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银行监管法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700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银行监督-银行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银行监管法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当代中国政府监管的公法规范——政府改革中突出的法律问题1
一、政府体制改革与政府监管的兴起2
(一)监管涵义与政府职能的契合2
(二)监管机构的创设与政府监管定型4
(三)政府监管的趋势及其中国意义5
二、现代政府监管的公法逻辑7
(一)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与专业化7
(二)监管权能的来源及其特殊性9
(三)政府监管的价值与功能10
三、当前我国政府监管的法律分析12
(一)政府监管的法治取向12
(二)政府监管的公法失范14
(三)监管失范的缘由与负影响16
四、中国政府监管规范化的公法路径18
(一)为政府监管发展预留宪法空间18
(二)制定反垄断法以健全市场监管19
(三)通过立法促使监管制度协调统一20
(四)制定监督法以实现监管再监管21
第二篇 金融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23
一、监管机构与监管模式24
(一)金融监管机构的界定24
(二)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30
(三)监管机构决定监管模式38
二、金融监管机构的法律定位47
(一)监管机构的性质47
(二)监管机构的规格49
(三)监管机构的组织、人事与经费50
三、独立性与问责性:监管者的法律特征54
(一)独立性的法律意含54
(二)问责性的监管意义61
(三)独立性与问责性并重64
第三篇 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及基本经验73
一、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73
(一)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73
(二)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79
(三)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84
(四)澳大利亚金融监管体制改革89
二、世界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92
(一)契合金融发展规律92
(二)根植宏观政府环境95
(三)借重政策法律条件98
(四)聚焦机构、职能和运行机制101
第四篇 中国银行监管规则名称问题研究——基于现行立法的文本分析107
一、银行监管规则名称的基本法理107
(一)名称与银行监管规则名称释义108
(二)规则名称的法理地位109
(三)规则名称的实践意义111
二、银行监管规则名称问题的突出表现112
(一)规则名称多且混杂112
(二)规则名称与效力等级不一致113
(三)规则名称与规范内容相背离114
(四)现行规则名称过长或过短115
三、银行监管规则名称问题化过程的特点116
(一)规则名称具有层级性特点116
(二)规则名称具有时间性特点116
(三)规则名称具有空间性特点116
四、银行监管规则名称问题的生成原因117
(一)观念原因117
(二)制度原因117
(三)技术原因118
五、银行监管规则名称的改进目标119
(一)法理目标:规范化与科学化119
(二)应用目标:准确、精练与醒目120
(三)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分析121
六、改进银行监管规则名称的几点思路121
(一)实行监管质量立法121
(二)建立规则生成机制122
(三)提升规则制定技术124
七、改进规则名称的实例分析:指引名称127
(一)指引名称问题的由来127
(二)指引名称的政府根源128
(三)指引认识与应用误区128
(四)指引名称的正确应用129
第五篇 我国银行监管法的理念、内容与特征130
一、银行监管法的立法背景与制定过程133
(一)银行监管立法的国内外环境133
(二)银行监管立法的方案比较138
二、我国银行监管立法的重点问题141
(一)WTO规则和借鉴国际先进立法例142
(二)监管机构授权的合理性判断143
(三)专门监管机构与中央银行的职能配置144
三、银行监管法的立法宗旨145
(一)由立法宗旨到立法目的146
(二)明确银行监管的目标147
(三)监管主体及其职责、权力和手段148
(四)多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界定150
(五)国际间的监管信息交流、国际监管协作150
四、银行监管法的实质内容150
(一)总则151
(二)监督管理机构151
(三)监督管理职责151
(四)监督管理措施151
(五)法律责任152
(六)附则152
五、银行监管法的基本特征152
(一)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154
(二)获得国家特别授权154
(三)规制银行监管权力155
第六篇 中国银行业依法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上篇)——银行业依法监管的新发展156
一、银行业依法监管发展的宏观环境157
(一)从政府治理看监管机构的法律定位158
(二)从公法角度看银行监管与行政管理的区别160
(三)从法治精神看银行业依法监管的制度动因168
二、基于依法监管的银行监管法治172
(一)法治建设以依法监管为基础173
(二)严格实行职权法定原则173
(三)规则制定服从法律规制174
(四)真实执行实体性监管规则175
(五)遵循正当程序、实现程序正义175
(六)合理使用监管自由裁量权176
(七)实现监管权责相一致177
(八)保障银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178
三、银行业依法监管的法理构造178
(一)依法监管价值层面的结构要件179
(二)依法监管实践层面的结构要件181
四、银行业依法监管的现实成就187
(一)构建现代银行业监管规则体系187
(二)满足银行业监管的现实需求188
(三)拓展银行业发展的制度空间189
(四)建设银行业现代化市场主体1
(五)探索银行监管者的建设路径191
(六)加强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192
(七)构建新型法律工作机制193
(八)提升银行业监管规则质量194
(九)开展法规清理与法规汇编195
第七篇 中国银行业依法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中篇)——银行业依法监管回眸(2006年度)197
一、法律层面成效197
二、法规层面建树200
三、构建行政许可规则体系202
四、制定重要审慎经营规则205
(一)风险监管规则205
(二)衔接宏观调控规则207
(三)制定外汇风险规则208
(四)制定金融创新规则209
(五)制定信息安全规则210
五、推动银行监管质量立法211
六、开展银行业法规清理217
七、进行银行业法规汇编219
八、参与国家相关立法221
第八篇 中国银行业依法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下篇)——银行业依法监管前瞻223
一、银行监管立法将愈益体现现代法品格223
二、监管立法对监管关系调整将趋于谦抑224
三、公众参与和透明度建设必将法治化226
四、问责制将得以构建并促进监管法治227
五、内部纠错与救济机制将更加灵便有效228
六、规则体系将因改进、补充而更为健全229
七、立法规划制度将使规则更具备前瞻性230
八、法治指标与评价体系必将确立并运行231
九、依法监管因全球化影响而面临新课题232
十、规则制定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提高233
第九篇 效率与竞争的金融立法理念及其影响——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颁布实施235
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介述235
二、效率与竞争的立法理念及其取舍236
三、金融立法与金融改革的相互关系238
四、法案影响与我国法律界认知的必要性238
第十篇 银行监管者的法律风险241
一、法律风险实质即是法律责任:从案例说起241
二、银行监管者法律责任的基本认识246
(一)银行监管者法定的义务与责任246
(二)审慎监管与监管者的法律责任249
(三)监管者的法律保护与自由裁量权250
三、当前我国银行监管者的法律风险形态253
(一)越权立法的法律风险254
(二)程序瑕疵导致的法律风险254
(三)规则适用不当的法律风险255
(四)信访投诉处理的法律风险255
(五)信息公开不够的法律风险256
(六)委托性现场检查的法律风险256
四、银行监管者防范法律风险的两项思考256
(一)从依法监管到监管法治256
(二)探求法律风险防范的可行途径260
第十一篇 金融知识产权:银行业竞争的战略储备263
一、金融知识产权对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263
(一)金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263
(二)金融知识产权的现状264
(三)金融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266
二、我国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进展268
(一)迎接挑战,采取措施268
(二)加强研究,大力宣传268
(三)严抓培训,督促改进269
(四)专利申请,实现突破269
三、当前我国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269
(一)保护措施不够有力270
(二)保护意识尚待提高270
(三)保护机制尚待构建271
(四)标准化程度不高271
四、进一步促进我国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72
(一)部门联动,措施得力272
(二)从我做起,积极应对273
第十二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银行业法治化进程——基于银行业依法监管的理论与实践275
上篇:银行业监管法治的理论基础275
一、回归法律属性的法治图景276
(一)中西方回归法律属性的法治理论概说276
(二)可作形式与实质意义区分的法治内涵279
二、银行业监管的实质法治281
(一)规范意义上的法治价值281
(二)实证意义上的法治价值282
(三)银行业监管的实质法治283
三、银行业监管的形式法治291
(一)银行业监管法律规则的普遍性291
(二)银行业监管法律规则的透明度293
(三)银行业监管法律规则的执行力295
(四)银行业监管法律规则的系统化298
下篇:银行业监管法治的现实发展300
一、银行业依法监管和法治建设的措施与成就300
(一)构建我国现代银行业监管规则体系300
(二)以立法促进银行业有效监管300
(三)加强银行业监管法治建设301
(四)构建银行业新型法律工作机制303
(五)加强银行业监管规则建设304
(六)提升银行业规则生成质量305
(七)改进银行业监管执法机制306
二、我国银行业依法监管和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308
(一)国家法治建设提供重要前提308
(二)行政法治精神提出基本要求309
(三)创新法律机制形成可靠保障310
(四)依托专门力量成为重要举措311
三、当前银行业依法监管和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12
(一)存在一定程度的法律空白312
(二)部分规则条款操作性不够313
(三)未能有效应对监管规避313
(四)部分职能与权责尚待厘定314
四、全面推进我国银行业依法监管和法治建设314
(一)填补立法空白,健全银行业法律规则体系314
(二)加强立法规划,构建科学、前瞻的规则体系315
(三)细化监管规则,增强监管规则的操作性316
(四)运行法律机制,提升监管规则的执行力316
(五)注重研究培训,提高执法力量的整体素质316
后记318
热门推荐
- 3828021.html
- 137656.html
- 1660763.html
- 2348335.html
- 2554684.html
- 116137.html
- 3194129.html
- 2656962.html
- 758333.html
- 1755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7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3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0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6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6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0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6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1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3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