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之交的安徽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秀智主编;徐景仁,杨春光,张长新,王百江,程荣朝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71907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805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8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纪之交的安徽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院士篇3
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葛庭燧3
化学的绿色化和绿色植物的化学转化&朱清时9
日地系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王水16
同步辐射和同步辐射光源&何多慧20
军事信息技术与我省科技发展&凌永顺28
大力加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施蕴渝34
行业科技进步篇39
世纪之交的安徽电子与科技进步&省电子工业局39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促进机械工业的持续发展&省机械工业局47
世纪之交的安徽电力科技进步&省电力公司52
安徽省精细化工行业科技进步现状及展望&省石油化学工业局57
加速科技进步 实现我省建设事业的跨世纪飞跃&省建设厅61
科技进步为安徽交通插上腾飞的翅膀&省交通厅68
安徽省广播电视科技进步与发展&省广播电视厅74
安徽气象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省气象局79
安徽省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省卫星遥感中心83
世纪之交的安徽家电行业科技进步&省轻工业厅87
世纪之交的安徽饮料酒及饮料行业科技进步&省轻工业厅91
加强地质科学研究 促进地矿事业振兴与发展&省地质矿产局95
世纪之交安徽消防科技的回顾与展望&省消防总队100
走电信创新之路 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省邮电管理局105
安徽地震科技的历史、现状及展望&省地震局109
安徽烟草科技成就、发展与展望&省烟草公司113
安徽煤炭工业科技成就、现状与展望&省煤炭学会118
安徽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现状及展望&省石油勘探开发公司124
科技进步与安徽的钢铁工业&省冶金工业局129
稳步发展的安徽医药科技事业&省医药管理局132
营造一流环境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136
实施科技兴区战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芜湖开发区经社局140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省科苑应用技术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3
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与展望&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47
安徽省卫生科技二十年(1978—1998年)&安徽省卫生厅151
安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与展望&安徽省农业厅157
运用现代科技 改造宣纸传统工艺&安徽农业大学163
安徽省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安徽省农业厅农技总站168
安徽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进步与展望&安徽省农科院174
安徽省保护地栽培及配套技术应用状况与展望&安徽省农业厅农技总站179
安徽水产的科技进步&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站185
农业专家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中科院合肥智能所190
安徽茶叶加工现状与发展对策&安徽农业大学194
安徽林业科技经济七亿元工程发展&安徽省林业厅科技中心199
扬子鳄的保护与人工繁殖&安徽省林业厅205
安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与展望&合肥工业大学209
安徽畜牧业的科技进步&安徽省农业厅213
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徽省水利厅218
以科技为依托的皖西白鹅区域发展&安徽省六安地区科委223
淮河中游治理的回顾与展望&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227
安徽省科技扶贫工作的现状和展望&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230
安徽星火计划的发展&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237
安徽丰收计划的发展&安徽省农业厅241
学科发展篇249
中国龟鳖目动物细胞遗传与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研究&郭超文、聂刘旺249
安徽省的古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金福全253
深低温工程技术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发展&毕延芳257
智能化、自动化给新世纪带来巨大机遇&方廷健263
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安徽环境科学&张崇岱、罗树英267
信息时代的仿真技术&陈宗海272
遥感地质应用的回顾与展望&杨则东277
信息科学与技术&徐善驾、叶中付280
世纪之交的安徽地震科学&钱太仲、金紫薇283
世纪之交的安徽表面工程技术&黄新民288
世纪之交大气光学的发展&王英俭、胡欢陵292
发挥地理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查良松、张宏梅296
蓬勃发展中的安徽旅游地学&邢乐澄、颜怀学300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张立德304
面向21世纪的安徽心理科学&安徽省心理学会308
勘探地球物理与安徽经济发展&齐文凯、吴云、陈兴仁310
近代物理学对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李 定313
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余吟山、王广昌316
火灾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范维澄、廖光煊、徐琼319
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刘正之、许家治、刘小宁323
非线性科学中心的研究进展&汪克林326
固体内耗研究的新进展&方前锋330
定量化遥感应用基础研究&荀毓龙334
低能离子与生命科学&余增亮337
大别山造山带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江来利34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344
探索人类的最终能源 托起“人造的太阳”&谢纪康348
无机膜为核心的绿色科技&孟广耀、彭定坤352
我省腐蚀与防护学科的发展&孙传超、刘永强358
成就辉煌的安徽省构造地质学科&朱光362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相关研究&褚耀泉365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张裕恒366
天蚕丝质基因导入家蚕的染色质遗传工程&李振刚、鲁润龙、顾月华370
安徽省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科——矿床学&周涛发373
加快我省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步伐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束德林等377
精密机械及仪器精度理论与技术若干新进展&费业泰381
精密陶瓷材料及其制造技术&许煜汾、范文元386
安徽磁性材料工业现状与展望&吴福怀、张顺年391
安徽煤矿建设中的特殊凿井技术&庞荣庆、史基盛397
安徽省煤田地质工作回顾与展望&李东平400
安徽省气象雷达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黄兴玉、高仲辉、沙雪松403
安徽省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张启琛410
安徽特大公路桥&刘效尧414
半导体塑料封装、成型模具&陈迎志417
边坡工程研究成就与发展&张四维422
传感器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徐科军427
暖通空调技术在我省的应用及前景&王桂侯431
电网调度技术现代化在安徽的进展与前景&方恭寿、江山立434
发展中的安徽高速公路&谯志清440
飞速发展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丁明446
光电功能材料&张胜义450
建筑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惟寅454
结构塑性分析和中厚板极限承载力的研究&陈双喜458
认真贯彻“军民结合”方针 大力开发高新技术民品&冯成申、刘善喜462
数字地图——地理信息的载体&余建平467
皖淮光纤光缆技术之花开遍华夏——海光缆一枝独秀&展发祥471
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程同锦479
系列低碱膨胀剂的开发是发展建材工业的方向&金树青、沈熙佐483
先进的城市安全防范信息系统&朱永兴488
安徽制造技术的发展&赵韩492
选矿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汪兴亮495
交通测速雷达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张德诚500
纺织材料的功能及功能的延拓&汪学骞506
穿越古城墙大跨度浅埋隧道的三重支护法&盛仁声510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成荃、杨赞林514
安徽省遗传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杨其光、李纯、李建平、周立人522
安徽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姚君泽525
生物技术在农业应用的现状与展望&杨剑波530
安徽茶学回顾与展望&段建真535
跨世纪的安徽水稻发展&吴跃进540
主要旱地作物的科学进步、发展趋势与对策&戴瓯和、黄志平546
安徽小麦育种的成就与展望&马传喜550
安徽土壤改良的现状与展望&张绍孚553
安徽肥料科学的现状与展望&郭熙盛557
搞好土地科学研究 促进安徽经济持续发展&高宏林562
安徽蚕学的发展与展望&赵正龙566
生态学与生态农业&邹运鼎570
安徽森林保护学发展的现状与展望&陈博尧575
安徽林产工业的科技进步&周学辉、潘祖耀580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成长与发展前景&季伯衡586
昆虫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蔡平、尹楚道590
动物医学的发展趋向与对策&章孝荣595
安徽畜牧学科的发展&任守文、赵瑞莲600
安徽食用菌生产的现状与展望&叶家栋604
安徽水文学科的发展&卞传恂、何进知609
脱毒甘薯的推广及无病毒栽培的发展趋势&宋宗淼613
离子注入在农业上的应用&吴跃进、余增亮617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闫晓明621
安徽省烤烟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林国平、高正良、曹景林626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选育与开发&赵辉玲、朱秀柏631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现状与进展&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636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回顾与展望&蒋作君639
普通外科学研究进展&徐荣楠、丁长海643
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徐叔云、魏伟、许戈良647
临床药理学研究现状&徐叔云、魏伟、沈玉先651
洪涝灾害与疾病控制&戴光强657
安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展望&高尔鑫662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研究&罗兆庄、吴亦伦666
霍乱流行病学研究与展望&许明德671
碘缺乏病防治研究与展望&孙桂华、周建民、杨明功、邹铮676
莱姆病研究概况与进展&张方振680
疟疾防治成就与进展&邹铮682
丝虫病防治研究进展&邹铮685
脑立体定向技术研究进展&汪业汉、傅先明688
神经病学学科建设与肝豆状核变性的研究&韩咏竹、杨任民691
眼科技术进步与学科发展&陈逖、袁华音694
骨科学科建设与研究进展&江曙、孔繁锦698
妇产科学科建设与研究进展&沙玉成701
烧伤整形外科学科建设与发展&李守生、宁金龙704
胸心外科的发展与展望&魏大中、严中亚707
组织、器官移植技术&耿小平、诸禹平、陈逖709
病理学研究与学科发展&杨光霖、蚁国铮712
微生物L型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林特夫、马筱玲716
血液病学临床研究进展&孙自敏、吴竞生722
心血管内科学进展&顾统元、陈学奎、严激726
呼吸病研究与学科发展&刘丽华、王安潮730
糖尿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进展&孙桂华、杨明功733
皮肤病防治研究与学科发展&张学军、朱一元、杨春俊736
临床检验学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黄尊波、马筱玲739
新安医学的研究与开发&张玉才、王健743
华佗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龚维义747
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韩明向、刘健751
针灸医学现代研究成就及其发展&杨俊753
脾虚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孙弼纲、刘健757
安徽卫生管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胡志760
驾驶适性学的学科创立与发展&金会庆764
高水平科学研究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范维澄76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杨善林、任明仑、梁昌勇、朱卫东772
创造学和创造技法与创新体系&栾玉广、王荣雪777
安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冯元钧781
安徽体质学科的研究成就与展望&李 燕、张纬媚784
从手球运动看安徽运动训练学的实践研究&穆广才、陈广兰788
安徽未来与预测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李宪奇790
面向21世纪的绿学理论&张冬平、夏玲797
独树一帜的“科技/外语”&龚立801
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在安徽&张之汇803
热门推荐
- 2162253.html
- 97528.html
- 3098822.html
- 2116528.html
- 604966.html
- 704404.html
- 3867261.html
- 625177.html
- 2831735.html
- 12907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5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6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8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7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0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8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4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5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6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