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调查研究方法与分析 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万崇华,许传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978750378087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调查研究-研究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调查研究方法与分析 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1章 调查研究概述3
1.1 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征3
1.1.1 调查研究的概念3
1.1.2 调查研究的特征4
1.1.3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5
1.2 调查研究的发展简史6
1.2.1 古代调查研究6
1.2.2 近代调查研究7
1.2.3 现代调查研究7
1.3 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9
1.3.1 方法论9
1.3.2 基本方式10
1.3.3 具体方法10
1.4 调查研究的分类11
1.4.1 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调查研究11
1.4.2 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13
1.4.3 横向调查研究与纵向调查研究14
1.4.4 应用性调查研究与理论性调查研究14
1.4.5 问卷调查与实地研究15
1.4.6 民意测验和市场调查16
第2章 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19
2.1 选题阶段19
2.1.1 选题的重要性19
2.1.2 选题的标准19
2.1.3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20
2.1.4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20
2.2 准备阶段21
2.2.1 调查总体规划21
2.2.2 抽样设计21
2.2.3 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22
2.3 实施阶段23
2.3.1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24
2.3.2 保证调查的回收率25
2.4 分析阶段25
2.4.1 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25
2.4.2 资料的转换与录入26
2.4.3 数据清理26
2.4.4 资料的统计分析27
2.5 总结阶段27
第3章 指标与测量31
3.1 概念31
3.2 测量32
3.2.1 测量的目的32
3.2.2 测量的步骤33
3.2.3 概念化和操作化33
3.2.4 测量的层次35
3.3 指标与量表的设计35
3.3.1 指标与量表的概念35
3.3.2 指标建立的步骤36
第4章 抽样方法38
4.1 抽样方法概述38
4.1.1 抽样的概念38
4.1.2 抽样调查的原理38
4.1.3 抽样的分类38
4.1.4 抽样的一般程序39
4.2 随机抽样40
4.2.1 单纯随机抽样40
4.2.2 系统抽样40
4.2.3 分层抽样41
4.2.4 整群抽样41
4.2.5 多阶段抽样42
4.2.6 PPS抽样42
4.3 非随机抽样43
4.3.1 偶遇抽样43
4.3.2 判断抽样43
4.3.3 定额抽样44
4.3.4 雪球抽样44
4.4 抽样误差与样本含量44
4.4.1 抽样误差44
4.4.2 样本含量45
4.5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46
第二篇 一般调查方法51
第5章 问卷调查法51
5.1 问卷调查法概述51
5.1.1 问卷的类型51
5.1.2 问卷的基本结构53
5.2 问卷设计与评估55
5.2.1 问卷设计55
5.2.2 问卷评估59
5.3 问卷调查法的实施与质量控制61
5.3.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61
5.3.2 资料收集阶段的质量控制61
5.3.3 资料整理和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62
5.4 问卷调查法的评价62
5.4.1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62
5.4.2 问卷调查法的缺点63
第6章 实地观察法65
6.1 实地观察法概述65
6.1.1 实地观察法的历史65
6.1.2 实地观察法的含义65
6.1.3 实地观察法的特点66
6.1.4 实地观察法的分类66
6.1.5 实地观察的基本原则68
6.2 实地观察法的实施69
6.2.1 准备阶段70
6.2.2 实施阶段72
6.2.3 资料分析与处理阶段74
6.3 减少观察误差75
6.3.1 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75
6.3.2 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76
6.4 实地观察法的评价77
6.4.1 实地观察法的优点77
6.4.2 实地观察法的缺点77
6.4.3 实地观察法的伦理困境78
第7章 访谈调查法83
7.1 访谈调查法概述83
7.1.1 访谈调查法的含义与特点83
7.1.2 访谈调查法的优缺点84
7.1.3 访谈调查法的类型85
7.2 访谈的实施87
7.2.1 准备阶段87
7.2.2 访谈阶段89
7.2.3 结束阶段91
7.3 集体访谈法91
7.3.1 集体访谈法的概念91
7.3.2 集体访谈法的种类92
7.3.3 集体访谈的实施92
7.3.4 头脑风暴法94
7.3.5 集体访谈法的优缺点95
7.4 动机式访谈法96
7.4.1 动机访谈法的定义96
7.4.2 动机式访谈的理论96
7.4.3 动机式访谈的四大原则97
7.4.4 动机式访谈的四个过程98
7.4.5 动机式访谈的基本技巧99
7.4.6 动机式访谈的应用100
第8章 文献调查法103
8.1 文献调查法概述103
8.1.1 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103
8.1.2 文献调查法106
8.2 文献的搜集107
8.2.1 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107
8.2.2 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108
8.2.3 搜集文献的主要途径110
8.3 信息的摘取111
8.3.1 信息摘取的主要原则111
8.3.2 信息摘取的一般程序111
8.3.3 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摘取113
8.3.4 记录信息的主要方法115
8.4 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116
8.4.1 文献调查法的优点116
8.4.2 文献调查法的缺点117
第三篇 专用调查方法121
第9章 敏感问题调查法121
9.1 敏感问题概述121
9.2 随机应答技术122
9.2.1 Warner模型122
9.2.2 Simmons模型124
9.2.3 改进的RRT128
9.3 其他调查法129
第10章 德尔菲调查法133
10.1 引入案例133
10.2 德尔菲调查法概述134
10.2.1 德尔菲调查法的基本特点135
10.2.2 德尔菲调查法的优缺点135
10.2.3 德尔菲调查法与其他决策法的比较136
10.3 德尔菲调查法工作流程137
10.3.1 实施步骤137
10.3.2 调查过程137
10.3.3 质量控制138
10.4 德尔菲调查法的发展与应用140
10.4.1 德尔菲调查法的最新发展140
10.4.2 德尔菲调查法的应用141
第11章 电话调查与网络调查法153
11.1 电话调查概述153
11.1.1 电话调查的概念及特点154
11.1.2 电话调查的发展及应用154
11.1.3 电话调查的种类154
11.1.4 电话调查的抽样设计155
11.1.5 电话调查的优缺点158
11.2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159
11.2.1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简介159
11.2.2 CATI的实施步骤160
11.2.3 应用CATI系统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62
11.2.4 CATI实施方案实例163
11.3 网络调查166
11.3.1 网络调查的概念及应用范围166
11.3.2 网络调查的类型167
11.3.3 网络调查中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168
11.3.4 网络调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170
11.3.5 网络调查的优缺点171
第12章 市场调查与预测174
12.1 市场调查概述174
12.1.1 市场调查的含义及重要作用174
12.1.2 市场调查的产生与发展176
12.1.3 常见的市场调查机构177
12.1.4 市场调查对象及类型178
12.1.5 市场调查的内容179
12.1.6 市场调查的步骤180
12.2 市场调查的特殊方法181
12.2.1 文案调查181
12.2.2 观察法182
12.2.3 访问法183
12.2.4 抽样调查法186
12.2.5 问卷调查法187
12.2.6 网络调查法188
12.3 市场预测189
12.3.1 市场预测的含义及作用189
12.3.2 市场预测的类型191
12.3.3 市场预测的内容191
12.3.4 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192
12.3.5 市场预测的程序194
第13章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197
13.1 病例-对照研究197
13.1.1 病例-对照研究概述197
13.1.2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类型199
13.1.3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200
13.1.4 病例-对照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204
13.1.5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205
13.2 队列研究205
13.2.1 队列研究概述206
13.2.2 队列研究基本类型208
13.2.3 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实施209
13.2.4 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213
13.2.5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214
13.3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比较215
13.3.1 基本原理比较215
13.3.2 研究设计分类的比较215
13.3.3 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的比较216
13.3.4 优缺点比较216
第14章 量表测验——基于量表的调查法220
14.1 量表测验概述220
14.1.1 量表的概念及构成220
14.1.2 量表的分类222
14.1.3 量表测验的程序223
14.1.4 量表测验的应用224
14.2 量表的研制方法225
14.2.1 量表研制概述225
14.2.2 量表研制步骤226
14.2.3 条目分析与筛选227
14.2.4 西方量表中文版本的研制231
14.3 量表的评价与选择232
14.3.1 信度及其评价方法232
14.3.2 效度及其评价方法234
14.3.3 反应度及其评价方法236
14.3.4 其他特性评价238
14.3.5 量表的选择239
14.4 常用的普适性测定量表240
14.4.1 生命质量/健康状况常用量表240
14.4.2 心理健康常用量表242
第四篇 分析与报告249
第15章 调查资料整理249
15.1 资料整理的意义和原则249
15.1.1 资料整理的意义249
15.1.2 资料整理的原则250
15.2 问卷资料的整理250
15.2.1 问卷资料的审核251
15.2.2 调查问卷的编码252
15.2.3 问卷编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254
15.3 数据资料的整理255
15.3.1 数据资料整理的步骤255
15.3.2 数据资料录入的注意事项258
15.3.3 数据清理259
15.3.4 缺失值的处理261
15.4 文字资料的整理264
第16章 调查资料分析概况268
16.1 调查资料的特点及分析步骤268
16.1.1 调查资料的特点268
16.1.2 分析步骤269
16.2 调查资料的描述分析269
16.2.1 调查资料的描述指标270
16.2.2 调查资料的统计图272
16.3 调查资料的推断分析272
16.3.1 参数估计273
16.3.2 假设检验273
16.4 调查资料的两变量及多变量分析275
16.4.1 列联表分析275
16.4.2 相关分析275
16.4.3 回归分析275
16.4.4 潜变量分析276
16.5 调查研究中的定性资料分析276
16.6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277
16.6.1 成组设计资料的分析277
16.6.2 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279
16.7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282
16.7.1 队列研究的分析指标282
16.7.2 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推断283
第17章 列联分析291
17.1 基础列联相关291
17.1.1 2×2列联表资料291
17.1.2 双向无序R×C列联表资料295
17.1.3 双向有序R×C列联表资料298
17.1.4 配对设计的2×2列联表和R×C列联表资料301
17.2 多维列联相关304
17.2.1 对数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304
17.2.2 对数线性模型软件实现方法307
第18章 多重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分析313
18.1 多重线性回归313
18.1.1 案例引入313
18.1.2 多重线性回归的数据结构和模型314
18.1.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软件实现方法315
18.2 Logistic回归319
18.2.1 案例引入319
18.2.2 Logistic回归的数据结构和模型320
18.2.3 Logistic回归分析软件实现方法322
第19章 因子分析328
19.1 因子分析的原理328
19.1.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328
19.1.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329
19.1.3 因子分析中的有关统计量331
19.2 因子载荷矩阵的估计332
19.2.1 因子载荷矩阵的求解过程332
19.2.2 约相关矩阵R’的估计方法333
19.2.3 因子数目的确定方法334
19.2.4 因子旋转340
19.2.5 因子分析的流程342
19.3 因子得分与因子模型的应用343
19.3.1 因子得分343
19.3.2 综合评价344
19.3.3 探索量表的因子结构345
19.3.4 共性因子与潜在变量345
19.4 因子分析的注意事项345
19.4.1 样本量345
19.4.2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345
19.4.3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区别346
第20章 定性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350
20.1 研究对象及样本的特征351
20.1.1 访谈对象351
20.1.2 实地观察352
20.1.3 次级资料(文献或其他类型资料)354
20.2 定性研究资料整理355
20.2.1 整理原则355
20.2.2 整理工具355
20.2.3 编码356
20.3 定性研究资料分析357
20.3.1 内容分析法357
20.3.2 模板分析法358
20.3.3 编辑分析法358
20.3.4 融入化分析358
20.3.5 语义分析364
20.4 定性资料分析注意事项366
20.4.1 获得结论并论述结论的可靠性366
20.4.2 结束分析时应检查的几个要点367
第21章 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估369
21.1 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与类型374
21.1.1 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374
21.1.2 调查研究报告的类型374
21.2 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与体例376
21.2.1 普通调查报告的结构379
21.2.2 学术研究报告的结构381
21.3 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与要则387
21.3.1 确立主题388
21.3.2 材料取舍389
21.3.3 拟定提纲389
21.3.4 撰写研究报告390
21.3.5 修改研究报告和作必要的补充调查390
21.3.6 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391
21.4 调查研究报告的评估392
21.4.1 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原则392
21.4.2 调查研究成果评估的内容393
21.4.3 调查研究成果评估的指标体系393
附录1 生命质量/健康状况测评常用量表396
附录2 SPSS统计软件包简介405
附录3 定性资料分析常用软件简介417
热门推荐
- 3445333.html
- 311686.html
- 2176878.html
- 566029.html
- 2532280.html
- 777488.html
- 2343372.html
- 2857406.html
- 1274210.html
- 529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8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9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62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7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7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6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5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1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2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