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研究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与未来道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柏钧,潘春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861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研究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与未来道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城镇化与长三角地区1
1.1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化命题1
1.2中国城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3
1.3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概况10
1.4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研究的意义22
参考文献24
第2章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理论25
2.1城镇化的经济学解释25
2.1.1城镇化的涵义25
2.1.2城市形成、发展和城镇化的基本动力27
2.1.3城市集聚经济的微观基础33
2.2城市集聚的规模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38
2.2.1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基本趋势38
2.2.2变化的城市空间结构与不变的规模经济本质41
2.3城市增长、发展和城市化的主要理论与模型44
2.3.1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45
2.3.2区位理论和城市增长、城市化45
2.3.3传统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和城市增长、城市化49
2.3.4发展经济学和城市增长、城市化54
2.3.5新兴古典经济学城市化理论与模型58
2.3.6新经济地理学城市化理论与模型61
2.4本章小结64
参考文献66
第3章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与水平测算70
3.1世界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70
3.2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历史进程73
3.2.1第一阶段:从增长到停滞的城镇化道路(1949—1978年)73
3.2.2第二阶段:小城镇主导的城镇化道路(1979—1996年)79
3.2.3第三阶段:趋同的城镇化道路(1996年至今)86
3.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五大维度91
3.3.1人口转移91
3.3.2产业发展92
3.3.3市政建设97
3.3.4生活方式99
3.3.5城乡协调100
3.4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未来水平测算102
3.5本章小结107
参考文献107
第4章 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109
4.1研究问题与空间经济的研究视角109
4.2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研究111
4.3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化116
4.3.1行政等级结构116
4.3.2人口规模与城市等级结构117
4.3.3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120
4.3.4长三角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演化123
4.3.5城市等级体系演化124
4.3.6人口分维结构128
4.4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空间演化130
4.4.1空间划分130
4.4.2指数选取131
4.4.3研究方法131
4.4.4 1990年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132
4.4.5 2000年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134
4.4.6 2011年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137
4.4.7长三角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空间差异140
4.5长三角地区与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特点141
4.5.1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141
4.5.2城市体系日渐完善143
4.5.3多圈层空间格局演化趋势144
4.5.4逐渐形成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体系144
4.6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动力机制145
4.6.1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演化路径与影响因素146
4.6.2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模型151
4.7建立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城镇空间结构156
4.7.1区域城镇发展环境与城镇空间结构检讨156
4.7.2建立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城镇空间结构的基础条件157
4.7.3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理论框架与政策建议159
4.8本章小结161
参考文献163
第5章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与产业集聚166
5.1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解释166
5.2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增长与结构变迁169
5.2.1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增长169
5.2.2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迁170
5.3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评估175
5.3.1产业集聚的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175
5.3.2评估产业集聚程度的相关文献177
5.3.3产业集聚程度评估的指标选择179
5.3.4苏浙沪第二、第三产业集聚程度评估180
5.3.5苏浙沪制造业集聚程度评估183
5.3.6苏浙沪服务业集聚程度评估190
5.4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不同路径193
5.4.1以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兴起的“苏南模式”194
5.4.2以专业市场发展促进城镇化的“浙江模式”194
5.4.3以地方政府主导、吸引劳动力流入的“开发区模式”196
5.5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影响城镇化的实证分析198
5.5.1相关研究与实证策略198
5.5.2数据来源与变量释义199
5.5.3长三角地区第二、第三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关系201
5.5.4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行业集聚与城镇化关系203
5.6未来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策略205
5.6.1数据来源与变量释义206
5.6.2第二产业集聚影响因素模型206
5.6.3第三产业集聚影响因素模型208
5.6.4促进产业集聚的公共政策分析210
5.7本章小结211
参考文献212
第6章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与劳动力流动215
6.1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动的特征与趋势215
6.1.1流动人口的基本结构217
6.1.2流动人口的空间布局220
6.1.3劳动力流动的未来可能趋势224
6.2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动面临的突出问题225
6.2.1永久性迁移的难题226
6.2.2“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难题228
6.2.3城市内部的社会融合难题229
6.3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分析230
6.3.1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基于文献的分析231
6.3.2苏浙沪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分析233
6.3.3苏浙沪的经济结构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分析237
6.3.4苏浙沪的对外开放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分析240
6.3.5长三角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分析241
6.3.6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42
6.3.7长三角地区农村劳动力永久性移民的影响因素分析248
6.4劳动力的生命周期迁移模型254
6.4.1模型的基本假设255
6.4.2模型求解与分析256
6.5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260
6.5.1对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几个基本判断260
6.5.2未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模式263
6.5.3当前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的相关政策性建议264
6.6本章小结265
参考文献266
第7章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与土地资源配置271
7.1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271
7.1.1土地城镇化:城市扩张与农地萎缩271
7.1.2农村土地征收与失地补偿277
7.1.3城市建设用地的出让、使用与单位产出281
7.2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及其制度根源289
7.2.1当前土地资源配置模式289
7.2.2财政分权、土地制度与土地财政293
7.3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294
7.3.1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镇化的理论机制294
7.3.2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农村居民福利和城乡差距的实证分析296
7.3.3土地资源配置、房产价格与劳动力流入的实证分析304
7.4市场化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的政策方案308
7.4.1构建公平准入、自由竞争的土地市场309
7.4.2发展和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机制310
7.4.3创新土地收益归属机制,开拓新型政府财源311
7.5本章小结311
参考文献313
第8章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314
8.1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14
8.1.1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不高315
8.1.2城镇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316
8.1.3城镇化需水量提高迅速,水环境污染严重316
8.1.4城镇能耗水平居高不下,能源利用效率不高318
8.1.5社会福利能力急需提高,城镇就业压力较大319
8.2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模型框架320
8.2.1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关系320
8.2.2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322
8.2.3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323
8.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测度与综合评价327
8.3.1基于熵值法的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328
8.3.2基于DEA-Malmquist的效率测度334
8.3.3基于耦合协调度的耦合协调性测度339
8.3.4基于象限法的综合评价348
8.4促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358
8.4.1以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58
8.4.2依托信息化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362
8.4.3提高城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366
8.4.4增进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368
8.4.5市场条件、政府引导、民间参与,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371
8.5本章小结373
参考文献374
第9章 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377
9.1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城镇化377
9.2城市化的演进规律与国际经验381
9.2.1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382
9.2.2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教训385
9.2.3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成功经验387
9.3中国城镇化的最优城市规模选择389
9.3.1最优城市规模的争论:基于文献的分析389
9.3.2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的合理性392
9.4以县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的配套制度改革396
9.4.1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397
9.4.2完善土地制度,变革土地财政格局398
9.4.3完善开发区政策,提升产业竞争力400
9.4.4开拓新财源,完善城市财政体系402
9.4.5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403
9.4.6改善城市管理效率,提高城市承载力404
9.5本章小结405
参考文献407
热门推荐
- 2655887.html
- 1018941.html
- 2074931.html
- 641727.html
- 1658703.html
- 3210779.html
- 2615057.html
- 2096283.html
- 987939.html
- 2963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1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8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9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6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59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6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5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7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