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导弹制导与控制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导弹制导与控制原理
  • 雷虎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453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导弹制导;导弹控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导弹制导与控制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概述1

1.1 导弹制导与控制的基本原理1

1.2 导弹制导系统的一般组成2

1.3 导弹的稳定控制系统3

1.4 导弹制导系统的分类5

1.5 制导系统的基本要求9

1.6 几种典型的制导系统11

第2章 导弹运动数学模型17

2.1 导弹飞行的力学环境17

2.1.1 空气动力17

2.1.2 气动力矩、压力中心和焦点21

2.1.3 俯仰力矩22

2.1.4 偏航力矩27

2.1.5 滚转力矩28

2.1.6 铰链力矩31

2.1.7 推力32

2.1.8 重力33

2.2 导弹运动方程组的建立34

2.2.1 导弹运动的建模基础34

2.2.2 常用坐标系及其变换35

2.2.3 导弹运动方程组43

2.2.4 导弹运动方程组的简化与分解54

2.2.5 导弹的质心运动58

2.2.6 过载61

3.1.2 导引弹道的研究方法67

3.1.1 导引方法的分类67

3.1 导引飞行综述67

第3章 导引飞行与弹道67

3.1.3 自动瞄准的相对运动方程68

3.1.4 导引弹道的求解69

3.2 追踪法70

3.2.1 弹道方程70

3.2.2 直接命中目标的条件71

3.2.3 导弹命中目标需要的飞行时间72

3.2.4 导弹的法向过载72

3.2.5 允许攻击区73

3.3 平行接近法75

3.3.1 直线弹道问题76

3.3.2 导弹的法向过载76

3.3.3 平行接近法的图解法弹道77

3.4 比例导引法78

3.4.1 比例导引法的相对运动方程组78

3.4.2 弹道特性的讨论79

3.4.3 比例系数K的选择81

3.4.4 比例导引法的优缺点82

3.5 三点法导引82

3.5.1 雷达坐标系OxRyRzR83

3.5.2 三点法导引关系式83

3.5.3 运动学方程组84

3.5.4 导弹转弯速率84

3.5.5 攻击禁区87

3.5.6 三点法的优缺点88

3.6.1 前置量法89

3.6 前置量法与半前置量法89

3.6.2 半前置量法91

3.7 导引飞行的发展92

3.7.1 选择导引方法的基本原则92

3.7.2 复合导引93

3.7.3 现代制导律93

3.8 最优导引律93

3.8.1 导弹运动状态方程94

3.8.2 基于二次型的最优导引律95

第4章 遥控制导98

4.1 遥控制导系统概述98

4.2 有线指令制导99

4.3.1 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100

4.3 无线电指令制导100

4.3.2 导弹和目标的运动参数测量103

4.3.3 无线电指令制导的观测跟踪设备105

4.3.4 指令形成原理107

4.3.5 指令传输116

4.4 波束制导119

4.4.1 雷达波束制导119

4.4.2 雷达波束制导原理122

第5章 无线电寻的制导126

5.1 无线电寻的制导系统基本工作原理126

5.1.1 无线电寻的制导系统的类型126

5.1.2 寻的制导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27

5.1.3 雷达导引头127

5.1.4 雷达导引头的一般组成131

5.1.5 雷达导引头的测角方法132

5.1.6 雷达导引头的基本要求134

5.1.7 引导指令的形成136

5.2 被动式无线电寻的制导系统137

5.2.1 反辐射导弹导引头137

5.2.2 毫米波被动雷达导引头139

5.3 半主动式无线电寻的制导系统141

5.3.1 从“零频”上取出多普勒信号的连续波导引头143

5.3.2 从副载频上取出多普勒信号的连续波导引头145

5.3.3 准倒置连续波导引头146

5.3.4 全倒置连续波导引头146

5.4 主动式无线电寻的制导系统149

5.4.3 脉冲多普勒主动式雷达导引头150

5.4.1 脉冲主动式雷达导引头150

5.4.2 连续波主动式雷达导引头150

5.5 毫米波雷达导引头152

5.5.1 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的主要特点152

5.5.2 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的工作模式153

5.5.3 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的发展154

5.6 数字式雷达导引头系统154

5.6.1 单机系统和多机系统154

5.6.2 数字式弹上控制系统155

5.6.3 弹上计算机的特点156

第6章 红外点源寻的制导158

6.1 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158

6.1.1 红外线的基本性质158

6.1.2 目标的红外线辐射特性159

6.2.1 红外点源寻的制导的特点162

6.2 红外点源寻的制导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62

6.2.2 红外点源寻的制导系统组成163

6.2.3 红外点源导引头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64

6.2.4 红外点源导引头的光学系统166

6.2.5 红外调制器及其工作原理167

6.2.6 红外探测器172

6.2.7 探测器制冷技术173

6.2.8 信号处理电路174

第7章 红外成像寻的制导176

7.1 红外成像寻的制导系统的特点176

7.2.1 实时红外成像器177

7.2 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77

7.2.2 视频信号处理器178

7.3 红外成像寻的器179

7.3.1 光机扫描成像寻的器179

7.3.2 红外凝视成像寻的器182

7.4 红外图像的视频信号处理184

7.4.1 信号预处理184

7.4.2 目标识别185

7.4.3 目标跟踪188

第8章 电视寻的制导190

8.1 电视导引头的工作原理190

8.2.1 电视导引头的功能191

8.2.2 电视导引头的特点191

8.2 电视导引头的功能与特点191

8.2.3 电视导引头的分类192

8.3 电视摄像机192

8.3.1 电视摄像机的工作原理192

8.3.2 电视摄像机的分类及特性193

8.4 信号提取194

8.4.1 模拟信号提取方法194

8.4.2 数字图像信号提取方法196

8.5 电视图像跟踪197

8.5.1 目标图像识别197

8.5.2 目标图像捕获198

8.5.3 电视图像跟踪器199

8.7 伺服系统201

8.6 光学系统201

8.8 几种典型的电视寻的器202

8.8.1 采用电视摄像管的电视寻的器202

8.8.2 采用固态成像器件的电视寻的器203

8.8.3 从高度杂乱背景中捕获目标的系统204

第9章 激光寻的制导206

9.1 激光寻的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06

9.1.1 激光寻的器的组成206

9.1.2 激光寻的器的工作原理207

9.2 激光半主动寻的器207

9.3 激光目标指示器209

9.3.1 激光目标指示器209

9.3.2 激光目标指示器的激光器系统211

9.3.3 激光目标指示器的光学系统211

9.4.1 激光驾束制导的基本概念212

9.4 激光驾束制导212

9.4.2 激光驾束制导系统213

第10章 多模复合制导与信息融合技术215

10.1 多模复合制导与信息融合概念215

10.1.1 多模复合制导215

10.1.2 信息融合216

10.2 双模导引头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17

10.2.1 双模导引头的结构217

10.2.2 双模导引头的工作原理218

10.3 信息融合的模型结构219

10.3.1 信息融合的模型结构219

10.3.2 信息融合的关键技术221

10.4.1 多模寻的复合原则222

10.4 多模复合制导系统的信息融合实现222

10.4.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223

10.4.3 红外成像/毫米波复合制导目标识别的信息融合实现225

第11章 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229

11.1 惯性导航系统概述229

11.2 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 .230

11.2.1 惯导平台及其结构230

11.2.2 平台式惯导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31

11.2.3 平台式惯导系统的误差和初始对准232

11.3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233

11.3.1 数学平台及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233

11.3.2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和初始对准235

11.3.3 捷联式惯导系统与平台式惯导系统的比较236

11.4.1 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37

11.4 卫星导航系统237

11.4.2 GPS的应用及美国的GPS政策244

11.4.3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49

第12章 导弹控制方法255

12.1 导弹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组成255

12.1.1 导弹控制系统的功能255

12.1.2 导弹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回路255

12.1.3 导弹控制系统的特点256

12.2 导弹的直角坐标控制和极坐标控制方法257

12.2.1 直角坐标控制法(STT控制)257

12.2.2 极坐标控制法(BTT控制)258

12.3 气动力控制258

12.3.1 舵面配置形状258

12.3.2 尾控制面260

12.3.3 前控制面261

12.3.4 旋转弹翼262

12.3.5 气动力极坐标控制与直角坐标控制的比较262

12.4 推力矢量控制263

12.4.1 推力矢量控制在战术导弹中的应用263

12.4.2 推力矢量控制的实现方法264

12.4.3 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的性能描述266

12.5 倾斜转弯控制266

12.5.1 倾斜转弯控制技术的概念266

12.5.2 倾斜转弯控制面临的几个技术问题267

12.5.3 倾斜转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268

12.5.4 倾斜转弯自动驾驶仪实例268

参考文献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