结构的跨时代比较148

二、古代人格结构基本稳定的原因分析150

三、人格特质变化的原因分析152

第二节 古今比较的分析和启示154

一、从批判性继承到发扬:优秀的传统人格特质154

二、摈弃与改变:消极传统人格特质162

第三节 东西之分:中国与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169

一、中国与西方人格结构的异同169

二、中西人格建构途径差异173

第四节 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比较174

一、理想与现实人格相同之处176

二、理想与现实人格的差异179

三、人格特质变化的原因分析180

第六章 传统人格的现代延伸第一节 转换的基石——传统人格199

第二节 现代性特质的角色地位202

第三节 科学理性206

一、理性人格特质的缺失206

二、现代精神要求理性210

第四节 回归审美213

第五节 追求幸福218

一、什么决定幸福?219

二、人格与主观幸福感223

三、文化与主观幸福感231

四、中国文化与理想人格对中国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35

五、提升主观幸福感240

第六节 完善人格历程,使人格健康发展246

第七章 建构中国化的人格理论模型初探一、建构的目的和基础251

二、建构的途径和过程254

三、建构中国人格理论模型256

附录1258

附录2261

后记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