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人文教育导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学人文教育导读
  • 吕翠凤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0233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人文教育导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人文教育在大学3

第1章 人文荟萃 共铸精神家园3

1.1 人文、文化和素养的概念5

1.1.1 什么是“人文”5

1.1.2 文化的特征6

1.1.3 什么是素养7

1.2 人文素养科学诠释8

1.2.1 人文素养8

1.2.2 人文精神9

1.2.3 人文主义12

1.3 科学与人文13

1.3.1 科学与人文13

1.3.2 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14

第2章 大学之魂——大学人文精神的重塑19

2.1 大学精神19

2.1.1 何谓“大学精神”19

2.1.2 大学精神对大学存在与发展之作用20

2.2 大学精神与人文素养23

2.2.1 大学精神-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23

2.2.2 建造良好的校园文化23

2.3 大学人文教育24

2.3.1 大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24

2.3.2 大学的文化品位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25

2.3.3 对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27

第3章 开花的树——文学篇34

3.1 文学的概念及作用35

3.1.1 什么是文学35

3.1.2 文学的社会作用36

3.2 文学的体裁分类及基本特征39

3.2.1 文学的体裁分类39

3.2.2 文学体裁的基本类型41

3.3 中国文学简介43

3.3.1 中国诗歌43

3.3.2 中国散文47

3.3.3 中国古典小说48

3.3.4 20世纪的中国文学48

第4章 观古而知今——历史篇53

4.1 历史的内涵53

4.1.1 什么是历史53

4.1.2 历史实际运用中的含义54

4.2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54

4.2.1 历史与现实54

4.2.2 以史为鉴55

4.2.3 学史明智57

4.3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58

4.3.1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58

4.3.2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59

4.3.3 儒家历史地位的变迁60

4.4 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62

4.4.1 由儒,道,佛学着眼,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62

4.4.2 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63

4.4.3 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64

第5章 思考的芦苇——哲学篇68

5.1 哲学的内涵及基本派别68

5.1.1 哲学的一般意义68

5.1.2 哲学的基本流派69

5.1.3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72

5.2 哲学的发源与发展73

5.2.1 西方哲学的兴起和发展73

5.2.2 中国哲学的兴起和发展74

5.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的繁荣76

5.3 哲学的价值79

5.3.1 价值的定义及内涵80

5.3.2 价值的种类80

5.3.3 哲学与人的价值81

第6章 人伦睦则天道顺——伦理篇89

6.1 伦理学的概念89

6.1.1 伦理与道德89

6.1.2 伦理学的研究任务90

6.1.3 伦理学的社会价值93

6.2 伦理学的应用94

6.2.1 生命伦理94

6.2.2 生态伦理95

6.2.3 社会伦理97

6.2.4 经济伦理97

6.3 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伦理道德修养99

6.3.1 当代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状况100

6.3.2 大学生如何加强伦理道德修养100

第7章 胸怀九州——政治篇106

7.1 政治的内涵106

7.1.1 政治的含义106

7.1.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08

7.2 政治学的历史110

7.2.1 古代社会的政治学说110

7.2.2 近代政治学的兴起111

7.3 政治学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113

7.3.1 政治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致了一场深刻的变革113

7.3.2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革命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114

第8章 天地之美——艺术篇121

8.1 艺术与美121

8.1.1 什么是艺术121

8.1.2 艺术的本质124

8.2 美的本质125

8.2.1 美是什么125

8.2.2 美的事物,作为客观的存在,既是审美的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127

8.3 艺术的价值128

8.3.1 艺术的认识价值128

8.3.2 艺术的审美价值130

8.3.3 艺术的教育价值135

8.3.4 艺术的三种价值之间的关系136

下篇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第9章 当代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探讨147

9.1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147

9.1.1 现状分析147

9.1.2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原因分析149

9.1.3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151

9.2 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53

9.2.1 思想品德素养方面153

9.2.2 法制纪律素养教育方面154

9.2.3 自我行为能力方面的问题的回答(涉及心理素养方面)155

9.3 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56

9.3.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156

9.3.2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56

9.3.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57

第10章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演变——从西方大学谈起158

10.1 古典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158

10.1.1 古典自由教育158

10.1.2 中世纪:人文教育继续发展,科学教育流于障蔽164

10.1.3 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古典自由教育理念168

10.1.4 近代:科学教育走进中心,人文教育走向边缘169

10.1.5 20世纪: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从排斥到结合174

10.2 西方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演变的特点175

10.2.1 钩沉西方大学教育发展史的规律175

第11章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策略179

11.1 坚持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念179

11.1.1 从理工科的角度看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79

11.1.2 科学与人文融合理念及其指向性要求181

11.2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183

11.2.1 柔性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183

11.2.2 实施柔性管理的基本策略184

11.3 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则185

11.3.1 理工科高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则185

11.3.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86

第12章 全人教育策略188

12.1 全人教育188

12.1.1 全人教育的提出188

12.1.2 全人教育的含义与特点188

12.2 全人教育理念指引下的理工科大学课程开发190

12.2.1 理工科大学全人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190

12.2.2 理工科大学课程开发中需要关注的方面191

12.2.3 理工科院校专业课中的人文教育探讨192

12.3 理工科课堂与人文精神培养194

12.3.1 理工学科中的人文精神195

12.3.2 理工学科课堂中的人文精神培养197

12.4 推广大学通识教育 引发育人模式之变198

12.4.1 复旦大学以成立复旦学院为契机,在本科教育中全面实施通识教育199

12.4.2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0

12.4.3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制度201

12.4.4 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202

第13章 以经济学科为例,体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204

13.1 经济学科中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础204

13.1.1 现代教育理念为经济学科中“科学与人文”融合指引方向204

13.1.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一致性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内在基础204

13.2 经济学科的特点为科学与人文融合提供了条件205

13.2.1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206

13.2.2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207

13.2.3 经济学与政策207

13.2.4 经济科学新学科208

13.3 经济学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策略——经济伦理的提升209

13.3.1 什么是经济伦理209

13.3.2 经济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211

13.4 经济伦理学的道德理论基础211

13.4.1 功利论与经济伦理学212

13.4.2 道义论与经济伦理学214

13.4.3 美德论与经济伦理学216

13.5 经济活动伦理——公关、契约、谈判伦理217

13.5.1 公关伦理217

13.5.2 我国的公关伦理217

13.5.3 契约伦理219

13.5.4 正确对待理性违约与非理性违约道德上的重大区别221

13.5.5 商务谈判伦理222

13.5.6 国际商务谈判伦理226

参考文献2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