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医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朝晔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3257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基础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医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3
第一章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绪论3
第一节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常用术语3
一、解剖学姿势3
二、方位术语4
三、面和轴术语4
四、新陈代谢4
五、兴奋性5
六、适应性5
七、内环境与稳态5
八、生殖6
第二节 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6
一、细胞6
二、组织10
三、器官与系统13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13
一、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14
二、人体功能的调节与反馈15
第二章 运动系统17
第一节 骨17
一、概述17
二、躯干骨18
三、四肢骨20
四、颅24
第二节 骨连结28
一、概述28
二、躯干骨的连结29
三、四肢骨的连结31
四、颅骨的连结33
第三节 骨骼肌34
一、概述34
二、全身骨骼肌36
第三章 神经系统41
第一节 概述41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41
二、神经系统常用的术语43
第二节 神经元的功能和反射中枢43
一、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43
二、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44
三、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44
四、神经递质45
第三节 脊髓和脊神经46
一、脊髓46
二、脊神经49
第四节 脑和脑神经52
一、脑52
二、脑神经60
第五节 脑脊髓被膜、脑血管和脑脊液循环62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62
二、脑血管和血-脑屏障63
三、脑脊液循环64
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径路64
一、感觉传导径路64
二、运动传导径路67
第七节 内脏神经68
一、内脏运动神经68
二、内脏感觉神经71
三、内脏痛觉与牵涉痛71
第四章 感觉器73
第一节 视器73
一、眼球的结构73
二、眼的附属结构75
三、眼的功能76
第二节 位听器78
一、外耳78
二、中耳78
三、内耳79
第三节 皮肤82
一、表皮82
二、真皮82
三、皮肤的附属结构83
第五章 内分泌84
第一节 概述84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84
二、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的一般特征84
第二节 垂体85
一、腺垂体86
二、神经垂体86
第三节 甲状腺88
一、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88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88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89
第四节 肾上腺89
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89
二、肾上腺皮质89
三、肾上腺髓质91
四、肾上腺功能的调节91
第五节 胰岛92
一、胰岛素对代谢的作用92
二、胰高血糖素对代谢的作用92
三、胰岛功能的调节93
第六节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93
一、甲状旁腺素93
二、降钙素93
三、维生素D393
第六章 血液循环94
第一节 概述94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94
二、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95
三、血液循环的通路95
第二节 血浆96
一、血浆的成分97
二、血浆渗透压97
第三节 血细胞98
一、红细胞98
二、白细胞99
三、血小板99
第四节 血液凝固、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100
一、血液凝固100
二、纤维蛋白溶解101
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101
一、正常血量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101
二、血型102
三、输血103
第六节 心103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103
二、心的构造104
三、心率与心动周期107
四、心的泵血过程107
五、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108
六、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110
七、心音112
八、心的内分泌功能113
第七节 血管113
一、血管的分类及特点113
二、肺循环的血管114
三、体循环的动脉114
四、体循环的静脉119
五、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123
六、静脉血压与血流125
七、微循环126
八、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27
第八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28
一、神经调节128
二、体液调节130
三、心、肺、脑循环的特点130
第九节 淋巴系统131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31
二、淋巴管道131
三、淋巴器官133
第七章 呼吸系统136
第一节 概述136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36
二、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137
第二节 呼吸道138
一、鼻138
二、咽139
三、喉139
四、气管与主支气管140
第三节 肺141
一、肺的位置与形态141
二、肺的组织结构142
三、肺的血管143
第四节 胸膜与纵隔143
一、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143
二、胸膜下界与肺下缘的体表投影143
三、纵隔144
第五节 肺的通气功能144
一、肺的通气原理144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146
第六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148
一、气体交换148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49
第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151
一、呼吸中枢151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152
第八章 消化系统154
第一节 概述154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54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154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55
第二节 消化管155
一、消化管的组织结构155
二、消化管各部形态结构156
第三节 消化腺162
一、口腔腺162
二、胃底腺162
三、肝162
四、胰164
第四节 腹膜165
一、腹膜与腹膜腔165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165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166
第五节 食物的消化166
一、机械性消化166
二、化学性消化168
第六节 营养素的吸收170
一、吸收的部位170
二、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170
第七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71
一、神经调节172
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72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173
第一节 能量代谢173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173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173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75
四、基础代谢176
第二节 体温177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177
二、人体的产热与散热177
三、体温调节179
第十章 泌尿系统182
第一节 概述182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182
二、排泄的概念和途径182
三、肾的功能182
第二节 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183
一、肾的位置和形态183
二、肾的被膜183
三、肾的内部结构184
四、肾的血液循环特点186
第三节 肾的泌尿过程187
一、肾小球过滤功能187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189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191
第四节 泌尿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191
一、维持水、渗透压的相对平衡191
二、维持酸碱相对平衡192
三、维持Na+、K+相对平衡193
第五节 排尿管道193
一、输尿管193
二、膀胱194
三、尿道195
第六节 尿液及其排放195
一、尿量及尿的理化性质195
二、尿的排放195
第七节 尿的浓缩及稀释196
一、尿浓缩和稀释概念196
二、尿浓缩和稀释的过程196
第十一章 生殖与发育198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官199
一、睾丸199
二、生殖管道199
三、附属腺200
四、男性外生殖器201
五、男性尿道202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202
一、卵巢及其功能202
二、输卵管204
三、子宫205
四、阴道206
五、女性外生殖器206
第三节 乳房和会阴207
一、乳房207
二、会阴208
第四节 人体发育208
一、胚胎发育208
二、胚后发育212
第二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217
第十二章 免疫学217
第一节 免疫学概述217
一、免疫学的概念217
二、免疫的概念与功能217
第二节 抗原218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218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218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218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219
第三节 免疫系统220
一、免疫器官220
二、免疫细胞220
三、免疫分子221
第四节 免疫应答225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226
二、固有免疫应答229
第五节 超敏反应230
一、Ⅰ型超敏反应230
二、Ⅱ型超敏反应231
三、Ⅲ型超敏反应233
四、Ⅳ型超敏反应234
第六节 免疫学应用235
一、免疫学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235
二、免疫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37
第十三章 微生物概述239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239
一、微生物及微生物学239
二、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239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40
一、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40
二、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240
三、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及生命科学中的作用240
四、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241
五、微生物的污染241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241
一、经验时期241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241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242
第十四章 细菌244
第一节 细菌概述244
一、细菌的生物学性状244
二、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255
第二节 常见病原菌261
一、化脓性细菌261
二、肠道感染细菌267
三、呼吸道感染细菌273
四、厌氧性细菌277
第十五章 病毒281
第一节 概述281
一、病毒的生物学性状281
二、病毒的感染285
三、抗病毒免疫287
四、病毒感染的检查和防治288
第二节 常见病毒289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289
二、麻疹病毒291
三、脊髓灰质炎病毒292
四、肝炎病毒293
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98
六、汉坦病毒300
七、狂犬病病毒301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302
九、疱疹病毒303
第十六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307
第一节 原核细胞微生物307
一、衣原体307
二、支原体308
三、立克次体308
四、螺旋体309
第二节 真菌310
一、生物学性状311
二、真菌与疾病的关系311
三、微生物学检查311
四、防治原则311
五、常见病原性真菌311
第十七章 人体寄生虫学313
第一节 概述313
一、基本概念313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314
三、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315
第二节 常见的人体寄生虫316
一、医学蠕虫316
二、医学原虫322
第三篇 病理学基础329
第十八章 病理学基础概述329
一、病理学基础的任务329
二、病理学基础的地位329
三、病理学基础的研究方法329
第十九章 基本病变331
第一节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331
一、组织和细胞的适应331
二、细胞、组织的损伤334
三、损伤的修复339
第二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45
一、充血346
二、出血348
三、血栓形成349
四、栓塞352
五、梗死354
第三节 炎症356
一、炎症的原因357
二、炎症介质357
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358
四、炎症的临床表现362
五、炎症的类型363
六、炎症的结局367
第二十章 肿瘤369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369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369
一、肿瘤的形态与组织结构369
二、肿瘤的异型性370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371
四、肿瘤的分级与分期373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373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373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373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374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374
一、命名原则374
二、肿瘤的分类375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377
一、癌前病变377
二、原位癌377
三、早期浸润癌378
第七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378
一、肿瘤的病因学378
二、肿瘤的发病学379
第二十一章 常见功能代谢紊乱381
第一节 发热381
一、发热的概念381
二、发热的原因和分类381
三、发热的机制382
四、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383
五、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383
第二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384
一、水肿384
二、脱水387
三、水中毒389
四、钾代谢紊乱390
第三节 缺氧391
一、常用血氧指标391
二、缺氧的原因和类型392
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394
四、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394
第四节 休克395
一、休克的概念395
二、休克的原因和分类395
三、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生机制396
四、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和主要器官的变化398
五、休克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98
六、休克的临床表现399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9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400
二、DIC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401
三、DIC的分期与分型402
四、DIC的主要临床表现402
五、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403
第二十二章 常见器官功能衰竭405
第一节 心力衰竭405
一、概念与分类405
二、原因和诱因406
三、心脏的代偿作用406
四、发生机制407
五、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408
第二节 呼吸衰竭409
一、概念与分类409
二、原因和发生机制409
三、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410
第三节 肾衰竭411
一、急性肾衰竭411
二、慢性肾衰竭413
三、尿毒症415
第四节 肝性脑病415
一、概念与分类415
二、发生机制416
三、诱发因素417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1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17
二、病理变化418
三、临床病理联系418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418
一、概念418
二、原因419
三、发生机制419
四、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419
第二十三章 常见疾病病理420
第一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理420
一、慢性支气管炎420
二、肺炎421
三、肺硅沉着症423
四、结核病424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病理429
一、原发性高血压429
二、动脉粥样硬化430
三、风湿病432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434
第三节 消化系统常见病病理435
一、慢性胃炎435
二、消化性溃疡436
三、肝硬化437
第四节 泌尿系统常见病病理439
一、肾小球肾炎439
二、肾盂肾炎443
第五节 糖尿病病理445
一、类型、病因及发病机制445
二、病理变化446
主要参考书目447
热门推荐
- 1913852.html
- 2767804.html
- 3865208.html
- 745236.html
- 3388300.html
- 3180051.html
- 2138582.html
- 648142.html
- 3039073.html
- 488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2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0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7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8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1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4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1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