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人名文化放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人名文化放谈
  • 杨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6620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姓名-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人名文化放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一 曹先擢1

序二 白化文3

学理篇3

从人名谜语说起3

致读者 杨扬4

第一章 汉语汉字特性与汉语人名文化特色6

第一节 取名要善用汉语汉字6

汉语、汉字与汉语人名文化6

文字改革与汉字对人名文化的长远影响8

第二节 汉字与人名研究中的文化意识11

谈论人名与文字关系的文献举略12

观察汉字与人名关系的新眼界15

第三节 汉字对人名文化特色的影响18

“方”、“块”构名,气象万千20

取名风俗,“字”在其中23

“方”、“圆”传名,模块相通29

第二章 史载人物取名与文学虚构人物取名35

第一节 从虚实故事对照了解汉语人名文化传统35

第二节 纪实为主作品中的人物取名37

孔子及相关人物群体取名用名37

从刘、项到刘、关、张及相关人物群体取名用名46

陆羽取名、用名53

《水浒》和《孽海花》人物取名用名54

第三节虚实参互和虚构为主作品中的人物取名54

从《西游记》、《金瓶梅》到《红楼梦》人物取名、用名略说58

第三章 汉语人名文化优良传统与人名文化建设66

第一节 汉语人名全名基本结构的文化优势66

汉语人名全名基本结构的成因与演变68

名与字作用的进一步考察73

第二节 两大难题与汉语人名全名基本结构齐备文化优势的再认识75

汉语人名全名基本结构历史作用的评估77

一百多年来汉语人名全名基本结构影响的考察81

怎样促进人名规范化?88

第三节 实现人名规范化的具体途径96

人名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97

改善人名现状的措施100

思路篇107

两则故事对取名思路的启发107

第四章 取名文化创造与思维通路谋略110

第一节 取名创造思维的原则与谋略110

第二节 取名中思维运用的基本原则112

用赏俱优原则113

有机整体原则116

人境相成原则118

第三节 取名中进行语文潜能开发的基本谋略121

先谋多备与多谋善断122

奇正相生与分合兼用127

虚实应形与杂于利害133

第五章 取名文化创造与价值酌量135

第一节 效率价值与文化价值135

效率价值酌量136

文化价值酌量139

效率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关系141

第二节 认知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酌量与文化144

价值总体境界144

取名的认知价值酌量144

取名的道德价值酌量146

取名的审美价值酌量149

取名文化创造与文化价值总体境界154

第三节 个体取名与人名文化建设156

从个体到群体的考察157

从群体到个体的考察159

提高取名质量与社会文明建设163

技法篇167

从七巧板说到字块运用167

第六章 取名中姓氏的文字运用170

第一节 姓氏用字的分析、改革与择定170

姓氏用字的分析172

姓氏用字的改革177

姓氏用字的择定180

第二节 双亲单方姓氏的采用183

形、义关系的考察184

音、义关系的考察186

形、音、义综合运用的考察190

第三节 姓氏叠加的采用193

叠加姓氏与复姓的异同194

姓氏叠加采用中的新特点195

第七章 取名中己名、表字的文字运用(上)197

第一节 着重文体因素的文字运用197

有头有尾的“生物”——人名全名开头、主干与结尾201

能离能合的建构——人名全名分章与成句207

第二节 着重修辞因素的文字运用(一)213

取名修辞是字义与志义的统一215

取名活动中的正平修辞219

第八章 取名中己名、表字的文字运用(下)224

第一节 着重修辞因素的文字运用(二)224

取名活动中的变奇修辞224

第一类 取名文化素材的变奇修辞225

一、比喻225

二、借代225

三、映衬226

四、绘状226

五、双关227

七、拟嘲228

六、引用228

八、顺连229

九、移情229

一○、牵引230

第二类 取名立象构造意境的变奇修辞231

一、实赋231

二、虚拟232

三、断续232

四、比拟233

五、讽戒233

六、夸缩234

八、岔谐235

七、反话235

九、扬兴237

一○、抑兴238

一一、设问239

一二、呼叹239

第三类 取名字词分合的变奇修辞240

一、变形240

二、释字241

三、避讳241

四、谐音242

五、简藏243

七、重申244

六、镶垫244

八、警策245

九、曲照246

一○、流通246

第四类 适应全名基本结构需求的变奇修辞249

一、对偶249

二、连波250

三、排比250

四、层递250

五、错综251

六、顶真251

八、跳跃252

七、倒装252

九、转借253

一○、担山253

一一、自环254

第二节人名全名基本结构缺项的补植256

补植的结构定位258

补植的章句呼应259

补植的修辞推敲260

第九章 少儿生长历程与取名效果检验263

第一节 少年儿童取名活动内容的变化263

新生儿取名程序264

取名视点的抉择270

第二节 取名成果检验与汉语人名记载、使用规范化283

参酌篇295

古今人名全名例子带来取名的启发295

第十章 用《水浒》人物形象比拟的实有人物全名简评299

第一节 《东林点将录》人物全名简评299

第二节 《乾嘉诗坛点将录》人物全名简评309

第三节 《光宣诗坛点将录》人物全名简评323

第四节 《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人物全名简评340

第十一章 历代智慧突出少儿与几类杰出人才全名选评351

第一节 历代智慧突出少年儿童全名选评351

先秦351

秦、汉、三国352

西晋、东晋、南北朝353

隋、唐、五代354

宋、辽、金、元356

明、清357

第二节 历代文化创新著名人物全名选评360

先秦360

秦、汉、三国363

西晋、东晋、南北朝365

隋、唐、五代368

宋、辽、金、元369

明、清372

秦、汉、三国377

第三节 历代军事创新著名人物全名选评377

先秦377

西晋、东晋、南北朝379

隋、唐、五代380

宋、辽、金、元381

明、清383

第十二章 明清文科状元、近代留学归国名家及百年华侨华裔名人全名选评386

第一节 明清文科状元全名选评386

明代387

清代396

第二节 近代留学归国名家全名选评408

近代初期409

近代中期410

近代晚期及“五四”运动前后413

第三节 近代、现代百年间华侨华裔名人全名选评418

近代初期419

近代中期、晚期419

“五四”运动前后422

附录:424

一、怎样纪念伏羲、女娲?——关于办好中国首届姓氏文化节的一次发言 杨扬424

二、本书引述、选评实有人物全名检索表436

三、参阅图书简目448

后记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