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时政论坛舆论领袖研究 以强国社区中日论坛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时政论坛舆论领袖研究 以强国社区中日论坛为例
  • 余红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6368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新闻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时政论坛舆论领袖研究 以强国社区中日论坛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研究的缘起1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1

1.1.1 网络论坛的崛起1

1.1.2 网络舆论领袖的研究应运而生4

1.1.3 研究意义5

1.2 国内外关于BBS和网络舆论领袖的研究5

1.2.1 BBS研究综述6

1.2.2 舆论领袖研究综述25

1.2.3 网络舆论领袖研究36

1.3 本书的研究内容、难点和思路44

1.3.1 研究内容的展开44

1.3.2 难点和创新46

1.3.3 基本思路和方法47

第2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筛选49

2.1 关键概念的界定49

2.2 测量50

2.2.1 影响力的测量50

2.2.2 声望的测量52

2.3 数据分析框架53

2.4 抽样和编码53

2.4.1 抽样53

2.4.2 编码59

2.5 计算机辅助数据收集64

2.6 论坛舆论领袖筛选67

2.6.1 筛选方法67

2.6.2 “中日论坛”参与者的描述性分析69

2.6.3 影响力测量效度72

2.6.4 聚类分析结果74

2.6.5 聚类效果评估77

2.7 不同类型论坛ID的形象比较81

本章小结86

第3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更替87

3.1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更替87

3.1.1 论坛7月舆论领袖88

3.1.2 论坛8月舆论领袖90

3.1.3 论坛9月舆论领袖91

3.1.4 论坛10月舆论领袖93

3.1.5 论坛11月舆论领袖94

3.1.6 论坛12月舆论领袖96

3.2 论坛舆论领袖地位稳定性97

3.2.1 稳固型101

3.2.2 稳定型102

3.2.3 动荡型104

3.2.4 流星型106

3.3 谁能成为论坛舆论领袖107

本章小结113

第4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社会网114

4.1 社会网分析方法114

4.2 社会资本测量指标117

4.3 中日论坛各类ID的社会网指标比较120

4.4 社会图和小团体分析125

4.5 争夺“象征资本”的“场域”139

本章小结143

第5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议题框架145

5.1 框架分析概述145

5.2 抽样设计147

5.3 研究类目(变量)149

5.3.1 态度分析149

5.3.2 来源分析149

5.3.3 题材分析150

5.3.4 主角150

5.3.5 主题151

5.4 统计结果及量化分析152

5.4.1 态度分析152

5.4.2 来源分析153

5.4.3 题材分析154

5.4.4 主题分析154

5.4.5 主角分析155

5.4.6 交互分析155

5.4.7 统计分析小结158

5.5 历史不容忘却:惨痛的集体记忆160

本章小结163

第6章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议题相关性研究165

6.1 研究基础165

6.1.1 议程设置理论165

6.1.2 框架理论168

6.1.3 网络论坛与大众媒体议程互动172

6.2 研究设计176

6.2.1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176

6.2.2 样本选取177

6.2.3 分析单位178

6.2.4 分析类目179

6.2.5 数据分析方法184

6.3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的议题框架分析184

6.3.1 信息来源分析184

6.3.2 题材分析185

6.3.3 主题分析186

6.3.4 基调分析188

6.3.5 来源、主题交互分析190

6.3.6 来源、基调交互分析191

6.3.7 主题、基调交互分析191

6.3.8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的议题框架分析小结193

6.4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不同类型ID的议题分析194

6.4.1 信息来源分析194

6.4.2 题材分析195

6.4.3 主题分析197

6.4.4 基调分析198

6.4.5 不同类型ID的议题分析小结199

6.5 《人民日报》和“中日论坛”的框架类型分析200

6.5.1 《人民日报》和“中日论坛”的框架类型比较202

6.5.2 《人民日报》和“中日论坛”不同ID类型的框架类型比较203

6.5.3 《人民日报》和“中日论坛”的框架类型分析小结205

6.6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的议题互动分析205

6.6.1 议题“共鸣”效果之体现209

6.6.2 议题“溢散”效果之体现210

6.6.3 时间差分析211

6.6.4 参与议题互动的ID类别分析212

6.7 研究结论213

6.7.1 主要研究结果213

6.7.2 结语217

本章小结217

第7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论坛行为与原因分析219

7.1 舆论领袖在网络论坛中的行为分析221

7.1.1 舆论领袖论坛行为的性质221

7.1.2 舆论领袖论坛行为的分析224

7.2 舆论领袖在现实社会的素描236

7.2.1 “中日论坛”网友调查的结果描述238

7.2.2 “中日论坛”舆论领袖在现实社会的特征描述243

7.3 网络舆论领袖论坛行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248

7.3.1 网络论坛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并依存于现实社会249

7.3.2 现实社会对舆论领袖论坛行为的具体影响253

7.3.3 现实社会地位与网络论坛地位:地位的不一致性264

本章小结266

附录A “中日论坛”帖子流量267

附录B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268

附录C 直方图277

附录D ID影响力、ID所发主帖数、回帖数、ID被跟帖数、正响应值、负响应值、响应值和认同值的相关系数矩阵280

附录E “中日论坛”部分ID相关信息281

附录F 派系图282

附录G 不同类型ID社交网络差异的方差分析284

附录H 7.7日“中日论坛”发帖285

附录I 调查问卷288

参考文献292

后记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