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交换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交换技术
  • 刘丽,吴华怡,李新宇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4135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通信交换-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交换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通信网与交换技术概述2

1.2电路交换4

1.3分组交换和帧中继6

1.3.1分组交换6

1.3.2帧中继8

1.4 ATM交换8

1.5 MPLS技术9

1.6光交换10

1.7软交换11

1.8小结12

1.9习题13

参考文献14

第2章 信令系统15

2.1信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6

2.1.1信令的基本概念16

2.1.2信令的分类17

2.1.3信令方式20

2.2模拟用户线信令21

2.2.1用户话机发出的信令21

2.2.2交换机发出的信令22

2.3中国No.1信令23

2.3.1线路信令24

2.3.2记发器信令27

2.4 No.7信令系统32

2.4.1 No.7信令概述32

2.4.2 No.7信令系统的功能结构35

2.4.3信令消息传递部分36

2.4.4信令连接控制部分40

2.4.5事务处理能力部分44

2.4.6电话用户部分46

2.4.7综合业务数字用户部分52

2.5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55

2.6小结58

2.7习题60

参考文献60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61

3.1电路交换概述62

3.2数字交换网络64

3.2.1交换系统的基木结构64

3.2.2交换网络的构成和分类65

3.2.3交换单元67

3.2.4多级交换网络76

3.3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结构86

3.3.1硬件功能结构86

3.3.2话路子系统87

3.3.3控制子系统91

3.4数字程控交换系统软件92

3.4.1软件功能结构92

3.4.2呼叫处理程序93

3.4.3任务调度94

3.5性能分析97

3.5.1交换机的可靠性指标97

3.5.2话务负荷能力97

3.5.3呼叫处理能力98

3.6小结99

3.7习题99

参考文献100

第4章 分组交换技术101

4.1分组交换技术概述102

4.2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102

4.2.1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103

4.2.2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105

4.2.3路由选择策略和流量控制机制106

4.2.4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交换方式108

4.2.5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110

4.3 X.25协议111

4.3.1 X.25协议的主要功能与特点112

4.3.2 X.25协议的层次结构112

4.4帧中继119

4.4.1帧中继概述119

4.4.2帧中继协议栈结构和帧格式120

4.4.3帧中继交换原理121

4.5小结122

4.6习题123

参考文献123

第5章ATM交换技术124

5.1 ATM交换技术概述125

5.2 ATM传送模式及其信元结构126

5.2.1 ATM传送模式126

5.2.2 ATM信元结构127

5.2.3 ATM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129

5.3 ATM协议参考模型131

5.3.1 ATM协议结构131

5.3.2 ATM物理层132

5.3.3 ATM层134

5.3.4适配层134

5.4 ATM交换原理138

5.4.1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138

5.4.2 ATM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139

5.4.3 ATM交换网络141

5.4.4 ATM缓冲策略146

5.4.5选路控制148

5.5 ATM网络信令150

5.5.1 ATM网络信令标准及其体系结构150

5.5.2 UNI信令152

5.5.3 NNI信令155

5.6小结162

5.7习题162

参考文献163

第6章IP交换与MPLS交换技术164

6.1 IP技术概述165

6.1.1 TCP/IP结构165

6.1.2 IP/ATM结合的模型173

6.1.3各种IP交换技术的比较175

6.2标记交换的基本概念176

6.2.1体系结构176

6.2.2组件178

6.2.3标记分配方法180

6.3 MPLS的基本原理182

6.3.1 MPLS标签的格式182

6.3.2 MPLS的网络结构183

6.4标记分发协议187

6.4.1 TDP功能188

6.4.2 TDP信息单元的类型188

6.5小结189

6.6习题190

参考文献190

第7章 光交换技术192

7.1光交换技术概述193

7.2光交换技术的分类193

7.2.1时分光交换195

7.2.2波/频分光交换196

7.2.3空分光交换197

7.2.4 ATM光交换198

7.2.5光分组交换199

7.2.6复合型光交换201

7.2.7光突发交换203

7.2.8光标记交换204

7.2.9智能光交换205

7.3光交换系统的核心器件207

7.4纯光交换和电交换的比较207

7.5光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209

7.6小结210

7.7习题210

参考文献211

第8章 软交换技术212

8.1软交换技术概述213

8.1.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213

8.1.2软交换的主要特点213

8.1.3软交换与NGN的关系214

8.2软交换的功能及支持的业务215

8.2.1软交换的功能215

8.2.2软交换支持的业务216

8.3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及主要设备217

8.3.1软交换的体系结构217

8.3.2软交换的主要设备218

8.4软交换的接口219

8.5软交换的标准协议220

8.5.1软交换协议概述220

8.5.2 MGCP222

8.5.3 H.248协议226

8.5.4 H.323协议231

8.5.5 SIP242

8.6小结247

8.7习题248

参考文献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