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指导 中医临床分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全国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指导》专家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0085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指导 中医临床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医内科学1
第一单元 感冒1
一、病因病机1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1
三、辨证论治2
四、感冒的预防3
第二单元 咳嗽3
一、病因病机3
二、辨证论治4
三、预防与转归5
第三单元 肺痈5
一、病因病机6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6
三、辨证论治6
第四单元 哮证7
一、病因病机8
二、诊断与类证鉴别8
三、辨证论治9
第五单元 喘证10
一、病因病机10
二、诊断与类证鉴别11
三、辨证论治11
第六单元 肺胀12
一、病因病机13
二、诊断与鉴别13
第七单元 肺痨14
三、辨证论治14
一、病因病机15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15
三、辨证论治16
第八单元 痰饮17
二、病因病机17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17
三、辨证论治18
第九单元 自汗、盗汗19
一、病因病机19
四、转归、预后及预防19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20
三、辨证论治20
第十单元 血证21
一、病因病机21
二、诊断与类证鉴别22
三、辨证论治22
四、预后24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25
一、病因病机25
第十一单元 心悸25
三、辨证论治26
四、预防、预后27
第十二单元 胸痹27
二、病因病机27
二、诊断与类证鉴别28
三、辨证论治28
四、预防、转旧和预后30
一、病因病机31
第十三单元 不寐31
二、辨证论治32
三、调养33
第十四单元 厥证33
一、病因病机3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4
三、辨证论证34
四、预防及护理措施35
第十五单元 郁证35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36
一、病因病机36
三、辨证论治37
第十六单元 癫狂38
一、病因病机38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39
三、辨证论治39
二、诊断要点40
一、病因病机40
第十七单元 痫证40
四、转归和预后40
三、辨证论治41
四、预防、转归与预后41
第十八单元 胃痛42
一、病因病机42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42
三、辨证论治43
一、病因病机44
第十九单元 噎膈44
二、诊断与类证鉴别45
三、辨证论治45
第二十单元 呕吐46
一、病因病机46
二、诊断与类证鉴别47
三、辨证论治47
第二十一单元 呃逆48
一、病因病机48
三、辨证论治49
二、诊断与类证鉴别49
一、病因病机50
第二十二单元 泄泻50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51
三、辨证论治51
第二十三单元 痢疾52
一、病因病机53
二、诊断53
三、辨证论治53
二、诊断与类证鉴别55
第二十四单元 腹痛55
一、病因病机55
三、辨证论治56
第二十五单元 便秘57
一、病因病机57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58
三、辨证论治58
一、病因病机59
第二十六单元 胁痛59
二、诊断要点60
三、辨证论治60
第二十七单元 黄疸61
一、病因病机61
二、诊断要点61
三、辨证论治61
四、生活调摄和转归预后62
二、诊断要点63
一、病因病机63
第二十八单元 积聚63
三、辨证论治64
四、转归预后65
第二十九单元 鼓胀65
一、病因病机65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65
三、辨证论治66
一、病因病机67
四、预防与转归预后67
第三十单元 头痛67
二、类证鉴别68
三、辨证论治68
第三十一单元 眩晕70
一、病因病机70
二、诊断要点70
三、辨证论治71
四、转归和预后72
第三十二单元 中风72
一、病因病机72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73
三、辨证论治73
四、预防、转归和预后75
第三十三单元 痉证75
一、病因病机75
四、预防76
三、辨证论治76
二、诊断要点76
第三十四单元 疟疾77
一、病因病机77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77
三、辨证论治77
第三十五单元 水肿78
一、病因病机78
二、诊断79
三、辨证论治79
四、预防与转归预后80
第三十六单元 淋证80
一、病因病机80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81
三、辨证论治81
四、转归预后82
一、病因病机83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83
第三十七单元 癃闭83
三、辨证论治84
四、转归预后84
第三十八单元 腰痛85
一、病因病机85
二、辨证论治85
第三十九单元 消渴86
一、病因病机86
三、辨证论治87
二、诊断要点87
四、饮食宜忌与转归预后88
第四十单元 痹证88
一、病因病机88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89
三、辨证论治89
第四十一单元 痿证91
一、病因病机91
二、诊断91
三、辨证论治91
第四十二单元 内伤发热92
一、病因病机93
二、诊断和类证鉴别93
三、辨证论治93
第四十三单元 虚劳94
一、病因病机94
二、类证鉴别95
三、辨证论治95
四、预防和调摄、预后及转归96
中医外科学98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论98
第二单元 病因病理99
一、致病因素与致病特点99
二、发病机理100
第三单元 外科辨证100
一、辨阴证阳证100
二、辨肿痛痒脓101
四、辨善恶顺逆102
三、辨溃疡形色102
第四单元 外科治疗103
一、内治法103
二、外治法104
第五单元 疮疡106
一、疖107
二、疔疮107
三、痈108
四、丹毒108
五、发109
六、有头疽110
七、无头疽110
八、走黄与内陷111
九、瘰疬111
十、流痰112
第六单元 乳房疾病113
一、概论113
二、乳痈113
四、乳疬114
三、乳癖(乳腺纤维瘤)114
六、乳衄115
七、乳岩115
五、乳腺增生病115
第七单元 瘿116
一、概论116
二、气瘿116
三、肉瘿117
四、石瘿117
二、肉瘤118
三、脂瘤118
第八单元 瘤118
一、概论118
第九单元 皮肤病119
一、概论119
二、热疮120
三、缠腰火丹(蛇串疮)121
四、疣121
五、癣122
六、疥疮123
七、接触性皮炎123
八、湿疮124
九、药疹124
十、瘾疹125
十一、牛皮癣125
十二、白疕(寻常型)125
十五、多形红斑(猫眼疮)126
十四、酒皶鼻126
十三、粉刺126
十六、结节性红斑127
十七、红斑性狼疮127
第十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128
一、概论128
二、痔129
三、肛裂130
四、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30
五、肛瘘131
六、脱肛132
七、直肠息肉133
八、肛管直肠癌(锁肛痔)133
第十一单元 男性前阴病134
一、前列腺炎(精浊)134
二、前列腺增生症(精癃)135
第十二单元 外科其他疾病135
一、烧伤135
二、毒蛇咬伤136
三、臁疮137
四、脱疽138
五、血栓性静脉炎(青蛇毒、股肿)139
六、肠痈140
一、胞宫141
二、子门141
三、阴道141
中医妇科学141
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脏嚣141
四、玉门142
五、阴户142
第二单元 女性的生理特点142
一、月经的生理142
二、妊娠生理146
第三单元 女性的病理特点147
一、妇科疾病的致病因素147
三、临产与产后147
二、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149
第四单元 月经病150
一、概述150
二、月经先期151
三、月经后期152
四、月经先后无定期154
五、月经过多154
六、月经过少155
七、经期延长156
九、痛经157
八、经间期出血157
十、闭经159
十一、崩漏161
十二、经行泄泻163
十三、经行吐衄163
十四、绝经前后诸证164
第五单元 带下病165
第六单元 妊媚病166
一、概述166
二、妊娠恶阻166
三、异位妊娠167
四、胎漏168
五、胎动不安169
六、滑胎171
七、子肿171
八、子淋172
一、概述173
第七单元 产后病173
九、难产173
二、产后血晕174
三、产后腹痛175
四、恶露不绝175
五、产后发热176
六、产后身痛177
一、概述178
二、癥瘕178
第八单元 妇科杂病178
三、不孕症179
四、阴痒181
第九单元 计划生育182
一、药物避孕182
二、工具避孕183
三、人工流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84
四、绝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84
一、生理特点186
二、病理特点186
第一单元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186
中医儿科学186
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187
一、年龄分期187
二、生理常数187
第三单元 喂养与保健188
一、初生儿的护养188
二、婴儿合理喂养188
二、望诊189
一、概述189
第四单元 四诊概要189
三、闻诊190
四、问诊190
五、切诊190
第五单元 治疗概要191
一、中药用法191
二、外治疗法191
三、其它疗法191
二、辨证论治192
第六单元 咳嗽192
一、病因病理192
第七单元 肺炎喘嗽193
一、病因病理194
二、辨证论治194
第八单元 哮喘195
一、病因病理195
二、辨证论治196
第九单元 鹅口疮196
第十单元 口疮197
第十一单元 泄泻198
一、病因病理198
二、辨证论治198
第十二单元 厌食200
一、病因病理200
二、辨证论治200
第十三单元 积滞200
一、病因病理201
第十四单元 疳证201
二、辨证论治201
一、病因病理201
二、辨证论治202
第十五单元 惊风203
一、病因病理203
二、辨证论治204
第十六单元 肠道虫证205
一、辨证论治205
二、驱蛔单方205
一、病因病理206
第十七单元 小儿水肿206
二、辨证论治207
第十八单元 感冒208
一、病因病理208
二、辨证论治208
第十九单元 麻疹209
一、病因病理210
二、辨证论治210
第二十单元 风痧211
三、预防与护理211
一、病因病理212
二、辨证论治212
第二十一单元 丹痧212
一、病因病理212
二、辨证论治213
第二十二单元 水痘214
一、病因病理214
二、辨证论治214
第二十三单元 痄腮215
一、病因病理215
二、辨证论治215
第二十四单元 顿咳216
一、病因病理216
二、辨证论治216
第二十五单元 小儿暑温217
一、病因病理217
二、辨证论治218
三、预防与护理219
第二十六单元 夏季热220
一、病因病理220
二、辨证论治220
第二十七单元 五迟 五软221
一、五迟的病因病理221
二、五迟的辨证论治221
三、五软的病因病理221
四、五软的辨证论治222
第二十八单元 五硬222
一、病因病理222
二、辨证论治222
第二十九单元 尿频223
第三十单元 遗尿223
一、病因病理223
二、辨证论治224
一、病因病理224
第三十一单元 紫癜224
二、辨证论治224
第三十二单元 汗证225
一、病因病理225
二、辨证论治225
第三十三单元 胎黄226
一、病因病理226
二、辨证论治226
二、预防与护理227
一、辨证论治227
第三十四单元 脐风227
针灸学228
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228
一、十二经脉228
二、奇经八脉229
三、十五络脉230
四、十二经别230
三、指导针灸治疗231
二、指导辨证归经231
一、说明病理变化231
第二单元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231
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232
一、十四经穴232
二、奇穴232
三、阿是穴232
第四单元 腧穴的治疗作用232
一、近治作用232
第五单元 特定穴233
一、五输穴233
三、特殊作用233
二、远治作用233
二、原穴、络穴234
三、背俞穴、募穴235
四、八会穴235
五、郄穴235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236
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236
七、八脉交会穴发236
六、下合穴236
二、自然标志定位法237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238
第七单元 手太阴肺经、穴238
一、经脉循行238
二、主治概要238
三、常用腧穴238
第八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穴239
一、经脉循行239
二、主治概要239
三、常用腧穴239
第九单元 足阳明胃经、穴240
一、经脉循行240
二、主治概要240
三、常用腧穴240
一、经脉循行241
二、主治概要241
第十单元 足太阴脾经、穴241
三、常用腧穴242
第十一单元 手少阴心经、穴242
一、经脉循行242
二、主治概要242
三、常用腧穴242
第十二单元 手太阳小肠经、穴243
一、经脉循行243
二、主治概要243
三、常用腧穴243
第十三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穴244
一、经脉循行244
二、主治概要244
三、常用腧穴244
二、主治概要246
第十五单元 手厥阴心包经、穴246
三、常用腧穴246
一、经脉循行246
第十四单元 足少阴肾经、穴246
一、经脉循行247
二、主治概要247
三、常用腧穴247
第十六单元 手少阳三焦经、穴247
一、经脉循行247
二、主治概要247
一、经脉循行248
第十七单元 足少阳胆经、穴248
三、常用腧穴248
二、主治概要249
三、常用腧穴249
第十八单元 足厥阴肝经、穴250
一、经脉循行250
二、主治概要250
三、常用腧穴250
第十九单元 督脉经、穴250
一、经脉循行251
第二十单元 任脉经、穴251
二、主治概要251
二、主治概要251
三、常用腧穴251
三、常用腧穴252
第二十一单元 常用奇穴252
一、头颈部穴252
二、胸腹部穴253
三、背腰部穴253
四、上肢部穴253
五、下肢部穴253
第二十二单元 毫针刺法254
一、针刺前的准备254
二、进针方法255
三、针刺角度255
四、针刺深浅255
五、行针与得气256
七、留针与出针257
八、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257
六、针刺补泻257
二、灸法作用258
一、灸法分类258
三、艾炷灸、艾条灸具体操作258
第二十三单元 常用灸法258
第二十四单元 其它针法259
一、电针259
二、水针260
第二十五单元 配穴处方261
一、针灸处方组成261
三、三棱针261
第二十六单元 内科病证262
一、中风262
二、针灸常用配穴法262
二、眩晕发263
三、头痛264
四、面瘫265
五、痹证265
六、腰痛266
七、痿证266
八、不寐267
九、感冒267
十、咳嗽268
十一、哮喘268
十二、呕吐269
十三、胃痛269
十五、痢疾270
一、经脉循行270
十四、泄泻270
十六、便秘271
十七、癃闭271
十八、阳痿272
第二十七单元 妇、儿科病证272
一、痛经272
二、崩漏272
四、阴挺273
三、胎位不正273
六、疳疾274
第二十八单元 外科病证274
一、风疹274
五、遗尿274
二、肠痈275
三、扭伤275
四、蛇丹275
二、耳鸣、耳聋276
三、鼻渊276
一、目赤肿痛276
第二十九单元 五官科病证276
四、牙痛277
五、咽喉肿痛277
第三十单元 急症277
一、晕厥277
二、虚脱278
三、急痛278
热门推荐
- 740937.html
- 2297213.html
- 893736.html
- 3511534.html
- 1354943.html
- 3108844.html
- 3107628.html
- 650471.html
- 1059937.html
- 463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7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7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9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6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4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4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72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8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