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献语言的解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安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23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汉语-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献语言的解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语言的符号和意义1
一 语言是什么1
(一)语言和言语1
(二)语言的系统3
(三)言语的理解6
二 观念中的概念和意义8
(一)观念和概念8
(二)意义的心理模式12
(三)观念中的意义14
三 语义和逻辑23
(一)语义23
(二)语义逻辑26
(三)语法逻辑30
第二章 语言的系统和变化35
一 语言的系统和类型35
(一)语言系统的存在方式35
(二)语言的类型36
(三)结构的描述39
(四)语言的游戏规则41
二 语音的历史演变42
(一)语音的对应关系42
(二)语音系统的演变44
(三)不同层次的演变46
三 语法的历史演变49
(一)形态和词法49
(二)语法的演变52
(三)系统的复杂关系60
四 词的研究62
(一)观念和词62
(二)借词64
(三)底层词68
五 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接触关系70
(一)语言成分的同源对应关系70
(二)语言的不同历史阶段75
(三)语言的接触和符号的转换77
(四)语言演变的动因81
六 语言史的研究83
(一)语言类型的历史演变83
(二)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史88
(三)系统的重建90
第三章 文字的表达96
一 文字符号的作用96
(一)文字的来历和功能96
(二)文字的符号、概念和意义101
(三)文字符号的系统105
(四)传承和演变107
二 汉字的沿革和变化109
(一)汉字的沿革109
(二)汉语的变化引起的汉字变化112
(三)假借和异文117
(四)异读和又音121
三 汉语文献符号考察123
(一)释读的模式123
(二)古今不同方言的文字表达129
(三)汉字音形义的考证130
第四章 书面语136
一 书面语和口语136
(一)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分136
(二)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138
(三)权威方言和书面语144
二 书面语和方言146
(一)书面语的特点146
(二)书面语的方言成分149
(三)方言的书面语154
三 口语、书面语及其研究的模式155
(一)口语和白话155
(二)白话和文言157
(三)口语、白话和文言的历史关系159
(四)书面语变化的模式160
第五章 文本的构成172
一 文本的结构和研究172
(一)文本研究的模式172
(二)文体175
(三)文本的符号链178
二 文本的相关因素180
(一)文本的文化背景180
(二)社会文化和文本事件的语境184
(三)真实文本和伪书188
三 文本的意义190
(一)文本的主题和内容191
(二)语义的性质、生成和选择193
(三)心理空间中的角色和场景196
第六章 文本的解释200
一 文本的结构和解释200
(一)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关系200
(二)语境和标记202
(三)释读的界面和解释205
(四)文本的初始意义和文献的变更210
二 文献语言的比较213
(一)文献语言的归属213
(二)文献语言的历史特征217
(三)符号的归属和意义的解释220
三 文本构成的分析224
(一)文体分析224
(二)文本来源的研究227
(三)结构分析228
(四)表达层次的分析229
四 文献文本的释读232
(一)符号编码和释读232
(二)文献中的方言和异语237
(三)语言符号的解释238
五 文献文本的考证248
(一)关于《尚书》248
(二)关于《周易》250
(三)关于《左传》254
(四)关于《礼记》256
(五)关于《史记》257
第七章 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259
一 口语史和书面语史的区分259
(一)口语史的研究259
(二)书面语史的研究265
二 汉语口语史276
(一)汉语的源头276
(二)商周时期的汉语280
(三)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汉语285
(四)南北朝时期的汉语293
(五)隋唐五代的汉语294
(六)宋元时期的汉语298
(七)明清时期的汉语301
(八)现代汉语诸方言302
三 白话的传承304
(一)汉代和汉代以前的白话304
(二)六朝隋唐的白话310
(三)宋和宋以后的白话317
四 文言的传承327
(一)商周正式场合的书面语327
(二)春秋战国和汉代正式场合的书面语331
(三)六朝隋唐的文言335
(四)宋和宋以后的文言339
主要参考书目345
附录Ⅰ 《禹贡》之误348
附录Ⅱ 《尚书》文本的历史特点356
热门推荐
- 1489988.html
- 88739.html
- 245633.html
- 122151.html
- 1653056.html
- 2140137.html
- 2182964.html
- 1268088.html
- 2804773.html
- 935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2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4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83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4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2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3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