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保护生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保护生物学
  • 贾竞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2701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生物多样性-保护-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保护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2

第一章 保护生物学及其发展2

第一节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征2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2

1.保护生物学一词的由来2

2.保护生物学诞生的标志2

3.保护生物学的学科主线3

二、学科目标与特征3

1.特殊的研究目标3

2.特别的研究方式4

3.特定的学科特征4

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1.主干学科的支撑5

2.外围学科的注入7

3.综合的学科平台8

第二节 保护生物学的诞生背景8

一、自然保护意识与理念9

1.人类的早期观念9

2.思想意识的转变10

3.思想观念的升华13

二、自然保护运动及发展14

1.美国早期的自然保护运动14

2.世界范围的自然保护运动16

3.深层次的环境问题及挑战19

三、学科诞生过程及载体21

1.第一次国际会议21

2.保护生物学学会22

3.保护生物学杂志23

第三节 保护生物学现状与发展24

一、理论研究与方法24

1.学科的基础研究24

2.研究内容的转变25

3.研究与思维方法27

二、保护实践与行动28

1.推进保护行动28

2.贴近现实生活29

3.促进环境教育30

三、未来发展与趋势31

1.理顺学科的各种关系31

2.突出自己的科学价值32

3.不断把理论推向实践33

思考题34

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测定35

第一节 遗传多样性及其测定35

一、遗传多样性的概念35

1.生物多样性35

2.遗传多样性36

3.产生的途径37

二、遗传多样性的表达39

1.分子水平上的表达39

2.个体水平上的表达39

3.群体水平上的表达40

三、遗传多样性的测定41

1.表型性状分析41

2.细胞水平分析41

3.分子水平分析42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定44

一、物种多样性的概念44

1.定义及含义44

2.衡量的指标45

3.动植物区系46

二、物种多样性的表达46

1.地球上的物种数量47

2.物种的分布与格局48

3.物种分布地区差异49

三、物种多样性的测定50

1.直接测定50

2.间接测定51

3.化石测定53

第三节 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测定54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54

1.定义及含义54

2.影响的因素55

3.变化与维持55

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表达56

1.生态系统的划分56

2.主要的生境类型57

3.生态系统的服务59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定59

1.对生态系统的评估59

2.对服务功能的测量61

3.对未来趋势的分析63

思考题65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66

第一节 理论与方法66

一、价值类型及划分66

1.考察的路径66

2.理论的发展67

3.价值的类型69

二、价值评估的方法71

1.货币估价71

2.支付意愿72

3.环境评估73

三、价值评估的应用73

1.遗传层次上的应用73

2.物种层次上的应用74

3.对生态系统的应用74

第二节 可使用价值75

一、直接使用价值75

1.消耗性自用价值75

2.消耗性生产价值76

3.娱乐和文化价值76

二、间接使用价值78

1.保障人类的福利79

2.物种的生态价值81

3.绿色GDP的核算82

三、科学选择价值83

1.潜在的价值83

2.借鉴的价值84

3.准选择价值84

第三节 非使用价值85

一、价值类型与含义85

1.物种的存在价值85

2.地球的整体价值86

3.地球的承载能力87

二、人类的生态足迹87

1.生态足迹测算87

2.全球生态足迹91

3.国家之间差异92

三、人类的伦理约束94

1.道德延伸94

2.环境伦理95

3.深层生态96

思考题97

第二篇 生物多样性的兴衰与演变100

第四章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积累100

第一节 遗传多样性的由来100

一、生命的起源100

1.生命的宇宙起源100

2.生命的地球起源101

3.生命多空间起源102

二、细胞的形成103

1.细胞萌芽103

2.原核细胞104

3.真核细胞105

三、基因的形成106

1.早期的遗传物质106

2.遗传密码及演变106

3.遗传基因的组建108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的兴起109

一、物种的概念109

1.早期的物种概念109

2.现代的物种概念111

3.物种的基本特征112

二、物种的形成113

1.异域形成物种113

2.同域形成物种114

3.杂交形成物种115

三、物种的发展115

1.物种的维持115

2.物种的巩固117

3.物种多样化118

第三节 地球生物圈的形成119

一、物理环境的形成120

1.土地的生成120

2.水圈的形成122

3.大气的形成123

二、生物群落的构建125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25

2.生物对环境的塑造127

3.群落食物网的形成127

三、生态系统的成熟128

1.地球的抗熵机制129

2.生物学抗熵手段130

3.生物多样性积累131

思考题132

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的波动与更迭133

第一节 遗传多样性的演变133

一、基因结构的改变133

1.基因的重复133

2.非编码序列134

3.超常的变化135

二、遗传组成的改变136

1.组成复杂化136

2.发展分支化137

3.遗传保守化138

三、个体和种群变化139

1.形态特征的变化139

2.行为特征的变化139

3.种群的遗传变化141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的更替142

一、寒武纪时期的生物类群142

1.埃迪卡拉生物群142

2.矿化小壳动物群144

3.寒武纪生物类群144

二、寒武纪后的古生代类群146

1.奥陶纪的生物类群146

2.志留-泥盆生物类群147

3.石炭-二叠生物类群148

三、中生代以后的生物类群149

1.三叠纪的生物类群150

2.侏罗-白垩生物类群151

3.新生代的生物类群152

第三节 地球生物圈的演变154

一、物理环境的变迁154

1.土地的变迁154

2.水域的变迁155

3.大气的变迁156

二、生物成员的更迭157

1.波动与灭绝158

2.植物的更迭159

3.动物的更迭160

三、生态系统的调整162

1.脉冲式波动162

2.结构性调整163

3.系统的转换164

思考题165

第六章 人类的诞生及早期的影响166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166

一、低等的灵长动物166

1.灵长类起源166

2.灵长类分化168

3.低等灵长类168

二、高等的灵长动物169

1.高等灵长动物起源169

2.真猴的起源与发展170

3.猿类的起源与发展171

三、人科的早期猿类172

1.人科中的古猿172

2.人族中的先驱173

3.人族中的南猿174

第二节 人类的分化175

一、分化的机制175

1.撒哈拉泵机理175

2.非洲单源分化176

3.世界多源分化177

二、早期的人类178

1.非洲的原始人178

2.扩散的直立人179

3.衍生的原始人180

三、晚期的人类180

1.尼安德特人181

2.早期的智人182

3.现代的智人182

第三节 先人的影响183

一、先人的扩散184

1.在非洲大陆的扩散184

2.在欧亚大陆的扩散184

3.在其他地区的扩散186

二、先人的智慧186

1.生理的改变186

2.工具的发明187

3.社会的形成189

三、先人与自然191

1.转变生活方式191

2.使用和驾驭火193

3.冲击其他物种193

思考题196

第三篇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保护198

第七章 遗传多样性丧失与保护198

第一节 物种的遗传障碍198

一、基因层次的遗传障碍198

1.物种的遗传负担198

2.基因的表达障碍199

3.近交与远交衰退200

二、种群层次的遗传障碍200

1.种群间的遗传差异201

2.个体间的遗传差异202

3.小种群的遗传障碍203

三、岛屿物种与异质种群205

1.岛屿物种及特征205

2.异质种群及特征206

3.异质种群的命运208

第二节 人为的遗传丧失210

一、遗传构成的人为改变210

1.干扰自然种群210

2.驯化改良物种211

3.监禁野生动物212

二、监禁个体的人为后果213

1.繁殖障碍213

2.异常行为214

3.遗传衰退215

三、基因的人为修饰改造217

1.遗传工程与转基因217

2.转基因的潜在风险218

3.转基因产品的限制218

第三节 遗传多样性保护219

一、种群的遗传管理219

1.自然大种群219

2.自然小种群221

3.监禁小种群222

二、物种的迁地保护224

1.迁地保护流程224

2.迁地保护场所225

3.迁地保护物种226

三、迁地保护的方法227

1.野外移出和保存227

2.动植物人工繁育228

3.物种的重新引入229

思考题231

第八章 物种多样性丧失与保护232

第一节 物种的生存危机232

一、物种受威胁类型232

1.IUCN的物种评估232

2.IUCN的评估规则233

3.IUCN的等级标准234

二、物种的现代灭绝236

1.现代灭绝的特征236

2.物种灭绝的现状237

3.物种灭绝的趋势238

三、现代物种的衰落240

1.受威胁状况240

2.地区间差异242

3.受威胁趋势243

第二节 人类的直接威胁245

一、对地球的挤占246

1.扩张生存空间246

2.掠用矿物能源246

3.铺设道路管线247

二、对物种的伤害248

1.索取野生资源248

2.侵扰其他物种250

3.修饰改造自然250

三、对生境的改变250

1.扰乱种间关系251

2.污染自然生境252

3.引发自然灾变252

第三节 物种多样性保护253

一、需要采取的行动254

1.生境保护与管理254

2.物种保护与管理254

3.宣传教育与管理255

二、需要开展的研究255

1.研究类别的划分255

2.种群术语的界定256

3.生境术语的界定257

三、需要回答的问题257

1.种群生存力分析257

2.可持续收获资源258

3.使用代表性物种261

思考题263

第九章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264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变化264

一、系统结构的改变264

1.林地生态系统264

2.旱地生态系统265

3.水域生态系统266

二、服务功能的削弱268

1.供给服务的转型268

2.调节服务的减弱269

3.总体弱化的趋势269

三、自然生境的改变270

1.生境的丧失270

2.生境的破碎272

3.破碎的后果273

第二节 人为的驱动因素274

一、直接驱动力274

1.环境的陡变274

2.过量的输出275

3.异常的输入275

二、间接驱动力276

1.人口的增加277

2.经济的增长277

3.社会性活动278

三、驱动力变化278

1.人类的需求278

2.驱动相关性279

3.驱动的趋势280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保护281

一、策略性措施281

1.改变管理方式281

2.调整发展对策282

3.选设关键地区283

二、尝试性方法284

1.景观动态的保护284

2.综合途径的保护286

3.生态系统的恢复287

三、自然保护区288

1.保护区的划定288

2.保护区的设计290

3.保护区的管理291

思考题291

索引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