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781071471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艾滋病-诊疗;艾滋病-护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流行过程1

一、传染源1

二、传播途径2

三、人群易感性3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特征3

一、全球流行情况与趋势3

二、美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6

三、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6

四、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7

五、中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监测10

第二章 艾滋病病毒学12

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的分类12

一、艾滋病病毒“家族”12

二、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12

三、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14

第二节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14

一、进入易感细胞的途径14

二、HIV在易感细胞内的复制15

三、病毒生物学特征对病程的影响16

第三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导致的人体变化及最终结局17

一、HIV感染导致的人体变化17

二、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结局18

三、能否从体内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18

第三章 艾滋病的免疫改变和免疫重建20

第一节 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20

一、抗HI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20

二、抗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21

第二节 HIV感染的免疫病理改变及其机制21

一、T4细胞数量减少的规律及机制21

二、T4细胞功能障碍及机制24

三、异常的免疫激活24

第三节 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功能重建25

一、T4淋巴细胞数量的重建25

二、T4淋巴细胞功能的重建26

三、异常的免疫激活好转27

第四节 免疫功能重建的局限性及新策略27

一、免疫功能重建的局限性27

二、免疫重建的新策略和新方法27

第四章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29

第一节 机会性感染与免疫29

一、免疫细胞的异常29

二、免疫细胞异常与机会性感染30

第二节 细菌感染31

一、发病机理31

二、常见病原菌感染及部位31

三、临床表现31

第三节 病毒感染32

一、巨细胞病毒(CMV)感染32

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32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34

四、HBV和HCV感染34

五、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34

六、传染性软疣35

七、腺病毒35

第四节 艾滋病与寄生虫感染35

一、卡氏肺孢子虫35

二、弓形虫35

三、隐孢子虫病35

四、微孢子虫病36

五、等孢子虫病36

六、利什曼病36

七、贾弟虫病36

八、粪类圆线虫病37

九、其他寄生虫感染37

第五节 真菌感染37

一、念珠菌感染37

二、曲霉菌病37

三、隐球菌病38

四、组织胞浆菌病和青霉菌病39

五、球孢子菌病39

第六节 艾滋病与结核病39

一、结核病的流行情况40

二、感染结核菌与发病40

三、结核病的诊断41

四、HIV阳性病人结核病的治疗43

五、HIV阳性病人结核病的预防44

第七节 艾滋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44

一、流行病学45

二、细菌学45

三、临床症状与诊断45

四、治疗46

五、预防46

第八节 艾滋病与肿瘤46

一、卡波西肉瘤47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8

第九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49

一、病原学50

二、流行病学50

三、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50

四、临床表现51

五、诊断52

六、治疗53

七、预防54

第十节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55

一、病原学55

二、流行病学56

三、临床表现57

四、实验室检查5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58

六、治疗和预防59

第十一节 弓形虫病60

一、病原学60

二、流行病学60

三、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61

四、临床表现61

五、诊断62

六、治疗62

七、预防63

第五章 艾滋病的系统病变64

第一节 呼吸系统64

一、卡氏肺孢子虫肺炎64

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64

三、细菌性肺炎65

四、军团菌肺炎65

五、支原体肺炎66

六、肺部真菌感染66

七、病毒性肺炎67

八、其他肺部机会性感染67

第二节 神经系统67

一、急性HIV脑膜脑炎(无菌性脑膜炎)68

二、慢性HIV脑膜炎68

三、亚急性或慢性脑病/脑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68

四、空泡性脊髓病69

五、周围神经疾病69

六、脑弓形虫病70

七、新型隐球菌脑膜炎70

八、结核性脑膜炎70

九、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71

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71

第三节 消化系统72

一、口腔疾病72

二、食道疾病72

三、胃疾病73

四、小肠疾病73

五、结肠疾病75

六、肛门直肠疾病75

第四节 皮肤病变76

一、HIV急性感染期的皮肤表现76

二、非肿瘤性皮肤表现76

三、非传染性皮肤病78

四、肿瘤79

五、头发和指甲的改变80

六、药物引起的皮肤表现80

七、皮肤瘙痒症80

第五节 口腔表现80

一、白色念珠菌病80

二、和艾滋病有关的牙周病80

三、毛状白斑81

四、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82

五、单纯疱疹性口炎82

六、带状疱疹病毒感染82

七、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83

八、复发性阿弗他溃疡83

第六章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84

第一节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目标84

一、现在的治疗目标84

二、为实现治疗目标所需的方法和措施85

第二节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名称及分类85

一、逆转录酶抑制剂(RTI)86

二、蛋白酶抑制剂(PI)87

三、新药的研发87

第三节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时机87

第四节 HIV感染者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方案89

第五节 服药的依从性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91

一、病人的依从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下列问题的影响91

二、漏服药物的原因91

三、如何能够增加病人的依从性91

四、疗效的判断91

五、换药92

六、孕期抗逆转录病毒的安全性92

第六节 药物的特点93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93

二、蛋白酶抑制剂96

三、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98

第七章 艾滋病母婴传播与阻断100

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100

一、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妊娠问题100

二、妊娠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影响100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妊娠及生殖状态的影响101

第二节 母婴垂直传播101

一、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和时机101

二、影响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102

第三节 母婴传播的阻断103

一、HIV母婴垂直传播的防范104

二、在孕期和分娩时阻断HIV的母婴传播的方法104

三、产后阻断109

四、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预防111

第八章 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113

第一节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113

一、与艾滋病相关的中医病名114

二、艾滋病的中医类属115

第二节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116

一、中医对艾滋病的病因认识116

二、中医对艾滋病的病机分析117

第三节 艾滋病的中医辨证119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120

二、识别邪正虚实120

三、辨标本缓急121

四、辨层次深浅122

五、辨兼挟诸症122

六、艾滋病的辨证分型123

七、艾滋病人放化疗后的中医辨证127

第四节 艾滋病分期的中医药治疗127

一、急性感染期127

二、艾滋病潜伏期(AC)127

三、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127

四、完全型艾滋病期128

五、艾滋病兼挟症的治疗128

第五节 艾滋病的饮食调护129

一、饮食宜忌129

二、辨证调护130

第九章 艾滋病的护理132

第一节 艾滋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132

第二节 艾滋病护理工作者的知识要求132

第三节 艾滋病护理的模式132

一、基本的护理过程132

二、有症状病人的护理133

三、心理问题和咨询的需要135

四、家庭的护理136

五、临终病人的护理137

第四节 处理尸体所需的预防措施137

一、病房护士为尸体做最后处理137

二、死者在太平间采取的预防措施137

第十章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与防护139

第一节 职业暴露及其导致感染的危险性139

一、暴露途径与感染的相关性139

二、职业暴露的窗口期140

第二节 临床及实验室的安全防护140

一、临床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140

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142

三、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案144

第三节 HIV职业暴露的评估和对暴露后预防的处理原则145

一、现场紧急处理145

二、暴露后评估145

三、预防性用药147

四、报告、监测与保密149

第十一章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154

第一节 血清学检测154

一、HIV抗体筛查154

二、快速试剂156

三、HIV-1抗体免疫印迹实验(WB)159

四、免疫荧光实验162

五、HIV抗原检测162

第二节 核酸检测163

一、核酸检测方法163

二、RNA测定163

三、DNA测定方法和原理165

四、序列测定和分析166

第三节 T淋巴细胞亚群(CD?、CD?)测定168

第十二章 艾滋病咨询170

第一节 艾滋病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70

一、咨询的定义170

二、艾滋病咨询的定义170

三、艾滋病咨询的目的171

四、艾滋病咨询的作用171

五、艾滋病咨询服务的对象172

六、艾滋病咨询的形式、类型和环境172

七、艾滋病咨询的基本过程173

八、艾滋病咨询员的条件173

第二节 艾滋病咨询的原则174

一、价值观和态度对咨询的影响174

二、艾滋病咨询应遵循的原则175

第三节 艾滋病咨询的技巧176

一、常用的交流技巧176

二、行为危险性评估技巧179

第四节 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前后咨询179

一、HIV抗体检测前后咨询的意义179

二、HIV检测前咨询180

三、HIV抗体检测后咨询181

四、HIV检测阴性结果的咨询步骤及要点182

五、HIV检测不确定结果的咨询步骤及要点182

第五节 艾滋病咨询工作的评价182

第十三章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184

第一节 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184

第二节 目前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重点185

一、加大政府专项经费投入185

二、开展大众预防宣传185

三、启动高危人群干预试点185

四、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血液安全186

五、艾滋病治疗与护理方面186

六、制定修改相应的政策、法规187

七、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187

八、加强交流,促进国际合作187

第三节 国际上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成功经验187

一、政府重视、全社会动员、多部门参与、密切配合187

二、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改进性病的医疗保健服务189

三、反对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89

四、对高危人群的干预与控制活动190

附录一 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92

附录二 WHO推荐的HIV阳性成人及青少年开始ART的指导方案201

附录三 WHO推荐的结核与HIV混合感染的治疗202

缩略语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