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的信仰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福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384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的信仰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祖先崇拜——中国古代传统信仰与政治文化:家国同构,父权至上1
一 神灵隐现的自然与灵魂崇拜1
二 “图腾”:寻根问祖的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7
三 女始祖崇拜与牧歌式的女性文化10
四 男始祖崇拜与英雄时代的男性讴歌12
五 祖神、氏族、宗法制度与祖先崇拜的深远影响16
六 祖先崇拜与民间传统节日:“三冥节”19
小结28
第二章 天地君亲师崇拜——中国古代传统信仰与政治文化:君权神授,天佑帝王31
一 君权神授:天地神灵崇拜与祭祀31
二 亲亲纽带: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丧服制度与祠堂39
三 尊师重道:束脩、释菜、释奠之礼46
四 天高皇帝近:尊君卑臣、贵贱有等的朝礼47
小结60
第三章 土生土长的本土固有宗教——道教与中国文化63
一 道教的产生与历史演变63
二 道教的基本信仰和主要教义66
三 道家不等于道教:老子与道教67
四 道教产生的文化渊源69
五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72
六 道教标识符号阴阳双鱼图的文化含义78
七 道教“三元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85
八 道教文化圣典与胜迹93
小结97
第四章 千年祭孔 至圣先师——儒教与中国文化99
一 孔子的伟大贡献及其“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至尊地位99
二 孔庙与千年祭孔的盛典礼仪102
三 儒学的神秘化与宗教色彩115
四 宗教的判断标准是理解儒教宗教性质的关键120
五 儒教文化与圣诞节122
小结126
第五章 入乡随俗 佛教改版——佛教与中国文化128
一 古刹背后的历史128
二 佛教的起源、传播概况和基本教义129
三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35
四 佛教文化与节日习俗145
五 民间佛教诸神信仰162
六 中国化佛教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丰满169
七 佛教文物176
八 佛教名胜古迹178
小结183
第六章 “舶”来的宗教——伊斯兰教与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185
一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起源和创立185
二 商贸叩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88
三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及宗教活动192
四 伊斯兰教与中国回族穆斯林的文化风俗198
五 伊斯兰教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205
六 现存伊斯兰教胜迹207
七 回族穆斯林的节日文化生活208
小结209
第七章 艰难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基督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10
一 基督教的起源、演变与分裂210
二 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214
三 基督教传入中国216
四 基督教与中外文化交流220
五 基督教文化与节日习俗225
六 中国基督教著名教堂与会所232
小结237
第八章 “五教”鼻祖 文化先驱——五祖圣迹: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和耶稣基督238
一 孔子圣迹238
二 老子圣迹255
三 释迦牟尼圣迹256
四 穆罕默德圣迹258
五 耶稣基督圣迹261
小结265
第九章 儒教孔门的圣人先哲——文庙配享从祀的“四配”、“十二哲”267
一 文庙“四配”267
二 文庙“十二哲”273
小结292
第十章 佛教徒的文化苦旅——佛教高僧 文化使节293
一 宣扬因果报应之说的高僧:慧远293
二 提倡顿悟成佛的南禅宗祖:惠能302
三 求法高僧文化使节:法显玄奘义净309
小结319
第十一章 道家宗祖人物及魏晋以后的道教改革家评传320
一 道家宗祖人物320
二 魏晋以后的道教改革家321
小结328
第十二章 有容乃大:儒、释、道文化的互补与融合329
一 儒道互补与融合的尝试329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与儒道互补331
三 宋明理学是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333
小结335
附录 文化改变命运337
主要参考文献366
后记369
热门推荐
- 685926.html
- 554975.html
- 3115632.html
- 2416510.html
- 3558727.html
- 3690356.html
- 3078631.html
- 2503274.html
- 1155689.html
- 271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6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9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52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4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0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3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1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