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活态乡土聚落的空间文化表达 以黔东南地区侗寨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活态乡土聚落的空间文化表达 以黔东南地区侗寨为例
  • 赵晓梅著;吕舟导师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5113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侗族-聚落环境-居住环境-民族文化-研究-贵州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活态乡土聚落的空间文化表达 以黔东南地区侗寨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乡土聚落的概念1

1.1.1 乡土建筑的概念与特征1

1.1.2 中西方对乡土建筑的研究3

1.1.3 乡土聚落概念的建构6

1.2 乡土聚落建筑空间的文化表达8

1.2.1 作为文化遗产的乡土聚落8

1.2.2 乡土文化体系中的建筑空间9

1.2.3 乡土聚落的文化表达10

1.3 黔东南侗寨案例12

1.3.1 乡土聚落的地域性与民族性12

1.3.2 侗寨对侗族文化的表达13

1.3.3 典型侗寨的选取15

1.4 本章小结:他文化视角的侗寨研究17

本章参考文献19

2 活态乡土聚落理论构建21

2.1 活态遗产保护方法的背景21

2.1.1 20世纪以价值导向的遗产理论发展概述21

2.1.2 活态遗产相关理论的发展25

2.1.3 活态遗产概念的提出27

2.1.4 活态遗产保护方法的时代背景29

2.2 活态遗产保护方法及其实践32

2.2.1 活态遗产地项目32

2.2.2 活态遗产保护方法34

2.2.3 活态遗产保护实践案例38

2.3 活态乡土聚落的概念与研究方法40

2.3.1 活态乡土聚落的概念40

2.3.2 作为文化空间的乡土聚落42

2.3.3 乡土聚落与社区居民43

2.4 本章小结:活态乡土聚落与文化多样性阐释45

本章参考文献46

3 黔东南侗族传统文化体系49

3.1 侗族历史与传统文化体系49

3.1.1 侗族人口与分布49

3.1.2 侗族起源与发展52

3.1.3 黔东南侗族传统文化体系58

3.2 黔东南侗族社会组织61

3.2.1 血缘组织结构“补腊”61

3.2.2 地缘组织结构“款”63

3.2.3 血缘与地缘组织的转换与联系65

3.2.4 聚落内部的人群划分67

3.3 黔东南侗寨的历史与文化特征70

3.3.1 六洞地区的起源71

3.3.2 典型侗寨概况74

3.4 本章小结:社会组织在侗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作用76

本章参考文献77

4 黔东南侗寨功能性空间的文化表达79

4.1 侗寨聚落群的发展历程79

4.1.1 侗寨建筑与文化区划概述79

4.1.2 肇兴聚落群的发展历程81

4.1.3 侗寨聚落类型与发展模式88

4.2 侗寨聚落的空间形态90

4.2.1 侗寨的选址90

4.2.2 侗寨的典型布局93

4.2.3 侗寨聚落的生长101

4.3 侗寨住宅的空间形态与发展102

4.3.1 干栏式住宅的起源与演变102

4.3.2 地面式住宅的发展107

4.3.3 住宅的发展趋势112

4.3.4 建筑建造技艺116

4.4 本章小结:功能性空间演变与文化适应120

本章参考文献122

5 黔东南侗寨仪式性空间的文化表达124

5.1 聚落中心:鼓楼、鼓楼坪与戏台124

5.1.1 鼓楼起源与建筑形式124

5.1.2 鼓楼坪与戏台130

5.1.3 鼓楼中心的功能与寨民活动132

5.1.4 鼓楼形式与文化象征138

5.2 信仰空间:萨坛141

5.2.1 萨坛起源与建筑形式141

5.2.2 萨坛建置与血缘或地缘认同144

5.2.3 祭萨仪式与空间的使用147

5.2.4 土地崇拜的分离与土地庙149

5.3 其他仪式性空间150

5.3.1 花桥与寨门150

5.3.2 临时性寨际活动空间151

5.4 本章小结:仪式性空间与场所精神152

本章参考文献154

6 黔东南侗寨乡土聚落的遗产价值与延续性155

6.1 侗寨乡土聚落的价值与遗产构成155

6.1.1 侗寨遗产价值研究策略155

6.1.2 侗寨乡土聚落价值的类型分析159

6.1.3 侗寨乡土聚落价值的层级分析与遗产社区166

6.1.4 侗寨乡土聚落的遗产构成与遗产定位168

6.2 侗寨文化变迁对建筑空间的影响172

6.2.1 侗寨的文化变迁172

6.2.2 文化变迁对功能性空间的影响187

6.2.3 文化变迁对仪式性空间的影响191

6.3 侗寨乡土聚落的延续性与真实性193

6.3.1 活态遗产的延续性问题193

6.3.2 侗寨乡土聚落的延续性196

6.3.3 活态遗产的真实性问题198

6.3.4 侗寨乡土聚落的真实性201

6.4 本章小结:侗寨的遗产价值与民族文化认同的表达205

本章参考文献206

7 黔东南侗寨乡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209

7.1 以自由发展看待文化遗产保护209

7.1.1 自由发展的概念与遗产保护209

7.1.2 被误读的“现代化”与传统的破坏212

7.2 侗寨乡土聚落保护的社区参与214

7.2.1 社区参与的遗产保护214

7.2.2 侗寨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现状220

7.2.3 遗产社区在保护中的作用225

7.3 侗寨遗产地旅游发展228

7.3.1 遗产地旅游的兴起228

7.3.2 世界遗产地旅游业发展与遗产保护231

7.3.3 侗寨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238

7.4 本章小结:黔东南侗寨未来发展趋势241

本章参考文献243

图片来源245

表格来源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