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原本大学微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原本大学微言
  • 南怀瑾著述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3154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儒家;《大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原本大学微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1

前言1

导读1

第一篇开宗明义1

一、原本《大学》的原貌2

二、从教授来访说起6

自幼诵读益处多6

但开风气不为师7

三、沉冤莫白的“四书”9

被误用于考取功名9

变本加厉的新八股10

四、书生大半出农村11

传统的农村生活11

农村自动自发的教育12

五、启蒙教育的审思14

一夜发白《千字文》14

先学做人,再谈政治15

六、乌鸦式的读书法17

但求能够写信记账17

学童“齐放好喉咙”19

七、先摆几个方块阵20

“道”字的五个内涵21

“德”字的内涵22

“天”字的五个内涵23

八、大人之学的探讨25

怎样才算是“大人”?26

《乾卦·文言》新解26

还它的本来面目28

九、中原文化的精品30

北方与南方的文学风格30

《大学》首文竟可以治病!31

十、《大学》修养的次第33

四纲、七证、八目34

自立立人而达于至善35

自觉觉他而觉行圆满36

十一、朱晦翁昧改《大学》38

“亲民”改作“新民”!39

擅自改编《大学》次序39

一字之差的故事40

十二、“明明德”要“明”什么?42

宋儒理学兴起的背景42

朱子“虚灵不昧”说的探究43

第二篇七证的修养功夫47

十三、千古难明唯自“知”48

谢谢你没有说破49

“浑沌”竟不得好报!50

十四、沿流不“止”问如何52

“知”与“止”的互动关系52

吹毛用了急须磨54

十五、实在难能说一“定”56

“止”与“定”的因果关系56

九次第定的修证功夫58

“觉”与“观”的四个层次59

十六、宁“静”致远究如何62

重点在“淡泊”上62

“动”与“静”的现象63

形而上之道的“静”65

千斤之重的“能”字66

十七、无处将心为汝“安”67

须先做到身心“轻安”67

彻底“安心”的故事68

十八、众里寻他千百“度”70

“虑”及“思”“想”的意义70

“虑而得”的道理71

第三篇 内明之学73

十九、万古帝王师之学74

曾子“内圣外王”的大手笔74

庄子所见略同76

“圣王”须德术兼备77

二十、知所先后的知性78

胎儿是否有“知”?79

王阳明如何“致知”?80

明辨“能知”与“所知”81

“生而神灵”参《内经》82

二一、致知与格物84

从“知人”到“知物”之性84

《易经·系传》可旁通86

穷理尽性,以济天下88

二二、智知万物自知难89

看万物如何分类90

仁民爱物天下平91

二三、物欲催人肯自怜93

反观人类发展史93

东西方分野的关键94

追逐消费的危机95

二四、身心情智与物化97

人身只有使用权97

从《内经》看修身的内涵99

心物一元防“物化”100

二五、诚意正心修身与知至102

从“性”到“性理”之学102

自性如何“止于至善”?103

由“意”衍生的各种心态105

心、意、识(知性)的差别106

从人身生命的形成说起109

行为大半受情绪影响109

二六、尧舜不来周孔远112

尧舜周公的好榜样112

孔子重视仁民爱物而尊王113

第四篇外用之学115

二七、三代以后的帝王与平民116

“齐家”的妇女真伟大116

帝王家庭问题多117

管仲与齐桓公的精彩对话118

二八、帝王样板齐桓公123

真正的政治家是什么?123

齐桓公是什么样的人物?125

管仲怎么报答鲍叔牙?126

今天还须向管仲借镜127

二九、身世堪怜一霸君129

一统中国的历史背景129

吕不韦的“奇货”投资计划130

秦始皇从整顿宫闱着手135

秦始皇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137

秦始皇的一封亲笔信138

灭六国者,六国也140

三十、秦始皇治国之道评议142

奉行秦孝公以来的法治142

焚书坑儒事件的真相143

郡县为中央的“分公司”145

张良一席关键性的盘算147

三一、历代帝王修身齐家有几人?149

“修身”从自我批评做起149

大舜孝感天地平天下150

三二、刘邦打天下而不能“齐家”152

从刘邦的“龙颜”说起153

“豁达”背后的身世和性格154

“骄纵”的吕后实在不简单155

史书给刘邦的短评157

刘邦与吕后之间的钩心斗角158

为刘汉后代的悲剧奏了序曲160

三三、慈惠爱人的汉文帝162

得力于母亲的教诲162

两封信就化解了两场兵灾164

贾谊堪问唯鬼神165

汉武帝、元帝文化政策的流弊166

第五篇内外兼修之道169

三四、从自净其“意”做起170

原本《大学》自释“诚意”的八正知171

自欺、欺人、被人欺三部曲173

“慎独”要慎什么样的“独”?176

“诚于中,形于外”的深远道理178

学养须从日常行事中过来180

总结历史人物经验在“自明”182

君子为什么“无所不用其极”?185

“诚意”在外用上也须“知止”187

三五、修身与正心189

人身难得要珍惜190

“心”能转“身”的道理192

管子有关身心的学说194

庄子特别为残障者加油!196

中印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197

修身的重点在正其心201

三六、中国文化传统的“家”203

祠堂曾是社会安定的基石203

“社会福利”工作由来已久206

从“张公百忍”的故事说起207

尧可不愿多子多孙哪!211

三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13

修身齐家的五个心理问题213

由“亲爱”而产生心理偏差的故事214

由“贱恶”而产生心理偏差的故事217

从“畏敬”鬼神说到近代“人造神”220

从史实中领悟“畏敬”的正反道理224

从史实中体会“哀矜”的正反作用227

从史实中了解“敖惰”的心理背景233

给自己、父母、领导人的启示240

第六篇齐家治国245

三八、从治国必齐其家说起246

中国上古社会以“礼治”为主247

谈“民主”要从自己身上做起248

三九、周室治国齐家的故事251

“三太”的母仪253

太伯推位让国的遗风254

周末第一文化大使——季札255

孝、弟、慈的道理257

推位让国与统一江山259

四十、治国当家的原则262

自知与知人262

出使西藏的禅宗大师265

从清朝得到的历史教训267

四一、法治与治法272

为什么“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272

制定法令的基本原则276

多做好事才是真修行、真学问279

四二、先看《诗经》怎么说282

“宜室宜家”的深意283

温柔敦厚的诗教284

四三、炼石补天靠母性286

从“只知有母”到“女主内”的演变286

“三从四德”的时代意义290

四四、治国齐家须女宝293

从“妇德”到“母仪天下”293

“为政”不等于“政治”296

第七篇治国平天下299

四五、人世难能天下平300

先了解“天下”的原义302

什么叫“絜矩之道”?303

四六、天秤不自作低昂307

当政者“不中不正”的后果307

先“立德”才能得民心309

当政者特别要注意一言一行311

“财”“货”的原义314

刘邦、李渊、朱元璋的老实话315

四七、上台容易下台难318

阿斗与孙皓的对比319

刘毅的大胆直言321

四八、魏晋南北朝的时代324

要了解当时的三个关键问题324

“胡”“华”民族的混合329

胡汉文化的另一面331

石勒与佛图澄的故事332

苻坚见不到鸠摩罗什335

儒家沉寂、佛家昌盛的时代338

四九、南朝权位戏连场340

刘准、萧衍、萧绎、陈叔宝的故事340

杨坚、杨广父子的故事343

谁能逃避无形的因果定律?346

五十、所治在法,能治在人348

曾子从《秦誓》上发挥349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351

“蹇叔哭师”的故事354

由余论文化与文明之辨356

怎样对待邻国的圣人358

从三方面来看秦穆公360

五一、义利之辨的财经学说364

民富即国富,国富则民强365

注重财政的名相、名臣368

曾子处义利之间的故事369

如果孔门弟子少了子贡,行吗?371

《货殖列传》的妙论卓见372

第八篇儒学演化与国家发展377

五二、宋儒程明道《定性书》点滴378

从佛教传入到理学的兴起378

康熙善学《定性书》380

五三、“四书”“五经”和中国文化384

五经博士的开始386

玄学和玄谈的时代387

唐代文艺辉煌的风韵388

儒佛道与唐代文化389

百丈禅师与吕纯阳的深远影响391

《原道》与《复性书》的出现392

五四、儒家经学与李唐五代395

五代是第二次南北朝的开始397

李嗣源的向天祷祝399

五五、两宋守文弱主的由来403

杜太后“母仪可风”404

“烛影斧声”的疑案406

宋真宗神道设教的愚民政策407

五六、宋初文运和宋儒理学411

文运鼎盛的前因412

钱若水一番有骨气的话414

范仲淹是真正的儒宗儒行416

栽培宋初一代大儒419

北宋后期儒林道学的现象422

苏东坡对神宗的建议424

五七、南宋王朝和四书章句428

宋高宗两道互相矛盾的诏书429

评朱子所谓“帝王之学”431

主张学以致用的名儒433

五八、蒙古西征与西方人的误解436

成吉思汗为何西征?437

以藏密为主之下的儒家440

五九、明清的科举与宋儒的理学443

为朱元璋做个心理分析443

科举取士的利弊445

阳明学说的兴起448

总结明朝的政治文化450

六十、外示儒学内用佛老的清朝453

清取天下几异数456

勤于治学的康熙459

中国之患重在边防461

六一、从雍正说到乾隆466

昼夜勤劳“办事定”467

雍正如何“平天下”469

大禅师整顿佛教473

定鼎守成一奇才477

十全老人的乾隆480

第九篇西方文化与中国483

六二、鸟瞰西方文化的演变484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486

清初以来西方国家的重大变革489

美国文化与美式霸主498

六三、反思检讨三大问题503

一、有关国际形势问题503

二、西方的文化和文明504

三、有关人文文化与政治社会505

六四、结语:中国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509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5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