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交往纪实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邓小平交往纪实
  • 于俊道主编;邹洋,肖晓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069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邓小平(1904~1997)-生平事迹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交往纪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伯恩施坦主义概述9

第一节 伯恩施坦思想的变迁9

一、伯恩施坦的早期思想10

二、伯恩施坦中期思想发展轨迹12

第二节 伯恩施坦主义的产生与形成13

一、伯恩施坦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客观条件13

二、伯恩施坦主义产生和形成的主观条件19

第三节 伯恩施坦主义的思想渊源24

一、英国工联主义和费边社的改良思想25

二、拉萨尔主义和德国讲坛社会主义28

三、新康德主义的伦理社会主义31

第四节 伯恩施坦主义的内容34

一、“最终目的和运动”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34

二、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思想36

三、关于资本主义“崩溃论”与“适应论”38

第五节 伯恩施坦主义的特征和实质40

一、伯恩施坦主义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改良主义40

二、伯恩施坦主义是忽视民众根本利益的实用主义44

第六节 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46

一、造成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思想混乱46

二、给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策略原则带来严重危害48

三、伯恩施坦主义形成后成为一种国际思潮51

第二章 列宁、卢森堡和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判的实践过程56

第一节 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判的实践过程57

一、列宁寻求伯恩施坦名著的过程及对其著作的批判58

二、列宁反对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经济主义”的斗争61

三、列宁反对伯恩施坦主义及其俄国形式——孟什维主义的斗争76

四、列宁通过反对取消主义,对伯恩施坦主义展开了全面批判79

五、列宁在国际代表大会上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83

第二节 卢森堡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实践过程92

一、批判伯恩施坦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系列文章,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的理论作了新的阐述94

二、在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前夕及会上由私人批判引入党内批判95

三、汉诺威代表大会前及会上反击伯恩施坦对党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立场的攻击97

四、卢森堡对国际上追随伯恩施坦机会主义行为的批判99

五、德累斯顿党代表大会关于党的策略问题的讨论102

第三节 考茨基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实践过程及其著作104

一、筹备会议,起草各种决议,反对米勒兰入阁,竭力维护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团结107

二、正确处理原则与友谊的关系,与“莫逆之交”展开论战110

三、利用《新时代》杂志,为各国反修战士提供斗争场所112

第三章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的认识与批评114

第一节 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最终目的”和“运动”的认识115

一、伯恩施坦与社会民主党人“通常”所理解的“最终目的”不同115

二、伯恩施坦主张通过经济改良和政治改良的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121

三、社会民主党人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空想127

第二节 列宁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的批判131

一、列宁密切结合实践,通过制定党的政治纲领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进行批判131

二、列宁批判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阐明改良与革命的辩证关系136

三、马克思主义不是“布朗基主义”140

第三节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的认识与批评142

一、卢森堡对伯恩施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微不足道”的观点的批判143

二、卢森堡驳斥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理论146

三、卢森堡批评伯恩施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152

第四节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的认识156

一、考茨基对“最终目的”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158

二、考茨基对伯恩施坦的批评以及关于社会革命与社会改良关系的论述159

三、既批评又调和: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认识163

第五节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认识与批评的意义171

一、关于“最终目的”和“运动”关系的认识与批评有助于我们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思想171

二、日常斗争同最终目的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76

三、关于“最终目的和运动”理论上的争论关系到工人运动的前途和命运178

四、“最终目的”和“运动”的争论,关系到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179

第四章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思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等思想的认识与批评182

第一节 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的思想183

一、伯恩施坦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184

二、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议会的思想188

三、伯恩施坦对无产阶级政党及策略原则的认识194

第二节 列宁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思想的认识与批评199

一、列宁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认识与批评200

二、列宁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普选制、议会制思想的认识与批评210

三、列宁对伯恩施坦政党观的认识与批评222

第三节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思想的认识与批评235

一、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民主观的认识与批评235

二、卢森堡对伯恩施坦议会思想的认识与批评241

三、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原则思想的认识与批评246

第四节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思想的认识252

一、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认识252

二、考茨基关于资本主义议会及普选权的认识262

第五节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思想认识与批评的意义268

一、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民主与专政、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268

二、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议会、普选的局限性,认清它们的本质274

三、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伯恩施坦政党理论的局限性281

第五章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思想的认识与批评286

第一节 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288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只是“思维的公式或科学的假设”288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无非是“一个以假说为根据的公式”290

三、伯恩施坦从股份公司的发展、小生产的顽强性阐述了资本分散论292

四、资本主义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不会走向“崩溃”295

第二节 列宁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思想的认识与批评299

一、列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300

二、列宁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思想的批评308

第三节 卢森堡驳斥了伯恩施坦对“崩溃”理论、危机理论等的责难与怀疑316

一、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批评317

二、卢森堡驳斥了伯恩施坦“资本主义适应”的论据319

三、资本主义适应论具有一些未被考察的理论前提,忽略这些前提就不可能是正确的326

四、伯恩施坦的理论中隐藏着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因素329

第四节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思想认识334

一、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思想的认识与批评335

二、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否定资本积累理论的攻击338

三、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崩溃论”、“剥夺论”的质疑342

四、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批判344

第五节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思想批判的意义347

一、有助于我们联系当今的国际金融危机,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47

二、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看清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351

三、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分析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危机论拓宽了思路354

四、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做出了贡献356

第六章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历史贡献、局限性和现实启示360

第一节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历史贡献360

一、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历史贡献361

二、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历史贡献376

三、考茨基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斗争中的历史贡献389

第二节 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局限性398

一、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局限性398

二、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局限性410

第三节 列宁、卢森堡、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的启示420

一、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旗帜鲜明地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420

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抛弃把马克思主义“功利主义的无原则”的错误倾向428

三、对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正确的评判标准431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抛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435

五、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必须反对情绪化443

参考文献446

后记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