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南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研究
  • 郭佩霞,朱明熙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2802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南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1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3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4

四、主要结论与观点7

第二部分 已有文献述评14

一、文献回顾14

(一)对贫困定义与分类的探究14

(二)对贫困成因的探究17

(三)对贫困治理政策的探究19

二、研究简评23

第三部分 脆弱性视角下的反贫困理论与技术支撑25

一、脆弱性贫困的内涵界定25

二、脆弱性视角下的反贫困理论基础27

(一)可持续生计理论28

(二)生命周期理论29

(三)社会风险管理理论31

三、脆弱性贫困生成机制及度量指标34

(一)脆弱性贫困生成机制34

(二)脆弱性贫困度量指标35

第四部分 资产视角下西南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考察40

一、脆弱性评估:自然资产41

(一)水电、矿藏丰富,但可及性差,无法有效助推农户生计改善41

(二)耕地与草场质量低劣、退化严重45

(三)地处偏远、农牧民生活生产条件艰苦51

(四)气候类型多变、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脆弱55

二、脆弱性评估:人力资产57

(一)家庭规模大,劳动力负担系数高57

(二)农户综合素质低,存在显著的体能与知识缺陷59

三、脆弱性评估:物质资产70

(一)住房资产多砖、石、木、竹、草、泥坯结构,价值偏低70

(二)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少、生产性固定资产奇缺71

(三)粮食、经济作物与牲畜产出不足以满足家庭需求73

四、脆弱性评估:金融资产76

(一)金融资产总量少、品类单一77

(二)农户支出压力大,低收入户收不抵支81

(三)农户获取金融资产渠道不畅,借贷困难85

五、脆弱性评估:社会资产87

(一)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扩大、保障力度有限87

(二)传统社会互助体系较为良好但有所瓦解91

(三)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极少且运行困难95

第五部分 西南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的有效性分析100

一、西南民族地区的扶贫救助政策及主要措施100

(一)四川省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及主要措施103

(二)贵州省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及主要措施112

(三)云南省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及主要措施114

二、西南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成效评估118

(一)四川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成效分析118

(二)云南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成效分析129

(三)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成效分析136

三、西南民族地区贫困特征与扶贫救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142

(一)新时期西南民族地区贫困特征分析142

(二)西南民族地区扶贫救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161

第六部分 基于脆弱性干预的扶贫救助管理与模式创新175

一、基于脆弱性干预的扶贫救助理念175

(一)实事求是176

(二)因地制宜177

(三)可持续发展178

二、基于脆弱性干预的扶贫救助战略与框架构建181

(一)实施全流程综合治理与差异化扶贫战略181

(二)构建“三位一体”反贫困框架以应对贫困新形势184

(三)因地制宜设计立体性贫困干预行动186

三、脆弱性干预视角下的扶贫救助管理与模式创新194

(一)建立囊括地域特色的贫困识别与投入机制194

(二)增强新型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户生计对接机制197

(三)构建减少风险管理成本的社会资产网络202

(四)整合与开发传统民族文化资源204

(五)创新扶贫救助管理机制与模式206

参考文献2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