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社会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840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社会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1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4
第二节 社会学的地位和特点7
一、社会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7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8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1
第三节 社会学的社会作用14
一、社会学的理论作用14
二、社会学的实践作用17
第四节 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21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21
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论24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28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和形成28
一、社会背景与理论前提28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31
三、社会学科学方法论的创立38
第二节 当代社会学的发展40
一、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40
二、当代社会学发展的特点54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57
一、社会学在旧中国的产生57
二、社会学在新中国的发展60
第三章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63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63
一、社会的涵义63
二、社会有机体65
第二节 社会结构69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69
二、社会结构研究的内容69
三、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70
第三节 自然环境71
一、自然环境的概念71
二、自然环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73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74
第四节 人口77
一、人口的概念和内容77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85
三、我国的人口问题88
第四章 社会文化91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构成与特性91
一、文化的概念91
二、文化的特性93
三、文化的构成94
第二节 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96
一、关于文化特性形成的理论96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100
第三节 文化的运行规律102
一、文化的积累与传递102
二、文化的传播与渗透103
三、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104
第四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06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106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109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13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116
第一节 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116
一、人的本质116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17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119
一、社会化的涵义和内容119
二、社会化的过程122
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128
四、社会化与个性的形成130
第三节 社会角色131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131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133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135
第六章 社会群体139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139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139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140
三、基本群体141
第二节 家庭143
一、家庭的概念143
二、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144
三、家庭的结构与功能146
四、家庭的发展趋势151
第三节 邻里与工作群体153
一、邻里153
二、工作群体155
第四节 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58
一、初级群体的衰落158
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60
第七章 社会组织162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类型162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162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165
三、社会组织的功能168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和手段170
一、组织目标的意义与分类170
二、社会组织的手段172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系174
一、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174
二、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176
三、社会组织的外部关系180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运行与管理183
一、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的一般过程183
二、科层制: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式185
三、社会组织的冲突与协调188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91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191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191
二、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194
三、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199
第二节 社会阶级201
一、阶级的起源和本质201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205
三、我国社会主义阶段阶级结构的历史演变206
第三节 社会阶层211
一、社会阶层的概念与类型211
二、阶层划分的基本方法212
三、改革以来我国城乡社会阶层的变化214
四、中间阶层的成长及其社会意义218
五、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224
第四节 社会流动226
一、社会流动的性质226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227
三、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社会因素230
四、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意义232
第五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33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23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235
第九章 社区238
第一节 社区概述238
一、社区的概念238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240
三、社区的分类243
四、社区研究的意义244
第二节 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两大基本类型246
一、农村社区246
二、城市社区249
三、城乡关系254
第三节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256
一、社区发展256
二、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260
第四节 城市化265
一、城市化概述265
二、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267
第十章 社会制度272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272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和特征272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275
三、社会制度的分类277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280
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280
二、社会制度功能的失调282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283
第三节 制度化和制度改革285
一、制度化285
二、制度改革287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方式293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概述293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概念293
二、生活方式的研究方法296
三、生活方式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对社会过程的反作用299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301
一、劳动生活方式301
二、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303
三、精神生活方式306
四、闲暇生活方式309
第三节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活方式311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311
二、建立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312
第四节 网络社会的来临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314
一、网络社会的来临314
二、网络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广泛影响317
三、迎接网络社会的挑战322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326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326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326
二、社会变迁的形式327
三、社会变迁的动力330
第二节 社会发展333
一、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意义333
二、战后世界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336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339
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339
二、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343
三、社会现代化的途径346
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349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前提与基本特点349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基本方针351
第五节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353
一、全球化趋势概述353
二、西方社会学家关于全球化的理论357
三、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363
四、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367
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372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构成和功能372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372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373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375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377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377
二、社会控制的手段379
三、社会舆论384
第三节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386
一、越轨行为概述387
二、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389
三、聚众行为的社会控制391
第四节 社会问题及其综合治理395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396
二、社会问题的分类398
三、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398
第五节 网络社会中的社会控制问题400
一、网络社会问题400
二、网络社会对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的挑战402
三、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404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410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410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410
二、社会保障的作用413
三、社会保障的管理415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416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16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418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423
一、社会保险423
二、社会福利427
三、社会救济430
四、社会优抚432
第四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433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结构433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435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437
第十五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440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440
一、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440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441
三、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444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446
一、选题阶段447
二、设计阶段449
三、实施阶段449
四、总结阶段450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451
一、观察法451
二、个案法452
三、抽样调查法454
四、问卷法460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462
一、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462
二、统计分组465
三、统计分析466
热门推荐
- 1034064.html
- 107238.html
- 1965900.html
- 1813757.html
- 3269613.html
- 361780.html
- 508294.html
- 2538275.html
- 148694.html
- 2959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0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0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6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1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8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42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6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