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锡球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780707462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许学夷-诗歌-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雍容典雅”的诗学追求与晚明儒家诗学的文化特质1
一 从“中和”哲学观到“雍容典雅”的诗学追求1
二 中国古代诗学中艺术理想的两个层面:从风骨论到意境论10
三 晚明儒学复兴语境与中国诗学思想的融合20
第二章 许学夷生平、交游、思想与诗学活动34
一 许学夷生平、交游与诗学活动概况34
二 许学夷的思想与诗学价值取向40
三 许学夷的诗歌、诗学成就与接受现状43
第三章 许学夷诗学思想总论48
一 诗歌双重本体论:情兴与诗体48
二 正变兼得的发展论:主体、理势与时代52
三 接受批评论:既论其“要”、亦得其“偏”其“详”58
第四章 许学夷“诗体”论的文化整合特点64
一 许学夷论“诗体”的特征:文化与审美二重因素共生64
二 许学夷诗体论所体现的发展论意识与整合文化的意图72
三 许学夷文化整合方法论与诗歌终极理想形态74
第五章 许学夷的元批评与儒家诗学审美化进程80
一 “好远兼爱,通方广恕”的元批评与儒家诗歌批评的现实化80
二 “诗道”走向美学:许学夷对历代诗学思想评判的核心理念85
三 许学夷对诗论家素质的见解:“及乎规矩”与“变化从心”的结合89
四 “识见议论”,“代日益精”:许学夷对儒家诗学价值取向的修正与完善92
第六章 许学夷“破三关”的诗学价值与“正变”之辨的理论意义101
一 “破三关”的理论内涵与诗史意义101
二 “正变”与许学夷的“正变”之辨110
三 许学夷“破三关”和“正变”之辨与诗歌发展观念的初步确立117
第七章 从“感物吟志”说到“情兴”论129
一 “感物吟志”说生成的文化语境及其基本内涵129
二 “情兴论”的诗学蕴涵和理论特征131
三 “情兴论”在诗歌批评中的意义136
四 “情兴论”的发展与诗歌演变139
第八章 许学夷对初唐诗歌中唐诗精神的审视143
一 初唐诗歌“才力”与“气象风格”所显示的唐诗格调特征145
二 初唐五七言律诗的“造诣”与唐诗精神中的“化境”149
三 初唐诗歌“气象风格始备”与盛唐之音153
第九章 从“兴趣”到“意兴”:盛唐诗歌向纵深发展的审美方向159
一 许学夷论盛唐诗歌的“兴趣”及其基本特征159
二 许学夷论盛唐诗歌由“主兴不主意”到“意兴极远”164
三 从“兴趣”到“意兴”:两种盛唐精神的文学渊源171
四 许学夷对盛唐“兴趣”诗歌认识的理论局限性174
第十章 盛唐诗歌的“入神”与“入圣”187
一 “入神”与“入圣”的诗学内涵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表现特征178
二 李杜诗歌“变而入神”的主体条件180
三 李杜诗歌之“变”的表现形式及其诗性特质184
四 李杜诗歌“变而入神”的诗体特征188
五 李杜诗歌“变而入神”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分析191
第十一章 “诗史”之辨:“述情切事”与“悉合诗体”196
一 “诗史”之说与诗评的价值取向196
二 “述情切事”与“诗史”之作的唐诗精神197
三 “悉合诗体”与“诗史”之作的唐诗话语特质202
四 “诗史”之辨的理论与批评意义205
第十二章 “诗到钱、刘,气骨顿衰”与唐诗在中唐的转折207
一 “才力既薄”与“风气复散”207
二 钱、刘诸子“才力既薄”与中唐面目209
三 “风气复散”与中唐诗歌“气骨顿衰”212
四 钱、刘“气骨顿衰”与唐诗“正变”214
五 “元和其派各出”与唐诗“大变”216
第十三章 许学夷对宋人“以才学为诗”二重性的认识220
一 诗歌“源流正变”论与宋诗之“变”220
二 对“以才学为诗”之“美”的辨析222
三 对“以才学为诗”之“恶”的分析227
四 许学夷论宋诗二重品格的诗学意义229
主要参考书目和文献目录232
后记237
热门推荐
- 737720.html
- 1047666.html
- 1386074.html
- 275949.html
- 1455532.html
- 687567.html
- 2797769.html
- 2241580.html
- 1018614.html
- 1684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5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6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0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7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9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