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心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1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7
一 研究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7
二 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务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8
三 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9
四 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认知、支配或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10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11
一 临床心理11
二 变态心理11
三 神经心理11
四 护理心理11
五 健康心理11
六 医学心理学其他领域:药物与心理、缺陷心理等12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12
第一节 西方医学心理学的形成过程12
第二节 古代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19
第三节 现代医学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简史21
一 医学心理学工作队伍的培养22
二 教学机构组织22
三 学会工作和学术会议22
四 出版的刊物23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23
第一节 国外有关学派的观点23
一 心理动力学派24
二 心理生理学派27
三 行为学派28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29
一 心身统一的观点31
二 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31
三 认知和自我评价作用的观点32
四 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32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4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34
一 理论依据34
二 科学性34
第二节 临床法34
一 个案史法34
二 观察法35
三 调查法35
四 晤谈法36
第三节 实验法36
一 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36
二 实验分组和样本36
三 实验研究方式37
四 结果处理37
第四节 测验法37
第二篇 临床心理38
第五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38
第一节 心理应激38
一 应激的本质38
二 应激过程的模式39
第二节 心身疾病44
第三节 应对机制46
一 应对相伴随的行为和生理反应46
二 应对影响健康的途径46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47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47
一 冠心病的心理问题48
二 致死性心律失常中的心理因素50
三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50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51
一 过度换气综合征51
二 支气管哮喘51
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52
一 溃疡病的心理学研究53
二 心理社会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53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54
一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心理障碍54
二 甲状腺机能低下的心理障碍55
三 库兴氏综合征的心理障碍55
四 糖尿病的心理问题55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55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56
第一节 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56
第二节 心脏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56
一 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56
二 冠状动脉架桥术病人的心理57
三 埋藏起搏器对病人的心理影响58
第三节 整形外科中的心理问题58
一 整容手术病人的某些心理特点58
二 面部畸形的心理冲击58
三 手的外观的心理学58
第四节 透析及肾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59
一 透析病人的心理59
二 肾移植病人的心理60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61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61
一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61
二 心因性闭经61
三 绝经期的心理障碍61
四 异常月经的心理问题62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62
一 妊娠期恶心呕吐的心理问题62
二 妊娠各期的心理反应62
三 未婚先孕者的心理63
四 高龄初产妇的心理适应63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63
一 分娩的应激与焦虑63
二 母体焦虑与胎儿死亡63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64
一 母-婴联结64
二 产褥期精神障碍64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65
一 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心理问题65
二 对妇科手术的情绪反应66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66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66
一 心理因素对疾病过程的影响66
二 慢性疾病对儿童的心理冲击67
三 儿科疾病的情绪因素67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68
一 儿童多动症68
二 儿童退缩行为68
三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68
四 儿童强迫行动69
五 儿童恐怖症69
六 儿童遗尿症69
七 夜惊69
八 儿童不良习惯70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70
一 神经性厌食70
二 肥胖症70
三 儿童消化性疾病71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71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71
一 眼科心身问题71
二 心因性耳聋及耳聋心理72
三 心因性发音障碍73
四 咽部异常感觉73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73
一 异常皮肤感觉73
二 异常的皮肤表现74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75
一 牙周病中的心理因素75
二 牙科畏惧症75
三 复发性口疮的行为类型分析75
四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心身问题75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76
一 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76
二 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77
三 对癌症治疗的心理反应77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78
第一节 临床评估78
一 临床评估的概念78
二 临床评估的作用78
三 评估的信息来源和利用79
四 评估过程80
五 评估者应具备的条件80
第二节 晤谈技术80
一 晤谈的概念80
二 评估晤谈81
三 晤谈技术83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84
第一节 概述84
一 心理测验定义84
二 心理测验的类别85
第二节 标准化测验的基本特征88
第三节 如何提高测验效用90
一 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90
二 不合作病人的测验方法91
三 注意夸大病情的情况91
四 正确对待心理测验92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92
第一节 智力测验92
一 韦克斯勒量表93
二 比奈量表96
第二节 人格的客观评估98
一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98
二 加州心理调查表(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CPI)100
三 艾森克人格调查表(EPI)和问卷(EPO)101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102
第一节 投射技术102
一 概述102
二 墨迹技术103
三 主题统觉测验(TAT)108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110
一 概述110
二 Halstead-Reitan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110
三 Luria-Nebraska神经心理成套测验(LNNB)113
四 记忆测验114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115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116
一 适应行为标准和分级方法116
二 美国智力低下协会适应行为量表117
三 成人智残评定量表118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120
一 概述120
二 临床常用量表120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123
第一节 测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123
一 分析和解释技术的基础123
二 结果分析步骤和方法124
第二节 测验报告书写内容和方式126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128
第一节 心理治疗的定义128
第二节 心理治疗简史128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机理和内容131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132
第一节 心理治疗的层次132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原则133
第三节 实施心理治疗者应具备的条件133
一 熟悉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133
二 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134
三 要有一个较为健康的心理134
四 懂得病人的心理134
第四节 心理治疗的程序135
一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心理测验135
二 填写好病史135
三 心理治疗的环境要求135
四 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135
五 治疗效果的巩固136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137
第一节 依据学派的理论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137
一 建立在心理动力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137
二 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137
三 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139
第二节 根据心理现象的实质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140
一 言语治疗或言语心理治疗(Verbal Psychotherapy)140
二 非言语心理治疗(non—verbl Psychothorapy)140
三 行为疗法或行为矫正141
第三节 根据医生与病人的沟通方式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141
一 个别(个体)心理治疗(individual psychothtrapy)141
二 集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141
第四节 根据病人意识范围的大小对心理治疗进行分类142
一 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或觉醒治疗)142
二 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或半觉醒治疗)142
三 催眠治疗142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143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143
一 自由联想143
二 梦的分析(dream analysis)144
三 移情144
四 解释144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145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146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147
第五节 满灌疗法148
第六节 厌恶疗法149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149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150
第九节 气功疗法152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153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155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159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160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162
第一节 概述162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和形式163
一 心理咨询的对象163
二 心理咨询的任务164
三 心理咨询的方式164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及规律165
一 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165
二 心理咨询中的几个规律性问题165
第四节 性心理咨询167
一 性心理咨询的方式167
二 性心理咨询的范围167
三 资料分析和讨论168
四 评估和注意事项169
第三篇 变态心理170
第二十二章 概论170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170
第二节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71
一 内省经验标准172
二 统计学标准172
三 医学标准172
四 社会适应标准173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175
第一节 感知障碍175
一 错觉175
二 幻觉176
三 知觉综合障碍178
第二节 注意和记忆障碍179
一 注意障碍179
二 记忆障碍179
第三节 思惟障碍180
一 概括过程障碍181
二 思惟动力障碍182
三 思惟动机成分的障碍183
四 思惟内容障碍183
第四节 情感障碍184
一 焦虑188
二 恐惧189
三 抑郁190
四 情感反应性异常191
五 情感统一性异常191
第五节 意志和行为障碍191
一 意志障碍191
二 行为障碍191
第六节 意识障碍193
一 一般意识障碍194
二 自我意识障碍196
第七节 智能障碍197
一 精神发育迟滞198
二 痴呆综合征198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199
第一节 人格与人格障碍的概念199
第二节 形成人格障碍的有关因素206
一 生物学因素207
二 心理因素207
三 社会-文化因素208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类型208
一 偏执型人格障碍209
二 分裂型人格障碍209
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209
四 冲动型人格障碍209
五 癔症型人格障碍210
六 强迫型人格障碍210
七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210
八 依赖型人格障碍210
九 不成熟型人格障碍210
第四节 性变态211
一 同性恋211
二 恋童癖212
三 恋物癖212
四 异性服装癖212
五 裸露癖213
六 窥淫癖213
七 色情狂213
八 施虐狂和受虐狂213
九 易性癖214
第四篇 神经心理215
第二十五章 概述215
第一节 神经心理学的概念和分类215
一 实验神经心理学215
二 行为神经病学215
三 临床神经心理学216
第二节 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历史216
一 思想萌芽阶段(公元前3,000年~19世纪)216
二 科学发展阶段218
三 神经心理学的现代阶段218
第三节 有关心理(行为)与脑关系的理论219
第四节 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222
一 脑的第一基本机能联合区222
二 脑的第二基本机能联合区223
三 脑的第三基本机能联合区223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225
第一节 神经心理的研究方法225
一 比较解剖法225
二 皮质刺激法225
三 毁损皮层法225
四 斯佩里的“割裂脑”法225
五 一侧麻醉法226
六 一侧电休克法226
七 速视器半边视野刺激法226
八 双听技术226
九 正电于闪射脑扫描226
十 神经心理学测验226
第二节 言语障碍与失语症的检查方法227
一 Halstead-Wepman失语症筛选测验227
二 明尼苏达失语症测验227
三 Sprccn—Benton失语症测验227
四 标记测验228
五 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228
六 临床汉语测定方法228
第三节 神经心理学检查目的与测验的选择229
一 神经心理学检查目的229
二 测验的选择230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231
第一节 大脑优势概念和利手232
第二节 正常人、裂脑人和半脑人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235
第三节 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与精神病理学的关系241
一 某些精神症状与大脑一侧化的关系241
二 胼胝体功能与人格完整性问题242
三 额叶功能的研究243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244
第一节 脑功能康复的理论依据244
一 健康脑区取代病损区的机能244
二 基本脑结构功能的动员244
三 高层脑结构功能的动员245
第二节 影响大脑功能康复的因素245
一 年龄245
二 病前智力水平245
三 一般健康状况和大脑整合功能245
四 社会环境245
五 动机246
六 情绪246
七 优势半球246
八 恢复的起步距受伤时间的长短246
第三节 康复计划的制定246
一 脑功能测定246
二 康复程序安排247
第四节 脑机能康复治疗的技术247
一 运动障碍的康复247
二 脑机能治疗249
第五篇 护理心理250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250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250
一 护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护理制度的改革250
二 护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护理学的发展252
三 护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252
四 护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医学观念252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253
一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253
二 护理心理学的任务254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255
一 护士的心理品质255
二 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257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258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258
一 抑郁258
二 焦虑258
三 怀疑259
四 孤独感259
五 被动依赖259
六 否认260
七 同病相怜260
八 侥幸261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261
一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261
二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262
三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263
四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265
五 重危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265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266
一 对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266
二 青年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267
三 中年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268
四 老年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268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269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269
一 恐惧与护理269
二 焦虑与护理269
三 疼痛与护理270
四 异常感受与护理271
五 需要与护理272
六 暗示与护理276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277
一 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277
二 善于使用美好语言278
三 与患者沟通的技巧279
第六篇 健康心理284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284
第一节 健康概念的演变284
第二节 心理健康及其水平285
一 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三项原则285
二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286
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简史288
第四节 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90
第五节 当前健康心理学的任务292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292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292
一 优生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基础292
二 适宜的信息刺激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293
三 母爱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294
四 家庭育儿方式与儿童心理卫生294
五 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与儿童心理卫生295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295
一 乳儿期儿童的心理卫生295
二 婴幼期儿童的心理卫生296
三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卫生297
四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卫生298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298
第一节 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征298
一 青春期的内分泌作用299
二 青春期体态的性别差异299
三 生理机能逐步增强299
四 生殖系统发育成熟300
第二节 青年心理特征300
一 心理发展中的积极和消极特点300
二 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301
第三节 性心理卫生302
一 对性的好奇与性知识的需求302
二 异性间的疏远与吸引302
三 几个性困扰问题303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304
第一节 中年人的身心特点304
一 生理功能由盛到衰304
二 心理能力继续发展305
第二节 中年人的社会责任与心理状态306
一 社会责任感306
二 事业上至善至美的追求与现实的差距306
三 工作效率与内耗之间的矛盾306
四 希望健康与忽视疾病的矛盾306
第三节 中年人的生活变迁与适应307
一 社会角色的转换与适应307
二 中年丧偶与再婚307
三 望子成龙但不一定如愿307
四 亲子关系与两代间差异307
第四节 中年人心理保健308
一 社会对中年人心理保健的责任308
二 中年人的自我心理保健308
第五节 更年期心理卫生308
一 更年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308
二 更年期心理卫生309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310
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特点310
一 衰老310
二 体弱多病311
三 离、退休311
四 生活方式的变化311
五 生活事件311
第二节 增进老年人心理卫生的原则312
一 提高心身健康水平、增强体质312
二 维持与社会接触313
三 独立支配的经济收入313
四 家庭和睦313
五 生活富于艺术314
六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314
七 从战略观点预测和规划老龄问题314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315
第一节 家庭315
一 夫妻情感315
二 亲子关系316
第二节 学校316
一 心理气氛316
二 教师言行316
三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317
第三节 工作单位317
一 劳动自身的因素317
二 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318
三 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318
第四节 海员心理卫生320
一 职业特殊性320
二 职能和角色320
三 事故与应激反应320
四 主要的心身障碍321
五 影响海员心身健康最主要的因素321
第五节 飞行员心理卫生321
一 环境与心理322
二 飞行心理障碍322
三 飞行人员的心身疾病323
四 航空心理卫生要点323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324
第一节 心理保健原则324
一 自我意识良好324
二 社会适应自如324
三 良好的人际关系325
四 积极劳动实践325
第二节 心理应对与心理平衡325
第三节 心理调节与心身和谐328
一 紧张适度、心身和谐329
二 适当表现、疏导有方329
三 乐观开朗、面向光明329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331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331
第一节 药物的生理心理效应331
第二节 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332
第三节 安慰剂效应、药物依赖和用药依从性333
一 安慰剂效应333
二 药物依赖或瘾癖334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335
第一节 概述335
第二节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障碍335
一 认知活动的影响335
二 情绪的影响336
三 人格的影响336
四 社会因素的影响337
五 医源性因素对心理的影响337
第三节 利用积极的心理因素促使病人康复338
热门推荐
- 3013679.html
- 641744.html
- 3109733.html
- 1983393.html
- 923529.html
- 2776184.html
- 200167.html
- 2144612.html
- 2874064.html
- 2169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5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2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2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3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6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