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洋地质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海洋地质学概论
  • 吕炳全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3797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海洋地质学-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海洋地质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

1.2海洋地质学研究的历史回顾3

1.3 21世纪是全面开发海洋的世纪6

1.4我国海洋研究和开发前瞻8

第二章 海水的基本性质及其起源11

2.1海水的状态和颜色11

海水的状态11

海水的颜色12

2.2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12

海水的盐度12

海水的温度16

大洋暖池20

海水的密度27

2.3海水的起源29

水的聚集事件29

原始水的形成和存在状态30

太阳系中水的再分配31

水圈的形成和补充32

第三章 海水的运动及其能源34

3.1波浪及其能源34

波浪要素与分类34

深水波36

浅水波37

涌的传播39

中国海的波浪39

波浪的折射、绕射和反射39

波浪能源的开发、利用40

3.2潮汐及其能源42

潮汐的定义与要素42

潮汐分类和它的不等现象42

引潮力43

潮汐椭球与潮汐规律44

中国近海潮汐45

潮汐能源的开发、利用45

3.3海(洋)流及其能源47

海流及其分类47

风海流48

全球主要表层环流系统49

深海洋流系统52

海流能源的开发利用53

第四章 海洋沉积生物55

4.1海洋生物生产力55

海洋初级生产力56

海洋动物生产力56

海洋生物生产力的分布57

4.2海洋食物链57

海洋食物链的定义和特征57

海洋食物链的类别58

食物网59

4.3海洋沉积生物59

大型个体海洋沉积生物59

钙质微体生物60

硅质沉积生物62

4.4深海生态64

深海生态的基本特点64

海底热泉生物群落65

4.5海底深部细菌的沉积作用65

第五章 大洋地壳的构造与岩石组成68

5.1大洋地壳的结构69

大洋地壳的分层69

大洋中脊与深海盆地地壳的不同70

5.2大洋中脊及其岩石组成71

大西洋中脊72

印度洋中脊74

东太平洋隆起75

无震洋脊77

5.3大洋盆地的岩石组成78

印度洋的洋盆78

大西洋的洋盆78

太平洋的洋盆78

5.4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79

大陆漂移79

海底扩张说80

板块构造81

5.5板块运动84

地幔对流是板块运动驱动力84

板块的俯冲运动85

俯冲带的岩石组合类型87

与岛孤—海沟系有关的火山岩系89

5.6板块活动与造山运动89

碰撞造山带90

俯冲造山带90

仰冲造山带90

转换挤压造山带91

5.7大洋中的残留陆块92

洛德豪残留陆块93

福克兰残留陆块93

塞舌尔残留陆块93

罗考尔残留陆块94

扬马延残留陆块94

残留陆块形成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95

第六章 全球变化与海面变化97

6.1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目标97

6.2全球变化的现象99

全球气候变暖99

大气臭氧层的损耗99

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100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100

土地利用格局与环境质量的改变101

6.3海洋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101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101

调节气候的作用102

海面升降104

6.4海面变化的基本特征105

海面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关系105

海面变化对滨岸的影响106

海面变化与沉积作用106

6.5第四纪的海面变化107

早—中更新世的海面变化107

晚更新世的海面变化107

全新世的海面变化108

全球海面变化的分区110

6.6近百年来海面变化111

6.7海面变化的原因112

海洋水体积的变化112

洋盆容积的变化113

海水物理性质的变化113

海水盐度的变化113

天文因素效应113

地球物理因素的变化114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114

第七章 海岸带115

7.1海岸带的定义116

7.2海岸带的动力因素117

波浪、潮汐和海流117

河流与冰的作用117

地壳运动118

生物作用118

7.3海岸的分类118

7.4垂直岸线的泥沙运动121

中立线的概念121

影响中立线的因素121

均衡剖面的塑造122

7.5平行岸线的泥沙运动122

冲积物流三要素123

冲积物流形成的堆积体123

7.6滨岸沉积相125

滨岸平原相126

海滩、潮坪沉积126

水下岸坡相127

7.7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海岸带资源128

海岸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128

地下热矿水和资源128

饮料矿水和疗矿水128

海岸矿产资源129

海岸带旅游事业130

第八章 海洋地球化学132

8.1海洋中的CO2系统132

总二氧化碳及其分布132

海水中的CaCO3与CO2系统133

海洋生物与CO2系统的关系133

海水的酸碱性与CO2系统134

8.2海水中溶解的气体135

海水中溶解氧的来源及作用135

溶解氧在海水中的分布136

8.3海水中的微量元素136

含量和逗留时间137

影响微量元素分布的因素139

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140

8.4海水中的有机物140

溶解有机物140

颗粒有机物141

挥发性有机物141

8.5海洋中放射性核素141

海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142

海洋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43

第九章 三角洲145

9.1三角洲的概念和研究意义145

9.2三角洲的发育与类型145

河口沙坝与汊道河床146

三角洲的类型146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147

9.3控制三角洲发育的因素148

气候148

径流量与输沙量148

河口水流的特征149

潮汐作用149

波浪作用149

海流作用150

9.4河控三角洲150

黄河三角洲150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152

9.5浪控三角洲153

韩江三角洲153

滦河三角洲155

塞内加尔河三角洲156

9.6潮控三角洲156

长江三角洲156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157

第十章 大陆边缘159

10.1大陆边缘的概念159

10.2大陆架161

大陆架的概述162

大陆架的地形特征163

全球陆架分布与特征168

陆架沉积特征174

大陆架的分类175

陆架的成因180

10.3大陆坡181

大陆坡的概念181

陆坡地形和构造特征181

大陆坡的分类184

陆坡沉积特征186

陆坡的成因186

10.4大陆隆187

大陆隆的基本特征187

亚马逊海底扇188

孟加拉扇和印度河扇189

第十一章 现代浅海碳酸盐沉积与珊瑚礁191

11.1浅海碳酸盐沉积与珊瑚礁的研究191

11.2浅海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控制因素194

温度194

盐度与水深194

区域海流195

11.3浅海碳酸盐组分195

矿物成分195

结构组分196

11.4滨岸碳酸盐沉积197

碳酸盐潮坪沉积198

碳酸盐泻湖沉积199

碳酸盐海滩沉积199

11.5碳酸盐沉积陆架200

无陆源碎屑的碳酸盐沉积陆架区200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陆架201

11.6现代珊瑚礁202

珊瑚礁的定义和分类202

珊瑚礁发育的环境因素204

岸礁209

堤礁和环礁211

第十二章 大洋沉积作用和沉积物性质214

12.1大洋沉积物的来源214

陆源碎屑214

海洋生物214

海底风化产物215

海底火山物质215

宇宙物质215

12.2大洋沉积物的组分和分类215

大洋黏土矿物215

钙质生物软泥和碎屑216

硅质软泥216

12.3大洋沉积作用216

垂直沉降作用216

远浊流作用217

底层流效应217

等深流与等积岩217

雾浊层效应219

深海暴流219

12.4钙质软泥221

钙质软泥基本特征221

影响钙质软泥沉积因素221

12.5大洋黏土223

12.6硅质软泥224

第十三章 陨击事件与生物灭绝226

13.1事件及其分类226

13.2陨击事件的DSDP证据227

13.3陨击事件及其阶段划分228

13.4陨击事件与生物灭绝229

13.5陨击坑及其物质组成230

陨击坑的结构230

陨击坑的物质组成231

储聚石油、天然气的陨击坑231

13.6界面黏土231

13.7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232

第十四章 海洋缺氧事件233

14.1氧在水体中的循环233

水体中氧的供应233

水体中氧的消耗233

14.2缺氧水体的概念234

14.3大型缺氧湖盆234

坦噶尼喀湖和基伍湖235

黑海水体缺氧环境235

湖盆缺氧形成的原因237

14.4缺氧的开阔海盆237

印度洋的缺氧海域238

大西洋的缺氧海域与标志238

秘鲁-智利岸外的缺氧环境239

华盛顿、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岸外的少氧环境239

14.5缺氧环境的剖面与标志240

缺氧环境的剖面240

缺氧环境的标志241

14.6上升流与缺氧环境242

上升流的概念与类型242

上升流的性质242

14.7上升流沉积相与烃源岩的关系243

第十五章 海洋灾害和污染及其防治247

15.1海洋灾害及其防御247

风暴潮247

海啸249

灾害性海浪252

海面上升,海水入侵253

赤潮254

海冰255

海底灾害性地质因素256

15.2海洋污染与防治258

海洋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258

石油污染259

重金属污染260

有机物污染260

放射性污染261

第十六章 海洋矿产资源262

16.1多金属结核262

多金属结核的基本特征263

多金属结核的分类与成因265

多金属的结核生长历史与生长速率268

多金属结核的资源量268

16.2铁锰结壳268

铁锰结壳的特征269

铁锰结壳的生长历史与生长速率270

铁锰结壳的资源量272

16.3海底热液矿床272

海底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273

海底热液的循环系统274

16.4海洋砂矿277

滨海砂矿277

浅海砂矿279

海洋砂矿的成矿控制因素281

16.5近海油气资源与海底煤矿281

海底石油与天然气281

天然气水合物283

海底煤矿286

16.6滨海地下卤水287

滨海相地下卤水的化学特征287

滨海相地下卤水的成因288

主要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