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推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推拿
  • 王之虹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长春出版社
  • ISBN:780604945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15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2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推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推拿简史3

第一篇 推拿基础知识3

第二章 推拿原理9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推拿作用原理的认识9

一、纠正解剖位置9

二、增强血液循环10

三、提高组织温度11

四、闸门学说11

五、系统内能学说11

七、生物全息学说12

六、信息学说12

第二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推拿作用原理的认识13

一、阴阳五行学说13

二、脏腑学说14

第三节 推拿作用原理的实验研究15

一、推拿对皮肤的作用15

二、推拿对肌肉的作用16

三、推拿对关节、肌腱的作用16

五、推拿对血液和淋巴系统的作用17

四、推拿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7

六、推拿对呼吸、消化和代谢的作用18

第三章 推拿治疗原则与大法19

第一节 推拿治疗原则19

第二节 推拿治疗大法20

第四章 推拿诊断方法23

第一节 传统医学诊断法23

一、望诊23

二、闻诊29

三、问诊30

四、切诊33

第二节 现代医学诊断法35

一、一般检查35

二、特殊检查54

第五章 推拿医师常用中药处方74

一、一贯煎74

二、八珍汤74

五、大补元煎75

六、大补阴丸75

三、七厘散75

四、八厘散75

七、川芎茶调散76

八、小建中汤76

九、小柴胡汤76

十、小青龙汤76

十三、下肢损伤洗方77

十四、五灵散77

十二、上肢损伤洗方77

十一、三色敷药77

十五、云南白药78

十六、丹参饮78

十七、六君子汤78

十八、六味地黄丸78

十九、木香顺气丸79

二十、天麻钩藤饮79

二十一、少腹逐瘀汤79

二十二、牛黄解毒丸79

二十四、化坚膏80

二十五、龙胆泻肝汤80

二十三、五仁丸80

二十六、正骨紫金丹81

二十七、四君子汤81

二十八、四物止痛汤81

二十九、加减补筋丸81

三十、旧伤洗剂82

三十一、壮腰健肾丸82

三十二、防风汤82

三十三、伤湿止痛丸82

三十六、壮筋养血汤83

三十七、补中益气汤83

三十五、伤筋药水83

三十四、行气活血汤83

三十八、补阳还五汤84

三十九、芙蓉膏84

四十、附子理中丸84

四十一、补筋丸84

四十二、补肾活血汤85

四十三、金匮肾气丸85

四十四、羌活胜湿汤85

四十九、定痛和血汤86

四十八、定痛膏86

四十六、参苓白术散86

四十五、金黄膏86

四十七、和营止痛汤86

五十、肢伤一方87

五十一、肢伤二方87

五十二、柏子养心丸87

五十三、牵正散87

五十六、独活寄生汤88

五十七、保和丸88

五十五、骨质增生丸88

五十四、养血壮筋汤88

五十八、宣痹汤89

五十九、除湿蠲痹汤89

六十、活血散89

六十一、活络效灵丹90

六十二、独圣散90

六十三、桂枝汤90

六十四、栝蒌薤白白酒汤90

六十五、柴胡疏肝散90

六十九、损伤药酒91

六十八、健步虎潜丸91

六十七、海桐皮汤91

六十六、消肿膏91

七十、消瘀膏92

七十一、宽筋散92

七十二、麻黄汤92

七十三、麻桂温经汤92

七十四、黄芪桂枝五物汤92

七十七、温经汤93

七十八、痛泻药方93

七十六、越鞠丸93

七十五、旋复代赭汤93

七十九、舒筋丸94

八十、舒筋活血汤94

八十一、舒筋止痛水94

八十二、舒筋活血洗方94

八十三、紫荆皮散95

八十四、温经通络膏95

八十五、舒筋活血片95

八十六、舒筋膏95

九十、腰伤二方96

八十九、腰伤一方96

八十七、跌打祛伤散96

八十八、疏风活血汤96

九十一、缩泉丸97

九十二、膈下逐瘀汤97

九十三、增液承气汤97

九十四、镇肝熄风汤97

九十五、藿香正气散98

九十六、薏苡海桐汤98

第六章 推拿常用经络与腧穴99

一、十二经脉102

第一节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102

二、奇经八脉135

第二节 经外奇穴与阿是穴147

一、经外奇穴147

二、阿是穴151

第三节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151

第七章 推拿常用解剖164

第一节 头部164

一、颅顶165

二、面部168

第二节 颈部171

一、皮肤172

二、肌肉172

三、血管174

四、神经174

五、颈椎177

一、皮肤178

二、肌肉178

第三节 胸部178

三、神经181

四、胸椎182

第四节 腹部183

一、皮肤184

二、皮下组织184

三、肌肉184

四、神经186

五、腹腔脏器189

六、腰椎及其连结189

第六节 上肢190

第五节 骨盆和会阴190

一、皮肤193

二、肌肉193

三、神经与血管197

四、肩关节207

第七节 下肢208

一、皮肤208

二、肌肉208

三、神经219

四、髋关节226

第八章 推拿临证须知227

第一节 推拿适应症227

第二节 推拿禁忌症228

第三节 推拿临床手法运用229

一、医者的体位229

二、手法的选择229

三、刺激的强度230

第四节 介质、热敷231

一、介质231

二、热敷232

第一节 推拿诊室234

第九章 推拿设施234

第二节 一般推拿设施235

第三节 特殊推拿设施236

第十章 推拿练功242

第一节 易筋洗髓经244

一、预备站桩功244

二、十二式行功图解244

第二节 壮腰八段功261

二、鹞子翻身262

一、大鹏展翅262

三、古松迎客263

四、降龙伏虎263

五、二龙戏珠264

六、货郎击鼓264

七、观天按地265

八、黑熊晃身265

第三节 五禽戏266

一、熊戏266

二、虎戏267

三、猿戏268

四、鹿戏269

五、鸟戏270

第四节 八段锦271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271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271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272

四、五劳七伤向后瞧273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273

七、攥拳怒目增气力274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274

八、背后七颠诸病消275

第五节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275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276

二、雨水正月中坐功图277

三、惊蛰二月节坐功图278

四、春分二月中坐功图279

五、清明三月节坐功图280

六、谷雨三月中坐功图281

七、立夏四月节坐功图282

八、小满四月中坐功图283

九、芒种五月节坐功图284

十、夏至五月中坐功图285

十一、小暑六月节坐功图286

十二、大暑六月中坐功图287

十三、立秋七月节坐功图288

十四、处暑七月中坐功图289

十五、白露八月节坐功图290

十六、秋分八月中坐功图291

十七、寒露九月节坐功图292

十八、霜降九月中坐功图293

十九、立冬十月节坐功图294

二十、小雪十月中坐功图295

二十一、大雪十一月节坐功图296

二十二、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297

二十三、小寒十二月节坐功图298

二十四、大寒十二月中坐功图299

第六节 内丹术300

一、炼精化气300

二、拣气化神309

三、炼神还虚313

四、炼虚合道317

第七节 六妙法门317

一、数息门317

二、随息门318

三、止门318

四、观门318

五、还门319

六、净门319

一、具缘321

第八节 止观坐禅法321

二、诃欲324

三、弃盖325

四、调和329

五、方便行332

六、正修行333

七、善根发341

八、觉知魔事343

九、治病344

十、正果346

绪论351

第二篇 推拿手法351

第一章 单式手法353

第一节 一指禅推法类353

一、一指禅推法354

二、缠法358

三、一指禅偏峰推法359

四、屈指推法360

第二节 滚动类361

一、滚法361

二、滚法362

三、掌指关节掖法365

第三节 按压类366

一、指按法366

二、掌按法368

三、拨法369

四、点法370

五、压法371

六、掐法372

八、碟转法373

九、拳顶法373

七、抵法373

十、扪法374

十一、勾点法374

十二、押法375

第四节 捏拿类375

一、捏法375

二、捏脊法375

三、拿法377

五、拧法380

四、挪法380

六、扭法381

第五节 摩擦类381

一、摩法382

二、擦法383

三、推法386

四、抹法395

五、抅法397

六、扫散法397

七、勒法398

九、抿法399

八、刮法399

第六节 揉搓类400

一、揉法400

二、搓法403

三、捻法405

第七节 振动类406

一、抖法406

二、振动法408

三、振法408

第八节 击打类409

一、击法410

二、拍法414

三、啄法414

四、叩法415

五、捣法415

六、筑法416

七、弹法416

第九节 运动关节类417

一、摇法417

二、扳法423

一、牵抖法431

四、拔伸法434

三、背法434

五、屈伸法440

第十节 其他类手法441

一、理法441

二、梳法442

三、拂法442

四、捋法442

五、?法442

八、点脊法443

七、掩法443

六、迭法443

九、插法444

十、托法444

十一、搔法445

十二、托腹法445

十三、捏喉结法445

十四、捩法446

十五、掘法446

十六、端法446

十九、拢法447

十七、摸法447

十八、提法447

二十、挤法448

二十一、挽法448

二十二、封腰法448

二十三、拊法448

二十四、扼法449

二十五、抓法449

二十六、抚法450

二十七、拭法450

二十八、挼法450

第二章 复合式手法451

二、颠簸法451

三、擒拿法452

四、抄法453

五、踩跷法453

七、弹筋法455

八、推摩法455

六、提弹法455

九、推揉法456

十、揉捏法456

十一、推扳法457

十二、颤腰法457

十三、胸外心脏按摩术458

第三章 治疗手法459

第一节 头颈部治疗手法459

一、抹面法459

二、揉太阳法460

三、抹印堂法461

四、掐睛明法461

五、推攒竹法462

六、掐鱼腰法462

七、抹眉法462

八、分阴阳法463

九、干洗脸法464

十、按揉四白法464

十一、按揉巨髎法464

十三、掐人中法465

十二、按揉颊车法465

十四、掐地仓法466

十五、按下关法466

十六、呜鼓法466

十七、按听宫法467

十八、揉捏耳垂法467

十九、头对按法468

二十、头部搔抓法468

二十一、推正顶法468

二十四、干洗头法469

二十三、点百会法469

二十二、推偏顶法469

二十五、三指拿推法470

二十六、五指拿推法470

二十七、点风池法471

二十八、揉风池法471

二十九、按完骨法471

三十、枕后分推法472

三十一、枕后斜推法472

三十三、捏颈肌法473

三十四、按揉天鼎法473

三十二、颈项部按揉法473

三十五、点按缺盆法474

三十六、双掌合挤颈项法474

三十七、颈项部摇法474

三十八、颈部扳法475

第二节 胸腹部治疗手法475

一、按揉天突法475

二、点按中府、云门法475

三、拇指分肋法475

五、十指梳胁法476

四、双掌分胸法476

六、掌压胁肋法477

七、点按胸骨法477

八、叠掌按胸法477

九、擦胸法478

十、揉拿胸肌法478

十一、顺气法478

十二、拿腋下法478

十三、臂锁胸胁法479

十四、三脘禅推法479

十六、推脾运胃法480

十五、点压鸠尾法480

十七、双滚胁肋法481

十八、点压章门法482

十九、滚球法482

二十、叠掌运颤法483

二十一、点压带脉法483

二十二、推运胃脘法484

二十三、掌摩上腹法484

二十四、四指摩按上腹法484

二十六、推上腹法485

二十五、四指横摩上腹法485

二十七、按上腹法486

二十八、横摩腹直肌法486

二十九、腹部斜摩法486

三十、分摩季肋下法487

三十一、摩侧腹法487

三十二、推侧腹法487

三十三、旋揉神阙法488

三十四、点按天枢法488

三十七、横摩脐旁法489

三十五、脐周团摩法489

三十六、脐部挤推法489

三十八、摩脐旁法490

三十九、点按腹中任脉法490

四十、摩髋内缘法491

四十一、点按归来、气冲法491

四十二、拿捏腹外侧法491

四十三、按髋内侧法492

四十四、耻骨上横摩法492

四十七、按揉下腹法493

四十六、横摩下腹法493

四十五、推下腹法493

四十八、斜摩下腹法494

四十九、按下腹法494

五十、推全腹法495

五十一、摩全腹法495

第三节 背、腰、骶、臀部治疗法495

一、?肩背法495

二、肩背部侧掌击法496

三、肩背部双手合什击法496

六、肩背部掌根击法497

四、肩背部空拳竖击法497

五、肩背部空拳盖击法497

七、肩背部缓冲叩击法498

八、揉大椎法498

九、按揉大杼法498

十、按揉风门法499

十一、按揉肺俞法499

十二、按揉心俞法499

十三、按揉膈俞法499

十六、拇指双揉二线法500

十四、掌揉肩背法500

十五、拇指双揉一线法500

十七、指揉曲垣法501

十八、按揉天宗法501

十九、背部分推法501

二十、按肩胛内缘法502

二十一、掌推肩胛法502

二十二、按压胸椎法502

二十四、点按背肋法503

二十五、点按脊中法503

二十三、按压肩胛法503

二十六、点按夹脊法504

二十七、提拿夹脊法504

二十八、开背法504

二十九、搓运夹脊法505

三十、背部横擦法505

三十一、双指推背法506

三十二、推膀胱经法506

三十三、一指禅推心俞法506

三十四、背部拳揉法507

三十五、背部直摩法507

三十六、梳摩背肋法507

三十七、背部挤推法508

三十八、背部抚摩法508

三十九、拍背法508

四十二、按揉脾俞法509

四十三、点按胃俞法509

四十一、点按胆俞法509

四十、桉揉肝俞法509

四十四、腰横摩法510

四十五、叠掌按腰法510

四十六、腰部直摩法510

四十七、按揉肾俞法511

四十八、揉命门法511

四十九、揉腰眼法511

五十、拇指分腰法511

五十二、拿侧腰法512

五十一、双掌分腰法512

五十三、双点肾俞法513

五十四、擦腰温肾法513

五十五、腰部双指按揉法513

五十六、理腰三击掌法514

五十七、腰部双掌按揉法514

五十八、肘点腰眼法515

五十九、点大肠俞法515

六十、点膀胱俞法515

六十一、横擦腰骶法515

六十二、揉拿腰背肌法515

六十四、仰卧运腰法516

六十三、俯卧运腰法516

六十五、腰部斜扳法517

六十六、腰部后伸扳法517

六十七、腰部旋转定位扳法517

六十八、腰部踩跷法517

六十九、搓八嵌法517

七十、拍腰骶法518

七十一、背法518

七十二、揉骶髂法518

七十三、骶部横摩法518

七十六、臀部直摩法519

七十四、揉长强法519

七十五、臀部鋆法519

七十七、按环跳法520

七十八、揉环跳法520

七十九、点环跳法520

八十、推臀法520

八十一、臀部踩跷法521

第四节 上肢部治疗手法521

一、拿肩井法521

四、摩按肩周法522

二、?肩井法522

三、点肩井法522

五、?肩周法523

六、按揉肩髃法523

七、拿肩法523

八、捏拿腋后法524

九、点按极泉法524

十、肩关节内收扳法524

十一、肩关节外展扳法524

十二、肩关节上举扳法524

十六、大幅度摇肩法525

十八、握指摇肩法525

十七、摇臂抻抖法525

十三、肩关节后伸扳法525

十五、握手摇肩法525

十四、托肘摇肩法525

十九、导引双臂法527

二十、牵臂推项背法527

二十一、双臂扣按法528

二十二、揉拿手三阳法528

二十四、搓捋双臂法529

二十三、揉拿手三阴法529

二十五、捏上臂法530

二十六、按揉点压阳明三穴法530

二十七、按揉天井法530

二十八、推前臂三阳法531

二十九、推前臂三阴法531

三十、双臂对扣法531

三十一、抖双臂法532

三十二、理上肢法532

三十五、分掌法533

三十四、按揉神门法533

三十三、点压内外关法533

三十六、梳摩手背法534

三十七、掐拿八邪法534

三十八、掐拿八缝法534

三十九、按揉点压合谷法535

四十、腕部屈伸法535

四十一、对掐甲根法536

四十二、按揉劳宫法536

一、点压阴廉法537

第五节 下肢部治疗手法537

四十四、勒法537

四十五、捻法537

四十三、掐揉指腹法537

二、股内侧揉捏法538

三、拿股内侧法538

四、股内侧抚摩法538

五、股内侧踩跷法539

六、推股外侧法539

七、股外侧踩跷法540

十、提拿足三阳法541

九、拿拍风市法541

八、推运股外侧法541

十一、提拿足三阴法542

十二、股外侧?法542

十三、按揉腹股沟法543

十四、股前按揉法543

十五、?股前法544

十六、股前重揉法544

十七、掌揉股前法544

二十、股后揉捏法545

十八、?股后法545

十九、点压承扶法545

二十一、股后抚摩法546

二十二、推下肢后侧法546

二十三、股后踩跷法546

二十四、股后重揉法547

二十五、髋关节揉法547

二十六、屈髋法547

二十七、运髋法547

三十、俯卧抖髋法548

二十八、双髋外展外旋法548

二十九、抖下肢法548

三十一、髋关节外展扳法549

三十二、压膝屈髋法549

三十三、髋关节后伸扳法549

三十四、揉膝上法549

三十五、揉血海法550

三十六、拿腘内上法550

三十八、揉膝周法551

三十九、抱膝团揉法551

三十七、拿腘外上法551

四十、搓双膝法552

四十一、解索法552

四十二、按揉点压委中法553

四十三、小腿内侧揉捏法553

四十四、小腿内侧按法554

四十五、按揉阴陵泉法554

四十六、按揉三阴交法554

四十七、小腿内侧与足踝部踩跷法555

四十八、按揉、点压足三里法555

五十一、拿小腿后侧法556

四十九、按揉、点压承山法556

五十、按小腿后侧法556

五十二、双掌按揉小腿后侧法557

五十三、揉捏跟腱法557

五十四、按揉昆仑法557

五十五、按揉太溪法558

五十六、内外旋踝法558

五十七、踝关节摇法558

五十八、推足外侧法558

六十一、推足底法559

五十九、掐解溪法559

六十、按揉涌泉法559

第四章 复式操作法561

一、老虎吞食561

二、乌龙摆尾561

三、龙入虎口562

四、双凤展翅562

五、双龙摆尾562

八、?肘走气563

九、揉耳摇头563

七、飞金走气563

六、苍龙摆尾563

十、总收法564

十一、老汉扳缯564

十二、黄峰入洞564

十三、黄峰出洞565

十四、二龙戏珠565

十七、丹凤摇尾566

十八、丹凤摇头566

十五、孤雁游飞566

十六、凤凰鼓翅566

十九、凤凰单展翅567

二十、凤凰展翅567

二十一、天门入虎口567

二十二、运水入土568

二十三、运土入水568

二十四、飞经走气568

二十五、猿猴摘果569

二十八、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570

二十九、清天河水570

二十七、开璇玑570

二十六、按弦搓摩570

三十、取天河水571

三十一、引水上天河571

三十二、打马过河571

三十三、水底捞月572

第五章 推拿手法练习573

第一节 砂袋手法练习574

第二节 人体练习574

一、肩背部575

二、腰臀部576

三、下肢部577

四、上肢部577

五、头面部578

六、颈项部578

七、胸腹部579

第三篇 推拿治疗583

第一章 内科583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584

急性单纯性胃炎584

慢性胃炎586

消化性溃疡589

胃神经官能症591

胃下垂594

原发性胆道运动功能障碍596

胆囊切除后综合征599

结肠激惹综合征60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03

便秘606

胃肠气胀症609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611

感冒612

慢性支气管炎614

支气管哮喘617

肺气肿619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622

缺血性心脏病622

高血压病628

第四节 神经系统疾病635

偏瘫635

脑震荡后遗症638

偏头痛640

面神经麻痹643

面肌抽搐646

三叉神经痛647

肋间神经痛649

格林-巴利综合征后遗症651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654

糖尿病655

第六节 免疫性疾病658

类风湿性关节炎659

强直性脊柱炎663

第二章 伤科667

第一节 四肢关节伤筋667

肱二头肌长腱滑脱668

肱二头肌短头损伤671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673

冈上肌肌腱炎676

冈上肌肌腱钙化678

肩腱袖断裂679

肩峰下滑囊炎681

肩胛肋骨综合征683

冻结肩685

肱骨上髁炎690

尺骨鹰嘴滑囊炎693

腕及手部狭窄性腱鞘炎696

桡尺远侧关节损伤700

腕与手部关节扭伤及侧副韧带损伤704

腕部腱鞘囊肿708

髋部滑囊炎710

弹响髋713

膝部韧带损伤715

膝半月板损伤719

腓骨肌肌腱滑脱721

踝部韧带损伤724

跟痛症727

第二节 头颅部729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729

第三节 颈项部732

颈椎病732

落枕739

第四节 胸协部742

肋软骨炎742

胸胁迸伤745

胸椎小关节紊乱746

胸壁软组织扭挫伤749

第五节 腰骶部750

关节突综合征75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54

腰棘上、棘间韧带损伤756

腰椎间盘突出症759

腰椎椎管狭窄症766

腰骶部劳损768

骶髂关节炎770

致密性髂骨炎773

第六节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775

胸廓出口综合征775

旋后肌综合征779

旋前圆肌综合征781

肘部外伤性尺神经炎783

腕管综合征786

腕尺管综合征789

梨状肌综合征791

跗管综合征793

第七节 周围神经损伤795

臂丛神经损伤795

正中神经损伤800

尺神经损伤802

桡神经损伤803

腓总神经损伤805

胫神经损伤807

第八节 常见关节脱位808

颞颌关节税位809

肩关节脱位812

肘关节悦位814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817

骶髂关节半脱位818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821

第九节 骨折后康复823

痛经829

第三章 妇科829

闭经832

子宫脱垂835

经前期紧张症837

女性不育症839

更年期综合征842

第四章 儿科846

第一节 新生儿疾病846

产伤847

第二节 营养缺乏性疾病849

营养不良85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52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854

流涎855

呕吐857

肠绞痛859

便秘861

脱肛864

肠梗阻866

白色念珠菌口炎868

婴儿腹泻871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874

发热874

咳嗽87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79

第五节 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882

小儿惊厥882

脑性瘫痪885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888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891

臀肌挛缩894

斜颈897

脊柱侧弯899

第六节 变态反应性疾病901

哮喘901

第七节 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904

遗尿症905

儿童多动综合征907

第八节 传染性疾病909

麻疹910

流行性腮腺炎913

百日咳916

细菌性痢疾918

第九节 其他疾病922

夜啼922

暑热症924

附:小儿保健推拿法926

牙痛930

第五章 五官科930

上睑下垂932

美尼耳氏综合征934

慢性单纯性鼻炎937

过敏性鼻炎939

咽异感症941

慢性扁桃体炎943

声音嘶哑945

假性近视947

斜视949

第六章 急症953

高热953

晕厥955

抽搐958

中暑960

心绞痛962

急性腹痛964

肾绞痛967

尿潴留969

一、生物全息与足部推拿相关原理973

第一节 足部推拿疗法原理973

第四篇 特殊推拿疗法973

第一章 足部推拿疗法973

二、经络腧穴与足部推拿相关原理974

第二节 足部反射区974

一、肾脏974

二、输尿管974

八、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981

七、小肠(空肠、回肠)981

六、十二指肠981

五、胃981

四、尿道(阴茎、阴道)981

三、膀胱981

九、盲肠(阑尾)和回盲瓣982

十、直肠、肛门982

十一、胆囊982

十二、肝脏982

十三、胰腺982

十七、上身淋巴983

十六、扁桃腺983

十八、下身淋巴983

十四、心脏983

十五、脾脏983

十九、胸部淋巴984

二十、头(大脑)984

二十一、小脑(脑干)984

二十二、三叉神经984

二十三、腹腔神经丛984

二十七、肾上腺985

二十九、前列腺、子宫985

二十八、生殖腺(男:睾丸,女:卵巢)985

二十六、甲状旁腺985

二十五、甲状腺985

二十四、脑垂体985

三十、腹股沟986

三十一、胸(乳房)986

三十二、月经不调986

三十三、喉986

三十四、肺、支气管986

三十五、横隔膜986

四十、额窦987

三十九、鼻987

三十六、耳987

三十七、内耳迷路987

三十八、眼987

四十一、上腭988

四十二、下腭988

四十三、肩胛988

四十四、肩988

四十五、髋关节988

四十六、膝988

五十一、颈椎989

五十三、腰椎989

五十二、胸椎989

四十七、肘关节989

五十、颈989

四十九、斜方肌989

四十八、肋骨989

二、选穴配方原则990

一、重叠的反射区990

第三节 足部推拿须知990

五十五、内尾骨990

五十四、尾椎990

五十六、外尾骨990

三、介质991

四、手法选择991

五、手法的方向性991

六、隐性痛点991

七、手法力度991

九、手法推拿次数及治疗时间992

十、饮水992

八、反射区推拿次序992

第四节 足部推拿疗法治疗病症993

一、遗尿993

二、肾盂肾炎993

三、输尿管炎993

四、膀胱炎994

五、泌尿系统结石994

六、水肿994

七、痛风994

八、关节炎994

十三、十二指肠溃疡995

十二、胃溃疡995

九、风湿热995

十、厌食症995

十一、胃肠神经官能症995

十四、慢性胃炎996

十五、肝炎、肝硬变996

十六、胆囊炎、胆结石996

十七、营养不良996

十八、胰腺炎996

二十二、结肠炎997

二十三、便秘997

二十、肠炎997

二十一、神经性腹泻997

十九、糖尿病997

二十四、直肠炎998

二十五、梅核气998

二十六、高(低)血压998

二十七、动脉硬化998

二十八、心绞痛998

三十二、淋巴结肿大999

三十一、贫血999

三十三、血管栓塞999

二十九、心律不齐999

三十、冠心病999

三十四、头痛1000

三十五、偏头痛1000

三十六、神经衰弱1000

三十七、肋间神经痛1000

三十八、过敏性紫癜1000

三十九、脾功能亢进1000

四十、甲状腺机能亢进1001

四十一、扁桃体炎1001

四十二、支气管哮喘1001

四十三、支气管炎1001

四十四、过敏性鼻炎1001

四十五、肺炎1001

四十九、肛裂1002

五十、痔疮1002

五十一、下肢静脉曲张1002

四十七、晕车晕船1002

四十六、美尼尔氏综合征1002

四十八、阑尾炎1002

五十二、落枕1003

五十三、颈肌劳损1003

五十四、急性腰扭伤1003

五十五、腰肌劳损1003

五十六、腰椎间盘突出症1003

五十七、坐骨神经痛1003

六十一、肩周炎1004

六十三、肘关节痛1004

六十二、腕关节扭伤1004

五十九、前列腺肥大1004

六十、踝关节疾患1004

五十八、乳房小叶增生1004

六十四、髋关节痛1005

六十五、膝关节痛1005

六十六、阳痿1005

六十七、子宫内膜炎1005

六十八、子宫颈炎1005

六十九、月经不调1005

七十四、牙龈炎1006

七十三、牙痛1006

七十五、口臭1006

七十一、输卵管炎1006

七十、白带过多1006

七十二、性欲减退(性冷感症)1006

七十六、味觉障碍1007

七十七、额窦炎1007

七十八、鼻衄1007

七十九、声音嘶哑1007

八十、咽炎1007

八十一、鼻窦炎1007

八十五、复视1008

八十七、痉疮、粉刺1008

八十六、脱发1008

八十二、耳鸣1008

八十四、近视1008

八十三、中耳炎1008

八十八、湿疹、带状疱疹1009

八十九、牛皮癣1009

二、手是全身经络的重要联系部位1010

一、手为人体最敏感的“全息胚”1010

第一节 手部推拿疗法原理1010

第二章 手部推拿疗法1010

第二节 手部反射区1011

一、脑(脾经)1011

二、鼻咽1011

三、眼1011

九、后头区1014

八、偏头区1014

七、头顶区1014

六、前头区1014

五、全头区1014

四、耳1014

十、颈部1015

十一、颈项区1015

十二、舌咽1015

十三、甲状腺1015

十四、垂体1015

十五、肩1015

二十一、肺1016

二十、心1016

十九,腰骶椎1016

十七、颈椎1016

十六、喉与气管1016

十八、胸椎1016

二十二、后纵隔1017

二十三、胸腺1017

二十四、膈1017

二十五、肝胆1017

二十六、胰1017

二十九、横结肠1018

三十、肾上腺1018

二十八、十二指肠1018

二十七、胃1018

三十一、肾1019

三十二、升结肠1019

三十三、降结肠1019

三十四、小肠1019

三十五、腰1019

四十一、冠心区1020

四十、足1020

三十九、腿1020

三十七、骶臀部1020

三十六、小腹(生殖区)1020

三十八、髋关节1020

四十二、呃逆点1021

四十三、高热点1021

四十四、膀胱1021

四十五、咽喉1021

四十六、咳喘点1021

四十七、脊柱1021

五十一、血压区1022

五十三、直肠、阴道、尿道区1022

五十二、生殖腺1022

四十九、消化区1022

五十、胸部1022

四十八、壮体躯(淋巴免疫区)1022

五十四、肾穴1023

五十五、心穴1023

五十六、肺穴1023

五十七、肝穴1023

五十八、脏腑线1023

二、哮喘1024

第三节 手部推拿法治疗病症1024

一、感冒1024

三、高血压病1025

四、心绞痛1025

五、手部冻疮1025

六、尿石症1025

七、癃闭1025

十二、胃神经功能紊乱症1026

十一、胃下垂1026

十、胃脘痛1026

九、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026

八、糖尿病1026

十三、泄泻1027

十四、齿痛1027

十五、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027

十六、头痛1027

十七、失眠1027

二十、腰肌劳损1028

二十一、髋关节扭挫伤1028

十八、呃逆1028

十九、急性腰扭伤1028

二十二、退行性脊柱炎1029

二十三、痛经1029

第三章 耳部推拿疗法1030

第一节 耳部推拿疗法原理1030

一、耳为人体敏感的全息胚1030

一、中耳1031

二、直肠1031

第二节 常用耳穴1031

二、耳是经络系统相联系的重要部位1031

三、尿道1032

四、外生殖器1032

五、肛门1034

六、耳尖1034

七、肝阳1034

八、轮1~轮61034

九、指1034

十、风溪1034

十六、跟1035

十五、趾1035

十四、锁骨1035

十三、肩1035

十一、腕1035

十二、肘1035

十七、踝1036

十八、膝1036

十九、髋1036

二十、臀1036

二十一、坐骨神经1036

二十二、交感1036

二十三、颈椎1037

二十四、胸椎1037

二十五、腰骶椎1037

二十六、颈1037

二十七、胸1037

二十八、腹1037

三十二、内生殖器1038

三十四、外耳1038

三十三、角窝上1038

三十、盆腔1038

二十九、神门1038

三十一、角窝中1038

三十五、外鼻1039

三十六、屏尖1039

三十七、肾上腺1039

三十八、咽喉1039

三十九、内鼻1039

四十、对屏尖1039

四十四、额1040

四十五、皮质下1040

四十一、缘中1040

四十三、颞1040

四十二、枕1040

四十六、心1041

四十七、肺1041

四十八、气管1041

四十九、脾1041

五十五、胃1042

五十三、食道1042

五十四、贲门1042

五十二、口1042

五十一、三焦1042

五十、内分泌1042

五十六、十二指肠1043

五十七、小肠1043

五十八、阑尾1043

五十九、大肠1043

六十、肝1043

六十四、膀胱1044

六十三、输尿管1044

六十二、肾1044

六十一、胰胆1044

六十五、艇角1045

六十六、艇中1045

六十七、目11045

六十八、目21045

六十九、牙1045

七十、舌1045

七十七、上耳根1046

七十六、扁桃体1046

七十五、面颊1046

七十三、眼1046

七十二、垂前1046

七十一、颌1046

七十四、内耳1046

七十八、耳迷根1047

七十九、下耳根1047

八十、耳背沟1047

八十一、耳背心1047

八十二、耳背脾1047

八十三、耳背肝1047

第三节 耳部推拿常用介质和手法1048

一、介质1048

八十四、耳背肺1048

八十五、耳背肾1048

二、手法1050

第四节 耳部推拿治疗病症1052

一、偏头痛1052

二、坐骨神经痛1052

三、慢性咽炎1052

七、过敏性鼻炎1053

六、近视1053

五、失眠1053

四、更年期综合征1053

八、美尼尔氏综合征1054

九、遗尿症1054

十、胎位不正1054

十一、原发性痛经1054

十六、胆石症1055

十五、泌尿系结石1055

十四、急性腰扭伤1055

十三、腰肌劳损1055

十二、增生性膝关节炎1055

十七、糖尿病1056

十八、肥胖症1056

十九、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056

二十、支气管哮喘1056

二十一、心绞痛1057

二十二、高血压病1057

二十三、消化性溃疡1057

第一章 美容推拿1061

第五篇 美容推拿与保健推拿1061

一、美容推拿的适应范围1062

二、美容推拿的注意事项1063

三、美容推拿的反应1064

四、美容推拿的时间1064

五、皮肤与美容推拿1065

六、五脏与美容1067

第一节 美容推拿1069

一、头面美容推拿1069

二、胸腰美容推拿1074

三、四肢美容推拿1079

第二节 借物美容推拿1084

一、借助物具推拿1084

二、利用器械推拿1086

三、结合沐浴推拿1086

四、用介质推拿1087

第三节 美容推拿治疗1088

雀斑1088

黄褐斑1089

痤疮1091

脂溢性脱发1092

青少年白发1093

女子乳房健美1094

皮肤粗糙1095

皮肤晦暗1096

皮肤苍白1097

疤痕1098

面颊部皱纹1099

颈项部皱纹1100

嘴角部皱纹1101

面部黑变病1102

眼袋1103

肥胖症1104

妇女多毛病1105

消瘦1106

冻疮1107

牙龈萎缩1107

口眼斜1108

第二章 保健推拿1109

第一节 小儿保健推拿1109

第二节 性保健推拿1112

第三节 旅游保健推拿1114

第四节 体育保健推拿1117

第五节 自我保健推拿1121

一、头面部1122

二、颈项部1125

三、胸腹部1126

四、腰部1128

五、上肢部1129

六、下肢部1131

第六节 足部保健推拿1133

一、仰卧位足部保健推拿法1134

二、俯卧位足部保健推拿法1136

第七节 踩跷保健推拿1137

第八节 休闲保健推拿1140

一、头面部1141

二、胸部1144

三、腹部1145

四、下肢前部1147

五、背腰部1150

六、下肢后部1155

七、上肢部11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