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589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经济管理的历史发展3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形成和创建时期(一九四八——一九五六年)3
第一节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基础上起步3
一、旧中国的经济遗产3
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工作7
三、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10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管理12
一、没收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12
二、打击投机资本,逐步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13
三、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管理16
四、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17
五、抓紧时机进行重点建设20
六、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的形成22
第三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济管理25
一、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6
二、实行粮棉油等的统购统销30
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1
四、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33
五、建立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系34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探索时期(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38
第一节 探索的开始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41
一、在全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42
二、在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45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经济管理的影响47
第三节 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49
一、继续做好经济调整工作52
二、整顿企业管理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53
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5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探索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56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遭到严重破坏和挫折的时期(一九六六——一九七八年)5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管理的严重破坏58
一、经济管理组织体系的瘫痪和瓦解59
二、经济管理思想和方针政策的混乱60
三、经济管理体制的破坏6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围绕经济管理进行的斗争63
一、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期64
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期66
第三节 粉碎“四人帮”后两年的曲折道路69
一、经济管理工作的恢复和整顿69
二、“左”倾错误的继续73
第四章 开创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新局面的时期(一九七八——一九八四年)75
第一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任务75
一、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76
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76
三、进行经济管理的改革,加快四个现代化的实现78
第二节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80
一、一九七九年调整经济方针的提出80
二、一九八一年对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82
第三节 党的十二大要求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86
一、整顿和加强经济管理87
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发展经济的新路子90
三、对经济体制进行初步改革94
第四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订了全面改革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纲领101
第二编 中国经济管理的现状剖析109
第五章 中国经济管理的概貌109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光辉成就110
一、国民经济的发展111
二、社会再生产能力的加强111
三、生产力布局的改善114
四、产业结构的变化115
五、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118
第二节 中国经济管理的组织体系119
一、国务院经济管理的组织体系120
二、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组织机构125
第三节 中国经济管理机构的性质和功能125
第六章 农业经济管理129
第一节 农业经济管理的组织体系129
一、农村经济的行政管理组织130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基层组织131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2
四、国营农场经营管理的改革133
第二节 农业计划管理与经济调节手段135
第三节 农业的专业化与商品化138
一、多种经营的发展138
二、农村经济的协作和联合139
三、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140
第四节 农业的现代化和新技术推广141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概况141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142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政策143
第七章 工业经济管理145
第一节 工业经济管理的组织体系145
第二节 工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148
第三节 工业经济的计划管理150
一、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范围151
二、实行多种形式的计划承包责任制152
第四节 对工业进行改组联合153
一、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对工业进行改组联合153
二、工业企业改组联合的基本形式和类型154
第八章 交通运输业的经济管理158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的管理体系158
一、集中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158
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160
第二节 改进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措施161
一、加强计划管理和统筹规划161
二、制订稳定的技术政策162
三、改善运输结构,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163
四、迅速提高晋煤外运能力165
五、提高外贸物资运输能力166
六、大力组织联运,积极推行集装和散装运输166
第三节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168
一、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168
二、改革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168
三、改变独家经营的方式169
四、改革交通运输价格体系170
五、改革国际海洋运输管理170
六、改革民航系统的管理体制171
第九章 通信业经济管理172
第一节 通信业管理组织的演变174
一、中国的通信管理体制174
二、邮电通信管理体制的演变176
第二节 改革通信业的管理178
第十章 基本建设经济管理180
第一节 基本建设的宏观经济管理181
第二节 基本建设的项目管理183
一、项目决策和规划阶段的管理183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185
第三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现状和改革187
一、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现状187
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190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的管理194
一、基本建设投资效益指标194
二、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的对策195
第十一章 建筑业经济管理198
第一节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概况199
一、灿烂的古代建筑史199
二、建筑业的复兴和崛起199
第二节 建筑业的组织管理体系201
第三节 建筑业的管理202
一、计划管理203
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204
三、建筑产品价格的制订206
四、建筑物资和资金管理206
五、建筑用工制度207
第十二章 商业经济管理208
第一节 中国商业经济的管理体系210
一、行政管理系统210
二、经营管理系统212
三、商业管理体制的改革214
第二节 农副业产品的购销和管理217
一、农副业产品统购包销的历史217
二、逐步取消对农产品的统购包销218
三、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活跃农副业产品市场219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的购销和管理221
一、封闭式、单渠道、多环节的批发体系的弊端221
二、工业日用品购销形式的初步改革221
三、重庆市工业品贸易中心的试验223
第四节 搞活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224
一、大、中型商业企业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225
二、供销合作社改官办为民办225
三、把小店放开放活227
第十三章 物资流通管理230
第一节 物资管理的组织体系231
第二节 物资的计划管理233
一、物资的分类管理233
二、物资的综合平衡235
三、指令性物资分配计划的制定和执行236
四、地区物资协作237
五、生产企业产品自销活动238
第三节 购销关系的建立和实物流通的组织238
一、购销关系的建立238
二、实物流通的组织242
第十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247
第一节 市场管理248
一、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248
二、对市场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249
三、保护合法经营,制止违法活动254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254
一、企业登记的法律意义254
二、厉行企业登记管理的监督和检查255
三、对外资企业进行登记管理255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256
一、推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合同制256
二、加强经济合同的管理和监督257
三、对经济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257
第四节 商标管理258
一、《商标法》的颁布和实施258
二、商标注册和商标专用权259
三、商标的统一注册和分级管理260
第五节 广告管理260
一、发挥社会主义广告的媒介作用260
二、对广告经营单位的管理261
三、严格监督管理广告宣传的内容262
第六节 对个体经济的扶持和管理262
一、建国以来个体经济的消长262
二、扶持个体经济的措施263
三、对个体工商业者进行必要的教育、监督和检查264
第十五章 财政金融管理266
第一节 财政金融管理的组织体系266
一、财政管理的组织体系266
二、金融管理的组织体系267
第二节 财政金融管理的发展和改革268
第三节 财政业务管理274
一、预算管理274
二、税收管理275
三、企业财务管理279
第四节 金融业务管理282
一、货币管理282
二、现金管理283
三、信贷管理283
四、利率管理286
五、结算管理286
六、保险管理286
第五节 国际金融和信托投资管理287
一、国际金融管理288
二、信托投资管理289
第六节 财政、信贷监督和审计监督290
一、财政监督290
二、信贷结算监督291
三、审计监督292
第十六章 劳动工资管理293
第一节 劳动工资管理的组织293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295
一、劳动就业296
二、职工的招收、调配和用工制度297
三、企业定员和劳动定额管理299
四、职业技术培训299
第三节 职工工资和保险、福利300
一、工资制度300
二、职工劳动保险302
三、职工福利304
第四节 职工的劳动保护304
第十七章 地区经济管理306
第一节 发挥城市中心作用和建立经济区306
一、中国城市的状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06
二、关于市管县的改革307
三、大型城市——重庆市的经济管理改革308
四、建立经济区的改革309
第二节 经济特区及其管理312
一、经济特区的由来和发展312
二、经济特区的法规314
三、经济特区的管理315
第三节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317
第四节 积极发展小城镇319
一、中国小城镇的发展概况319
二、小城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20
第十八章 物价管理323
第一节 物价管理概况323
第二节 物价管理的组织体系325
一、物价管理机构的设置325
二、物价管理权限的划分326
第三节 物价管理的基本形式327
第四节 价格的监督和检查331
第五节 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332
一、中国原有的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不合理的状况332
二、价格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原则333
第十九章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336
第一节 对外贸易336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336
二、对外贸易的管理体系338
三、对外贸易的经营342
四、对外贸易的管理体制345
第二节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347
一、发展概况和效果347
二、利用外资的政策和原则349
三、管理体系及管理办法351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352
一、对外援助合作的发展概况352
二、对外援助工作的管理和原则353
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354
第二十章 技术管理355
第一节 技术管理的发展过程355
第二节 技术管理的体系356
一、决策系统356
二、执行系统357
三、调节系统357
四、信息系统358
第三节 质量管理358
一、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督检验机构358
二、质量管理体系359
第四节 设备管理360
一、设备管理发展的概况360
二、设备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361
第五节 标准化管理362
一、标准化工作的回顾362
二、标准化的管理机构和标准分级管理363
三、积极推进采用国际先进标准364
四、研究和制订现代化管理标准364
第六节 计量管理365
一、计量管理系统366
二、量值传递系统366
三、计量科研概况367
第七节 专利管理368
一、国家专利制度的建设368
二、专利权的归属368
三、专利法的保护对象370
四、专利的“三性”370
五、发挥专利文献的作用371
第二十一章 环境管理372
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今昔372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的初创和发展374
第三节 中国环境管理的手段376
一、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376
二、环境保护的计划指导和行政干预378
三、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380
四、加强环境监测,普及、提高环保科学技术381
第二十二章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383
第一节 中国经济法制的沿革383
第二节 加强经济立法385
第三节 建立严格的执法制度388
第四节 加强经济司法391
第三编 中国经济管理的经验探讨397
第二十三章 经济管理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397
第一节 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397
一、讲求经济效益必须同时兼顾三个方面399
二、中国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很大399
三、新时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特点和要求401
第二节 提高经济效益要坚持六个统一402
一、坚持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统一403
二、坚持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404
三、坚持生产和流通的统一405
四、坚持数量和质量的统一407
五、坚持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统一408
六、坚持增产和节约的统一409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10
第一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10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4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417
第二十五章 运用价值规律,改进计划管理419
第一节 中国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体系419
一、计划机构420
二、计划体系421
第二节 改进计划管理体制422
一、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422
二、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423
三、适当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424
第三节 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425
一、经济杠杆是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425
二、在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425
第四节 改进计划工作方法,提高计划的科学性428
第二十六章 坚持所有权同经营权适当分开,增强企业的活力431
第一节 所有权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431
第二节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433
第三节 增强企业活力要正确处理两方面的关系434
一、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434
二、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435
三、逐步把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起钩来437
第二十七章 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438
第一节 政企职责分开是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职能的关键438
第二节 改革经济管理机构,实现政企职责分开442
第二十八章 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企业领导制度445
第一节 中国企业领导制度的发展445
一、一九五○至一九五二年前后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制以及“一长制”446
二、一九五六至一九六六年及一九七六年以后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447
三、一九八○年以后逐步试行厂长负责制449
第二节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制度451
一、厂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工作统一指挥、全面负责451
二、加强职工对企业的民主管理454
三、企业党组织对生产行政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457
四、正确处理党组织、企业行政和工会的关系458
第二十九章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461
第一节 提高企业素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461
第二节 全面整顿企业是提高企业素质的基础463
第三节 在企业内部建立经济责任制是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环节465
第四节 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素质469
一、加快管理现代化的步伐,实现企业素质的新转变469
二、从实际出发,探索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470
第三十章 改进和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473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473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况473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474
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476
第二节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477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法477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和新经验478
三、加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479
第三节 努力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480
第三十一章 开发智力,培养人才484
第一节 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484
一、开发智力、培养人才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85
二、提高中国职工队伍素质的紧迫性486
第二节 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基础487
一、改进学校教育,使教育结构趋于合理化488
二、发展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489
第三节 改革人才管理体制,促进智力开发,加速培养人才493
一、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493
二、积极改革干部教育和职工教育体制495
三、改善人才的组织管理495
四、大胆起用一代新人497
第三十二章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499
第一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99
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500
二、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迫切需要501
第二节 中国技术进步的成就和面临的任务502
一、中国三十五年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502
二、中国技术进步的现状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504
三、中国技术进步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原则505
四、采取正确的技术进步的政策和措施508
第三节 总结经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步伐510
一、积极探索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新模式510
二、处理好技术引进中的几个关系512
彩色插图目录519
后记521
热门推荐
- 1104452.html
- 2755132.html
- 2261805.html
- 344065.html
- 3662811.html
- 2272268.html
- 311319.html
- 111534.html
- 1172275.html
- 2627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0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0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6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3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1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8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6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