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越剧发展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越剧发展史
  • 应志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1726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越剧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越剧的起源(1852年前)10

第一节 嵊县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10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文明的基础10

(二)唐诗之路文化的积淀11

(三)佛教文化的影响12

(四)特殊环境造就的人文品格13

第二节 浙东文化艺术的孕育14

(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哺育14

(二)丰富的戏曲文化的熏染16

第二章 越剧的形成(1852-1906)22

第一节 沿门唱书的出现22

第二节 金芝堂和落地唱书26

(一)“哀哀调”的出现26

(二)马塘村金其炳的唱书26

(三)金芝堂与落地唱书27

第三节 落地唱书的南北两派30

第四节 落地唱书的程式——赋子31

第三章 越剧男班的兴起(1906-1923)35

第一节 小歌班首次登上舞台35

(一)南派艺人在乐平乡外伍村试演35

(二)北派艺人在余杭陈家庄试演36

(三)南派艺人在嵊县东王村正式登台37

第二节 小歌班男班艺人的演出38

第三节 小歌班初进杭州、上海演出41

(一)小歌班首进杭州演出41

(二)小歌班首进上海演出41

(三)小歌班对越剧音乐的革新44

(四)“绍兴文戏”名称首次出现45

(五)剧目风格的初步形成46

第四节 小歌班时期越剧编剧的萌芽47

第五节 越剧男班唱调的发展48

第六节 男班艺人代表人物49

第四章 女子越剧的兴起(1923-1930)53

第一节 施家岙女子科班54

(一)施家岙女子科班的诞生55

(二)施家岙女子科班在杭州、上海的演出57

(三)施家岙女子科班在家乡深受欢迎58

(四)施银花等首创[四工调]59

(五)施家岙女班对女子越剧的意义60

第二节 女子科班在浙江勃兴61

(一)女子科班在嵊县的发展61

(二)女子科班在新昌的发展65

(三)女子科班在杭州及郊县等地的发展65

第三节 女子科班在浙江的盛行66

(一)杭州——三十年代女子越剧大本营66

(二)宁波——滋养越剧艺术的沃土69

(三)嘉兴——盛行女子越剧水路班71

(四)女子科班遍及浙江各地73

(五)女子科班对浙江其他地方戏的影响77

第五章 女子越剧的发展(1931-1941)79

第一节 越剧在上海79

(一)女子越剧涌向上海滩79

(二)女子越剧在上海租界形成广泛的观众群80

(三)女子越剧向华东诸省发展84

第二节 越剧名旦“三花”85

第三节 姚水娟勇闯越剧新路87

(一)初闯上海滩88

(二)编演《花木兰》89

(三)编演时装新戏91

(四)姚水娟对越剧的贡献93

第四节 越剧编剧“四大金刚”93

第五节 越剧艺术的演进96

(一)越剧的表演从无到有96

(二)越剧[四工调]的产生97

(三)越剧舞台美术不断进步98

第六章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越剧(1942-1945)102

第一节 浙东群众性的越剧活动103

第二节 浙东四明山区社教队的越剧活动104

(一)浙东行政公署社教队104

(二)浙东四明专署社教队105

第三节 四明山根据地对越剧的改革105

(一)改造旧艺人106

(二)改革剧目唱腔和演出形式107

(三)四明山根据地越剧改革的意义110

第七章 越剧走向成熟(1942-1949)111

第一节 袁雪芬树起“新越剧”的旗帜111

(一)实行编导制度111

(二)《祥林嫂》成为越剧的里程碑114

(三)共产党引导越剧走向光明117

第二节 尹桂芳进行越剧改革119

(一)编演时装戏和历史剧120

(二)重视传统剧目的改编和加工121

(三)走出以女小生为主的表演风格新路子122

第三节 “十姐妹”义演《山河恋》124

第四节 越剧传播手段现代化的萌芽128

(一)越剧演员上电台播唱129

(二)灌制越剧唱片130

(三)拍摄越剧影片131

第五 节越剧综合艺术的初步形成132

(一)越剧的导演132

(二)越剧的表演135

(三)越剧的音乐与唱腔135

(四)越剧的舞台美术136

(五)越剧服装的演进138

第六节 本时期越剧演员代表人物140

第七节 越剧在上海起飞144

第八章 越剧的黄金时期(上)(1949-1965)152

第一节 越剧界的“改人改戏改制”153

(一)改戏——越剧本身的艺术改革155

(二)改人——越剧艺人的世界观改造156

(三)改制——改革越剧团管理体制159

第二节 国营越剧团的建立161

(一)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61

(二)浙江省实验越剧团163

第三节 越剧团参加全国和华东戏曲会演164

(一)参加全国戏曲会演164

(二)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65

第四节 越剧艺术家的殊荣166

第五节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69

第六节 越剧首次走向世界171

(一)中国越剧在民主德国171

(二)中国越剧在苏联172

(三)中国越剧在朝鲜174

第九章 越剧的黄金时期(中)(1949-1965)177

第七节 越剧团登记和剧团布局的调整177

(一)民间越剧团登记177

(二)合理调整越剧团的布局179

第八节 越剧传向全国182

一、越剧传向华东各省182

二、越剧传向华北206

三、越剧传向东北209

四、越剧传向西北211

五、越剧传向西南215

六、越剧传向中南216

七、越剧传向台湾218

第九节 越剧剧目创作的曲折发展与繁荣219

(一)越剧剧目创作的第一次繁荣220

(二)越剧剧目创作在曲折中前进223

(三)越剧剧目创作的再次繁荣225

(四)越剧影片的发展228

第十节 越剧作家和作品229

(一)田汉与他的越剧作品230

(二)徐进与越剧《红楼梦》238

(三)顾锡东与他的越剧作品245

(四)魏峨、双戈与越剧《胭脂》249

(五)胡小孩与他的越剧作品254

(六)其他越剧作家257

(七)越剧女作家259

第十一节 越剧艺术的全面发展261

(一)越剧的导演261

(二)越剧的表演艺术267

(三)越剧音乐与唱腔268

(四)越剧的流派唱腔272

(五)越剧的舞台美术276

第十二节 越剧团上山下乡下海岛演出282

(一)越剧团上山下乡演出282

(二)越剧团为解放军演出284

(三)越剧团送戏下乡演出活动的特点285

(四)越剧团上山下乡演出的意义286

第十三节 越剧到越南、朝鲜及香港演出287

(一)越剧在越南演出287

(二)越剧赴朝鲜演出288

(三)越剧首次在香港演出289

第十章 越剧的黄金时期(下)(1949-1965)291

第十四节 越剧艺术教育的建立291

(一)越剧中等艺术教育291

(二)专业越剧团随团带学员292

(三)越剧成人教育293

第十五节 越剧男女合演的探索295

(一)第一个男女合演越剧团的建立295

(二)各地男女合演越剧团的兴起297

(三)上海越剧男女合演298

(四)解决男演员的唱腔是实现男女合演的关键298

第十六节 越剧艺术的出版299

(一)越剧剧本的出版299

(二)越剧艺术研究著作的出版304

第十七节 共和国领导人与越剧305

(一)毛泽东重视提高越剧剧种和演员的地位305

(二)周恩来重视越剧艺术的发展306

(三)党和国家诸多领导人关怀着越剧事业312

第十八节 本时期越剧演员代表人物315

第十一章 “文革”中的越剧(1966-1976)333

第一节 越剧队伍解散333

第二节 越剧剧目凋零334

第三节 越剧工作者的不屈抗争335

第十二章 越剧的复苏(1977-1980)338

第一节 越剧界的拨乱反正338

第二节 重建越剧队伍342

第三节 活跃越剧舞台346

第四节 繁荣越剧创作346

第十三章 越剧的振兴(上)(1981-2000)348

第一节 浙江戏曲“小百花”会演348

第二节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崛起349

(一)越剧“小百花”集训班349

(二)“小百花”首次赴港演出350

(三)“小百花”誉满上海滩352

(四)“小百花”首次晋京演出353

第三节 “一花引来百花开”356

(一)“小百花”群体的崛起356

(二)“小百花”促进了越剧的新发展359

第四节 越剧在稳健中求发展361

(一)越剧团体呈多元化办团格局362

(二)越剧剧目创作呈繁荣景象363

(三)越剧演出勇闯全国大市场367

(四)越剧生存空间在不断扩大369

第五节 越剧作家与作品370

(一)顾锡东与《汉宫怨》、《五女拜寿》370

(二)越剧现代戏创作的新收获377

(三)第二代越剧作家的涌现381

(四)第二代越剧女剧作家384

第十四章 越剧的振兴(下)(1981-2000)386

第六节 越剧导演和舞美的新追求386

(一)越剧导演的新追求386

(二)越剧舞台美术的新追求388

第七节 越剧艺术教育389

(一)越剧中等教育389

(二)越剧成人教育392

(三)新时期越剧艺术教育的特点393

第八节 越剧男女合演的发展394

(一)上海越剧男女合演394

(二)浙江越剧男女合演395

(三)戏曲电视剧开创男女合演新天地396

(四)越剧男女合演的实践与探索397

第九节 民间越剧活动的新发展399

(一)民间职业越剧团的蓬勃兴起399

(二)植根风景点的黄龙越剧团400

(三)民间职业剧团的存在价值402

(四)各种业余越剧演唱大赛频频举办406

(五)越剧联谊组织层出不穷406

第十节 越剧艺术的出版409

(一)越剧剧本的出版409

(二)越剧艺术研究著述的出版414

(三)越剧音响和影像出版物419

第十一节 越剧传播手段和舞台技术现代化的发展422

(一)越剧与广播422

(二)越剧与电影424

(三)越剧与电视425

(四)越剧与音像制品428

(五)越剧舞台技术的现代化430

第十五章 走向新世纪的越剧(1991-2000)432

第一节 美轮美奂的《西厢记》432

第二节《西厢记》在二度创作上的创新435

(一)《西厢记》的导演艺术436

(二)《西厢记》的表演艺术440

(三)《西厢记》的音乐创作443

(四)《西厢记》的舞台美术447

第三节 《人民日报》赞扬“小百花”精神454

(一)“求新、求美、求精”的目标454

(二)“敬业、奉献、合作”的精神455

第四节 中国“小百花”越剧节457

(一)越剧艺术的盛会458

(二)中国“小百花”越剧节的特点及意义461

第五节 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463

第六节 推进新世纪越剧新人脱颖而出465

(一)举办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员465

(二)浙江评选“越剧新十姐妹”466

(三)浙江省举办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467

第七节 越剧参加全国性艺术盛会469

(一)越剧参加中国艺术节演出469

(二)越剧参加中国戏剧节演出470

(三)越剧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献礼演出471

第八节 《荆钗记》和南戏改编系列工程472

第九节 越剧《孔乙己》的探索及其意义473

第十节 以茅威涛为代表的一代越剧新人在成长476

(一)新时期越剧演员的杰出代表——茅威涛477

(二)新时期以来其他越剧新秀480

第十六章 中国越剧香飘万里484

第一节 越剧频繁演出于港澳台地区484

(一)越剧在香港484

(二)越剧在台湾488

第二节 越剧在亚洲各国491

(一)越剧在日本演出491

(二)越剧在泰国演出492

(三)越剧走入新加坡493

(四)越剧走入韩国495

第三节 越剧在欧洲各国496

(一)越剧在法国497

(二)越剧在西班牙等国498

(三)越剧首次在北极圈附近的芬兰唱响499

第四节 越剧在北美洲大洋洲501

结语 越剧面向未来的思考503

附录:新中国越剧获奖名录(1952-2000)5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