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赣方言古语词探源与论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赣方言古语词探源与论析
  • 肖九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818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赣语-方言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赣方言古语词探源与论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本选题的研究对象2

二 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历史现状5

三 选题缘起与语料来源9

四 本研究的作用、意义、理论以及预期目标10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14

六 本研究需要说明的几点17

第一章 赣省人文历史与赣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24

第一节 赣省人文历史与方言概况24

一 人文历史24

二 境内方言概况25

第二节 赣方言的形成及其分区30

一 赣方言的形成30

二 赣方言的分区40

第三节 赣方言古语词的历史层次50

一 历史分期问题的确定50

二 赣方言古语词的历史层次51

第二章 赣方言古语词与其底层遗留成分54

第一节 苗蛮语和百越语沉积的底层成分54

一 苗蛮语沉积的底层成分55

二 百越语沉积的底层成分59

第二节 吴楚语的遗留成分64

一 吴语的遗留成分64

二 楚语的遗留成分72

第三节 其他方言或语种的影响或借用成分77

一 秦晋地区的方言或语种77

二 陈韩赵魏宋之间的方言或语种78

三 北燕洌水之间的方言或语种79

四 江淮地区的方言或语种80

第三章 赣方言古语词与上古汉语词汇成分82

第一节 先秦华夏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82

一 表示人的称谓、时间以及事物名称意义83

二 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发展变化意义89

三 表示性质或状态意义101

四 表示疑问代指意义103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103

一 表示人的称谓、处所、事物现象以及物量名称意义103

二 表示行为动作以及发展变化意义109

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118

第四章 赣方言古语词与中古汉语词汇成分120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120

一 表示人的称谓、时间、器物以及树木等名称意义120

二 表示行为动作以及发展变化意义126

三 表示性质或状态意义131

四 表示指代以及疑问意义132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133

一 表示人的称谓、时间、器具、动物及其他事物名称意义133

二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意义138

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142

四 表示确定、时频意义144

五 表示物件单位意义145

第三节 宋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146

一 表示人的称谓以及事物名称意义146

二 表示行为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意义151

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156

第五章 赣方言古语词与近代汉语词汇成分161

第一节 元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161

一 表示人的称谓、处所以及事物名称意义162

二 表示行为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意义165

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167

四 表示引介施事意义168

第二节 明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168

一 表示人的称谓以及事物现象与名称意义169

二 表示行为动作意义173

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177

第三节 清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181

一 表示人的称谓、时间以及事物名称意义181

二 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发展变化意义186

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191

四 表示程度意义193

第六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运行机制及内外动因195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方言史观195

一 “直线型”的一维方言史观196

二 “层迭型”的多维方言史观198

第二节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运行机制201

一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语言文化环境201

二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运行机制203

三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阶段206

第三节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内外动因207

一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动因208

二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内部动因211

第七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词义的发展变化215

第一节 词义发展变化的途径215

一 词义发展变化的主要途径216

二 词义发展变化的其他途径222

第二节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227

一 词义发展变化的外部因素227

二 词义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234

第三节 词义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238

一 量变中义域不变而义值加深的词义深化238

二 质变中指称范围与色彩义值改变的词义变化239

第八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词汇的主要特征244

第一节 赣方言词汇的词源特征244

一 词汇的原生特征244

二 词汇的派生特征245

三 词汇的合成特征247

第二节 赣方言词汇的词义特征249

一 词义凸显事物或现象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征249

二 词义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习俗内涵250

三 词义与理据的联系是以修辞为媒介和桥梁250

四 词义源于典故或故事传说251

五 词义以曲折婉转的方式表达251

第三节 赣方言词汇的构词特征253

一 单纯词及其特征253

二 派生词及其特征254

三 复合词及其特征255

第九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特点及成因259

第一节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状况259

一 赣方言各片区位人口260

二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状况268

三 赣方言特征词地域分布图例271

第二节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特点275

一 汉语方言地域分布类型特点275

二 赣方言区域地势基本格局278

三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主要特点281

第三节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形成原因283

一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形成的自然因素283

二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形成的社会因素286

三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291

第十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与其他方言之间的相互关系294

第一节 赣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关系294

一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294

二 赣方言与粤方言的关系296

三 赣方言与闽方言的关系298

四 赣方言与湘方言的关系299

五 赣方言与江淮方言的关系300

第二节 赣方言与非周边方言的关系302

一 赣方言与四川方言的关系302

二 赣方言与云南方言的关系306

结语310

附录:汉语成分词源音序索引313

参考文献317

后记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