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唯天为大 建基于信念本体的董仲舒哲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唯天为大 建基于信念本体的董仲舒哲学研究
  • 余治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891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董仲舒(前179~前104)-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唯天为大 建基于信念本体的董仲舒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天如何能够成为人心信念本体3

第一篇 哲学视野下的本体追寻——宇宙本体、知性本体、生存本体与信念本体3

1.1 本体与本真、本无、本心6

1.2 传统西方哲学的知性本体11

1.3 生存论的突起与本体论的解构18

1.4 安身立命的信念本体26

1.5 天:董仲舒哲学的信念本体39

1.6 天的信念仍然活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48

第二篇 汉初的时代、学术与儒学的新使命54

2.1 汉帝国的初建54

2.2 学术的复苏与再度繁荣59

2.3 百家争鸣之后的大融合——以《吕氏春秋》、《淮南子》为例66

2.4 董仲舒:“天人三策”与《春秋繁露》75

第三篇 崇天、敬天、畏天:儒学立场上的信念本体85

3.1 作为宇宙总体结构的天道86

3.2 人性化与伦理化的天道98

3.3 唯天为大:对信念本体的尊崇与敬畏110

第二部 作为信念本体之天的哲学建构123

第四篇 阴阳五行的哲学提升123

4.1阴阳之道:尊卑、经权、合别与中和生成125

4.2 五行:位次顺逆与比相生、间相胜136

4.3以五行推阴阳及其与天、地、人的整合149

第五篇 性情形上地位的最初确立159

5.1董仲舒对性情的形上建构:以阴阳释性情160

5.2 性情与善恶:性禾善米说170

5.3 “中民之性”与王道教化的作用182

5.4 儒学哲学的特有门径:性情形而上学190

第六篇 物莫无邻、以类相召的感应思想212

6.1 感应思想之源流考略213

6.2 董仲舒感应思想的基本内容225

6.2.1 天道各以其类动225

6.2.2由阴阳性情而感通232

6.2.3 人副天数236

6.2.4 求雨、止雨之术241

6.2.5因五行而用事244

6.3 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及其历史影响246

6.4 沟通与感通:从理性逻各斯到感性想像力260

第三部 天道信念向生活世界与历史哲学的渗透285

第七篇 天人相与之际的伦常世界285

7.1 董仲舒的“五常”之道286

7.1.1 “天,仁也”与“仁,天心”288

7.1.2 仁在爱人,义在正我291

7.1.3 礼:继天地,体阴阳299

7.1.4 莫近于仁,莫急于智304

7.1.5 正道、修理与“利以遗民”308

7.2 孝:源自于天的人世序则317

7.3 名:顺于天,生于真328

7.4 “治身不敢违天”与儒家的性教育思想340

7.5 德莫大于和,道莫正于中351

第八篇 终始转移的历史哲学观念361

8.1 “十如更始”与数的宇宙生成论性质362

8.2 终而复始、穷则返本367

8.3 时间与历史、与生活世界380

第九篇 帝国政治哲学与圣王行动指南399

9.1 “王”之新解:“王道通三”与“王者配天”399

9.2 帝国政制建构的基本法则:“官制象天”412

9.3 为政之本:“任德而不任刑”424

9.4 经权、常变的政治辩证法437

9.5 董仲舒的重民思想与治民理念452

9.5.1 君为民心、民为君体453

9.5.2 “先富之而后加教”的治国路线458

9.6 关于“大一统”的考辨467

余论 关于董学的未尽话题478

1 董仲舒与春秋公羊之学478

2 董学的圣、王之合与新儒学批判488

3 从“大三角”、“两张皮”到“熔入一炉”——董仲舒思想对重构中国哲学的启示500

后记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