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殖与发育毒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殖与发育毒理学
  • 李芝兰,张敬旭主编;常元勋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90384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10页
  • 文件大小:263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繁殖-毒理学;发育-毒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殖与发育毒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3

第一章 概述3

第一节 生殖毒理学概述5

一、生殖毒理学的定义5

二、生殖毒性的危害6

三、可能对人类生殖健康产生影响的环境有害因素6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

第二节 发育毒理学概述7

一、发育毒理学的定义7

二、发育毒理学的发展简史8

三、发育毒性的危害10

四、目前已知对人类具有致畸效应的有害因素11

第三节 生殖发育毒理学研究展望11

第二章雄(男)性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14

第一节雄(男)性生殖系统结构14

一、内生殖器14

二、外生殖器17

三、男性尿道17

第二节雄(男)性生殖系统功能18

一、睾丸的精子生成18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18

三、睾丸的代谢功能20

四、睾丸的生物转化功能20

五、睾丸功能的调节22

第三章 雌(女)性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24

第一节 雌(女)性生殖系统结构24

一、内生殖器24

二、外生殖器26

三、乳房27

四、会阴27

第二节雌(女)性生殖系统功能27

一、卵巢卵泡的发育27

二、黄体的形成29

三、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29

四、卵泡发育的激素调节30

五、卵巢的内分泌功能32

六、妊娠34

第四章 致动物(人)生殖发育毒性的外源化学物及其毒性表现38

第一节 致雄性动物生殖发育毒性的外源化学物及其毒性表现38

一、致雄性动物生殖器官形态学的改变39

二、对雄性动物睾丸细胞的毒性67

三、与雄性动物生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67

四、对雄性动物睾丸某些酶活性的影响102

五、对睾丸细胞某些遗传物质的影响102

六、对睾丸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102

七、对雄性小鼠生殖行为的影响136

八、对雄性动物生殖器官肿瘤影响136

第二节 致雌性动物生殖发育毒性的外源化学物及其毒性表现137

一、对卵巢的影响137

二、对雌性动物生殖内分泌的影响138

三、对卵巢生殖功能的影响138

四、发育毒性148

五、对雌性动物生殖器官肿瘤影响151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致人类生殖损伤的表现156

一、环境有害因素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156

二、外源化学物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164

三、夫妇双方均接触环境有害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169

第五章 外源化学物致生殖系统损伤的机制180

第一节 概述180

一、致雄性生殖毒性机制概述180

二、致雌性生殖毒性机制概述182

第二节 细胞死亡184

一、细胞胀亡184

二、细胞凋亡184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致生殖系统损伤的细胞学基础188

一、氧化应激与亚硝化应激188

第四节 对血一生精小管屏障的影响193

第五节 对睾丸与卵巢生物转化功能的影响194

一、对睾丸生物转化功能的影响194

二、对类固醇合成酶的影响195

第六节DNA损伤与修复197

第七节 致生殖器官肿瘤机制199

一、睾丸间质细胞瘤199

二、卵巢癌202

三、阴道透明细胞癌203

第八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204

一、雌激素干扰物204

二、雄激素干扰物207

第九节 矿物质代谢紊乱207

第六章雄(男)性生殖毒性研究方法214

第一节 概述214

第二节 整体动物实验216

一、实验程序216

二、生殖器官毒性实验观察指标219

三、显性致死实验221

第三节 体外试验224

一、睾丸间质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224

二、生精细胞的分离和短期培养225

三、支持细胞的分离和原代培养227

第四节 男性生殖流行病学研究229

一、生育力的研究229

二、生殖结局230

第七章雌(女)性生殖毒理学研究方法232

第一节 概述232

第二节 整体动物实验234

一、实验程序234

二、生殖器官毒性实验观察指标236

第三节 体外试验238

一、卵巢颗粒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238

二、黄体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239

三、卵泡体外分离及培养240

第四节 女性生殖流行病学研究241

一、生育力的研究241

二、生殖结局242

第八章 发育毒性研究方法245

第一节 概述245

第二节 动物发育毒性实验246

一、实验程序246

二、三段生殖毒性实验247

三、一代或多代生殖毒性实验254

第三节 发育毒性筛选实验257

一、整体预筛实验257

二、体外预筛试验259

第二部分 外源化学物致生殖与发育毒性267

第九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267

第一节 铅及其化合物267

一、理化性质26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6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67

四、毒性概述268

五、毒性表现270

六、毒性机制273

第二节 汞及其化合物277

一、理化性质27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7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78

四、毒性概述278

五、毒性表现281

六、毒性机制283

第三节 镉及其化合物284

一、理化性质28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85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85

四、毒性概述285

五、毒性表现288

六、毒性机制291

第四节 锰及其化合物293

一、理化性质29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9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94

四、毒性概述294

五、毒性表现296

六、毒性机制298

第五节 镍及其化合物300

一、理化性质30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0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00

四、毒性概述302

五、毒性表现305

六、毒性机制308

第十章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318

第一节 碘及其化合物318

一、理化性质31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1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18

四、毒性概述319

五、毒性表现321

六、毒性机制324

第二节 砷及其化合物325

一、理化性质325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25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26

四、毒性概述326

五、毒性表现330

六、毒性机制330

第十一章 芳香烃类335

第一节苯、甲苯与二甲苯335

一、理化性质335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35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35

四、毒性概述336

五、毒性表现341

六、毒性机制350

第二节 苯乙烯352

一、理化性质35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5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52

四、毒性概述353

五、毒性表现355

六、毒性机制357

第三节 多氯联苯358

一、理化性质35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5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59

四、毒性概述360

五、毒性表现362

六、毒性机制366

第十二章硫、氟及其化合物373

第一节 二硫化碳373

一、理化性质37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7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73

四、毒性概述374

五、毒性表现376

六、毒性机制380

第二节 氟及其化合物381

一、理化性质38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8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82

四、毒性概述382

五、毒性表现386

六、毒性机制387

第十三章 腈类、烷类及卤代烷类392

第一节 丙烯腈392

一、理化性质39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9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92

四、毒性概述393

五、毒性表现395

六、毒性机制400

第二节 正己烷403

一、理化性质40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0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03

四、毒性概述404

五、毒性表现及机制406

第三节1,2一二溴一3一氯丙烷408

一、理化性质40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0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08

四、毒性概述409

五、毒性表现411

六、毒性机制412

第十四章 醇类与醛类416

第一节 乙醇416

一、理化性质41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1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16

四、毒性概述418

五、毒性表现421

六、毒性机制423

第二节2一乙氧基乙醇426

一、理化性质42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2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27

四、毒性概述427

五、毒性表现428

六、毒性机制431

第三节 甲醛431

一、理化性质43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3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32

四、毒性概述432

五、毒性表现434

六、毒性机制435

第十五章 氯代烯烃类441

第一节 氯乙烯441

一、理化性质44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4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41

四、毒性概述442

五、毒性表现445

六、毒性机制448

第二节 三氯乙烯448

一、理化性质44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4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49

四、毒性概述450

五、毒性表现453

六、毒性机制454

第三节 二?英455

一、理化性质455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5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58

四、毒性概述459

五、毒性表现463

六、毒性机制465

第四节 氯丁二烯471

一、理化性质47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7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71

四、毒性概述472

五、毒性表现474

六、毒性机制476

第十六章 酚类和酯类483

第一节 双酚A483

一、理化性质48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8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84

四、毒性概述484

五、毒性表现485

六、毒性机制488

第二节 邻苯二甲酸酯类489

一、理化性质489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49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91

四、毒性概述492

五、毒性表现494

六、毒性机制496

第十七章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503

第一节 二硝基苯503

一、理化性质50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0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03

四、毒性概述504

五、毒性表现505

六、毒性机制507

第二节 三硝基甲苯508

一、理化性质50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0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09

四、毒性概述510

五、毒性表现515

六、毒性机制517

第十八章 酰胺类521

第一节 丙烯酰胺521

一、理化性质52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2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22

四、毒性概述522

五、毒性表现524

六、毒性机制526

第二节 环磷酰胺526

一、理化性质52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2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27

四、毒性概述528

五、毒性表现529

六、毒性机制531

第十九章 有机磷农药537

一、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53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3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37

四、毒性概述537

五、毒性表现与机制541

第二十章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556

一、理化性质55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5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56

四、毒性概述556

五、毒性表现559

六、毒性机制561

第二十一章 氯代烃杀虫剂566

第一节 概述566

一、分类566

二、特性566

三、环境危害566

四、毒性概述567

五、防治原则568

第二节 滴滴涕568

一、理化性质56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69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69

四、毒性概述569

五、毒性表现与机制571

第三节 六六六574

一、理化性质57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7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75

四、毒性概述575

五、毒性表现与机制576

第四节 甲氧滴滴涕578

一、理化性质57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7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78

四、毒性概述578

五、毒性表现与机制579

第二十二章 放射性核素587

第一节铀587

一、理化性质58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8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88

四、毒性概述589

五、毒性表现592

六、毒性机制593

第二节氚594

一、理化性质59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59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595

四、毒性概述595

五、毒性表现597

六、毒性机制598

第二十三章 药物601

第一节 己烯雌酚601

一、概述601

二、用途与药理作用602

三、毒性表现603

四、毒性机制604

第二节 棉籽油和棉酚605

一、概述605

二、用途与药理作用606

三、毒性表现607

四、毒性机制6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