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顺清,刘衡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808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免疫学-医学检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免疫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1
一、免疫的概念与免疫应答反应1
二、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2
三、免疫分子4
第二节 免疫学技术5
第三节 免疫学检验6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8
第一节 抗原8
一、抗原的性能8
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8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9
四、抗原的种类10
五、常见的抗原12
六、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12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13
一、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13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4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5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16
五、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17
六、人工制备抗体18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18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合力19
一、抗原抗体的结合力19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20
一、特异性20
二、抗原抗体的比例21
三、可逆性22
第五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22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22
二、反应条件22
第三章 抗原抗体的纯化24
第一节 离心分离法24
一、基本原理25
二、离心方法的类型25
三、影响因素27
四、离心技术的应用28
第二节 沉淀分离29
一、盐析法29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31
三、非离子聚合物沉淀法32
第三节 离子交换层析法33
一、基本原理33
二、常用的离子交换剂种类和性质34
三、技术要点36
四、影响交换容量的因素39
五、应用39
一、基本原理40
第四节 凝胶层析40
二、常用凝胶41
三、技术要点43
四、凝胶层析的应用46
第五节 亲和层析法47
一、原理47
二、载体和配体的选择48
三、技术要点51
四、再生和保存52
五、应用52
第六节 电泳53
二、影响泳动速度的因素54
一、基本原理和分类54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56
四、应用60
第四章 免疫原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61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61
一、颗粒性免疫原的制备61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61
三、人工免疫原的制备64
四、合成肽抗原的制备66
五、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66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66
一、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与操作要点67
二、抗血清的获得与鉴定69
三、抗血清的纯化和保存70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70
一、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71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要点73
三、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与保存77
四、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的应用78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79
一、人-鼠嵌合抗体79
二、小分子抗体80
三、双特异性抗体80
四、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81
第五章 沉淀反应83
第一节 液相沉淀试验84
一、环状沉淀试验84
二、絮状沉淀试验85
第二节 凝胶沉淀试验85
一、单向免疫扩散试验85
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86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87
一、对流免疫电泳87
二、火箭免疫电泳87
三、免疫电泳88
四、自动化免疫电泳88
一、免疫透射浊度测定89
第四节 免疫浊度测定89
二、免疫散射浊度测定90
三、免疫胶乳粒子增强浊度测定93
四、免疫速率抑制浊度测定94
五、免疫浊度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94
六、免疫浊度测定的应用96
第六章 凝集反应97
第一节 凝集反应概述97
一、凝集现象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97
三、凝集反应的类型98
四、凝集反应的应用98
二、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比较98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99
一、玻片凝集试验99
二、试管凝集试验99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100
一、载体种类100
二、间接凝集反应类型100
三、间接血凝试验102
四、胶乳凝集试验104
第四节 其他凝集技术105
一、抗球蛋白试验105
三、冷凝集试验107
四、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107
二、协同凝集试验107
第七章 补体测定和补体结合试验109
第一节 免疫溶血反应的试剂109
一、稀释缓冲液109
二、补体109
三、绵羊红细胞109
四、溶血素110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111
一、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测定111
二、补体旁路活化的溶血活性(AP-H50)测定113
一、免疫溶血法114
二、免疫化学法114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检测114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115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类型及原理115
二、技术要点115
三、影响因素117
四、应用与评价117
第八章 酶免疫技术119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119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20
一、基本原理120
二、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120
第三节 固相酶免疫测定的技术要点123
一、试剂的准备124
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法125
三、酶标记物的纯化及鉴定126
四、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127
五、测定方法的标准化127
第四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31
一、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31
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31
三、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132
第五节 其他酶免疫技术132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132
五、免疫印迹法134
四、斑点酶免疫渗滤试验134
三、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34
二、非均相液相酶免疫测定134
六、重组免疫结合试验135
七、BA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35
八、聚合酶链式反应ELISA法136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137
第九章 荧光免疫技术139
第一节 荧光的基础知识139
一、荧光139
二、荧光物质140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141
一、基本原理141
三、荧光抗体的制备142
二、荧光抗体技术142
四、荧光免疫显微技术144
五、免疫荧光技术的特点148
六、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148
第三节 流式荧光免疫技术149
一、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149
二、工作原理150
三、流式荧光免疫分析的技术要点152
四、应用与评价155
第四节 荧光免疫测定156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156
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158
二、均相荧光免疫测定158
四、其他荧光免疫测定159
第十章 放射免疫技术161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161
一、基本原理161
二、技术要点162
三、应用与评价166
第二节 免疫放射分析167
一、基本原理167
二、技术类型167
三、技术要点169
四、免疫放射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的比较169
五、应用与评价169
二、技术类型170
第三节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170
一、基本原理170
三、技术要点171
四、评价与应用171
第十一章 金免疫技术172
第一节 胶体金与免疫金的制备172
一、胶体金的特性及其制备172
二、免疫金的特性和制备173
第二节 金免疫测定技术174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174
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176
一、免疫金(银)光镜染色技术177
第三节 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77
二、免疫金电镜染色技术179
三、应用与评价180
第十二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81
第一节 发光原理181
一、化学发光181
二、生物发光182
三、光照发光183
第二节 发光标记物和发光标记技术183
一、发光标记物183
二、发光免疫标记技术184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188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88
第三节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88
三、生物发光免疫分析189
四、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89
五、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89
第四节 免疫传感器190
一、传感器概述190
二、免疫传感器191
第十三章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194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194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94
三、外周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195
二、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离195
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纯化196
五、吞噬细胞的分离199
六、淋巴细胞的保存与活力测定199
第二节 T淋巴细胞的检测200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200
二、T淋巴细胞受体的检测202
三、T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203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检测205
一、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205
二、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205
三、B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206
二、NK细胞活性检测208
一、概述208
第四节 自然杀伤细胞的检测208
第五节 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209
一、粒细胞功能的检测209
二、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210
三、巨噬细胞功能检测的卫生学意义211
第十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213
第一节 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法213
一、生物学测定法213
二、免疫学测定法217
三、分子生物学测定法219
四、重组细胞因子与受体的交联分析220
第三节 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220
六、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220
五、受体cDNA分析220
一、活细胞吸收试验220
三、抗受体McAb法220
二、核素标记重组配体的放射受体分析220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检测技术220
一、生物学测定法221
二、免疫学测定法221
第四节 干扰素的检测222
一、抗病毒试验222
二、MHCⅡ类抗原诱导法222
一、IL-1的检测223
第五节 白细胞介素的检测223
二、IL-2及其受体的检测224
三、IL-3的检测225
四、IL-4的检测226
五、IL-5的检测227
六、IL-6的检测227
七、IL-7的检测227
八、IL-8的检测228
九、IL-9的检测229
十、IL-10的检测229
十一、IL-11的检测229
一、常用检测方法230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方法230
第十五章 免疫球蛋白测定230
二、正常参考值与影响因素231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定量方法学应用与评价231
一、血清Ig定量的意义231
二、尿微量Ig定量的意义233
三、脑脊液微量Ig定量的意义233
四、免疫球蛋白定量方法学评价234
第十六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技术235
第一节 HLA血清学分型法235
一、原理235
三、方法评价236
第二节 HLA细胞学分型法236
二、技术要点236
一、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237
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237
三、方法评价238
第三节 HLA的基因分型技术238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238
二、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239
三、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240
四、单链构象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240
五、基于基因测序的HLA分型241
六、基因芯片241
一、发生机制24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243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及其检验243
二、Ⅰ型超敏反应导致的健康危害245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247
一、发生机制247
二、Ⅱ型超敏反应导致的健康危害247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248
一、发生机制248
二、Ⅲ型超敏反应导致的健康危害249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250
一、发生机制251
二、Ⅳ型超敏反应导致的健康危害251
一、变应原皮肤试验252
第五节 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检测252
二、血清IgE检测254
三、免疫复合物的检测256
第十八章 免疫预防与计划免疫260
第一节 抗感染免疫260
一、抗感染免疫机制260
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特征262
三、抗病毒感染的免疫特征263
四、抗真菌感染的免疫特征265
五、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征265
第二节 免疫预防266
一、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266
二、疫苗的种类与特点268
三、疫苗的基本特征及评价271
四、疫苗的应用271
第三节 计划免疫273
一、计划免疫程序273
二、主要疫苗的免疫学效果275
三、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277
第十九章 动植物病原体的免疫学检验281
第一节 动物性传染病的免疫学检验281
一、口蹄疫281
二、炭疽282
三、鼻疽282
四、禽流感283
五、猪瘟284
六、牛瘟285
七、结节性皮肤病286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免疫学检验287
一、烟草病毒287
二、马铃薯病毒288
三、番茄病毒289
四、水稻病毒289
五、麝香石竹病毒289
第一节 有毒有害物质的免疫学检验291
一、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验的技术要点291
第二十章 健康相关产品的免疫学检验291
二、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测方法292
三、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测的应用293
第二节 化妆品的免疫学检验295
第三节 保健食品免疫学检验和评价296
一、免疫学检验项目296
二、免疫学检验方法297
三、增强免疫力功能结果判定与评价300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301
第一节 概论301
一、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301
二、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302
一、标本留取的质量控制304
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304
三、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304
二、标准品及质控品在免疫学检验中的应用305
三、标准化操作及流程306
四、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及用水307
五、免疫学实验的质量控制308
第三节 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309
一、免疫学检验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309
二、免疫学检验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312
附录314
实验一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314
实验二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319
实验三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321
实验四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22
实验五 免疫印迹技术324
实验六 总补体活性的测定——CH50法328
实验七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330
实验八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33
实验九 免疫金(银)光镜染色试验——红细胞C3b受体免疫金银染色试验335
实验十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37
实验十一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340
实验十二 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半体内法343
实验十三 NK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344
实验十四 抗体生成细胞的检测346
实验十五 动物皮肤变态反应实验348
热门推荐
- 771781.html
- 3636553.html
- 536444.html
- 1212553.html
- 1690866.html
- 2597427.html
- 626135.html
- 1272796.html
- 3250326.html
- 634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9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3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5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0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7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1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5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9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