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乡野”与“庙堂”之间 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济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778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乡野”与“庙堂”之间 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杨启亮1
导言1
一 选题缘由1
二 文献研究综述4
(一)乡村教师研究的义务教育视角4
(二)乡村教师研究的教育学视角5
(三)乡村教师研究的历史视角7
(四)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在乡村社会中的运用9
三 主要观点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1
四 课题的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14
(一)框架结构14
(二)研究阶段与方法16
第一章 扎根于乡野的文化人——塾师与乡土社会的融通17
一 私塾——中国古代基础教育的主要载体17
二 乡间私塾的文化霸主地位20
三 塾师的乡土文化本位22
第二章 教育转型与角色转换——塾师的近代转型26
一 从“华夷”文化辩走向民族—国家构建26
二 从沿海到内地——近代新式教育强国梦想29
三 新式教育乡村社会认同危机32
(一)新式学堂音乐、体育等课程激起的不同反响32
(二)新式学堂在乡村设置困境34
(三)“毁学”——弱者的武器37
四 近代教育转型乡村塾师:以王锡彤和刘大鹏为考察中心40
(一)从乡村塾师走向近代实业家——王锡彤41
(二)乡村塾师刘大鹏的教育生活48
五 近代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58
第三章 乡村教师文化群体之间的竞争——私塾与“洋学”的冲突62
一 新式学堂在与私塾竞争中落败62
二 乡村新式教师与塾师竞争65
(一)乡村新式教师面临多重困境66
(二)新式教师形象滑落69
三 教育小说中乡村教师——倪焕之心理世界74
第四章 “向着农民烧心香”——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与乡村教师社会功能重构79
一 近代以来乡村社会文化权力的变化79
(一)传统文化重心在农村80
(二)绅士城市化82
(三)乡村权力结构蜕化83
二 费孝通、梁漱溟与杜赞奇关于近代乡村社会结构理论84
(一)差序格局与绅权模型84
(二)伦理本位的乡村社会结构85
(三)经纪模型87
三 乡村教育危机与乡村教育运动88
(一)民国乡村教育危机89
(二)乡村教育运动92
四 乡村教育师范与乡村教师重塑97
(一)“师范下乡”98
(二)乡村教师社会功能102
第五章 政治动员时代乡村教师职业理想105
一 国家改造与乡村政治运动105
二 园丁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形象重塑107
三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中教师的价值定位110
四 政治动员时代乡村教师扩充113
第六章 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教师身份比较分析117
一 公办教师——国家干部编制的教师117
(一)公办教师的干部编制118
(二)公办教师的婚姻119
二 民办教师——消逝的教师群体119
三 乡村代课教师——游离于国家教育体制边缘的人125
四 农村特岗教师——新兴的农村教师群体132
(一)“特岗计划”——破解农村师资难题132
(二)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133
(三)深化农村“特岗教师”政策之建议137
五 教师身份的国家建构与乡村生活疏离139
六 异化的乡村教师与地方政府关系142
(一)乡村学校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142
(二)乡村教师与地方政府异化关系144
七 “文字上移”与乡村教师的社区教育功能147
第七章 乡土文化与乡村教师公共性149
一 乡村文化与农民生存伦理149
(一)乡土文化的现实境遇150
(二)农民生存伦理152
二 乡村教育公平与城乡教育文化再生产差异154
(一)乡村教育公平:从道德关怀到制度正义154
(二)教材中城乡文化再生产差异155
三 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城乡信息文化失衡的表征162
(一)问题的提出162
(二)研究设计163
(三)成因166
(四)结论与建议168
四 当前乡村教师疏远农村生活的文化困境171
(一)村落生活的“异乡人”171
(二)乡土文化的“陌路人”172
(三)村落事务的“边缘人”173
(四)乡村教师陷入专业主义误区173
五 农村教师教育“去农化”及地方高师师范性弱化176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176
(二)地方高师农村教师教育优势衰退181
(三)强化地方高师的为农性183
六 公共性回归——促进农村教师融入乡村生活186
(一)凸显农村教师之新农村的文化引领186
(二)重塑乡村教师的道统符号意义189
结语191
一 现代教育在农村推行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191
二 国家力量在场和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193
三 重构乡村教师与村落社区、国家的互动关系196
参考文献199
热门推荐
- 1948311.html
- 2978265.html
- 193804.html
- 902424.html
- 2821131.html
- 779039.html
- 926255.html
- 2000595.html
- 331535.html
- 1263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5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3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4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3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1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6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8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7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4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