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攻坚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主编 著
- 出版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 ISBN:978780756086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攻坚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建设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1
一、政治体制改革:从务实的角度出发1
(一)过去三十年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2
(二)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5
(三)政治上适当集中,经济上向市场体制迈进6
(四)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7
(五)重点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10
(六)沿着现代分权和集权的方向改革11
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13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13
(二)推进党管干部的科学化14
(三)改善党对新闻的领导16
(四)发展党内民主17
三、形成权力制衡的框架结构19
(一)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
(二)两条腿走路:协商民主应和代议民主齐头并进23
(三)立法的民主化是时代的潮流25
(四)改革基层治理结构和选举制度27
四、政府怎么改28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29
(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重点31
(三)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32
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36
(一)建构现代法官和检察官管理体制37
(二)诉讼体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38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执行体制38
(四)司法机构设置的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38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39
六、发挥民间组织和宗教的积极作用39
(一)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40
(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41
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通盘考虑的几个问题42
(一)改革的紧迫性与渐进性的关系42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本和风险44
(三)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制定应该遵循的原则45
(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划分与未来展望47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51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51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主体52
(二)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容53
(三)考察党的执政能力的其他视角54
二、改革完善党的执政体制的两个关键问题55
(一)坚持依法执政56
(二)理顺党政关系58
三、推进党管干部科学化60
(一)党管干部原则的含义61
(二)科学地管理干部62
四、改善执政党对媒体的领导65
(一)执政党是怎样影响媒体的65
(二)如何改善党对媒体的领导方式68
五、推进党内民主69
(一)代表大会制度70
(二)代表大会常任制71
(三)党内权力授受的创新73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
一、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75
(一)完善人大代表的组成与结构76
(二)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76
(三)逐步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77
(四)建立健全对人大代表的监督机制79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与取向80
(一)大力推进人权法制建设80
(二)完善税收和收费等法制和审查、审批程序82
(三)明确区分公权力与私权利82
(四)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83
三、健全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83
(一)究竟该如何看待人大的监督84
(二)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85
(三)如何推进人大监督的制度建设86
(四)国家审计体制应向人大领导过渡88
四、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议制度90
(一)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作如何改革90
(二)改革全国人大会议的会期制度91
(三)全国人大会议的形式93
(四)通过制度改革提高全国人大会议的审议质量94
(五)如何改革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制度96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式96
(一)理顺党中央及地方党委和人大的决策体制97
(二)完善重大决策公开制度98
(三)完善重大决策听取意见机制99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三:政协体制改革与地区协商民主101
一、人民政协的历史与现状102
(一)人民政协的发展演变102
(二)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与职能105
二、协商民主视野中的人民政协107
(一)代议民主的困境与协商民主的兴起107
(二)作为协商民主制度形式的人民政协制度109
三、赋予人民政协区域利益协调的新内涵112
(一)不同区域的利益需要协调112
(二)人民政协的新内涵114
四、现代西方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上院制117
五、政协改革:地区协商民主122
(一)政协改革的方向:地区协商民主123
(二)政协改革的具体制度设计124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四:立法的民主化及其法律监督128
一、我国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129
(一)立法存在的问题129
(二)立法问题的深层原因136
二、实现立法的民主化137
(一)立法的民主观念和党的领导137
(二)民主立法139
(三)降低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144
三、强化立法的法律监督146
(一)设立人大专门立法监督委员会147
(二)发挥法院的司法能动作用150
四、立法民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152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五:改革基层治理结构和选举制度155
一、改革县乡治理结构和选举制度的必要性156
(一)权力来源与选举机制的错位156
(二)权力运行与“压力型体制”下政绩考核机制的错位157
(三)县乡治理直接为城乡居民提供服务和管理158
二、县乡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159
(一)现行县乡治理的制度框架159
(二)县乡治理制度设计的思路160
三、县乡主要领导选用制度改革的设想162
(一)县乡党组织领导人选举制度改革162
(二)乡镇机构选任方式改革170
(三)县级政权选举方式改革171
四、基层选举改革的关键环节173
(一)选举组织机构的改革173
(二)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174
(三)选民登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175
(四)选举提名制度的改革175
(五)选举中的竞选176
(六)选举观察员制度的设立176
(七)选举争议解决机制的建构177
(八)建立健全罢免制度178
(九)尊重选民意志和领导任期的法定性178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六:政治体制改革重心:行政体制的改革182
一、八次改革182
(一)第一次行政机构改革183
(二)第二、三次行政机构改革184
(三)第四次行政机构改革185
(四)第五次行政机构改革185
(五)第六次行政机构改革186
(六)第七次行政机构改革187
(七)第八次行政机构改革187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评析和前苏联改革的教训188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189
(二)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机构设置的问题190
(三)前苏联转型中政府机构改革的教训192
三、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193
(一)行政机构改革和职能设置的原则194
(二)政府机构的设置和改革方案选择197
(三)行政、执法与既得利益相分离198
(四)用国家政权和事业人民供养法控制机构和人员膨胀201
(五)近期政府和事业单位人员规模不宜再扩大202
四、减少行政层级与形成三级政府架构203
(一)政权设几层合适204
(二)中国五级政权体制的种种弊端205
(三)三级政权体制的改革方向207
五、省级区划、省直管县和乡镇综合体制改革209
(一)划小省级区域,加强中央控制209
(二)推进省直管县改革210
(三)深化乡镇党政事业机构综合改革213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七: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基础做起218
一、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219
(一)目前财政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219
(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221
二、形成统一和完整的国家预算体系222
(一)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和完善部门预算222
(二)社保基金费改税,编制社会保障预算223
(三)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224
(四)重大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预算体制的改革225
(五)国库集中支付226
三、支出结构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227
(一)按照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确定预算科目228
(二)经常性预算:取消建设项目支出和压缩行政公务支出228
(三)保证公共服务项目支出快速和稳定增长229
四、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程序及其公开性231
(一)中央财政一级预算编制和执行分开231
(二)改革预算编制和审批时间232
(三)建立和完善人大和政协对预算的审查和批准体制233
五、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关系234
(一)向三级政权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过渡235
(二)中央与地方事务及支出范围的分工和界定236
(三)中央与地方的税种和收入范围调整237
(四)地方债务的逐步化解238
(五)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239
六、财政预算改革需要联动240
(一)转变宏观调控的方式和职能240
(二)相关的体制改革241
(三)人大和政协的改革及立法配套241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八: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44
一、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与问题244
(一)世界国家结构与集权、分权的发展趋向245
(二)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过程247
(三)中央与地方事务分工不明248
(四)中央与地方机构设立方面的问题250
(五)地方事务由中央、省条条管理的弊病252
(六)中央与地方事务支出的互相推诿255
(七)一级政权一级税收不明确256
(八)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不科学和不透明257
(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法定化259
二、划分清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事务260
(一)中央政府事务261
(二)地方政府事务262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交叉性事务263
(四)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事务划分265
三、根据各自的事务和职能设置机构266
(一)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机构设置266
(二)处理机构设置中的条块关系268
(三)派出机制与政府间的相互委托代理270
(四)具体微观事务管理:民主和法治,还是中央集权271
四、各级政府的事务与支出273
(一)各级政府支出事务的界定273
(二)各级政府的支出结构274
(三)地方支出与中央支出的差异275
五、固定各级政府的税收277
(一)中央政府税收278
(二)省级政府税收280
(三)市县级政府税收280
六、转移支付要科学和透明281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九:建设一个公平和正义的司法体制286
一、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渐进之路286
(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进程287
(二)我国司法改革是渐进式改革292
二、中国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293
(一)司法的等级化293
(二)司法的行政化296
(三)司法的商业化298
(四)司法的地方化302
三、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和转型305
(一)建构现代法官和检察官管理体制306
(二)诉讼体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311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执行体制312
(四)司法机构设置的属地加中央大区派出结合模式315
(五)司法体制中央垂直管理的方案318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320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十:和谐社会中的民间组织与宗教327
一、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结构及功能328
(一)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329
(二)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相关因素336
二、我国民间组织发展背景和目标定位问题339
(一)面临的基本背景339
(二)民间组织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原则342
(三)民间组织发展的重点348
三、宗教信仰自由与和谐社会建设352
(一)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功能353
(二)我国宗教历史和现实变化的新特点354
(三)推进宗教改革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356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十一:1978年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反思360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四阶段360
(一)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361
(二)第二阶段:党的十二大后五年362
(三)第三阶段:十三大至党的十四大召开363
(四)第四阶段:十四大到十六大365
二、三十年来民主建设的基本成就368
(一)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36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健全370
(三)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373
(四)健全国家领导体制,推进机构改革375
(五)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77
(六)积极发展基层民主自治378
(七)法制建设的进展379
(八)政治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387
附录:一些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模式389
一、联邦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389
二、单一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391
(一)单一集权模式392
(二)单一分权模式393
三、前苏联的中央与地方关系395
第一版后记397
修订版后记400
热门推荐
- 3744622.html
- 3694101.html
- 2041968.html
- 2389440.html
- 1188583.html
- 280422.html
- 3351270.html
- 3237688.html
- 3832257.html
- 3206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5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7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1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9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1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1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5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2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5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