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 李国南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3455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篇 基本对应的英、汉修辞格1

第一章 Simile与明喻1

1.1.1 定义及其对应例证1

1.1.2 明喻的平行与扩展3

1.1.2.1 SustainedSimile与博喻3

1.1.2.2 ExtendedSimile与扩喻4

1.1.3 本体与喻体的并列:形合与意合6

1.1.4 比喻词的选择8

1.1.4.1 文体差异8

1.1.4.2 句法差异10

1.1.4.3 形态差异14

1.1.4.4 文化差异15

1.1.5 喻体的选择15

1.1.5.1 喻体的对应与不对应15

1.1.5.2 影响喻体选择的因素17

1.1.5.3 喻体选择的地区性差异30

第二章 Personification与拟人32

1.2.1 定义及其对应例证32

1.2.2 拟人手段对比34

1.2.2.1 修饰结构35

1.2.2.2 人称代词36

1.2.2.3 称谓词39

1.2.2.4 大写与引号41

1.2.2.5 Apostrophe与呼告45

1.2.3 拟人的本质与归属46

1.2.3.1 “Personification”与“Metaphor”46

1.2.3.2 “拟”与“喻”47

1.2.4 成语、谚语中的拟人对比48

第三章 Synaesthesia与通感51

1.3.1 定义及其对应例证51

1.3.2 理论对比56

1.3.2.1 西方早期文献有关“通感”的论述56

1.3.2.2 中国古籍有关“通感”的论述56

1.3.2.3 象征主义与宗教精神57

1.3.2.4 乌尔曼的调查研究58

1.3.3.1 “Metaphor”与“SynaestheticMetaphor”60

1.3.3 术语对比60

1.3.3.2 “接合式通感”与“比喻式通感”61

第四章 Metonymy与借代63

1.4.1 定义及其对应例证63

1.4.2 分类对比69

1.4.2.1 分类系统对比69

1.4.2.2 分类标准对比70

1.4.2.3 Metonymy与旁借70

1.4.2.4 Synecdoche与对代71

1.4.2.5 对英、汉分类的审视72

1.4.3 有关专有名词的“替代”方式76

1.4.3.1 “借代”与“借喻”77

1.4.3.2 “Metonymy”与“Antonomasia”79

1.4.4.1 英语特有的借代模式80

1.4.4 借代模式对比80

1.4.4.2 汉语特有的借代模式81

1.4.5 代体的选择84

1.4.5.1 代体的对应与不对应85

1.4.5.2 代体对比举要86

1.4.5.3 代体的交流92

第五章 Repetition与反复93

1.5.1 定义及其对应例证93

1.5.2 分类对比98

1.5.2.1 连续与间隔98

1.5.2.2 Repetition与Variation99

1.5.2.3 对比与结论104

1.5.3 反复形式对比107

1.5.3.1 英语特有的反复形式107

1.5.3.2 汉语特有的反复形式110

第六章 Parody与仿拟113

1.6.1 定义及其对应例证113

1.6.2 修辞功能对比114

1.6.3 句法层次对比119

1.6.3.1 Parody的原义——语篇层次上的仿拟119

1.6.3.2 仿拟——仿篇、仿句、仿语、仿词122

第七章 Hyperbole与夸张130

1.7.1 定义及其对应例证130

1.7.2 分类对比133

1.7.3.1 文化重合138

1.7.3 夸张的文化对比138

1.7.3.2 文化差异141

1.7.4 数量夸张对比144

1.7.4.1 共同的数量概念144

1.7.4.2 数量概念中的文化差异148

第八章 Onomatopoeia与拟声155

1.8.1 定义及其对应例证155

1.8.2 英、汉拟声词对比研究157

1.8.2.1 语音形式对比157

1.8.2.2 词汇形态对比164

1.8.2.3 句法功能对比170

1.8.3 SecondaryOnomatopoeia与摹绘178

1.8.3.1 SecondaryOnomatopoeia178

1.8.3.2 摹绘182

1.8.4 翻译问题185

1.8.4.1 语音形式转换185

1.8.4.2 句法功能转换187

1.8.4.3 零位转换189

下篇 局部对应的英、汉修辞格195

第一章 Metaphor与隐喻195

2.1.1 定义及其局部对应例证195

2.1.2 平行结构与扩展形式196

2.1.2.1 SustainedMetaphor与博喻196

2.1.2.2 ExtendedMetaphor与扩喻197

2.1.3 概念对比198

2.1.3.1 Metaphor与借喻198

2.1.3.2 Metaphor与拟物199

2.1.3.3 Metaphor与缩喻201

2.1.3.4 Metaphor与物喻、事喻206

2.1.4 喻体的选择208

2.1.4.1 英、汉成语和谚语中的对应喻体208

2.1.4.2 英、汉成语和谚语中的不对应喻体210

2.1.4.3 喻体选择中的文化冲突212

2.1.5 喻体的语际转换216

2.1.5.1 喻体的移植216

2.1.5.2 喻体的归化219

2.1.5.3 喻体的舍弃222

2.1.5.4 翻译中的“陷阱”223

2.1.6 理论研究对比228

2.1.6.1 “Metaphor”的理论研究229

2.1.6.2 “比喻”的理论研究237

2.1.6.3 对比与结论242

第二章 Euphemjsm与委婉245

2.2.1 定义及其局部对应例证245

2.2.2 Euphemism与避讳247

2.2.3 Euphemisms与委婉语对比研究248

2.2.3.1 令人瞩目的意似、形似与神似249

2.2.3.2 言语禁忌的宗教性与阶级性258

2.2.3.3 宗教的一元化与多元化264

2.2.3.4 社会价值观对比269

2.2.3.5 文化典故对比287

2.2.3.6 词汇形态对比297

2.2.3.7 词源对比300

2.3.1 定义及其局部对应例证305

第三章 Pun与双关305

2.3.2 HomophonicPun与谐音双关306

2.3.3 Asteismus与歧解双关311

2.3.4 Pun与双关的区别313

2.3.4.1 定义对比313

2.3.4.2 术语对比317

2.3.5 双关手段对比321

2.3.5.1 英、汉语共有的双关手段322

2.3.5.2 英语特有的双关手段331

2.3.5.3 汉语特有的双关手段337

2.3.6 文化因素对比339

2.3.6.1 源于基督教文化的双关语339

2.3.6.2 汉语古乐府里的双关语340

2.3.6.3 出自成语典故的双关语342

2.3.7 修辞功能344

2.3.8 翻译问题347

2.3.8.1 保留双关347

2.3.8.2 变通译法355

第四章 TransferredEpithet与移就361

2.4.1 定义及其局部对应例证361

2.4.2 结构对比364

2.4.2.1 Epithet与修饰语364

2.4.2.2 前置与后置366

2.4.2.3 英语of-短语中的修饰语转移366

2.4.2.4 古汉语诗词中的移就手法367

2.4.3.1 TransferredEpithet——以邻接关系为基础的辞格368

2.4.3 TransferredEpithet与移就的心理分析368

2.4.3.2 移就与拟人、拟物——纠缠不清的界线369

2.4.4 翻译问题372

2.4.4.1 直译法374

2.4.4.2 增词法374

2.4.4.3 转类法375

2.4.4.4 并列法376

第五章 Zeugma与拈连377

2.5.1 定义及其局部对应例证377

2.5.2 Zeugma和拈连的变异形式380

2.5.2.1 多项式380

2.5.2.2 省略式381

2.5.3 Zeugma与拈连的差异382

2.5.2.3 正反对比式382

2.5.3.1 语义搭配上的差异383

2.5.3.2 句法结构上的差异388

2.5.4 翻译问题395

2.5.4.1 直译395

2.5.4.2 转换辞格397

2.5.4.3 意译398

第六章 Oxymoron与对顶400

2.6.1 定义及其局部对应例证400

2.6.2 结构对比403

2.6.2.1 Oxymoron——短语层次上的辞格403

2.6.2.2 对顶——短语或句子层次上的辞格404

2.6.3.1 Oxymoron—CondensedParadox405

2.6.3 术语对比405

2.6.3.2 “对顶”及其五花八门的名称407

2.6.3.3 Metaphor与“逆喻”410

第七章 Antithesis与对偶413

2.7.1 定义及其局部对应例证413

2.7.2 Antithesis与对偶的根本区别415

2.7.2.1 语义关系的区别415

2.7.2.2 句法结构的区别416

2.7.3 Antithesis和对偶的变异形式427

2.7.3.1 间隔式427

2.7.3.2 多层式429

2.7.3.3 倒置式430

2.7.3.4 并列式431

第八章 Parallelism与排比434

2.8.1 定义及其局部对应例证434

2.8.2 Parallelism和排比的变异形式435

2.8.2.1 包孕式436

2.8.2.2 扩展式437

2.8.3 Parallelism与排比的区别439

2.8.3.1 修辞术语与语法术语439

2.8.3.2 平行项与排比项441

2.8.3.3 并列关系与从属关系445

2.8.3.4 对称与不对称446

主要参考文献449

CONTENTS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