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浙江城市发展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浙江城市发展 上
  •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当代浙江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51540163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174MB
  • 文件页数:6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浙江城市发展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2

历史篇2

第一章 从远古走来的浙江城市2

一、古代浙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

二、民国时期浙江的城市4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后浙江城的新生4

一、解放初期浙江城市的正常发展5

二、“大跃进”运动推动城市非正常快速发展5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停滞发展6

第三章 改革开放推进浙江城市快速发展7

一、小城镇兴起(1978—1991年)7

二、做大小城镇与发展中心城市并举(1992—1997年)9

第四章 新世纪浙江城市的新辉煌11

一、全面实施城市化战略(1998—2005年)11

二、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2006—2009年)13

专题篇17

第五章 城乡规划创新17

一、城乡规划的恢复(1979—1989年)17

二、城乡规划的起步(1990—1999年)19

三、城乡规划全面推进(2000年起至今)20

四、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

第六章 户籍制度创新23

一、摸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1980—1993年)23

二、试验探索户籍制度改革(1994—1998年)25

三、全面突破户籍制度改革(1999年至今)25

四、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8

第七章 土地制度创新28

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28

二、征地制度改革31

三、提高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制度改革32

四、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34

第八章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34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1978—1992年)34

二、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993—2003年)35

三、走向全民社保(2003年至今)38

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40

第九章 城市管理创新40

一、探索建立大城管体系40

二、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41

三、全面推进“数字城管”44

四、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5

展望篇46

第十章 未来浙江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46

一、全球化、信息化与城市发展46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探索47

三、城市群的培育与发展48

第十一章 浙江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与展望50

一、未来浙江城市化发展趋势50

二、未来浙江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53

三、未来浙江城市化发展主要任务54

杭州58

历史篇58

第一章 杭州城的历史丰碑58

一、良渚文化孕育杭城雏形58

二、吴越开府确立城市地位60

三、南宋建都营造都市繁荣61

四、民国初显现代文明曙光62

第二章 解放后的恢复性发展和探索64

一、革故鼎新成果初现64

二、“大跃大进”呈现大起大落66

三、“文革”干扰杭州发展67

第三章 改革开放跨越发展67

一、经济改革促进城市繁荣67

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68

三、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70

四、跨江发展打造都市精品70

五、实力显增,人民生活美满72

专题篇75

第四章 城市功能与定位75

一、城市功能的现状75

二、“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定位79

第五章 城市建设与保护81

一、21世纪杭州城市建设的理念81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研究84

第六章 城市发展战略与“工业兴市”战略86

一、城市发展战略86

二、“工业兴市”战略89

第七章 旅游休闲与国际接轨93

一、旅游休闲项目的综合特点93

二、旅游休闲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对策94

展望篇97

第八章 未来发展的基础与挑战97

一、发展的现实基础97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99

第九章 未来发展的构想与展望100

一、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100

二、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完善融合的文化名城101

三、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102

四、国内少数最适宜生活居住的生态城市103

五、求知创业的学习型城市105

六、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现代化城市106

宁波110

历史篇110

第一章 星光熠熠的千年古城110

一、河姆渡文化孕育句章港城之光110

二、明州港城的崛起110

三、元代的庆元港埠112

四、“海禁”下的宁波府112

五、“开埠”前后的甬城113

六、民国时期的宁波113

第二章 欣欣向荣的江南名城115

一、浙东名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15

二、城市建设计划的编制与实施116

三、乡镇企业的萌芽与发展116

四、四大工程再现城市新曙光117

第三章 迅猛崛起的改革开放桥头堡118

一、转移工作重心,重启城市发展118

二、突破体制框架,扩大城市开放119

三、推进发展转型,彰显城市地位120

第四章 科学发展中的现代国际港城121

一、城市发展科学有力121

二、社会事业协同发展122

三、和谐社会日臻完善123

专题篇125

第五章 港城联动的新型工业化城市125

一、工业发展的基本历程125

二、港城联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现状126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展望127

第六章 蜚声海内外的东方商埠128

一、商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28

二、开创商贸发展新奇迹130

三、建设国际贸易大平台132

第七章 活力四射的国家创新型城市133

一、人才强市:构筑区域创新型人才高地133

二、品牌宁波:推动“配角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135

三、活力宁波: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136

第八章 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幸福城市137

一、建设高效便捷的“数字宁波”137

二、有序推进多层面、宽范围的“平安宁波”139

三、循序渐进地建设“法治宁波”140

四、扎实推进“和谐宁波”建设141

第九章 人文精神与文明宁波142

一、提炼和升华宁波精神142

二、传承宁波历史文化遗产143

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144

四、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建设145

第十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宁波146

一、巩固和深化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成果146

二、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147

三、积极普及推广低碳理念148

四、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49

展望篇151

第十一章 宁波城市发展战略新构想151

一、面向未来的目标定位151

二、面向提升的发展战略151

三、面向实施的行动策略154

第十二章 国际门户城市的新型城市化蓝图156

一、构建新型城市化的空间发展体系156

二、优化新型城市化的产业发展道路158

三、建设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160

温州164

历史篇164

第一章 温州城的建立与初步发展164

一、温州古城的兴起164

二、宋、元温州城市的发展165

三、明、清温州府城建设的继续推进166

四、近代以来温州城在逆境中的崛起167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城市的新发展168

一、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城的新生168

二、“大跃进”期间温州城市的曲折发展169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温州城市建设170

第三章 改革开放推动温州大发展170

一、在改革试验中崛起170

二、创业创新先行先试172

三、全民奋起建设共同家园173

四、历史性的跨越175

专题篇178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178

一、城市规划:构建温州大都市区178

二、城市建设: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180

三、城市化:小城镇向大都市的跨越182

第五章 温州模式与温州精神184

一、温州模式的特点185

二、温州模式与温州城市精神189

三、温州模式与城市发展190

四、新时期温州模式的转型191

第六章 在外温州人与温州发展192

一、在外温州人基本情况192

二、在外温州人与温州城市发展195

三、大力实施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197

第七章 生态文明与温州城市发展198

一、温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98

二、温州生态环境事业发展200

三、温州城市生态文明探索203

展望篇205

第八章 城市发展的趋势展望与战略构想205

一、城市发展的定位205

二、城市发展的战略趋势209

三、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210

第九章 城市发展的条件分析和主要任务211

一、城市发展的条件分析211

二、城市发展的关键突破点213

三、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214

湖州218

历史篇218

第一章 历史悠久的清远富饶之城218

一、城市文明的起源与历史遗韵218

二、跨越千年的东南望郡219

三、湖州近代产业的早期发展221

第二章 江南山水名城的现代化之路223

一、湖州城市旧貌换新颜223

二、改革开放敢为人先224

三、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26

四、从“苕溪时代”到“太湖时代”227

五、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229

专题篇231

第三章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探索实践231

一、城市定位及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231

二、城市管理和经营理念的提升与实践234

第四章 城市实力在转型中不断增强236

一、“工业立市”开启湖州经济发展新阶段236

二、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237

三、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不断壮大240

第五章 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244

一、统筹发展教育卫生事业244

二、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246

三、统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48

第六章 城市文明的传承与发展250

一、湖州人文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250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251

三、文明城市建设253

展望篇255

第七章 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255

一、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255

二、长三角一体化和城市群崛起的机遇与挑战256

三、城市崛起的现实基础258

第八章 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261

一、彰显魅力的特色文化名城261

二、山水清远的生态旅游城市262

三、功能良好的创业宜居之城263

四、开放大气的现代化大城市264

嘉兴268

历史篇268

第一章 嘉兴古城的形成和发展268

一、追溯远古文明的曙光268

二、隋唐以来嘉兴千年的繁华270

三、近代百年嘉兴古城涅槃273

第二章 嘉兴城市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75

一、建设人民城市成果初现275

二、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发展缓慢276

第三章 嘉兴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278

一、撤地建市激发发展活力278

二、体制创新增添发展动力280

三、科学发展提升城市魅力282

专题篇286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定位286

一、城市规划286

二、城市定位288

第五章 城市建设与管理290

一、城市建设290

二、城市管理293

第六章 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发展战略296

一、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战略296

二、滨海开发战略298

三、城乡一体化战略300

第七章 实现城市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协调互动302

一、城市生态保护302

二、城市文化传承306

展望篇309

第八章 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09

一、城市发展的机遇309

二、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挑战310

第九章 未来城市发展的取向与布局311

一、城市发展的取向311

二、城市发展的布局312

第十章 未来城市发展的定位与形象314

一、长三角创新型经济强市314

二、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315

三、杭州湾宜居型滨海新市317

绍兴320

历史篇320

第一章 绍兴古城的形成、发展和衰落320

一、绍兴古城的形成和发展320

二、南宋绍兴城市格局的确定与城市功能区的形成321

三、元、明、清绍兴城市发展的停滞与衰落322

四、民国时期绍兴城市的进一步衰落323

第二章 绍兴古城的新生324

一、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324

二、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开展325

第三章 绍兴大城市建设327

一、农村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起步327

二、建设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的提出328

三、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329

四、建设大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与实施330

五、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杭州湾时代332

专题篇334

第四章 城市功能与定位334

一、城市功能现状分析和提升模式分析334

二、城市功能定位336

第五章 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338

一、城市经济现状分析338

二、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40

三、城市经济发展战略342

四、城市产业发展战略343

第六章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营344

一、从建设到管理: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探索与实践344

二、从管理到经营:城市管理的转型升级346

三、从经营到服务:城市管理发展的新趋势348

第七章 城市水利与城市建设349

一、水城现状与特点349

二、城市水环境保护与治理350

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353

一、古城保护规划的编制353

二、古城保护的重点和模式354

三、古城保护的成效357

展望篇359

第九章 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与取向359

一、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359

二、城市发展面临转型与跨越360

第十章 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362

一、市县统筹,推进绍兴中心城市建设362

二、城乡互动,走新型城市化之路364

三、顺应大势,融入都市经济圈365

第十一章 城市发展的愿景与展望366

一、城市发展愿景366

二、建特色产业城市彰显实力367

三、建文化休闲城市富有活力368

四、建生态宜居城市充满魅力369

金华372

历史篇372

第一章 千年古城话沧桑372

一、金华城市的起源与形成372

二、唐宋时期浙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确定372

三、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调整374

四、转型时期的近代金华城市376

第二章 城市经济恢复与建设起步378

一、城市功能的重构378

二、城市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79

第三章 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群建设381

一、工业化的发展381

二、现代城市的建设383

三、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385

专题篇388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388

一、城市历次总体规划概况388

二、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比较分析391

三、三个阶段城市建设的影响393

第五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394

一、历史文脉的传承与保护394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模式的探索和思考395

第六章 “工业强市”战略与提升城市竞争力396

一、产业结构演变进程396

二、“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实施397

三、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路径399

第七章 城市化进程与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401

一、城市化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401

二、浙中城市群的发展基础与问题403

三、加快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措施405

展望篇408

第八章 建设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408

一、21世纪城市发展的背景408

二、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409

三、未来城市形象411

第九章 演进中的浙中城市群415

一、浙中城市群发展背景415

二、浙中城市群发展目标与框架415

三、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418

衢州422

历史篇422

第一章 衢州城市的历史变迁422

一、先民聚集,衢州建城422

二、农业兴城,人文昌盛423

三、商埠林立,商帮崛起424

四、近代文明曙光初现425

第二章 衢州城市的新生和发展428

一、城市建设全面复苏428

二、撤地改县缓慢发展429

三、改革开放突飞猛进430

专题篇433

第三章 城市规划日趋科学433

一、初次谋划描绘蓝图433

二、三轮规划促进城市发展433

三、新世纪再绘宏图436

第四章 城市功能日渐完善438

一、交通网络迅速健全438

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439

三、生活环境空前改善440

第五章 城市管理日渐规范442

一、依法管理规范服务442

二、综合执法初见成效443

三、数字城管向纵深推进444

第六章 经济发展前程锦绣444

一、经济实力快速增长444

二、工业经济茁壮成长446

三、第三产业欣欣向荣447

第七章 名城文化弘扬光大448

一、历史文物充分保护448

二、儒家文化承圣光大449

三、名城品位持续提升450

第八章 生态宜人旅游胜地451

一、钱江源头旅游胜景451

二、浙西绿洲生态宜人452

三、可居可游集散中心453

展望篇456

第九章 新型城市定位与发展机遇456

一、客观定位新型城市456

二、科学发展规划领先457

三、抓住机遇争先发展458

第十章 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展望460

一、产业集聚实力城461

二、交通发达枢纽城462

三、环境优美宜居城463

四、幸福和谐文明城463

舟山466

历史篇466

第一章 岛城的千年沧桑466

一、从远古聚落到海岛城邑466

二、明、清时期二次徒民对舟山古城的影响468

三、舟山城市文明的显现469

第二章 恢复性发展与曲折中前进472

一、解放初期的全面整顿和恢复472

二、“左”倾思潮、“文革”风中城市的曲折发展473

第三章 改革开放迎来发展新机遇475

一、改革增添城市发展新活力475

二、城市建设的再次兴起476

第四章 撤地建市后的空前繁荣477

一、开放搞活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477

二、基础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479

三、大规模旧城改造,城市换了新貌479

四、开发临城新区,拓展发展空间481

专题篇483

第五章 城市定位与城市建设规划483

一、城市定位对城市建设的渐进推动483

二、城市建设规划演进与一体两翼格局的确立484

第六章 从渔、港、景到港、景、渔三次产业的演变486

一、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86

二、临港工业的集群化发展488

三、旅游产业的升级490

四、三次产业的调整与困境492

第七章 城市管理494

一、城市行政区域变更494

二、城市行政执法与管理495

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496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统一496

二、城市交通体系的逐渐完善和港口运输的发达497

三、水、电资源利用与建设500

第九章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502

一、舟山自然生态特点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502

二、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503

展望篇506

第十章 城市发展构想与展望506

一、城市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506

二、舟山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空间508

三、大桥时代发展战略构想509

第十一章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511

一、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设想511

二、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蓝图和海洋科技示范岛513

第十二章 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514

一、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背景与战略意义514

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蓝图515

台州518

历史篇518

第一章 台州城市的千年巨变518

一、河姆渡文化孕育东瓯文明518

二、汉朝以来温黄平原的逐步开发519

三、民国以后台州城镇的发展522

第二章 台州城市在徘徊中发展522

一、新中国成立后台州城市的变迁522

二、台州经济迅速崛起524

第三章 台州城市在撤地建市后迅猛发展527

一、台州中心城市的建立528

二、台州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529

专题篇533

第四章 组合式中心城市的规划533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沿革533

二、第二轮城市规划的内容特征534

三、城市规划的经验与启示536

第五章 城市的产业发展538

一、城市工业不断提升538

二、市区商贸业的繁荣540

三、优质高效的都市农业格局确立543

第六章 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544

一、城市近期建设544

二、市区供水设施建设545

三、园林绿化建设546

四、环境卫生及管道发展546

五、实现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547

第七章 城市管理的全面展开547

一、道路交通秩序管理548

二、把“城中村”改造成新小区549

三、市容环境整治与户外广告管理550

四、实施城市亮化工程美化城市550

五、数字化城管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551

第八章 政府主导下的民资建城552

一、民资参与开发区商业街建设552

二、民资参与高速公路建设553

三、民资参与路桥区各项建设领域554

展望篇556

第九章 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556

一、城市发展面临的三大机遇556

二、城市发展面临的六大挑战557

第十章 新时期城市主要发展战略558

一、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全面迈向滨海时代558

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559

三、实施城市群构建战略,打造生态宜居家园561

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562

第十一章 城市未来的定位与形象563

一、循环经济示范区563

二、新型城市化先行区565

三、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实验区567

丽水570

历史篇570

第一章 丽水古城的历史演变570

一、东南屏障,隋唐时期确立城市地位570

二、几度沧桑,宋、元、明、清时期见证小城变迁572

三、昙花一现,民国抗战时期出现短暂辉煌573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丽水城市发展艰难起步575

一、改天换地,城市建设成果初现575

二、曲折反复,城市发展步履艰难576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丽水城市的快速发展578

一、体制改革,经济走向繁荣578

二、扬长避短,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579

三、园林建设,彰显城市人文特色580

第四章 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发展581

一、经济提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581

二、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582

三、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584

四、社会和谐,居民生活明显改善585

五、功能完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585

专题篇588

第五章 新型城市化588

一、新型城市化背景588

二、走丽水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590

第六章 城市功能592

一、城市功能地位分析592

二、城市功能现状分析594

三、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的对策措施594

第七章 城市交通596

一、城市交通现状596

二、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596

三、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597

第八章 城市管理600

一、城市管理现状600

二、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600

三、建立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对策与措施601

第九章 城市历史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603

一、城市历史文化现状603

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成效604

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605

四、进一步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605

展望篇608

第十章 未来城市发展的要素分析608

一、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608

二、城市发展的缺陷与困难610

第十章 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611

一、未来城市发展的主体框架611

二、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6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