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
  • 范并思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ISBN:750132441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图书馆学史-研究-世界-20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二、吴建中的一组“对话” (311

目次1

前言1

第一部分 20世纪的西文图书馆学3

第一章 继承与突破(1900-1927)3

第一节 延续19世纪的重要事件与人物5

一、卡内基捐助图书馆6

二、杜威的图书馆理论活动8

三、克特的编目研究11

四、学会协会的发展13

第二节 变革的前奏15

一、克拉克和《图书的管理》16

二、奥特勒和拉封丹的文献研究18

三、布朗的工作20

第三节 美国国会图书馆建设与馆际合作23

一、普特南的贡献23

二、馆际互借的突破25

三、评论27

第二章 理性主义思潮(1928-1944)29

第一节 理性主义: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变革30

一、芝加哥学派30

二、巴特勒及其《图书馆学导论》35

三、阮冈纳赞与图书馆学五定律38

四、评论41

第二节 图书馆学方法论革命42

一、韦普尔斯的研究43

二、伯埃尔森的研究45

三、评论48

第三节 图书分类的理性化发展49

一、分面分类理论50

二、书目分类法52

三、评价54

第三章 图书馆与社会(1945-1965)56

第一节 公共图书馆的新理念58

一、公共图书馆事业新发展58

二、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发展59

三、《公共图书馆宣言》63

四、评论64

第二节 图书馆与社会的理论基础66

一、图书馆社会学67

二、谢拉的社会认识论68

三、评论70

一、合作藏书计划72

第三节 走向宏观研究的应用图书馆学72

二、其他75

三、评论77

第四节 图书馆学裂变与改造78

一、情报学的冲击78

二、评论81

第四章 信息技术的冲击(1965-1989)85

第一节 图书馆自动化87

一、机读目录(MARC)87

二、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90

三、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94

一、教育管理与学历制度的发展96

第二节 图书馆学教育96

二、图书馆学院系改名98

三、图书馆学院系关闭101

第三节 图书馆未来讨论103

一、利克利德和《未来的图书馆》104

二、兰开斯特与他的未来图书馆设想106

三、其他的论点108

第四节 变革前的亮点110

一、公共图书馆收费讨论110

二、图书馆评价113

三、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117

第五章 全方位的变革(1990-2000)121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123

一、《图书馆服务的再设计:宣言》124

二、《走向未来:后工业时代的图书馆情报服务的基础》125

三、《电子图书馆的神话——美国的图书馆事业和社会变化》127

四、克劳福德和戈尔曼与《未来图书馆:梦想、疯狂与现实》128

五、评论131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132

一、数字图书馆研发高潮132

二、重要数字图书馆论著136

三、评论141

第三节 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145

一、文献传递145

二、存取与拥有147

三、书目共同体150

第二部分 20世纪中国的图书馆学159

第六章 嬗变与萌芽(1900-1916)159

第一节 从藏书楼到公书林160

一、徐树兰和古越藏书楼161

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64

三、韦棣华与公书林165

第二节 公共图书馆出现与普及166

一、从藏书楼到图书馆166

二、省级图书馆建设高潮169

三、京师图书馆与图书馆立法172

第三节 图书馆建设重心下移174

一、通俗图书馆175

二、巡行文库和公众阅报所178

第四节 世纪初的图书馆学179

一、传统藏书观念的影响179

二、孙毓修与《图书馆》182

三、图书馆管理185

四、推动图书馆运动的社会活动家187

第七章 新图书馆运动(1917-1936)196

第一节 图书馆学体制的形成197

一、“新图书馆运动”197

二、图书馆学教育的产生202

三、图书馆协会的创建203

四、图书馆学刊物的发展206

第二节 图书馆学理论群体的崛起208

一、沈祖荣209

二、杨昭悊及其《图书馆学》211

三、洪有丰的《图书馆组织与管理》213

四、杜定友的图书馆学思想216

五、其他人物219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特点与亮点221

一、图书馆学的特点222

二、基础理论的创新226

三、应用图书馆学的亮点232

第八章 战乱、重建与动乱(1937-1976)240

第一节 战乱年代的理论241

一、战争期间的理论活动242

二、与战争相关的图书馆学论述245

三、理论图书馆学的萌芽249

第二节 图书馆学重建252

一、《全国图书协调方案》253

二、《什么是图书馆学》及讨论254

三、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257

第三节 动乱中的中国图书馆学260

第九章 新时期的理论变革(1977-1989)264

第一节 理论的起步与理论批评265

一、起步之初的研究265

二、图书馆学研究体制的恢复267

三、对经验图书馆学的批评性反思271

第二节 图书馆学理论建设276

一、杭州会议277

二、“知识交流论”279

三、重要专著281

四、青年理论研讨会286

第三节 新图书馆学理论概述288

一、新图书馆学的理论特点288

二、新图书馆的理论前沿293

第十章 理论现代化(1990-2000)302

第一节 图书馆事业的转折304

一、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304

二、图书馆事业的新时代306

第二节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309

一、“低谷”时期的图书馆学309

三、黄纯元的图书馆学研究313

四、《现代图书馆学理论》314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和文献资源共享316

一、汪冰的《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317

二、CALIS318

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321

四、文献资源共享323

五、评论324

第三部分 课题说明329

第十一章 研究过程、方法与结果329

第一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329

一、搜集与筛选图书馆学重要文献、人物、事件的资料329

二、E-德尔斐法专家调查330

三、资料收集与研究331

一、国外文献333

第二节 调研结果333

二、国内文献335

三、国外人物337

四、国内人物340

五、国外事件343

六、国内事件346

附录1 内容分析信息源350

附录2 内容分析编码表352

附录3 内容分析编码规则353

附录4 统计权重指标与公式357

附录5 E-德尔斐专家测评表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