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育辩证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德育辩证论
  • 竭长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331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德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育辩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转换德育理论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1

第一章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来源与理论实质4

一 反思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来源”4

(一)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及其唯心主义本性4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的功绩与局限14

二 “本体”与唯物辩证法23

(一)简论中、西、马哲学中的“本体”问题23

(二)“现实事物”:唯物辩证法的本体35

三 事物发展的逻辑——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实质43

(一)事物的发展是事物“自生的发展”43

(二)事物的发展与人的目的的统一48

(三)事物的发展与对事物的认识的统一57

(四)事物的发展与人的改造活动的统一63

第二章 作为思维方式的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70

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70

二 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81

(一)发展的思想83

(二)联系的思想84

(三)转化的思想87

(四)过程的思想89

三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91

(一)两种意义上的形而上学91

(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94

(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适用范围98

第三章 超越对德育对象的几种非辩证的理解方式102

一 德育对象的存在就是德育对象的现实生活过程102

(一)“现实的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102

(二)用“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把握德育对象的存在104

二 超越对德育对象的存在的人本化理解112

(一)反思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维112

(二)人本主义思维与德育对象的存在的二元分裂119

三 超越对德育对象的主体性的抽象化理解124

(一)关于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的前提性思考124

(二)反思“人→主体性→德育对象的主体性”模式130

四 超越对德育对象的生成性的直观化理解136

(一)德育过程中的“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的背反136

(二)德育对象的生成性的历史生成14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对德育发展的理解149

一 反思“德育发展”问题149

(一)关于“德育发展”问题的当代探讨149

(二)“德育发展”与“德育目的”152

二 关于德育发展逻辑的辩证思考158

(一)德育发展的本体是德育对象158

(二)德育发展是德育理想与德育现实的统一162

(三)德育发展是认识德育对象与改造德育对象的统一166

(四)德育发展是一个“内在超越”过程173

第五章 本质主义思维与“德育学的形而上学”183

一 简论本质主义与本质主义思维183

(一)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思维情结183

(二)反本质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187

(三)本质主义思维、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理论抽象化的三位一体190

二 当代德育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思维197

(一)德育学是以把握德育规律为目标的系统化德育理论研究197

(二)反思“原理型德育学”中的本质主义思维200

(三)反思“范畴型德育学”中的本质主义思维208

三 德育学研究与德育中的“特殊规律”215

(一)两种不同的规律观: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215

(二)“特殊规律”观的方法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219

(三)德育学研究中的历史分析法与“历史主义德育学”的建构222

四 马克思的“人的科学”对德育学研究的启示232

(一)马克思的“人的科学”的提出232

(二)“人的科学”的历史性与实证性235

(三)呼唤作为“人的科学”的德育学241

结语 在德育“旧世界”中发现德育“新世界”244

参考文献252

后记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