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纲要》专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尹红群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82893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近现代-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纲要》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题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1
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与两大历史任务的由来2
(一)西方崛起,中国趋衰2
(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5
二、两大历史任务的内涵及其关系12
(一)两大历史任务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体现13
(二)两大历史任务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回答15
(三)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16
(四)谁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阶级分析17
三、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看两大历史任务18
(一)地主阶级经世派:“睁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以制夷”20
(二)资产阶级的民族意识20
专题二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4
一、农民阶级走向传统老路25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5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亡27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方案28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30
(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31
二、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第一步33
(一)从曾国藩的学问到“中体西用”33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35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36
(四)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37
三、戊戌维新走资产阶级政治改良道路39
(一)历史背景39
(二)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与主要活动39
(三)百日维新42
(四)戊戌政变43
(五)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44
(六)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45
四、“平均主义”、“中体西用”、“君权变法”不能救中国47
(一)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理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47
(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是以新卫旧48
(三)“君权变法”的改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49
专题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51
一、走革命之路52
(一)爆发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52
(二)孙中山高举三民主义旗帜55
(三)革命的高潮——武昌起义57
二、建共和之国58
(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58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0
(三)辛亥革命引起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60
三、共和梦碎63
(一)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64
(二)袁世凯称帝67
(三)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探讨68
专题四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73
一、先进知识分子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依据74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契合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需求74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之梦的破灭76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范例78
二、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79
(一)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接受马克思主义79
(二)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传播马克思主义81
(三)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论战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83
(四)在与工人群众的结合中认同马克思主义88
专题五 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92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93
(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9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进一步传播95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96
(四)中国革命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98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特点100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0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102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创了革命新局面104
(一)工人运动的新局面104
(二)农民运动的新局面105
(三)国共合作的新局面106
(四)北伐战争的新局面108
专题六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12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性质的变化113
(一)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114
(二)大肆发展官僚资本经济114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15
(一)开展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116
(二)毛泽东“引兵井冈”116
(三)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其他领导人的探索118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与实践119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新道路的理论与实践119
(二)在挫折中检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正确性122
(三)其他时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丰富125
四、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历史启示128
专题七 中华民族十四年的抗日战争132
一、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战争策源地133
(一)日本侵华的“大陆政策”133
(二)日本侵华的特点是“蚕食”与“突袭”相结合135
(三)十四年抗日战争137
二、全民族抗战中的统一战线和两个战场战略格局138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38
(二)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139
三、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41
(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旗帜141
(二)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142
(三)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44
(四)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场145
(五)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148
四、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看待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149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151
(二)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52
专题八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156
一、三种力量与三条道路157
(一)国民党:维持并强化一党专政与独裁统治157
(二)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建国之路163
(三)民主党派:第三条道路167
二、民心向背: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关键168
(一)“失民心”:国民党政权崩溃的总根源169
(二)“得民心”:共产党取得政权的法理与伦理基础173
专题九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79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构想180
(一)过渡的必要性180
(二)新中国的起步181
(三)总路线的提出183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条件184
(一)国内条件184
(二)国际环境187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途径187
(一)工业建设的大规模展开187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合作化191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2
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发展197
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198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199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9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20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202
(一)历史的伟大转折202
(二)改革开放的展开204
(三)邓小平南方谈话206
(四)举世瞩目的成就208
三、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211
(一)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212
(二)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212
(三)两个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214
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216
(一)复兴之路216
(二)三大贡献217
后记220
热门推荐
- 3502586.html
- 688547.html
- 3558930.html
- 1384523.html
- 3389807.html
- 2280239.html
- 16996.html
- 1530482.html
- 827577.html
- 34015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1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4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8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02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6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2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