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自身的宇宙之谜 西方心身学说发展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新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0404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自身的宇宙之谜 西方心身学说发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陈修斋1
导言1
第一章 心身认识发展的史前史1
第一节 原始人的心身问题与认识能力2
世界1、2、3
第二节 原始灵魂观念的形成与心身的初步分化10
原始心身认识的主观条件10
“知道”与心身问题10
原始灵魂观念的形成与具体内容21
万物有灵信仰21
灵魂与肉体21
第三节 灵魂的冥世境遇与灵魂观念的进一步扩散21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心身学说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7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心身学说产生发展的一般进程与历史条件27
灵魂观念与原始宗教信仰27
灵魂与冥世27
第二节 万物成于统一本原的天真信念与朴素的心身同一论30
米利都学派40
爱非斯学派40
毕达哥拉斯学派40
第三节 “爱憎”“奴斯”与心身的进一步分化40
心灵与“爱”“憎”45
“奴斯”与心身相互作用论45
第四节 “认识你自己”与古典心身二元论的诞生45
第五节 三重灵魂说与古典二元论的完成52
灵魂是“单一体”52
“认识你自己”52
灵魂与肉体势不两立52
第六节 灵魂是身体的形式”与心身同一论的发展58
三重灵魂说58
灵魂的居中性质与理性的“超凡脱俗”58
灵魂的本质与种类67
灵魂的发生与居所67
心身相互作用与“同族精神”67
第七节 “灵魂是有形体的”与原子论的心身同一论67
“说灵魂是无形体的人是瞎说”70
原子论与心身同一论70
第八节 “体液论”与心身相互作用论——古代医学家对心身问题的探讨70
“体液论”73
第九节 怀疑主义与古希腊罗马心身认识的终结73
“普纽玛”与心身的联系73
第三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身学说77
第一节 基督教教义的理论化与灵魂的非物质化——教父哲学的心身学说78
灵魂非物质化的肇始85
“认识自我”与灵魂的非物质特性85
心身的相互作用与“第三实体”85
第二节 “非物质灵魂”的困难与亚里士多德的复活——正统经院哲学的心身学说85
灵魂与身体“共为一体”90
灵魂是可以与身体分离的形式90
第三节 异端思想与基督教心身理论的危机——十三、四世纪唯名论与拉丁阿维洛伊主义的心身理论90
第四节 对旧观念的怀疑和向“千回百转的心灵”的进发——人文主义者的心身理论94
“奥康剃刀”与物质能思维94
“两重真理论”与心身探讨的独立化94
对中世纪心身学说的分类与质疑99
心身园地的拓荒者99
第五节 沟通古代和近代的桥梁——自然哲学家的心身学说99
自然、人类和灵魂105
“对立面一致”与心身关系105
第四章 十七——十八世纪初的心身学说105
第一节 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和交感论及其相互矛盾106
心身二元论117
第二节 海林克斯和马勒伯朗士的“偶因论”的心身平行论117
心身交感论117
肉体与广延117
精神与思维117
数学是通往其他科学的大门117
心身相互联系是咄咄怪事121
心身协调的“偶因”与真正原因121
第三节 伽森狄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的心身同一论121
笛卡尔=心灵、伽森狄=肉体126
灵魂与肉体的同一性精神现象也受制于力学规律126
第四节 斯宾诺莎的心身两面论126
心身是同一东西的两面134
矛盾、非难与答辩134
第五节 莱布尼兹的“前定和谐”的心身平行论134
“两时钟”与“前定和谐”143
第六节 贝克莱的唯心主义的心物同一论143
笛卡尔主义者的失足及其原因143
单子与心身的本性143
洛克与笛卡尔152
物体和精神152
异质、同一与“以太”152
第七节 休谟的心身不可知论152
精神哲学的现状与“第一原则”161
“第一原则”与心身问题161
违背诺言与误入“歧途”161
第五章 十八世纪的心身学说161
第一节 神经的“振动”与心理的观念联想——哈特莱的心理生理平行论163
心理与生理的对应和平行169
第二节 常识与心灵哲学——苏格兰常识学派的心身学说169
“联想说”与心理过程169
“振动说”与生理过程169
常识与真理源泉173
常识:心身存在并相互作用173
心理能力和机能定位173
第三节 肝脏分泌胆汁与大脑分泌思想——卡巴尼斯的心身学说173
斩首后的人有无意识?177
大脑思维与灵魂无用177
第四节 “从人体的器官中把心灵解剖出来”——“百科全书派”的心身学说177
对过去心身研究的唯物主义检阅185
“人是机器”,灵魂是机器部件185
心灵与身体的相互关系185
第五节 近代心身研究的总结与心身问题形式的转换——康德的心身学说185
第六章 十九世纪的心身学说193
传统心身问题在伦理学中的死灰复燃193
理性的批判与传统心身问题的虚假性193
心身问题的新形式193
第一节 黑格尔的辩证的心身同一论194
心身是对立面的统一205
黑格尔心身学说的性质与作用205
第二节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心身同一论205
现象学方法与精神的进化和本质205
传统灵魂观念的心理起源213
唯有感性才能解开心身之谜从实践上和理论上看“人”灵魂的逻辑学与物理学在排泄时,心身都必须“在场”第三节 庸俗唯物主义的心身理论213
庸俗否?220
思维运动与精神成果220
大脑褶皱与精神才能220
第四节 海克尔的心身一元论220
“电报系统”与心身的相互作用231
心理与“心理模型”231
第五节 副现象论231
灵魂的个体和系统发生231
各种心理形式考释231
研究灵魂的方法231
心理是生理的无用的伴随现象236
互为副现象论236
第七章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心身理论236
第一节 实证主义的心身学说236
实证原则与心身问题246
可解的心身问题与心身平行原理246
第二节 新实在论的心身合一论246
“突创论”与心物的起源心身合一与意识的三要素意识的存在形式及其本质“内在说”与心身的相互作用第三节 罗素的中立一元论254
所谓“常识的”观点分262
析方法与心物分析心身的部分同一与“信→理解→吃饭”第四节 逻辑实证主义的“认识论的平行论”262
“认识论的平行论”276
因果链的“封闭”与“开放”276
第五节 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与心脑相互作用论276
传统心身问题“叫人头痛”276
突现进化论与精神的起源287
上向因果作用与下向因果作用287
第六节 语言哲学中的心身理论287
日常语言哲学的双重语言论296
普通语义学的“安全方法”296
第七节 唯意志主义的心身理论296
身体与意志的同一论305
第八节 新托马斯主义的“非等同论”305
意志翻身与精神王国的改组305
“旧的灵魂论”与新的世界图景305
所谓“等同假设”315
人脑不能思维315
精神的起源、构成、功能和本质315
思维与大脑、其他精神形式的关系315
第八章 心理学的发展与心身学说的进步315
第一节 构造主义的平行论316
心身问题的科学性质与研究方法325
经验的心身平行论两类因果系列的平行论325
第二节 机能主义的心身一元论325
第三节 行为主义驱除心灵的一元论336
机能的机能336
詹姆斯的心物同质论336
意识是有机体的机能336
对传统心理学的造反与心身问题的“变形”346
心理是有机体的一种行为346
相互作用问题与“中介变量”346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同型论346
对传统心身学说的清算356
心理格式塔356
心身同型与相互作用356
心身同型论的性质特点356
第五节 精神分析学的心身理论356
心理是“有机体发展的最后结晶”371
第六节 心理学中的其他心身学说举隅371
心身关系问题上的矛盾态度371
“本我”与心理系统的动力性质371
“潜意识”与心理空间的拓展371
精神分析法与心身问题371
麦独孤为泛灵论的辩护383
波林的“意识的物理维度”说383
一元论的转化论383
功能主义383
新功能主义383
第九章 脑科学的发展与心身研究的最新进展383
第一节 斯佩里的突现论的心理生理相互作用论385
第二节 艾克尔斯的二元论的相互作用论395
超越传统与重蹈复辙395
意识是大脑动力系统的突现特性395
传统心身理论应该“修改”395
意识可以移动大脑中的物质395
清算二元论的仇敌——同一论406
所谓“得到特殊发展”406
“更坚定更明确”的相互作用论406
第三节 心理生理等同论及其新变种406
J·斯马特等人的等同论416
普特南的功能主义416
史蒂文逊的“异态一元论”416
第四节 邦格的突现论的唯物论416
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427
第五节 先塔戈泰的“动力模式”论427
“成功”有赖于系统论的“策略”427
所谓“纲领性假说”427
对各种心身理论的系统考察427
完善的心脑理论及其接近方法435
“动力模式”论“动力模式”论符合“完善性”的标准吗?第六节 拉兹洛的双重透视论435
系统方法与心身问题447
所谓“人类沙文主义”447
“关于精神的系统阐述”447
肉体与“排阵”447
双重透视所显现的事件的关系447
结束语447
主要参考文献457
热门推荐
- 3142455.html
- 456194.html
- 3200024.html
- 2783681.html
- 541461.html
- 210977.html
- 3522178.html
- 1883857.html
- 2617935.html
- 3118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4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9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4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1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1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1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2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8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9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