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吴地文化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吴地文化通史 上
  • 高燮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1769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29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793页
  • 主题词:吴文化-文化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吴地文化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 杨卫泽1

导论 高燮初1

第一编 吴地文化总论3

引言3

序二 茅家琦5

第一章 吴地文化的地域和环境——区域研究8

第一节 区域理论与吴地文化的区域结构10

第二节 吴地政治行政区域的历史演变25

第三节 吴地的自然地理区域34

第四节 吴地经济区域的形成和空间范围45

第五节 吴地文化区的演变56

第二章 吴地文化的创造者——居民70

第一节 吴地的古人类活动和原始居民72

第二节 吴地的移民81

第三节 吴地民风的嬗变98

第四节 吴地人才118

第三章 吴地文化的发展历程140

第一节 先吴时期:吴地文化的滥觞142

第二节 吴国时期:吴文化的形成161

第三节 六朝时期:吴地文化的飞跃174

第四节 唐宋元时期:吴地文化的繁荣193

第五节 明清时期:吴地文化的鼎盛205

第六节 民国时期:吴地文化的转型227

第七节 建国以来:吴地文化的现代化247

第四章 吴地文化外向交流264

第一节 吴地与越地的文化交流268

第二节 吴地与楚文化的交流275

第三节 吴地与中原文化的交流287

第四节 吴地与齐鲁文化的交流300

第五节 吴地与徽州文化的交流309

第六节 吴地与海派文化的交流326

第七节 吴地与海外文化的交流335

第五章 吴地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361

第一节 吴地文化的特点363

第二节 吴地文化的历史地位376

第三节 吴地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391

第六章 吴地文化研究历程401

第一节 吴文化起源研究的三个阶段401

第二节 吴文化起源问题的探讨404

第三节 吴文化其他问题的探讨411

第四节 吴国社会及发展阶段417

第五节 吴的疆域与城邑421

第二编 吴地名人实录427

引言427

第七章 吴文化开创时期(先吴~秦)430

第八章 吴文化发展时期(汉~宋元)440

第九章 吴文化繁荣时期(明~清)484

第十章 吴文化发展转型时期(1840~1949)575

第十一章 吴文化发展新时期(1949~迄今)635

第三编 吴地物质文化733

引言733

第十二章 稻作735

第一节 远古时代的吴地稻作736

第二节 历代吴人在稻作农艺上的文化创造739

第三节 稻麦两熟制和杂粮种植745

第四节 走向近现代化的吴地稻作751

第十三章 渔业757

第一节 夏商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地渔业757

第二节 隋唐宋时期的吴地渔业760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的吴地渔业764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吴地渔业769

第五节 吴地渔民的风俗与信仰772

第十四章 蚕桑777

第一节 古代吴地蚕桑业的发展777

第二节 植棉业兴起后吴地蚕桑业的兴衰781

第三节 兴办蚕业教育,用近代科学改进蚕业787

第四节 简述几项吴地蚕桑技术和蚕业习俗793

第十五章 茶、竹798

第一节 茶的起源与发展799

第二节 茶文化发展及其传播803

第三节 竹与竹文化811

第十六章 园林816

第一节 吴地园林兴盛的文化基础816

第二节 吴地园林的演变和发展824

第十七章 水利844

第一节 原始水田的灌排水利845

第二节 太湖平原的塘浦圩田846

第三节 山丘高地的蓄水陂塘850

第四节 挡潮蓄淡的海塘工程852

第五节 水运发达的江南运河855

第六节 众多的水利家和水利著作858

第十八章 舟桥864

第一节 舟船文化865

第二节 桥文化876

第十九章 陶瓷885

第一节 汉代吴地陶瓷886

第二节 六朝时期的吴地青瓷889

第三节 唐代吴地青瓷891

第四节 明清以来吴地紫砂陶艺893

第二十章 建筑910

第一节 吴地建筑溯源911

第二节 吴地建筑艺术特征912

第三节 吴地建筑技术特征916

第二十一章 冶炼920

第一节 吴国青铜器铸造与地方特色920

第二节 吴地冶金业的持续发展931

第一节 苏绣941

第二十二章 工艺941

第二节 吴地漆艺948

第三节 扬州玉器954

第四节 无锡惠山泥人958

第二十三章 商业964

第一节 吴地商业的发生与发展历程964

第二节 吴地商业发展的特色979

第三节 吴地商业的发展对社会、思想产生的影响984

第二十四章 金融989

第一节 典当990

第二节 钱庄994

第三节 银行1002

第二十五章 乡镇1012

第一节 古代的吴地市镇1013

第二节 近现代的吴地市镇1018

第三节 1949年后的吴地乡镇1022

第二十六章 城市1026

第一节 古代的吴地城市1027

第二节 近现代的吴地城市1032

第三节 1949年后的吴地城市1037

第四编 吴地精神文化1043

引言1043

第二十七章 教育1046

第一节 古代吴地教育1047

第二节 近代吴地教育1058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吴地教育1064

第二十八章 学术流派1067

第一节 东周孙子兵家学派1068

第二节 东晋南朝葛洪、陶弘景道家学派1072

第三节 北宋苏州范仲淹理学开山学派1075

第四节 明末无锡东林学派1077

第五节 清代苏州(吴)学派1079

第六节 清代常州(阳湖)学派1082

第二十九章 宗教1085

第一节 佛教1086

第二节 道教1094

第三节 伊斯兰教1100

第四节 天主教1103

第五节 基督教1106

第三十章 戏曲1110

第一节 昆剧1110

第二节 锡剧1113

第三节 苏剧1115

第四节 沪剧1116

第五节 越剧1117

第六节 其他剧种1119

第七节 评弹1122

第八节 音乐112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吴地文学1127

第三十一章 文学1127

第二节 唐宋吴地文学1130

第三节 元明清吴地文学1134

第四节 现、当代吴地文学1138

第五节 吴地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141

第六节 吴地文学的发展轨迹1146

第三十二章 绘画、书法1150

第一节 六朝的绘画1152

第二节 唐至元的绘画1155

第三节 明代的绘画1158

第四节 晚明至清的绘画1162

第五节 近现代绘画1165

第六节 晋至元书法1171

第七节 明代书法1173

第八节 清至近现代书法1176

第三十三章 图书、出版1179

第一节 古代图书与出版业1180

第二节 近代图书与出版业1189

第三节 现代图书与出版业1196

第三十四章 考古、文博1202

第一节 先吴时期1202

第二节 创立时期1208

第三节 发展时期1212

第四节 繁荣时期1217

第五节 转型时期1221

第六节 新时期1222

第三十五章 报刊、影视1224

第一节 上海的报刊1225

第二节 上海的电影1233

第三节 苏、锡、常的报纸1239

第四节 苏、锡、常的杂志1247

第五节 苏、锡、常的广播1251

第六节 苏、锡、常的影视1253

第七节 苏、锡的通讯社1255

第五编 吴地民俗文化1259

引言1259

第三十六章 饮食1262

第一节 吴地民间的日常饮食1264

第二节 吴地的节令、礼仪食俗1267

第三节 吴地的美食名菜1273

第四节 酒茶烟1276

第三十七章 服饰1282

第一节 服装1283

第二节 发式、巾帽及妆饰1290

第三节 仪表、美容及佩饰1298

第三十八章 居住1303

第一节 民居样式与类型1303

第二节 民居建造习俗1308

第三节 民居格局、设施与功用1316

第四节 迁居进宅1321

第五节 民居信仰与禁忌1323

第三十九章 行旅1327

第一节 行旅民俗的萌发与发展1327

第二节 出行的习俗1328

第三节 行旅途中的习俗1334

第四节 行旅的抵达与回归1337

第五节 行旅新风尚1338

第四十章 人生礼仪1339

第一节 孕育诞生习俗1340

第二节 成年礼俗1345

第三节 婚嫁礼仪1347

第四节 生日寿诞1351

第五节 丧葬习俗1352

第六节 社交礼仪1357

第四十一章 社群1359

第一节 血缘群体1360

第二节 地缘群体1365

第三节 会馆公所1369

第四节 行会群体1372

第五节 黑帮及盗匪1377

第六节 道会门组织1379

第四十二章 岁时节令1385

第一节 岁时节令习俗的历史发展1386

第二节 岁时节令习俗的特点1389

第三节 岁时节令习俗的主要形式1391

第四十三章 吴语俚言1405

第一节 吴语1406

第二节 惯用语1414

第三节 歇后语1421

第四节 俗语1427

第五节 谚语1432

第四十四章 吴歌1441

第一节 六朝时期的吴声歌曲1441

第二节 明代兴起的时调小曲和山歌1445

第三节 “五四”歌谣运动及其影响1448

第四节 建国后吴歌采风和研究活动1451

第四十五章 游艺与体育1456

第一节 先秦时期——吴地游艺的初始1457

第二节 汉至南朝时期——吴地游艺的奠基1459

第三节 隋唐至明清时期——吴地游艺的成熟1465

第四节 近代——外来游艺的浸入1471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与游艺的新发展1475

第四十六章 民间信仰1477

第一节 日月星辰信仰1478

第二节 龙王土地信仰1481

第三节 稻鱼蚕丝信仰1485

第四节 生育繁衍信仰1488

第五节 诸神吉祥信仰1492

第四十七章 庙会1497

第一节 古代:民众生活的一部分1498

第二节 近代:在争议中改良1501

第三节 现代:走向衰落又复兴1506

第四十八章 陋习与狎邪1509

第一节 贩毒与吸毒1509

第二节 赌博1513

第三节 娼妓1519

第四节 缠足1525

附编一 民族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江苏吴文化公园的调查与思考1527

附编二 吴文化公园大事记1540

附编三 吴学研究所研究活动和成果1601

附编四 参考文献书目1622

附编五 《吴地文化通史》撰写作者一览1627

后记16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