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退化山地的生态恢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退化山地的生态恢复
  • 袁正科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81960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山地-土地退化-生态恢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退化山地的生态恢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的意义与发展1

第一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的意义1

一 山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1

二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5

三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可作为生态学理论的最终判决性试验7

第二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9

一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的内涵9

二 现代生态恢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0

第三节 中国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的历史变化18

一 历史实践与周期变化规律18

二 历史上山地生态恢复的科学与技术发展22

第2章 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3

第一节 山地生态系统的概念23

一 山地概念的内涵与外涵23

二 山地生态与系统的内涵26

三 山地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26

第二节 山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与作用27

一 山地生态系统的山地环境因子27

二 山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作用33

第三节 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34

一 山地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34

二 山地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特征35

三 山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征37

四 山地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特征38

五 山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9

第四节 山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与分布格局39

一 山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39

二 山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46

第五节 山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52

一 山地生态系统制造有机物和贮存能量功能53

二 山地生态系统营养贮存与养分循环功能56

三 山地生态系统固碳放氧功能57

四 山地生态系统维护利用生物多样性功能58

五 山地生态系统动物传播繁殖体与生物防治功能62

六 山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与调节河川径流功能63

七 山地生态系统保持水土与土壤改良功能65

八 山地生态系统净化空气与优化生态环境功能67

九 山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71

十 山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感受与休闲游憩功能72

十一 山地生态系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物维护功能73

十二 山地生态系统生产产品功能74

第3章 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76

第一节 山地生态退化类型76

一 山地植被退化类型77

二 山地土地(土壤)退化类型82

三 山地景观退化类型87

第二节 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及过程模式89

一 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90

二 山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模式92

第三节 山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与表达95

第四节 山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退化特征97

一 结构与外貌的退化特点97

二 生物群落组成与丰富度的变化特点99

三 系统的营养结构退化特点102

四 非生物环境因子结构的退化特点103

第五节 山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特征108

一 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生物生产量的变化特点108

二 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物质流的变化特点109

三 山地退化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变化特点111

四 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物种流的变化特点113

第六节 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化117

第4章 山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118

第一节 山地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结构的脆弱性118

一 山地地质地貌结构的脆弱性119

二 山地土壤结构的脆弱性123

三 山地气候因子组成结构的脆弱性125

第二节 山地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组成结构的脆弱性129

一 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129

二 山地次生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131

三 山地生态系统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的限制131

四 山地人工生态系统分布面积大132

第三节 山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干扰132

一 地壳表层活动的干扰133

二 异常气象因子的干扰136

三 林(草)火的干扰140

四 病虫害的干扰141

第四节 山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人为干扰142

一 乱砍滥伐与过量采伐森林的干扰143

二 过度放牧的干扰144

三 毁林(草)开荒与陡坡垦殖的干扰145

四 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干扰146

五 乱采滥挖的干扰147

六 不合理开发景观资源和超环境容量旅游活动的干扰148

七 外来物种和生物入侵的干扰150

八 山地建筑工程活动的干扰151

第5章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的原理与方法155

第一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的原理155

一 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155

二 生态系统进化与演替理论157

三 干扰生态理论158

四 关键种理论159

五 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土地适宜性原理160

六 协同效应与整体功能最优原理160

七 生态经济学原理160

八 生态系统管理原理161

第二节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诊断、规划与分区161

一 明确恢复对象与确定系统边界161

二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诊断分析162

三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规划165

第三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的途径168

一 以动力因素为基础的恢复途径168

二 以技术因素为基础的恢复途径170

第四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方法与成效评价174

一 封山育林方法174

二 围拦封育方法175

三 拟生造林方法176

四 水土保持方法182

五 生态工程方法183

六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成效评价184

第6章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理论与方法的应用188

第一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中的树(草)种选择188

一 树(草)种选择的原财188

二 树种的耐受性特性选择190

三 树种对局域综合生态条件的适应性选择194

四 树(草)种的功能性特性选择196

五 树(草)种综合特征评价与选择207

第二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模式分类与选择214

一 山地生态恢复模式分类214

二 三种属性模式的关系与应用219

三 几种典型生境的山地恢复模式219

第三节 防护林林分结构模式特征与选择236

一 林分结构模式的结构特征236

二 不同林分结构模式生产力及高产结构241

三 模式中林地土壤抗蚀抗冲能力与评价……?255

四 模式中植被亚系统持水能力与评价255

五 模式中林地土壤的蓄水能力与评价258

六 模式生产力与防护能力之间的关系260

七 不同功能林分结构模式的判别技术263

第四节 天然次生林生长发育特征与恢复模式272

一 次生林优势种群间相关与梯度分析272

二 次生林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276

三 中亚热带次生林类型与演替模式283

四 中亚热带山地次生林恢复模式289

第五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经营模式的空间配置292

一 山地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与生态功能经营区配置293

二 山地生态功能经营类型分类及经营类型配置297

第六节 退化山地生态恢复系统结构的调控与优化299

第七节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与植被类型布局301

一 山地退耕还林区立地条件分类与植被类型布局302

二 山地人工林造林区立地条件分类与植被类型布局309

第八节 山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系统组分间的相关关系317

一 山地生态恢复的效益观测设施与观测方法318

二 森林植物群落截获水分规律及其模型325

三 混农林业模式及作物覆盖与水土流失的关系334

四 两个地类植被恢复中的水土流失过程338

五 山地日降水强度与林地水土流失的关系339

参考文献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