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入仕之途 中西选官制度比较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入仕之途 中西选官制度比较研究
  • 李双璧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5292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官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入仕之途 中西选官制度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从世卿世禄到举贤任能1

一 上古时代的人事“民主”1

氏族社会1

民主会议2

首领由选举产生3

选人标准4

从禅让到传子4

商代嫡长子继承制6

二 周代世官制6

商代官制7

周代宗法制与分封制7

周代社会结构8

世官制10

乡举里选10

国学选士12

世官制评说13

三 明贤观念的深化14

管仲的任贤主张14

孔子的明贤思想15

孟荀的尊贤主张18

韩非对“贤”的理解19

四 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改革21

各国的变法22

商鞅变法24

荐举与军功25

养士之风26

客卿制度27

马下治天下29

一 汉代察举制29

第二章 察举与征辟29

文帝创立 武帝实行31

察举常科33

察举特科35

如何评说察举制38

察举制的流弊40

二 征召与辟除41

征召41

辟除43

博士弟子课试45

三 汉代的其他入仕途径45

任子46

赀选48

几种特殊的入仕途径49

任用方式51

第三章 九品中正制53

一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政治53

曹操的“唯才是举”53

曹丕与陈群56

中正的设置57

品评人物58

品第59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60

门阀政治62

九品中正制检讨64

二 南北朝选官方式的变化66

北朝:九品中正制时断时续67

苏绰的改革建议68

南朝:限年察举等新举措69

科举制萌芽71

一 科举制度的创设73

第四章 科举制的创立与实践73

科举制始于隋74

“太宗皇帝真长策”77

武则天与唐玄宗81

科举与党争84

科举制三原则86

二 唐代贡举与铨选89

举人资格90

常科与制科92

进士与明经94

铨选96

士林风气99

三 两宋科举102

重文轻武103

三级考试制105

“不问家世”109

防弊种种111

以经义代诗赋114

制科及其他117

四 辽、夏、金、元的选官制度119

辽、夏、金的选官方式120

元代科举123

第五章 科举制的鼎盛与末路126

一 明清的学校与科举126

“世治则用文”127

府州县学129

国子学131

县试135

府试与院试136

秀才139

二 八股取士142

恢复科举142

乡试145

举人148

会试151

殿试153

进士与翰林156

八股文158

试帖诗及其他文体164

武科166

清代制科168

三 改革的呼声171

科举生涯172

士习风气175

科场弊端179

对科举的批评184

科举制的终结189

一 利玛窦等传教士眼中的科举制195

西方的考试195

第六章 东学西渐:中国科举制对西方的影响195

利玛窦的《中国札记》197

曾德昭的《大中国志》201

其他传教士的介绍204

二 西方思想家论科举制207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208

魁奈的《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210

休谟、卡莱尔和黑格尔213

三 英国人对科举制的推崇217

中国制度的崇拜者217

英国使臣的所见所闻219

要求英国实行考试制的呼吁222

东印度公司率先推行考试用人制225

第七章 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228

一 发轫于英国228

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离228

马考莱与边沁231

“诺斯科特—杜威廉报告”232

文官制度的完善235

二 法、德、美、日诸国237

法国238

德国239

美国242

日本244

三 中国国民政府248

孙中山的考试权独立主张248

考试院与考选委员会252

考试种类255

考试步骤257

文官制度在西方的发展260

四 现代文官考试制度260

择优录用265

第八章 文官制度的合理性269

一 为何源于西方269

“官商二元”与“官本位”269

此“封建”非彼“封建”274

从神学世界观到法学世界观277

“形式的合理性”282

市场经济的土壤287

二 合理性的理论依据291

人才分流与自由择业292

公平竞争与机会均等295

职能适度与法制健全299

政治中立与职位分类302

第九章 公务员制度——必由之路307

文官·干部·公务员308

市场经济的呼唤311

中国实行公务员制度难处何在315

公务员制度改革势在必行321

从比较中取长补短325

后记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