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以来汉语辞书论著指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东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71755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汉语-辞书学-研究-1900-201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二十世纪以来汉语辞书论著指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编 辞书学论文指要2
一、辞书学科2
辞书学通论2
汉语辞书简论(上、下)&郭文瑞2
“词典”和“辞典”&林贻俊2
辞书中的十组关系&李锡胤3
掌握辞书的特殊性&巢峰3
理念演绎辞书&张志毅4
词典如何表现思想性&何梅岑、莫衡、吴崇康4
谈谈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问题&闵家骥5
语文词典有阶级性吗——与家骥同志商榷&谢自立5
对几种释义类型的分析——讨论语文词典有没有阶级性&鲍克怡5
也谈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陈庆祜6
把好政治关&徐庆凯6
词典的继承与创新&陆谷孙7
扩大词典功能刍议&闵龙华7
词典交际论——关于词典本质问题的再探讨&雍和明7
论社会需求和辞书的易读性原则&周春霞8
论读者意识&张新华8
论辞典的“效率”&李尔钢9
汉语辞书研究的热点与展望&周荐、杨世铁9
新语境与新思路——关于新的语言环境与编纂辞书新思路的若干断想&陈原10
辞书类型11
词典学&布拉霍夫斯基(张在德、杨宗义译)11
论词典的分类&汪耀楠11
汉语古今辞书的类型&徐时仪12
略论辞书的外延和类型&詹德优13
工具书的类型(上、下)&杨祖希13
辞书学(词典学)学科&辞书学科与领近学科16
辞书学绪论&杨祖希16
辞书与辞书学散论(含(续))&王宁16
“词典学”解析&郑述谱、张春新17
词典学学科地位之我见&邹鄷18
关于词典学的术语&赵恩柱19
词典的编纂与词典学&徐青19
新时期词典学研究应具备的理论特色&章宜华19
新时期词典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章宜华20
认知词典学发轫——关于词典学认知方法的探索&赵彦春20
关于计算词典学理论框架的探讨&章宜华21
汉语词汇形、音、义综合研究与辞书编纂&宋永培、苏宝荣22
论训诂学在语文辞书编纂中的指导作用——以义项设置问题为例&黎千驹23
词典编辑与语言研究&郭良夫23
语言分析与词典编纂&钱厚生24
词汇学与词典编纂&郭良夫24
把词典编纂与词汇研究结合起来&晁继周25
同形词理论及其辞典实践&李尔钢25
语义学与词典编纂&郑述谱26
义素分析和语文词典的编纂&苏宝荣27
义值和词典编纂工作&张世挺27
词义分类散议&林杏光28
词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与辞书编纂&苏宝荣28
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与辞书编纂&黄昭厚29
关于词典吸收研究成果的一些想法&吉常宏29
词典的编纂和语文研究的成果&黄持刚30
汉魏六朝语言研究与辞书编纂&王云路30
《论语》汉魏古注的词典学价值&赖积船31
魏晋南北朝词汇研究与词书的编纂&王小莘31
试论语言学理论在汉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林立32
从《韦氏大词典》第三版看现代语言学对词典学的影响&李燕姝32
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典编纂的影响&姚喜明33
专科词典与语言学的关系&李尔钢33
方言与辞典&黄典诚34
方言和词典编纂&贺巍34
方言中的古音古义和汉语词典编纂&许树声35
吴方言研究与词典编纂&吴连生35
新词与词典&朱原36
新词语的判定标准与新词新语词典编纂的原则&王铁琨36
新词语的认定及其为词典收录等问题&周荐37
汉语拼音缩写与对外汉语教学及辞书编纂&吴汉江38
二、辞书编纂与出版40
体例·凡例·排检40
辞书的总体设计&杨祖希40
辞书体例漫议&郑述谱41
词目·释文·文风·规格——辞书编纂话体例&王自强41
做好辞典的编排工作&华庭42
论辞书的凡例——以成语词典为例&杨薇43
凡例显示辞书的性质、内容与特色&王珊43
索引与序列&万国鼎43
试谈工具书的索引&林玉山44
辞书索引的编制&林申清44
词典的编排与检索&李尔钢45
排检法的原理&钱亚斯45
浅议汉语辞书排检法的标准化&陆嘉琦46
检字法与汉语词典的编纂&蔡勇飞46
汉字排检问题&万国鼎47
汉字检字法沿革史略及近代七十七种新法表&蒋一前47
新汉字检字法&王景春49
体面线点检字法&张凤50
笔画索引泛论&包楠生50
倒序现代汉语词典排检方法论析&袁宝毅51
汉字部首的创立和改革&王平51
四十多年来创拟“汉字新部首”的回忆&黎锦熙52
汉字的笔画结构及其写法与计算笔画的规则&丁西林53
辞书中汉字同音字排列问题&黄鸿森53
辞书参见系统的设计和运用&唐尚斌54
辞书编纂中的平衡问题&严庆龙55
辞书的相关平衡照应&冷玉龙55
辞书的相关照应&冷玉龙55
论语文词典收词释义的系统与平衡&李建国56
语文词典统一性的几个问题&杨宗义57
语文辞书编纂(兼及综合性辞书)58
语文辞书总论58
理想的字典&王力58
了一小字典初稿&王力59
略论近三十年来中国语文词典编纂法的发展&周祖谟60
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上)&郑奠、孙德宣、傅婧、邵荣芬、麦梅翘61
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中)&郑奠、孙德宣、傅婧、邵荣芬、麦梅翘62
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下)&郑奠、孙德宣、傅婧、邵荣芬、麦梅翘64
对《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的意见&王士襄65
字典词典编写问题&郭良夫66
试论语文词典编纂工作&罗竹风66
关于汉语词典的编辑工作&吕叔湘67
用科学精神编词典&张万起67
词典编纂的描写原则和历史原则&郭良夫68
现代语文性辞书的整体观&张志毅、张庆云68
语文性辞书的语义学原则&张绍麒、张志毅69
语文辞书的历时原则&张万有、张志毅、张庆云69
语文辞书编纂的显性原则和隐性原则&杨冰郁、丁俊苗70
词典编纂中的“主体因素”&王馥芳、陆谷孙70
汉语语文词典编纂中的新趋向——谈词典的多种功能融合和阅读性增强&刘凌71
选词·立目71
关于词典的选词工作——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孙崇义71
略谈收词&闵家骥72
选词十忌&王芝芬73
词语观的建立和完善与词典收目&周荐73
质的标准和量的依据——谈语文词典的收词问题&安华林74
关于规范型词典的收词问题&晃继周、单耀海、韩敬体74
略谈词典编纂工作如何处理词汇的问题&甯榘75
对一个收词标准的意见&谢自立75
语文词典条目的收列问题&赵恩柱76
语文词典中系列条目的处理&陈增杰76
语文词典收词中的观念更新问题&周洪波77
语文词典对专科词的收列和处理原则刍议&刘凌77
语文词典中的百科词目&王知伊78
语词词典中专科术语的选词与释义&鲍克怡78
语文词典的专科词处理问题浅识&邹鄷79
科技词条的处理&柯琦79
综合性辞书百科条目琐议&章锡良80
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李红印80
收录方言词是语文词典的一项任务&闵家骥81
《小学生字典》的收词&周炳侯81
关于典故及其立目&金文明82
词目的确定和词汇的范围&刘叔新82
语言环境中的词和词典条目中的词&穆武祥83
谈相关条目的处理&骆伟里83
词的同一性和词目的分立问题&张拱贵84
论交叉&徐庆凯85
论语词分立&温端政85
从词长看词典语汇单位的确定&周荐85
词典字头的性质及其释注&刘叔新86
从字头和复词的关系看字头分合与义项设立&张万起86
双字组合与词典收条&周荐87
跨层结构的词汇化与词典的收词及释义&李小军88
字形·词形89
现代汉语字词典中的字形处理&刘庆隆89
浅议语文辞书如何处理通假字&马天祥90
同谐声的同源字族与辞书中的通假字&房建昌91
试论词典的通假处理及其意义&陆锡兴91
字词典中对旧繁体、异体等的处理问题&锐声92
谈谈词典中的古今字&吴琦幸92
《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处理上的几个问题&温昌衍93
两种版本《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整理之比较研究——兼及对异形词规范问题的一些思考&白云94
论“词”、“辞”类异形词的历史与现状——兼评《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范化处理&崔达送95
规范词典对异形词规范的比较研究&余克强96
注音98
辞书注音小议&徐振礼98
现代汉语字词典的注音&刘庆隆98
成语注音问题再研究&马志伟、乔永99
破读音的处理问题&唐作藩99
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李志江100
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曹先擢101
轻声、儿化、音节处理及其他——辞书审音注音刍议之一&周长楫101
义项处理102
义项·义位·概念&唐超群102
概念与义项&宛志文102
词义单位的划分和义项&符淮青103
词义的确定与义项的建立&吴永德104
关于确立义项的几个问题&赵应铎104
义项的性质与分合&符淮青104
义项的共性和个性&陈汝法105
论义项的概括与“分合”&邹鄷105
谈义项的建立与分合&张清源106
义项琐谈——《谈义项的建立与分合》读后&赵振铎107
也谈义项的建立与分合&张静书107
核义素与辞书的义项描写&王东海108
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毛永波108
字典义项的完整概括&邹鄷109
试论语文辞书义项内部的一致性&李志江109
语文字典的义项排列&邹鄷110
词项层次与义项层次&郭良夫110
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序列与“基本义”&唐超群111
按照词义的形象特征整理引申系列&宋永培、苏宝荣111
多义词义项的概括与区分&汪耀楠112
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关系——兼论与同音词的区别&符淮青112
表名物词义项划分的一些问题&符淮青113
谈词典中的“通义项”&程二如114
释义114
释义是检验辞书编纂质量的关键&赵大明114
论词典释义&张新华115
试说“释文”&祝注先115
释义十要&卢润祥116
论释义的科学性&孙德宣116
语文词典中词的释义方式&符淮青116
定义三议&池哲118
词语的意义和释义&刘叔新118
词性和词的释义&刘叔新119
辞书释义与词义研究&苏宝荣119
汉语语素组合关系与辞书释义&苏宝荣120
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谭景春120
释义和语法结构&徐国强121
词典的语言释义和语用释义&苏宝荣121
词典释义的比较&符淮青122
释义中的相对和反义关系&刘叔新122
释义的准确性和模糊性&赵恩柱123
逻辑的定义规则与词典释义的准确性&沈桂丽123
语词释义模糊性漫谈&吴亭124
怎样对待古辞书的释义&祝注先124
单语词典释义的性质与训诂释义方式的继承&王宁124
略论词典释义中的继承和抄袭&符淮青125
现代语文辞书释语的同场同模式原则&李智初125
聚合关系与词义描述——表示“отделитъ”意义的动词群的释义分析&郑述谱126
并用释词的释义角色及其与被释词的语义对应关系——兼议《现汉》与并用释词相关的几个问题&张博126
非自足性特征制约下动词的词典释义&张绍麒、于屏方127
语文性辞书释义中的“描写和说明式”&张在德128
再评“以字头组词解释字头”&林仲湘128
谈“同训”&郑远汉129
论“由反知正”的释义方法&张履祥129
反训辨疑&刘庆谔130
汉语流俗词源与词典释义刍议&张绍麒130
论词义的性质和词典的释义&常月华131
汉语音译语素的语源标注及汉语教学&吴汉江131
论词典释义中的指代义&任远132
通假义释义问题的认识&洪笃仁132
比喻义及其释义&应雨田133
比喻义的训释与比喻义的形成——《现代汉语词典》比喻义计量研究之一&苏新春 赵翠阳133
比喻义释义模式及其认知理据——兼谈词义教学和词典编纂中的比喻义处理&谭学纯、肖莉134
词典应当怎样排除词语的偶发义&季素彩134
释义误差的趋同及其他&杨金华135
词组义与词典释义考探&徐时仪135
汉语词语的表达色彩与语文辞书的释义规范&胡中文136
语文词典百科词的释义例说&曹兰萍137
论语文词典科技条目知识综合性的实现&潘雪莲137
论语文词典中科技词条的释义元素&王伟137
科技条目注释语文化的实现途径&潘雪莲138
浅谈虚词的释义问题&邰迪139
成语释义举误&仲怀民、韩瑷瑛139
古代名物词的释义与典章制度&张子才140
另一种交叉——谈书证注释与词目释义的交叉&思惠140
据出土文献评论两部辞书释义得失三则&唐钰明140
语文词典释义中的“等”字用法&李建国141
例证142
例证十要&卢润祥142
语文词典例证的类型&刘军怀142
例证作为词汇语境在学习词典中的作用&江桂英142
释义和例证的一致&唐超群143
成语词典中的引证问题&陈增杰143
汉语语文词典的自造例&高兴144
论汉语字典的书证&赵伯义144
词性标注144
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程荣144
汉语词典标注词性问题&钟梫145
词典词性标注的单位问题&马楠146
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问题&郭锐146
关于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的探讨&李志江147
汉语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的几点思考&苏宝荣、武建宇148
词典标注词性的两项基本原则&黄华148
“标注词性”还是“标注词类”&雷华、雷莉149
语文辞书词类标注的一致性原则&王永耀149
汉语词典在区分词与非词上的得失&赵大明150
兼类词词性与多义词义项关系试说——《现汉》第5版“V+N”式双字词词性标注问题解读&周荐150
兼类词的义项设置和词性标注问题&李尔钢151
名词动词兼类和词典标注词性问题&林立151
标注词性不妨从虚词开始&徐永真152
语文词典中虚词的词性标注&章也152
词性标注与释文结构&张立茂、陆福庆153
现代汉语词类体系效度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体系为例&王仁强153
括注·引注·标注语·符号154
小谈括注&秦振庭154
词典的括注形式&文大生155
语文词典释义括注体例的一致性&解正明155
词典括注释义商兑&李建国156
确定“口语词”的难点与对策——对《现汉》取消“口”标注的思考&苏新春、顾江萍156
口语词语的界定及《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口语词语的量化分析&刘艺157
词典中儿化标注原则探讨&何宛屏157
谈谈外文夹注&陆嘉琦158
语文词典释义引注初探&刘秉铮159
“标注语”要规范化&张宗华160
词典中的标点符号&沈涛160
颇具特色的辞书编纂符号——《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程荣160
插图·附录161
辞书要有好插图&刘尊棋161
语文词典的插图&杨景廉、王嘉民161
小型语文词典和插图&裘星熙162
词典附录试论&徐永真162
略论词典附录&曹聪孙163
字典编纂163
字·字典·字典学——字典编写札记&赵振铎163
字典杂议&赵振铎163
字典新收字小谈&刘鹤云164
字典中的字形问题&刘庆隆164
字典编纂中确立主词例的意义与原则&郭猛165
关于编写《汉字字源字典》的几个问题&温少峰、袁庭栋165
对理想的汉语源流性字典的构想&王重阳166
《新华字典》出版三十年&刘庆隆166
谈谈《新华字典》的编纂特点&颜景孝167
新版《新华字典》释义评析&耿二岭、刘巍167
对《新华字典》“同”的几点质疑&王继洪167
从《新华字典》想到学生词典&袁林根168
《新华字典》释义的修订&王楠168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修订综述&贾采珠169
创新和投入才能提高词典的质量——我们是怎样编写《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李行健170
学习词典编纂170
教学词典:规定还是描写&何家宁170
内向型汉外学习词典如何全面反映词义信息&章宜华171
论学习词典批评与读者意识&武继红172
学生词典中提供文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焦敬东172
略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徐时仪173
内向型普通词典与外向型学习词典的对比研究——对外汉语词典及其蓝本词典的问题探讨&章宜华173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理论基础与体例特色&徐玉敏、张伟174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选词、立目和编排&郑林啸175
构词与造句: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两个重心&李红印175
理想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模型&郑艳群175
学习词典的中观结构及其网络体系的构建&章宜华176
辞书元语言的建构原则&武建宇、宋文辉176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的语法词目化浅谈——以述补结构为例&张淑文177
运用“词汇—语法”的方法处理汉英双语学习词典多义动词的翻译&郑定欧178
英汉、汉英学习词典的选择与使用——“英语自主学习与辞书的使用”之二&魏向清178
从词汇教学的角度改革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结构&张春新179
当代英国学生词典浅谈&李荫179
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研究述评&杨文秀、张柏然179
学习型词典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信息处理调查&荣月婷180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中的探索&孙全洲180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量词&徐祖友181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对语素、词的结合能力的说明&李红印182
《HSK汉语水平考试词典》编写的原则与方法&邵敬敏183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词汇》的编选&余云霞183
从“字”与word的对应看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选词立目&郭启新184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如何标注词性&李红印184
从英、汉语词类划分及其语法特征的差异看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词性标注的问题&魏向清185
对中学用英汉词典编纂的思考&金欣186
略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原则&蔡永强186
从言语行为动词看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张雁187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多义词义项收录排列的基本原则及其实现条件&张博、邢红兵187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注音刍议&郑林啸188
关于外向型汉语词典释义问题的思考&赵新、刘若云188
从静态释义到动态释义——《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法的新探索&李禄兴189
从多义词词义系统看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要求&高永安189
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设例&李禄兴190
外向型现代汉语搭配词典的释义与举例问题&张会190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现原则及实现条件&付娜191
汉语学习词典中动作义位的释义分析:认知图式视角&于屏方、杜家利191
汉、英学习词典与理解型词典中动作义位释义的对比分析&于屏方192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之探讨&徐玉敏192
对外汉语学习近义词词典的例句&张乔193
双语学习词典例证的质量要求&刘军怀193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的一般原则&刘川平193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配例分析及建议&姜自霞194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配例分析&蔡永强194
汉语学习词典用例的若干关系&刘川平195
汉语本位的外向型汉英词典中词目的排列&徐海江195
三级词语教学单位与汉语学习词典编撰&李红印195
谈面向对外汉语的汉英学习词典的微观设计——以汉语动词“擦”为例&郑定欧196
预防偏误是学习词典的重要特点——也谈学习词典的释义和示例&芩玉珍、白荃196
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同义词辨析信息的显性化&张淑文197
试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近义词辨析的处理&王淑红197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中谓词性词项用法信息的描述——以语义角色生命度的挖掘为例&张占山198
对外汉语词典多维释义的概念结构探讨——对外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对比研究&章宜华198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改进的设想&王珊199
汉语学习词典与普通汉语词典的对比研究&章宜华200
汉字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词典的编纂&王泽鹏201
汉语学习词典框架设计的探讨——以小学生成语词典为例&陈玉庆201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注音研究&郑林啸202
《新英汉词典》的学习型探讨&高永伟202
语文学习词典编纂的几点理论思考&方颐203
专门型语文辞书的编纂204
同义词词典编纂法的几个问题&张志毅204
论同义词词典的编纂原则&刘叔新204
同义词词典怎样处理词性&刘叔新205
浅谈反义词词典编写的几个问题&应雨田205
反义词词典的体例&张志毅206
关于辞书的类目&张闳凡207
类义词典的特殊功能&张世挺207
类语词典编纂漫议&李亚明208
试论编纂汉语语义分类词典的意义和作用——兼谈《同义词词林》的编写宗旨&梅家驹、竺一鸣、高蕴琦、殷鸿翔209
分类词典编纂漫谈&徐海209
引语词典的作用&周继武209
名句词典泛论&杨起予210
古典文献专书辞典的词性标注问题&周淑萍210
试论断代语言词典的编纂&蒋宗许、李润211
我们设计的《中国古代避讳词典》&杨蓉蓉、虞万里211
专书词典——新世纪古汉语词典编纂的主导方向&党怀兴212
关于编纂汉语方言词典的几个问题&贺巍212
方言词典词条用字小议&刘永发213
汉语方言词典收词小议&詹伯慧213
《牟平方言词典》的特点&张宗正、张晓曼213
略论汉语词源词典的编纂&徐文堪214
新词语词典编纂的理论思考&李建国214
新词语词典编纂的创新&亢世勇、刘海润215
试论近年来汉语新词语词典编纂的成就与不足&杨小平215
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温端政216
汉语实词分类词典的编纂——兼评《动词逆序词典》&何海勤216
关于汉语量词的界线问题——兼评《汉语量词词典》&张可任217
试论英汉缩略语词典中的四个问题&曾东京217
现代俗语辞书概说&曲彦斌218
略谈俗语辞书的编纂与创新&周伟良219
惯用语的界定及惯用语词典的收目&吴建生219
惯用语词典漫评——兼谈惯用语词典的收词、立目与释义&仲怀民220
中国民间秘密语辞书概说&曲彦斌220
成语之释义与考订——读《汉语成语词典》小议&梁之抑221
成语及成语辞书的几个问题&徐耀民221
成语鉴别与成语词典收词标准的量化定性研究&乔永222
语典的兴起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温端政223
有一本国际词素词典就好了&郑述谱223
《现代汉语词典》编纂224
必须编辑一部《普通话辞典》&刘永平224
《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杂语&孙德宣224
《现代汉语词典》的性质及缺欠&张志毅、张庆云224
现代汉语工具书的代表之作&鲍克怡225
《现代汉语词典》的原创过程&陆尊梧225
论辞书的原创性及其认定原则——兼论《现代汉语词典》的原创性和原创点&王宁226
《现代汉语词典》与传统训诂&白兆麟227
《现代汉语词典》音节表研究&徐从权227
论《现代汉语词典》系统平衡的相对性&王伟228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待嵌格式&周荐229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释外来词的几个问题&刘中富229
论《现代汉语词典》的百科条目&李志江231
《现代汉语词典》各版本收词处理的几个问题&韩敬体231
《现代汉语词典》中离合词及同音同形词研究&王楠232
《现代汉语词典》字头的几点分析&魏励233
《现代汉语词典》中同形多字词目分析&王楠234
评《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字的处理&陈抗234
《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字的处理&魏励235
《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处理的层次&李志江236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异形词的处理&张万起236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注音&林焘237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轻声处理评析&朱宏一238
对《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注音分连写的再思考&余桂林238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拼写方法探微——兼谈学习型词典的成语注音&乔永239
《现代汉语词典》反义条目的工艺&张志毅240
论《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一般原则&韩敬体240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性词语的统计与分级&安华林、曲维光241
略论《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周钟灵242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语文性&张志毅242
试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面的一些问题&金天增242
《现代汉语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贡献&符淮青243
当代汉语变化与词义历时属性的释义原则——析《现代汉语词典》二、三版中的“旧词语”&苏新春243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的虚词注释&孟庆海244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对部分迷信义的解释&孔昭琪244
试析《现代汉语词典》对词的理据的注释&吕波245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体系的创建与完善——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冯海霞、张志毅245
《现代汉语词典》中姓氏义的处理&吕京246
《现代汉语词典》对词的功能义的关注&苏宝荣246
《现代汉语词典》用例笔记&吴昌恒247
《现汉》例证的搭配关系问题&段晓平247
关于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徐枢、谭景春248
《现代汉语词典》在词典史上的贡献&汪耀楠、张林川248
试谈《现代汉语词典》成功的历史经验&董琨248
《现代汉语词典》的四个特点——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曹先擢24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继续坚持并发扬学术引航的好传统&陆俭明249
中国语文词典的新里程碑——《现代汉语词典》的半世纪&冯海霞、张志毅250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概况&韩敬体250
《现汉》科技条目的修订&李志江、曹兰萍250
《现汉》对异体词的修订&李晓静251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的几点认识&晁继周252
继承 提高 创新——谈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晁继周252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的修订&李志江253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哲社条目修订概述&贾采珠、吕京25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释义表述上的修订及存在的问题&曹炜253
《现汉》“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部分的修订&张铁文254
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订&杜翔255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改进及对进一步完善的期盼——兼谈“现汉学”的建立&苏新春255
发扬《现汉》精神,激励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兼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若干词条的编纂&李红印25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2002年增补本“新词新义”的修订情况考察&李斐256
《现代汉语词典》与词汇规范&李建国257
再论《现代汉语词典》与词汇规范&李建国257
《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的整理及对当前词汇规范的启示&苏新春258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加强规范性的几个方面&程荣258
《现代汉语词典》科技名词规范的处理&曹兰萍、李志江259
《现代汉语词典》编写工作二十年&刘庆隆260
大型汉语辞书编纂261
词层划分与大型汉语词典的编纂&王涛261
大型语文词典吸收古文字学成果问题&陈秉新262
大型辞书注疏材料的运用&汪耀楠262
专书词典是提高大型语文辞书质量的基础&李运益263
谈大型语文辞书的立部、归部和查字&邵世强263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随想&钱剑夫264
大型字典收列复音词刍议&赵振铎264
大型汉语字典中的异体字、通假字问题&刘又辛265
论大型字典的古文字形体解释&张雪明266
论俗字研究与大型字典的编纂&周志锋266
编写大型汉语字典要担负起清理文字的责任&程二如266
大型语文词典释义的特点和要求&汪耀楠、祝注先267
试论大型语文词典的义项详备原则&洪笃仁267
从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的几条用例看资料的核对和利用问题&天水268
《汉语大字典》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杨宗义268
试论大型字书释义的历史性和科学性——编写《汉语大字典》札记&汪耀楠269
《汉语大字典》为什么还要用旧笔形的繁体字&冉友侨269
《汉语大字典》的词性标注&邵世强270
《汉语大字典》的释义&张在德270
《汉语大字典》的释义&李运益271
《汉语大字典》释义商兑&王粤汉271
《汉语大字典》义项问题初探&成于思271
《汉语大字典》的名物字释义&鄢先觉272
《汉语大字典》单字释义小议&朱城272
《汉语大字典》互补式释文评议&朱城273
《汉语大字典》引自《释名》的例证&李茂康273
谈《汉语大字典》编纂中对按语的使用&黄仁寿274
从汉文佛典俗字看《汉语大字典》的缺漏&郑贤章274
从“字本位”到“词本位”——《汉语大字典》在字典编纂观念上的推进&邹鄷275
《汉语大词典》商订五题&吴金华、王宝刚276
《汉语大词典》的收词原则与指导思想&洪笃仁276
《汉语大词典》的义项理论与实践&刍邑277
《汉语大词典》的例句运用&王安全277
《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例补&牛太清278
《汉语大词典》书证中的几个问题&毛远明279
《汉语大词典》插图的特点与工艺流程&孙立群279
《汉语大词典》修订工程浅议&黄丽丽280
哪些方面有所出新——《汉语大词典》编辑工作手记&金文明280
《汉语大词典》《辞源》收释近代汉语词语之不足&赵红梅、程志兵280
20世纪中国第一部新型大词典——《辞源》编纂体制说略&杨文全281
《辞源》注音音节研究&乔永、徐从权282
《辞源》修订与古汉语研究&乔永283
《辞源》编修一百年&乔永284
综合性辞典浅谈&舒池285
《辞源》与《辞海》的比较&李俊285
《辞海》积累辞书编纂经验的回顾&舒池286
《辞海》的创新历程&李伟国、徐庆凯287
《辞海》对词典学的贡献&徐庆凯288
《辞海》1989年版的编纂方针和出版意义&罗竹风288
《辞海》编纂话体例&王自强289
关于新《辞海》词目处理的几个问题&秦振庭、杨宝林289
双语辞书编纂290
双语词典的编写&吴莹290
双语词典编纂如何利用蓝本资料&郑述谱290
双语词典中的辞格和语域&陈丛梅291
双语词典增加文化信息的方法&吴建平291
双语语文词典释义括注中的文化信息&马建奎292
双语词典的回顾与展望&章宜华、黄建华292
语义分析与双语词典&钱厚生293
从理想走近现实——试论双语词典译义的现代等值观&魏向清293
汉语走向世界与中国双语辞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魏向清、张柏然294
汉英双语词典的诞生及其早期设计特征&杨慧玲295
英汉双语辞书之现状点滴&谭建农295
《汉英双解词典》的设想&王还296
百科全书·百科词典·专科词典编纂297
百科词典刍议&蔡才宝297
百科词典的特性及编撰方法&刘心荣297
百科全书性质、职能、方法新探&龚莉298
百科全书及其编纂&金常政298
科技专业百科全书的编纂&俞克忠299
专科辞典学刍论&杨祖希299
专科词典的类型&徐庆凯300
专科词典的系统性&梅家驹300
略谈大型专科辞典的系统性&中行301
专科词典要专&徐庆凯301
对专科词典的综合性的理解&薛国屏302
专科辞典的开放性&丁渝303
大型专科辞典应有的品格&徐庆凯303
编写专科词典的若干问题&徐庆凯303
专科词典体例中的几个问题&阮智富304
专科辞书编纂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潘长胜305
专科词典的编纂体例&徐福荣305
专科词典编纂法初探&杨祖希305
专科词典的交叉问题和交叉工作&于鹏彬306
论专科词典的分类编排&徐庆凯307
专科词典按专业编排好&池柯307
专科词典怎样立目&江宇307
专科词典怎样选词&肖岚308
关于中型专科词典的选词原则&徐福荣308
科技专科辞典选词十要&林飘凉309
科技专科词典的选词立目&乐嘉民309
专科词典的注音&方祖310
专科词典的义项问题&徐庆凯310
专科词典的排检法&罗禹311
专科词典释义十法&巢峰311
专科辞典的语言释义和概念释义&苏宝荣311
科技专科词典释文的编写&柯然312
专科辞典词条释义方式的两个问题&黄俊民312
专科辞典条目的定义&徐锡祥313
专科辞典中名词术语的溯源角度及其模式&沈伟麟313
专科辞典相关条目的撰写安排&曾大力313
谈谈专科辞典的附录&曾大力314
专科词典文风八要&卢润祥314
略论专科辞典阅读功能的拓展&张良一314
专科词典编纂的学科依托——术语学&郑述谱315
基于术语教育的术语学习词典释义研究&王东海、王丽英315
谈谈编好科技专科词典的几点体会&王人龙、邹树明316
试论中型宗教专科词典的总体设计&陆海龙316
关于地名词典的个性及特色&王宝库317
对地名词典采词释文的几点浅见&马永立317
鉴赏类辞典的负面剖视&姚淦铭318
辞书编纂现代化319
试论专业词典主体词生成技术法则&汪敏319
汉语语文词典的词条结构模型&傅爱平、吴杰、李芸319
词频统计在词典收词中的作用&潘雪莲320
语料库建设与词典编纂&钱厚生320
语料库介入的汉语语文词典释义途径&王永耀321
基于语料库的双语词典编纂平台的构建&常宝宝321
语料库技术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实践——以《基于语料库的HSK多功能例解字典》为例&郭曙纶322
语料库技术在《HSK量词学习词典》编纂中的应用&郑艳群、刘亚菲322
品牌:网络时代词典竞争力的核心载体&张毅莲323
开放式辞书编纂与共享模式初探&王东海、王丽英323
面向新世纪的网络词典编纂刍探&徐时仪324
电子词典的超文本性与词汇直接学习&孙东云、邱东林324
《汉语高频词语法信息词典》的研制&朱学锋、张化瑞、段慧明、俞士汶324
《汉字义类电子字典》的开发与应用&亢世勇、刘海润325
辞书评论·辞书修订326
概说辞书评论&何华连326
词典评价标准十题&陈楚祥326
汉语语文词典质量评估标准试论&邹鄷327
辞书评论的宏观理论模式&李茜327
略论辞书评论与辞书史的研究&徐时仪327
论我国辞书评论的现状、任务和改进途径&邹鄷328
关于辞书的修订&池边328
语文辞书修订工作的基本特点——从《新华字典》的多次修订想到的&程荣329
谈百科辞书的“保养”问题&刘玲329
辞书工作331
辞书编纂中的组织工作&潘敬选331
试谈辞书出版工作的特殊环节&程荣331
我国语文辞书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潘安年332
辞书编写与研究工作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332
论辞书选题的二次开发——兼论辞书创新&邹少雄333
辞典的资料工作&鄢先觉333
谈谈词书编纂中的资料问题——《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后记(摘要)&刘洁修334
辞书稿件的审读&严庆龙334
略谈辞书编辑审稿&戴木金335
辞书审稿的内容和态度&杨祖希335
词典的版面编排&虞小烽336
词典校读琐记&刘路雨336
要求文字协调&陈炳迢337
《说文解字注》的校对工程&舒宝璋337
有关词典质量的几个问题&陆尊梧338
提高辞书质量的一个关键&肖海波338
如何认定辞书的借鉴和抄袭&徐祖友338
加强辞书编校质量管理 促进辞书出版事业繁荣&李亚明339
辞书学和辞书工作者&于家齐339
语文词典编纂者应有的修养——从王同亿先生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说起&韩敬体340
论专科辞典工作者的语言学素养——兼谈辞典学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李尔钢340
辞书工作要增强读者意识&李达仁341
社会需求与辞书编纂&徐时仪341
从社会需求看辞书编纂出版&高兴341
辞书应为满足社会需求而编纂&邹鄷342
辞书规范·辞书使用343
词典和语言规范化&王力343
辞书与语言规范化问题&陈原343
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晁继周343
规范型辞书与规范标准&苏培成344
辞书与语言文字规范&李宇明344
语言规范、辞书编纂与社会语言生活&晁继周345
规范型语文辞书的理论思考&李建国345
规范型汉字字典的编写要与时俱进&苏培成345
汉字规范化工作应重视冗余音义的处理&刘慧英346
谈规范性词典规范体系中的干扰因素&王丽英、王东海346
“规范”是《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主要特点&赵丕杰347
略论标准字形的定型化&林仲湘347
词典使用研究的必要性、领域及方法&何家宁348
辞书使用研究的认知视角&罗思明、查如荣、孔文348
字典、词典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中的作用——兼论要提倡《现汉》风格&陆俭明349
通过工具书掌握汉语词性&张志毅349
对实用的字典词典的迫切要求&韩镕石350
《现代汉语词典》使用调查报告&党怀兴、王楠350
外族学习者运用汉语词典情况调查&岑玉珍、康燕、赵李伟351
中外辞书对比·海外辞书理念·辞书本土化352
辞书学的比较研究&尚丁352
中外主要义类词典对比&归定康352
《现代汉语词典》和《小罗贝尔词典》的收词对比&杨金华353
俄国术语词典学理论发展概览&郑述谱353
逆引词典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俄语逆引词典》&余云霞353
谈谈当代英语语文词典的一些特点&伍谦光354
20世纪英语词典释义的语境形式综述&姜超355
《朗曼当代英语分类词典》的分类&潘庆云355
加强实用性——英美语文词典编纂的新趋势&江希和356
国外词典学的发展对我国词典学编纂的启示&章宜华356
辞书中国化小议&闵家骥357
“中国化”问题浅见&祝注先358
初论汉语词典的中国化&王涛358
辞书选题与中国化的实践&卢润祥359
词典的科学性和中国特点&王德春359
大型语文词典编纂中国化之我见&陈增杰360
中国式专科辞典的释义&杨祖希360
专科词典释义中国化小议&罗禹360
三、辞书史361
辞书史通论361
中国辞书史话(上)&方厚枢361
中国辞书史话(下)&方厚枢361
辞书源流初探(上)&郭文瑞362
辞书源流初探(下)&郭文瑞363
中国古代辞典学试论(上)&钱剑夫363
中国古代辞典学试论(下)&钱剑夫364
中国辞书编纂奠基期——两汉魏晋南北朝&王化鹏、林玉山364
两汉字典编纂理论概观&邹鄷365
宋元字典编纂理论扫描&邹鄷365
中国近代辞书的发展及其历史背景&雷永立366
长足的进步 艰巨的任务——我国汉语词典编纂出版10年&思惠366
中国现代词典学的初步形成&邹鄷367
中国现代词典学的生长&邹鄷367
中国现代词典学的系统化——改革开放时期词典理论概述&邹鄷368
新中国辞书事业三十五年&严庆龙368
辞书四十年&劳泥368
辞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卢润祥369
汉语辞书研究三十年回顾&周荐、杨世铁369
汉语语文词典编纂理论现代化的百年历程&邹鄷371
20世纪中国辞典学理论发展探析&张相明、彭敬371
20世纪中国英语类双语词典发展史&彭宣维372
中国辞书排检史探&林玉山372
从术语看古代语文词典编纂的规范化&吴继刚373
字典史·词典史374
《说文》对辞书编纂法的贡献&洪笃仁374
《说文解字》的“读若”&杨剑桥374
试论《说文解字》递训的价值&刘志基374
《说文》的词源学概念——《说文》所释“词的理据”&张志毅375
从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谈辞书编纂&陆宗达375
《段注》的实用价值&张志毅、张庆云376
《说文解字注》的语言学观点和说法&邹鄷376
《字汇》在字典编纂法上的创新&邹鄷377
试论韵书产生的历史背景&李启文377
我国古代的虚字辞典&钱剑夫378
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引据&袁海林378
论义类词典的发展&管锡华378
论《尔雅》通用词语的释义特色&宛志文379
辞书学家的辞书理论380
段玉裁的转注理论&杨蓉蓉380
试论段玉裁研究词义的方法&傅毓钤380
黄侃的字书编制法设想&邹鄷380
王国维的字典训释论&邹鄷381
黎锦熙词典论述要&邹鄷381
鲁迅谈辞书&周启付382
胡适词典论试探&邹鄷382
林语堂的词典“应用”论&邹鄷382
陈原的信息词典论&邹鄷383
论蔡元培“完备的字书”观&邹鄷383
王力先生治辞书的特点&曹先擢384
吕叔湘词典三论试析&邹鄷384
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王菊泉385
《现代汉语词典》与吕叔湘先生的辞书学思想&江蓝生385
陆宗达的词义引申论与词典编纂&邹鄷386
陆王辞书学理论述略&王鸿滨、李亚明386
乙编 辞书学专著指要390
词典学概论&胡明扬、谢自立等390
词典学概论&〔捷〕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主编(林书武等译)391
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钱剑夫392
古代辞书史话&赵振铎393
现代词典学教程&李开395
辞书编纂学概论&陈炳迢396
专科辞典学&杨祖希、徐庆凯398
英俄德法西日语文词典研究&黄建华主编,伍谦光等合著399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张明华400
近百年的中国汉语语文辞书&杨文全401
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苏宝荣402
百科全书学&金常政403
双语词典编纂&李明、周敬华404
双语词典学导论(修订本)&黄建华、陈楚祥405
词典论&黄建华407
现代辞典学导论&李尔钢409
语义学与词典释义&章宜华410
交际词典学&雍和明411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412
认知词典学探索&赵彦春413
词位与释义&陶原珂414
当代语言学与词典创新&王馥芳415
工具书学概论&林玉山主编416
计算词典学与新型词典&章宜华417
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美〕Sidney I.Landau著(章宜华、夏立新译)418
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研究&杨文秀419
语文词典编纂史&杨正业421
英语词典学概论&文军421
中国辞典史论&雍和明、罗振跃、张相明422
近代中国的百科辞书&陈平原、米列娜主编423
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于屏方424
当代词典学&章宜华、雍和明425
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苏宝荣426
日本辞书研究&潘钧427
词典学新论&罗思明428
辞书编纂工艺导论&刘庆隆430
双语语文词典批评研究&曾东京431
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华林等432
汉英学习词典对比研究&于屏方、杜家利433
热门推荐
- 3367247.html
- 984034.html
- 3285372.html
- 3468038.html
- 1006957.html
- 1450043.html
- 2392070.html
- 3276357.html
- 312086.html
- 377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8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8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8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4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7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2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6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6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1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