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2卷
  • 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3559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武汉市-地方志-1980~200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二篇 经济体制改革2

第一章 改革总况2

第一节 改革历程2

第二节 改革内容3

第三节 改革成效5

第二章 综合改革试点7

第一节 综合改革试点措施和内容7

第二节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13

第三章 企业制度改革17

第一节 领导体制改革17

第二节 经营机制改革17

第三节 劳动与分配制度改革20

第四节 企业兼并破产制度改革22

第五节 产权制度改革25

第六节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27

第四章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29

第一节 概述29

第二节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0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33

第四节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36

第五节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三位一体社会保险制度38

第五章 宏观调控体制改革40

第一节 概述40

第二节 计划投资体制改革41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43

第四节 税务体制改革45

第五节 金融体制改革47

第六节 物价体制改革50

第六章 市场体系建设52

第一节 消费品市场53

第二节 生产要素市场56

第三节 产权交易市场和房地产市场65

第十三篇 政治体制改革68

综述68

第一章 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9

第一节 市人大常委会的建立与发展69

第二节 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立70

第三节 地方立法权实施71

第四节 监督方式改革及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72

第二章 坚持与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3

第一节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的恢复与发展73

第二节 民主党派武汉市委会的恢复、建立与发展74

第三节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5

第三章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77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77

第二节 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79

第四章 城乡基层民主制度改革82

第一节 村民自治82

第二节 居民自治83

第五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84

第一节 干部分类管理体制改革84

第二节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86

第三节 干部退休制度改革88

第十四篇 对外开放90

第一章 对外开放历程及成效90

第一节 对外开放历程90

第二节 对外开放成效91

第二章 武汉口岸92

第一节 口岸开放92

第二节 口岸管理与建设93

第三节 口岸业务95

第三章 对外经贸体制改革97

第一节 概述97

第二节 对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98

第三节 外贸企业改革100

第四章 利用外资102

第一节 概述102

第二节 投资环境建设104

第三节 招商引资107

第四节 实际利用外资112

第五章 对外贸易120

第一节 概述120

第二节 外贸战略结构调整121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122

第六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135

第一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136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138

第七章 对外经贸机构1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47

第二节 外贸服务机构、学会、协会、学校、网站150

第十五篇 区域经济协作154

第一章 内联协作154

第一节 招商引资154

第二节 引进内资目标管理155

第三节 企业协作156

第四节 武汉经贸洽谈会157

第二章 经济技术协作组织158

第一节 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158

第二节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159

第三节 中南经济技术协作区159

第四节 武汉经济协作区162

第三章 内资内联企业及外地驻汉办事机构164

第一节 内资内联企业164

第二节 外地驻汉办事机构166

第四章 对口支援困难地区及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166

第一节 对口支援、帮扶167

第二节 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169

第十六篇 开发区与发展区174

综述174

第一章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75

第一节 概况175

第二节 历史沿革176

第三节 投资环境建设178

第四节 经济发展186

第五节 对外经济和贸易195

第六节 管理体制197

第二章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

第一节 投资环境建设200

第二节 产业发展202

第三节 管理机构207

第三章 阳逻经济开发区209

第一节 建设规划209

第二节 投资环境建设211

第三节 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212

第四节 管理机构214

第四章 吴家山台商投资区214

第一节 规划与园区建设215

第二节 投资环境建设217

第三节 招商引资221

第四节 产业发展227

第五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231

第五章 各区发展区232

第一节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浦科技园232

第二节 江汉经济发展区233

第三节 硚口经济发展区241

第四节 汉阳经济发展区243

第五节 武泰闸经济发展区246

第六节 青山经济发展区247

第七节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区248

第八节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253

第九节 滠口经济发展区257

第十节 汉南经济发展区260

第十七篇 计划管理262

综述262

第一章 管理机构263

第一节 市级计划机构263

第二节 区级计划机构264

第二章 计划管理体制264

第一节 计划单列和赋予武汉市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264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266

第三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72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272

第二节 五年计划274

第三节 年度计划和《经济白皮书》286

第四节 专项规划287

第五节 支援三峡工程建设291

第四章 重大重点项目建设292

第一节 项目的谋划和组织292

第二节 资金筹措和项目管理293

第三节 建设成效293

第五章 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295

第一节 目标管理295

第二节 证券、资金的调控和管理297

第三节 “农转非”与人口机械增长管理299

第六章 区级经济300

第一节 发展概况300

第二节 各区经济分述302

第十八篇 财政312

综述312

第一章 组织机构312

第一节 市级机构312

第二节 局属财政事业单位313

第三节 区(县)财政局314

第二章 财政预算管理314

第一节 预算收支概要314

第二节 预算体制318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321

第三章 国有企业财政财务管理322

第一节 国有工交企业财政财务管理改革322

第二节 国有商业企业收入分配制度323

第三节 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支出325

第四章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325

第一节 行政政法财政财务管理325

第二节 教科文事业财政财务管理326

第五章 农业财政财务管理329

第一节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330

第二节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331

第三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及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331

第四节 国有农垦、水产企业财务管理332

第六章 城市维护建设财政财务管理333

第一节 城市建设发展及财务管理333

第二节 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335

第七章 社会保障财政财务管理336

第一节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财务管理336

第二节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务管理337

第十九篇 税务340

第一章 机构沿革340

第一节 财税机构分设340

第二节 实行垂直管理340

第三节 国税、地税机构分设340

第二章 税收体制341

第一节 利改税341

第二节 涉外税制与出口退税342

第三节 税制改革344

第三章 税收种类344

第一节 增值税、营业税345

第二节 产品税、消费税346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347

第四节 集体企业所得税与国营企业所得税347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348

第六节 外国企业所得税与合资企业所得税349

第七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49

第八节 奖金税350

第九节 国营企业调节税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351

第十节 烧油特别税、建筑税351

第十一节 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352

第十二节 房产税与城市房地产税353

第十三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353

第十四节 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牌照税354

第十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354

第十六节 印花税、土地增值税355

第十七节 屠宰税、筵席税、牲畜交易税355

第十八节 基金356

第四章 税收收入256

第一节 武汉国家税收357

第二节 武汉地方税收360

第五章 税收征管362

第一节 征管法制体系362

第二节 征管模式367

第三节 征管信息化369

第四节 征管措施372

第二十篇 审计378

第一章 审计机关378

第一节 市审计局及其内设机构378

第二节 审计人员379

第二章 审计业务380

第一节 财政审计380

第二节 金融审计381

第三节 企业审计382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384

第五节 行政事业审计387

第六节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388

第七节 外资运用审计389

第八节 农业及资源环保审计391

第九节 经济责任审计392

第三章 内部审计指导393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机构393

第二节 内部审计指导管理393

第二十一篇 统计396

综述396

第一章 机构396

第一节 市级机构396

第二节 基层机构397

第二章 统计调查398

第一节 统计报表398

第二节 专项调查402

第三章 统计资料404

第一节 武汉统计年鉴404

第二节 专业统计资料404

第三节 统计专辑资料405

第四节 城市对比资料406

第五节 统计分析资料406

第四章 统计管理406

第一节 统计调查管理407

第二节 统计资料管理407

第三节 统计执法检查407

第四节 统计信息化建设408

第二十二篇 工商行政管理412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412

第一节 市级机构412

第二节 基层机构413

第二章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413

第一节 清理整顿公司414

第二节 调整经济结构414

第三节 支持企业改革改制414

第四节 鼓励帮助个体私营经济发展415

第五节 支持引进外资416

第三章 经济秩序维护417

第一节 计划经济秩序维护(1980—1984年)417

第二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秩序维护(1985—1992年)4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1993—2000年)418

第四章 商标监督管理419

第一节 企业商标注册419

第二节 商标印制监管420

第三节 打击商标侵权420

第五章 合同监督管理4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1

第二节 管理制度与法规培训421

第三节 合同监督与企业信用监管421

第六章 广告监督管理422

第一节 广告业发展概况422

第二节 规范广告发布秩序423

第七章 集贸市场监督管理423

第一节 集贸市场发展概况424

第二节 维护市场交易秩序425

第八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427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监督427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427

第二十三篇 物价管理430

综述430

第一章 价格管理机构431

第一节 市级机构431

第二节 区(县)机构432

第二章 价格管理法规、制度432

第一节 规范价格管理和价格执法行为432

第二节 规范行业价格管理和市场价格行为433

第三节 规范企业和商品价格行为433

第四节 价格听证会制度434

第三章 价格管理与改革434

第一节 概况434

第二节 农产品价格管理436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438

第四节 轻纺产品价格管理440

第五节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441

第六节 经营服务性价格管理442

第七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443

第八节 房地产价格管理444

第四章 价格监督检查445

第一节 价格检查445

第二节 价格监督与行业自律446

第五章 价格服务447

第一节 价格监测与信息服务447

第二节 价格事务447

第三节 产品成本调查448

第二十四篇 质量技术监督450

综述450

第一章 机构沿革45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451

第二节 市直属机构451

第三节 协会、学会452

第二章 质量管理453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453

第二节 创优质产品与质量管理奖454

第三节 学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454

第四节 推进名牌战略与质量认证455

第三章 质量监督455

第一节 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455

第二节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456

第三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457

第四节 质检机构建设与管理459

第四章 标准化459

第一节 企业标准化459

第二节 重要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460

第三节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460

第四节 农业标准化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61

第五章 计量监督管理462

第一节 计量标准考核与授权462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462

第三节 企业计量管理465

第四节 商品量计量管理466

第五节 计量认证与推行法定计量单位466

第六章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467

第一节 特种设备设计制造许可和产品监督检验467

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装修理改造与使用监督管理458

第三节 特种设备事故监督管理与专项整治458

第四节 特种设备检验单位与持证人员监督管理469

第七章 行政执法470

第一节 法规体系建设470

第二节 行政执法与队伍建设470

第八章 技术保障与教育培训471

第一节 产品质量检验471

第二节 计量技术471

第三节 标准化、信息与编码472

第四节 特种设备检验472

第五节 教育与培训473

第二十五篇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476

第一章 药品质量管理监督机构476

第一节 药品质量行政管理机构476

第二节 药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477

第三节 医疗器械技术监督机构479

第二章 药品质量管理480

第一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480

第二节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481

第三节 医院制剂管理481

第四节 新药审批与特殊药品管理481

第三章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482

第一节 产品质量与生产许可证管理482

第二节 标准建设与计量管理483

第三节 一次性医疗器械监管483

第四章 药品与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484

第一节 药品市场质量与进口药品检验484

第二节 国家药品标准研究与药品检验技术交流484

第三节 药检科研成果与新药开发485

第四节 医疗器械质量485

第五章 整顿医药市场和打击制假售假486

第一节 取缔假劣药品486

第二节 取缔非法药品市场487

第二十六篇 国有资产管理490

综述490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490

第一节 市级机构490

第二节 区级机构492

第二章 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及授权经营492

第一节 国有资产营运机构492

第二节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493

第三章 国有资产流动重组494

第一节 国有股权转让划转494

第二节 中小企业改制与国有资本有序退出496

第三节 产权交易496

第四章 国有资产监管497

第一节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评价497

第二节 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498

第三节 财务总监的招聘、录用及委派499

第四节 建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中方董事制度499

第五节 向国有大型企业委派领导人500

第六节 实施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500

第七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500

第八节 对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征收占用费501

第九节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501

第十节 清产核资501

第二十七篇 劳动与就业管理504

综述504

第一章 劳动就业管理机构505

第一节 武汉市劳动局505

第二节 武汉市社会保险管理局506

第三节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506

第二章 劳动力管理507

第一节 劳动力状况507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508

第三节 推行劳动合同制509

第四节 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509

第五节 外来劳动力管理511

第六节 境外就业512

第三章 下岗职工再就业513

第一节 再就业工程实施513

第二节 再就业服务中心514

第四章 劳动工资515

第一节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515

第二节 工资宏观管理516

第三节 工资调整与职工平均工资518

第四节 津(补)贴519

第五章 职业技能开发与劳动保护教育521

第一节 技工学校521

第二节 技术工人培训522

第三节 社会力量办学524

第四节 劳动保护教育524

第六章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526

第一节 劳动保障监察526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526

编审人员、编写人员名单5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