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滇云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本册主编林超民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15244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41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770页
- 主题词:文化-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滇云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滇云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1
第一节 滇云文化的地理背景3
一 高原波状起伏3
二 高山深谷相间4
三 富饶坝子棋布5
四 大江激流纵横6
五 高原湖泊星罗7
六 立体气候,差别显著8
第二节 滇云文化的周边环境9
一 云南地理区位和文化环境9
二 云南与中国内地的文化地缘关系10
三 云南与古代中华文明和南亚印度文明的地缘交通关系12
四 云南与东南亚邻近国家的地缘文化关系13
第三节 滇云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域17
一 元谋人所在的金沙江流域17
二 滇人活动的滇池地区18
三 昆明人游牧的横断山区21
四 哀牢人称雄的永昌地区23
五 越人生长的滇南丛林26
第四节 创造滇云文化的民族29
第五节 地理环境对滇云文化的影响36
一 地理环境在滇云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36
二 滇云文化的地域特点39
第二章 滇云文化根植的经济土壤41
第一节 农业经济与畜牧经济相结合43
一 稻米之路43
二 坝子的耕田邑聚46
三 夏处高山冬入深谷的畜牧50
四 刀耕火种与滇云生态52
五 直上云天的梯田54
六 明清云南屯垦与山区开发56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采集渔猎经济59
一 山林田间的采集59
二 水滨河畔的捕鱼61
三 深山密林的狩猎62
四 采集渔猎与云南各民族经济文化65
第三节 西南丝路与滇云工商业68
一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68
二 滇云对外经济贸易77
三 茶叶之路89
四 邑集、街子、都会92
五 独特的多元货币99
六 涓细的资本主义溪流101
第四节 多元经济与多元文化104
第三章 滇云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107
第一节 众多的民族109
一 云南民族的源流109
二 汉晋时期的“西南夷”111
三 南中大姓113
四 爨119
五 乌蛮与白蛮123
六 白族的形成126
七 明清时期的汉族移民134
八 云南的民族识别137
第二节 云南郡县两千年138
一 汉晋时期的边郡制138
二 北周至初唐的羁縻府州141
三 唐代后期云南安抚使司(南诏)政区144
四 两宋时期云南(大理)政区146
五 元朝设云南行省148
六 明设云南“三司”151
七 清代滇云郡县制度的新发展152
第三节 社会经济制度154
一 古滇国社会154
二 南中大姓的家族统治156
三 南诏大理的社会经济157
四 元代地主经济的确立165
五 土司制度166
六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制度174
第四章 滇云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85
第一节 滇云文化的起源187
一 云南境内的古人类188
二 滇云文化的多元发生190
第二节 独具一格的青铜文化194
一 洱海区域的青铜文化194
二 滇池区域的青铜文化196
第三节 古滇国时期的滇文化202
一 文献记载的滇国和滇文化202
二 考古资料揭示的滇文化204
第四节 汉晋时期的朱提文化209
一 朱提的地理范围与部族209
二 朱提文化的发展210
三 朱提文化的特征220
四 朱提文化的断裂222
五 朱提文化的定名224
第五节 南诏大理文化225
一 植根于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南诏文化228
二 南诏文化中深厚的汉文化内涵230
三 佛教文化对南诏文化影响鲜明235
四 大理国文化240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汉文化在云南的流布与发展242
一 汉文化流布滇云的历史246
二 元代汉文化在云南的初步发展251
三 明代云南汉文化的兴盛253
四 清代云南的汉文化294
第五章 滇云哲学思想301
第一节 白族的哲学思想304
一 天地、万物的起源304
二 人类起源306
三 阶级社会中的白族宗教哲学思想307
四 明清时期著名的白族哲学思想家309
第二节 彝族的哲学思想313
一 发生观念314
二 天地、万物的起源314
三 人类起源及其进化318
四 原始崇拜中的哲学观念322
五 阶级社会中的彝族宗教哲学思想323
六 南诏时期彝族的哲学思想324
七 水西彝族的哲学思想325
第三节 纳西族的哲学思想327
一 宇宙的原始状况327
二 世界的本原328
三 天地、万物的起源329
四 图腾崇拜——动物死而化生天地331
五 天地的形状332
六 生命和人类的起源333
第四节 傣族的哲学思想336
一 世界本原和天地的起源336
二 万物和人类的起源339
三 思想和语言的起源340
四 社会发展思想342
五 佛教哲学思想342
六 无神论思想及对佛教的批判344
七 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的哲学思想346
第六章 滇云宗教文化349
第一节 滇云少数民族宗教351
一 阿昌族351
二 白族352
三 布朗族353
四 德昂族354
五 独龙族355
六 哈尼族357
七 基诺族359
八 景颇族361
九 拉祜族363
十 傈僳族365
十一 纳西族366
十二 怒族371
十三 普米族371
十四 佤族374
十五 彝族376
十六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点380
第二节 滇云佛教383
一 梵文经典系佛教384
二 巴利语经典系佛教385
三 汉语经典系佛教388
四 藏语经典系佛教390
第三节 滇云道教397
第四节 滇云伊斯兰教400
第五节 滇云天主教405
第六节 滇云基督教410
第七节 滇云宗教的特点413
第七章 滇云教育417
第一节 汉晋云南教育之发端419
第二节 南诏大理时期的教育420
第三节 元明清滇云教育的大发展424
一 元代滇云教育之初兴424
二 明代滇云教育的全面发展426
三 清代滇云教育成就448
第八章 滇云史学467
第一节 早期滇云史学469
一 滇云史学的萌起469
二 滇云地方史学的逐渐成熟471
三 元代云南史学的成就476
第二节 明代云南史学的发展480
一 明代云南地方志的修纂480
二 明初省志481
三 李元阳对云南史学的贡献483
四 明代私撰云南史乘的代表485
五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语史学著作487
第三节 清代云南史学的繁荣490
一 官修省志的成就490
二 官修府、州、县志兴盛492
三 个人修志的发展493
第九章 滇云文学497
第一节 汉晋滇云文学499
一 早期云南文学的代表作499
二 汉晋见诸记载的滇云神话举例503
第二节 南诏大理文学506
一 《南诏德化碑》的文学品位507
二 南诏王室的文学成就514
三 唐代云南“边塞诗”巡礼517
四 民间文学的魅力520
第三节 元代滇云文学524
一 王升及其《滇池赋》525
二 民俗歌谣荟萃527
三 历史悲剧《孔雀胆》528
第四节 明代滇云文学及少数民族作家群531
一 明代云南文学的发展特点531
二 滇中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533
三 滇南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541
四 佛国中的诗僧544
五 少数民族作家群548
第五节 清代滇云文学558
一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558
二 清代滇云诗文的集大成之作565
第十章 滇云艺术和科技577
第一节 滇云艺术概述579
第二节 雕塑587
一 青铜雕塑587
二 剑川石宝山雕塑589
三 昆明地藏寺石幢591
四 昆明龙门石窟592
五 筇竹寺五百罗汉塑像592
六 安宁法华寺石窟594
第三节 绘画595
一 沧源崖画595
二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596
三 张胜温画卷598
四 丽江白沙壁画600
五 担当的书画601
六 《么些图卷》602
七 钱南园的书法绘画603
第四节 戏曲605
一 石寨山舞乐605
二 《东巴舞谱》与“白沙细乐”606
三 《南诏奉圣乐》609
四 滇剧611
五 云南花灯613
第五节 滇云古代科技概述614
第六节 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科技617
一 傣历617
二 彝族十月太阳历619
三 云南冶金史略620
四 兰茂与《滇南本草》623
第十一章 滇云名胜625
第一节 高原明珠——滇池627
第二节 西山风景区629
第三节 大观楼与大观楼长联631
第四节 春城绿宝石——翠湖633
第五节 吴三桂与金殿634
第六节 古幽黑龙潭636
第七节 筇竹寺的五百罗汉637
第八节 宜良九乡溶洞群639
第九节 天下第一奇观——路南石林641
第十节 航海家郑和与郑和故里642
第十一节 建文帝与武定狮山643
第十二节 银苍玉洱与大理古城645
第十三节 大理三塔647
第十四节 南诏德化碑与元世祖平云南碑648
第十五节 蝴蝶泉边蝴蝶会649
第十六节 佛教圣地——鸡足山651
第十七节 丽江玉龙雪山653
第十八节 虎跳峡654
第十九节 宁蒗泸沽湖655
第二十节 腾冲火山热海656
第二十一节 广姆贺卯、广姆邦呆和树包塔657
第二十二节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景659
第二十三节 曼飞龙佛塔和景真八角亭661
第二十四节 建水文庙662
第二十五节 建水燕子洞663
第二十六节 澄江抚仙湖664
第二十七节 通海秀山665
第二十八节 大爨碑和小爨碑666
第二十九节 孟孝琚碑与石门关摩崖668
第十二章 滇云风俗671
第一节 婚姻家庭673
一 汉族婚俗673
二 彝族婚俗675
三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678
四 白族婚俗680
五 傣族婚俗681
六 景颇族的姑爷种和丈人种684
七 哈尼族婚俗685
八 连名制687
第二节 丧葬688
一 葬式与葬法689
二 葬仪691
第三节 民居692
一 汉族民居693
二 傣族的干栏694
三 白族的三坊一照壁695
四 彝族的各种民居696
五 木楞房(井干式)民居698
第四节 岁时节日699
一 春节699
二 元宵702
三 清明702
四 中秋703
五 景颇族的目脑节703
六 傣族的泼水节704
七 白族的三月街705
八 白族的绕三灵706
九 火把节707
十 纳西族的桑多节709
十一 纳西族的七月骡马大会710
十二 哈尼族的六月节711
十三 哈尼族的十月节713
十四 傈僳族的年节与刀杆节714
第五节 饮食习俗716
一 过桥米线719
二 汽锅鸡720
三 傣族的饮食习俗721
四 彝族的饮食习俗724
五 白族的饮食习俗725
六 纳西族的饮食习俗727
七 哈尼族的饮食习俗728
八 傈僳族的饮食习俗728
九 拉祜族的饮食习俗729
十 景颇族的饮食习俗730
参考文献732
后记742
热门推荐
- 28163.html
- 575568.html
- 103813.html
- 1000563.html
- 954589.html
- 2929723.html
- 2318463.html
- 2702012.html
- 1556418.html
- 3896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4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9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0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9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2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0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2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