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集团内部控制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保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8223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企业集团-企业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集团内部控制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论3
第1章 集团内部控制的探索价值3
1.1 本书的目标定位5
1.2 集团内部控制研究价值6
1.2.1 理论意义8
1.2.2 现实意义8
1.3 集团内部控制研究方法9
1.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9
1.3.2 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方法9
1.3.3 比较与案例相统一的方法10
1.3.4 归纳与演绎相统筹的方法11
1.3.5 文献追踪与评述的方法12
1.3.6 实地访谈与评估的方法14
第2章 集团内部控制的研究基础16
2.1 集团“大行其道”:基于市场驱动力视角的分析17
2.1.1 基于提升财务收益的现实需求18
2.1.2 基于完善产业链条的纵向需求18
2.1.3 基于多元结构扩张的横向需求19
2.2 集团“成长基调”: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20
2.2.1 中国集团的初始创建21
2.2.2 中国集团的试点发展21
2.2.3 中国集团的规范发展22
2.2.4 中国集团的做强做大23
2.3 集团“群体构成”:基于产权性质视角的分析24
2.3.1 国有控股集团的发展态势24
2.3.2 民营控股集团的发展态势26
第二篇 史论31
第3章 中国集团内部控制的理论探索31
3.1 内部控制的产生与演进33
3.1.1 内部控制的产生和演进轨迹33
3.1.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37
3.2 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38
3.2.1 侧重于概念辨析和界定的视角38
3.2.2 侧重于内控执行和应用的视角40
3.2.3 侧重于内控相关性延伸的视角43
3.2.4 针对集团内部控制的研究视角45
第4章 中国集团内部控制的实践探索49
4.1 国内集团内部控制的现行法规51
4.1.1 会计法51
4.1.2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51
4.1.3 公司法52
4.1.4 证券法52
4.1.5 深沪证交所上市公司内控指引52
4.1.6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53
4.2 国内集团内部控制的实务进展53
4.2.1 对子公司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模式54
4.2.2 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手段56
4.3 国内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64
4.3.1 控制模式摇摆度高、适应性差64
4.3.2 控制措施针对性弱、有效性差65
4.3.3 控制体系联动性淡、治理性差66
第5章 国际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69
5.1 国际内部控制的理论探索71
5.1.1 基于内控与查错防弊的视角71
5.1.2 基于内控记录和了解的视角71
5.1.3 基于内控之效果评价的视角73
5.1.4 基于内控与两个测试的视角74
5.1.5 基于内控实施和披露的视角74
5.2 国外集团控制的思想演变76
5.2.1 母公司职能之控制思想76
5.2.2 子公司业务之控制思想78
5.2.3 集团母合优势控制思想79
5.3 国外集团控制的机制形成81
5.3.1 企业治理结构81
5.3.2 企业发展战略82
5.3.3 企业组织结构83
5.4 国外集团控制的主要模式85
5.4.1 基于全球化发展的英美控制模式85
5.4.2 基于精益生产的日本控制模式85
5.4.3 基于官僚制度的德国控制模式86
5.5 国际内部控制主要流派87
5.5.1 值得关注的国际流派87
5.5.2 主要流派的比较分析93
第三篇 本论97
第6章 内部控制理论框架打造97
6.1 美国内部控制框架99
6.1.1 美国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解读100
6.1.2 美国内部控制框架的价值感悟105
6.2 中国内部控制现状107
6.2.1 控制环境要素的对比107
6.2.2 风险评估要素的对比108
6.2.3 控制活动要素的对比109
6.2.4 信息沟通与反馈的对比109
6.2.5 监管要素的对比110
6.3 国际框架对我们的初步启示112
6.3.1 从优化控制环境出发,匹配好内部控制与集团管理的关系112
6.3.2 从细化市场应对出发,匹配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113
6.3.3 从强化资本监管出发,匹配好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113
6.4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背景114
6.4.1 经济健康前行的客观要求114
6.4.2 内部控制规范的形成原则115
6.5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体系框架117
6.5.1 内部环境119
6.5.2 风险评估119
6.5.3 控制活动120
6.5.4 信息与沟通122
6.5.5 内部监督122
第7章 集团内部控制能力本源124
7.1 内部控制的能力内化126
7.1.1 内部控制的内化力量:机制的神奇126
7.1.2 内部控制的内化力量:三制的协同128
7.1.3 内部控制的内化力量:文化的凝聚131
7.2 内部控制的能力造就134
7.2.1 内部控制的能力结构134
7.2.2 内部控制的能力衍生136
7.2.3 内部控制的能力提升138
第四篇 术论143
第8章 集团本级控制:重在化解“灯下黑”143
8.1 集团本级控制环境145
8.1.1 公司治理结构145
8.1.2 经营决策机制148
8.1.3 人事管理机制149
8.2 集团本级风险评估149
8.2.1 集团本级目标定位150
8.2.2 集团本级风险识别151
8.2.3 集团本级风险处理151
8.2.4 集团本级风险监控152
8.2.5 集团本级风险收集与汇报152
8.3 集团本级控制活动152
8.3.1 财务管理体制153
8.3.2 财务监督体制153
8.3.3 财务处理系统154
8.3.4 财务信息报告154
8.3.5 会计基础管理154
第9章 集团对下控制:管控思维层级化156
9.1 对下控制目标及风险识别158
9.1.1 对下控制的层级目标158
9.1.2 对下控制的风险识别158
9.2 对下管控模式及其选择159
9.2.1 对下管控基本模式160
9.2.2 管控模式选择标杆161
9.3 集团内部控制策略166
9.3.1 优化导向型组织结构167
9.3.2 整合效能导向型组织168
9.3.3 多层组织匹配的定位169
9.4 集团内部控制技术170
9.4.1 特定资产控制力配置172
9.4.2 特别开支控制权配置175
9.4.3 特种项目控制权配置177
9.4.4 理财活动控制权配置179
第10章 集团对下控制:管制系统组织化181
10.1 多主线组织控制体系183
10.1.1 对下控制的组织系统183
10.1.2 对下控制的高管委派186
10.1.3 委派高管的考核管理188
10.2 多侧面财务控制体系190
10.2.1 财务人员控制系统190
10.2.2 财务制度控制系统191
10.2.3 财务目标控制系统191
10.2.4 财务信息控制系统194
10.3 多层次业务控制要点195
10.3.1 集权模式的业务管控要点195
10.3.2 分权模式的业务管控要点199
10.4 多视角企业绩效控制201
10.4.1 为什么需要企业绩效控制201
10.4.2 基于保值增值的绩效控制203
10.4.3 基于BSC的绩效控制205
10.4.4 基于EVA的绩效控制208
10.4.5 基于KPI的绩效控制214
第11章 集团对下控制:资金管理集中化217
11.1 集团资金控制的内存驱动218
11.1.1 聚沙成塔的积聚效应219
11.1.2 收拢五指的拳头效应220
11.1.3 体内循环的速度效应220
11.1.4 全面监控的经济效应221
1 1.2 集团资金控制的基本原则221
11.2.1 以合法管理与效益诉求为原则222
11.2.2 以集中资源与协同管理为原则222
11.2.3 以注重时机与权变为原则222
11.2.4 以整体效益为最高原则223
11.3 资金控制模式的集中选择223
11.3.1 内部银行模式224
11.3.2 报账中心模式224
11.3.3 结算中心模式225
11.3.4 财务公司模式225
11.3.5 “现金池”模式227
11.4 面向集权型管控的集团资金控制体系构建228
11.4.1 资金控制体系的三层统筹228
11.4.2 资金控制体系的科学构建229
11.5 面向分权型管控的资金控制体系构建229
11.5.1 分权型管控模式下对子公司资金控制的基本特征229
11.5.2 分权型管控模式下对子公司资金控制的主要方法230
第12章 集团对下控制:预算控制全程化232
12.1 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定位234
1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234
1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235
12.2 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效能236
12.2.1 预算控制的效能保证236
12.2.2 全面预算的控制信念237
12.2.3 预算控制与战略规划238
12.3 全面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238
12.3.1 全面预算体系的三大支柱238
12.3.2 预算管理体系的两大核心239
12.3.3 全面预算控制的组织架构239
12.3.4 集团全面预算控制的流程240
12.4 预算编制的双向运作模式241
12.4.1 由上至下的预算编制241
12.4.2 由下而上的预算编制242
12.5 全面预算控制的难点分析243
12.5.1 全线跟踪控制243
12.5.2 偏差分析控制244
第13章 集团对下控制:投资、筹资规范化246
13.1 投资控制的技术248
13.1.1 集团投资控制的背景248
13.1.2 集团投资权限的配置250
13.1.3 集团投资控制的督导252
13.1.4 集权型管控框架下的投资管控措施257
13.1.5 分权型管控框架下的投资控制措施260
13.2 筹资控制的技术261
13.2.1 集团筹资控制的背景261
13.2.2 集团筹资权限的配置262
13.2.3 集权型管控框架下的筹资控制措施265
13.2.4 分权型管控框架下的筹资控制措施267
第14章 集团对下控制:风险管理效能化271
14.1 集团发展中的现实风险273
14.1.1 现实风险衍生区域273
14.1.2 财务风险基本表现274
14.1.3 财务风险管理程序274
14.1.4 财务风险管理策略275
14.1.5 财务风险管理措施278
14.1.6 主要风险规避方法280
14.2 集团危机预警的信号测试281
14.2.1 单项财务指标的危机信号281
14.2.2 综合财务指标的危机信号283
14.2.3 非财务视角下的危机信号284
14.3 集团危机应对策略的分析285
14.3.1 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预防性应对策略285
14.3.2 常规集团管理中的倾向性应对策略286
14.3.3 集团差异管控下的针对性应对策略287
第15章 集团对下控制:内部审计持续化289
15.1 集团统一组织内部审计291
15.1.1 集团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291
15.1.2 点面结合的内审推进策略292
15.1.3 构建有效的审计稽核体系294
15.2 集团统一委托外部审计299
15.2.1 审计质量现存缺陷的诱因299
15.2.2 集团统一履行审计委托权301
主要参考文献304
后记308
热门推荐
- 3533222.html
- 3442812.html
- 319824.html
- 2787340.html
- 3814894.html
- 1993477.html
- 2694110.html
- 484013.html
- 2886981.html
- 31411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6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8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94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0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6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7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8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1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