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临床检验与诊断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简明临床检验与诊断指南
  • 冯富兰,朱一堂,李福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524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临床检验与诊断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2

第一章 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2

第一节 血红蛋白测定2

第二节 红细胞计数3

第三节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3

第四节 红细胞比容测定5

第五节 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的计算5

第六节 网织红细胞计数5

第七节 白细胞计数6

第八节 白细胞分类计数6

第九节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8

第十节 血小板计数8

第十一节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9

第十二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3

第十三节 凝血系统的检查13

第二章 贫血的检查18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18

第二节 造血原料缺乏性贫血的检查36

第三章 血型血清学检查40

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40

第二节 Rh血型鉴定41

第三节 其他血型鉴定42

第四节 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43

第五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44

第四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46

第一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46

第二节 各系统骨髓细胞形态特征47

第三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53

第四节 骨髓象检查的分析与报告60

第五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62

第五章 血液流变学检查68

第一节 全血黏度测定68

第二节 血浆黏度测定69

第三节 红细胞聚集性测定70

第四节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70

第五节 红细胞表面电荷测定71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71

第二篇 临床体液检验74

第一章 尿液检验74

第一节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74

第二节 尿液渗量测定75

第三节 尿液化学检查76

第四节 尿沉渣检查80

第五节 妊娠试验82

第六节 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83

第二章 粪便检验84

第一节 一般性状检查84

第二节 粪便显微镜检查84

第三节 粪便隐血试验85

第三章 体液及排泄物检验86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86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87

第三节 滑膜液检查89

第四节 精液检查90

第五节 前列腺液检查91

第六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91

第七节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91

第八节 胃液检查93

第九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检查93

第十节 痰液检查94

第三篇 临床化学检验96

第一章 肝功能的相关检查96

第一节 血清总蛋白(TP)测定96

第二节 血清白蛋白(ALB)测定97

第三节 血清胆红素测定98

第四节 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99

第五节 血浆氨测定100

第二章 肾功能测定101

第一节 血清尿素测定101

第二节 血清肌酐测定102

第三节 血清尿酸测定103

第三章 血清中脂类、脂蛋白测定104

第一节 血清胆固醇(TC)测定104

第二节 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106

第三节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定107

第四节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108

第五节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109

第四章 血清糖类测定110

第一节 血清葡萄糖测定110

第二节 口服糖耐量试验111

第三节 血乳酸测定112

第四节 血液丙酮酸测定113

第五章 血清酶活性测定114

第一节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114

第二节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测定115

第三节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活性测定116

第四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116

第五节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测定117

第六节 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测定117

第七节 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118

第八节 血清脂肪酶(LPS)活性测定118

第九节 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测定119

第十节 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120

第十一节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测定121

第十二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总活力测定122

第十三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122

第十四节 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活性测定123

第十五节 淀粉酶活性测定124

第十六节 血清5′-核苷酸酶(5′-NT)活性测定125

第六章 血清离子测定126

第一节 血清钾钠测定126

第二节 血清氯化物测定128

第三节 血清碳酸氢根及总二氧化碳测定129

第四节 血清阴离子隙的计算129

第五节 血清总钙的测定130

第六节 血清离子钙测定131

第七节 血清无机磷测定131

第八节 血清镁测定132

第七章 脑脊液生化的相关检查134

第一节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134

第二节 脑脊液糖测定135

第三节 脑脊液氯化物的测定135

第八章 浆膜腔积液的相关检查136

第一节 总蛋白定量及白蛋白定量测定136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糖的测定136

第三节 浆膜腔积液乳酸脱氢酶测定136

第九章 血气分析137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37

第二节 仪器的保养与质控138

第三节 血气及酸碱分析常用参数含义及参考值140

第四节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综合判断145

第四篇 免疫学检验152

第一章 免疫细胞检验152

第一节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152

第二节 嗜中性粒细胞(NPG)趋化功能测定155

第三节 嗜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测定156

第四节 嗜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菌功能测定156

第五节NK细胞功能测定160

第六节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测定161

第七节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161

第二章 免疫分子常用检测方法164

第一节 沉淀反应164

第二节 凝集反应168

第三节 补体参与反应168

第四节 标记免疫技术169

第三章 常用免疫分子学检测项目174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检测及临床意义174

第二节 炎症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181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及临床意义182

第四节 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184

第五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191

第六节 激素检测及临床意义194

第七节 心肌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199

第八节 继发性纤溶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199

第九节 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200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2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常规鉴定基本方法及原理202

第一节 基本染色方法202

第二节 临床细菌实验常用培养基原理202

第三节 临床细菌实验基本的生化鉴定204

第四节 基本诊断血清204

第五节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原理204

第六节 临床细菌检验方法205

第二章 临床细菌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206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的细菌学检验206

第二节 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06

第三节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07

第四节 胆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08

第五节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08

第六节 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10

第七节 眼、耳、鼻、喉拭子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10

第八节 脓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11

第九节 穿刺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11

第十节 生殖器官分泌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和细菌培养212

第三章 临床微生物学分类与命名、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213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13

第二节 链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15

第三节 肠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16

第四节 气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16

第五节 奈瑟菌属、卡他莫拉菌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17

第六节 李斯特菌属和丹毒丝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18

第七节 棒状杆菌属及相关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19

第八节 诺卡菌属和红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0

第九节 分支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1

第十节 需氧性芽孢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2

第十一节 肠杆菌科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3

第十二节 弧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4

第十三节 气单胞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4

第十四节 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金黄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5

第十五节 假单胞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6

第十六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丛毛菌属、食酸菌属及相关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6

第十七节 嗜血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7

第十八节 放线杆菌属、艾肯菌属、金氏杆菌属、心杆菌属和色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8

第十九节 产碱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9

第二十节 巴斯德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29

第二十一节 鲍特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0

第二十二节 弗朗西丝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0

第二十三节 布鲁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1

第二十四节 军团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1

第二十五节 弯曲杆菌属和弓形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2

第二十六节 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3

第二十七节 韦荣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3

第二十八节 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及相关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4

第二十九节 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4

第三十节 梭状芽孢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5

第三十一节 细菌的L型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6

第四章 临床真菌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8

第一节 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糠秕马拉色霉菌特性和临床意义238

第二节 念珠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9

第三节 隐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39

第四节 其他酵母及酵母样真菌生物学特性和报告结果解释239

第五节 曲霉菌属、毛霉和根霉菌属、镰孢霉属、马尔尼菲青霉菌及其他临床相关真菌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40

第五章 支原体和脲原体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41

第六章 衣原体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意义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