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理学概论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管理学概论 第3版
  • 邵冲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2579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管理学-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管理学概论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管理学基础1

1.1为什么需要组织1

1.1.1组织的概念和特征1

1.1.2组织的形成与作用2

1.1.3组织的绩效4

1.2为什么需要管理4

1.2.1管理的产生4

1.2.2管理的性质5

1.2.3管理的范围6

1.2.4管理的作用7

1.3谁是管理者8

1.3.1管理者的类型8

1.3.2管理的任务9

1.3.3管理的绩效10

1.4管理者做什么11

1.4.1管理职能分析11

1.5.2管理角色分析12

第2章 管理思想19

2.1管理思想的发展为什么缓慢19

2.1.1管理思想发展缓慢的原因20

2.1.2科学管理的先驱者20

2.1.3建立管理理论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22

2.2管理理论的创立22

2.1.2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23

2.2.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24

2.2.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26

2.2.4巴纳德的协作社会系统理论27

2.3管理理论的发展29

2.3.1行为学派29

2.3.2定量学派30

2.3.3过程学派30

2.3.4系统学派31

2.3.5权变学派32

2.4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33

2.4.1组织与环境33

2.4.2全球化和管理35

2.4.3业务流程再造35

2.4.4全面质量管理35

2.4.5多元文化与管理36

第3章 组织与环境41

3.1组织环境的性质41

3.2组织的任务环境42

3.2.1消费者42

3.2.2竞争者43

3.2.3供应商43

3.2.4分销商44

3.2.5监管者44

3.3组织的一般环境45

3.3.1政治环境45

3.3.2经济环境45

3.3.3社会环境46

3.3.4技术环境47

3.4组织与环境的关系47

3.4.1环境对组织的影响47

3.4.2组织对环境的反应49

3.5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51

3.5.1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51

3.5.2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52

3.5.3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53

3.5.4管理道德观54

3.5.5道德行为的改善55

第4章 目标61

4.1计划工作的性质和过程61

4.1.1计划工作的性质61

4.1.2计划工作的过程62

4.2组织的宗旨和使命64

4.2.1什么是组织的宗旨和使命64

4.2.2如何陈述组织的使命64

4.2.3如何确定组织的使命65

4.3目标的基本原理66

4.3.1目标的作用66

4.3.2目标的焦点67

4.3.3目标的多样性68

4.3.4目标网络69

4.4目标设立与目标管理70

4.4.1传统的目标设立过程70

4.4.2什么是目标管理71

4.4.3目标管理的过程71

4.4.4目标管理的特点72

4.4.5对目标管理的评价73

4.5平衡计分卡75

4.5.1为什么需要平衡计分卡75

4.5.2平衡计分卡的构成76

4.5.3平衡积分卡管理过程78

4.5.4平衡计分卡的价值79

第5章 计划83

5.1计划的必要性83

5.2计划的前提条件84

5.2.1什么是预测85

5.2.2经济预测85

5.2.3销售预测86

5.3计划的期限87

5.3.1如何确定计划的期限87

5.3.2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87

5.3.3滚动计划88

5.4战略计划88

5.4.1战略的性质与层次88

5.4.2公司战略90

5.4.3SWOT分析与公司战略选择91

5.4.4事业战略92

5.4.5职能战略94

5.5持续性计划94

5.5.1持续性计划的性质95

5.5.2持续性计划的类型95

5.5.3持续性计划的运用97

5.6一次性计划97

5.6.1一次性计划的性质97

5.6.2一次性计划的类型98

5.6.3计划的灵活性99

5.6.4备用计划99

第6章 决策104

6.1决策过程104

6.1.1决策过程的基本阶段105

6.1.2决策的合理性107

6.2组织决策109

6.2.1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109

6.2.2计划工作的格雷沙姆定律110

6.3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方法111

6.3.1决策模式的一般形式111

6.3.2支付矩阵112

6.3.3决策树113

6.3.4效用理论115

6.4集体决策116

6.4.1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117

6.4.2集体决策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17

6.4.3提高集体决策质量的方针118

6.5决策与创造力119

6.5.1组织成员的个人创造力119

6.5.2组织的创造性环境120

6.5.3激发创造力的技术122

第7章 组织结构128

7.1组织工作的性质和过程128

7.1.1组织工作的性质129

7.1.2组织工作的过程129

7.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30

7.2.1正式组织130

7.2.2非正式组织131

7.3职务设计132

7.3.1职务广度和深度132

7.3.2职务专业化132

7.3.3职务轮换、职务扩大化和职务丰富化134

7.4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134

7.4.1管理幅度的起因135

7.4.2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135

7.4.3扁平结构与陡峭结构137

7.4.4组织结构的扁平化138

7.5部门划分139

7.5.1部门划分的方法139

7.5.2职能结构的特点140

7.5.3分部结构的特点141

7.5.4部门划分方法的选择142

7.6项目结构和矩阵结构143

7.6.1项目结构144

7.6.2矩阵结构144

7.6.3组织设计的新形式146

第8章 组织关系150

8.1职权150

8.1.1职权的性质151

8.1.2职权的来源152

8.2职权的类型153

8.2.1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性质153

8.2.2指挥系统154

8.2.3参谋人员及其职权156

8.3分权/集权158

8.3.1分权/集权的性质158

8.3.2分权/集权程度的判断基础158

8.3.3分权/集权的影响因素159

8.3.4分权与集权的平衡161

8.4授权162

8.4.1授权的性质162

8.4.2授权的原则162

8.4.3授权的艺术163

8.4.4授权的步骤164

8.5协调与配合165

8.5.1协调与配合的性质165

8.5.2协调与配合的方法167

8.5.3协调与配合方法的选择169

第9章 管理人员的任用173

9.1任用工作的性质173

9.2管理职务研究174

9.2.1管理职务分析174

9.1.2管理职务设计175

9.2.3管理职务评价175

9.3管理人员的配备176

9.3.1管理人员的需要分析177

9.3.2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素质要求177

9.3.3管理人员的招聘180

9.3.4管理人员的选拔181

9.3.5彼得原理183

9.3.6卢桑斯的研究184

9.4管理人员的评价184

9.4.1传统的品质评价法185

9.4.2目标评价法185

9.4.3孔茨建议的评价法185

9.4.4全方位评价法186

9.4.5评价的目的和用途186

9.5管理人员的培养187

9.5.1管理人员的培养过程187

9.5.2管理人员的在职培养188

9.5.3管理人员的其他培养方法189

第10章 激励194

10.1个人行为的影响因素194

10.1.1认知194

10.1.2个人因素196

10.1.3工作群体196

10.1.4动机197

10.2人性假设理论197

10.2.1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198

10.2.2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198

10.2.3孔茨对人的本性的看法199

10.3激励的需要理论200

10.3.1需要层次论200

10.3.2双因素理论202

10.3.3激励需要理论204

10.4激励的认知过程理论205

10.4.1期望理论205

10.4.2公平理论206

10.4.3目标设定理论207

10.4.4强化理论208

10.5激励因素209

10.5.1金钱刺激209

10.5.2正强化210

10.5.3参与管理211

10.5.4职务丰富化212

第11章 领导216

11.1领导的性质与作用216

11.1.1领导的性质217

11.1.2领导的作用217

11.1.3领导的艺术218

11.2领导研究的品质理论219

11.2.1斯托格迪尔的研究219

11.2.2吉塞利的研究219

11.3领导研究的行为理论220

11.3.1以运用职权为基础的领导作风221

11.3.2利克特的管理方式221

11.3.3管理方格图理论222

11.4领导研究的情境理论224

11.4.1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224

11.4.2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225

11.4.3途径-目标理论228

11.5领导理论的新观点229

11.5.1个人魅力型领导理论229

11.5.2转换型领导理论230

11.6领导制度231

11.6.1领导制度的三种类型231

11.6.2委员会管理与个人管理的比较231

11.6.3厂长负责制232

11.6.4委员会233

第12章 沟通238

12.1信息沟通的性质和过程238

12.1.1信息沟通的性质与目的239

12.1.2信息沟通的过程239

12.2组织中的信息沟通242

12.2.1组织中的信息流向242

12.2.2组织中的信息沟通媒介244

12.2.3组织中的信息沟通渠道245

12.2.4组织中的信息沟通网络245

12.3信息沟通的障碍247

12.3.1与组织有关的沟通障碍248

12.3.2与个人有关的沟通障碍249

12.4改善信息沟通的途径250

12.4.1信息沟通检查250

12.4.2信息沟通的改善建议251

12.5指挥252

12.5.1指挥的性质253

12.5.2命令的发布方式253

第13章 控制基础258

13.1控制工作的性质258

13.2控制的过程259

13.2.1确定标准260

13.2.2衡量绩效260

13.2.3比较绩效与标准261

13.2.4采取纠正措施262

13.3控制的类型263

13.3.1预先控制263

13.3.2同步控制264

13.3.3事后控制265

13.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265

13.4.1开放系统的控制体系266

13.4.2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266

13.5控制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268

13.5.1控制的消极行为反应268

13.5.2抵制控制的原因270

13.5.3诱发对控制的积极行为271

13.6控制的策略273

第14章 控制技术278

14.1预算控制278

14.1.1预算的性质278

14.1.2预算的种类279

14.1.3预算工作中的危险倾向280

14.1.4预算编制方法281

14.2财务控制282

14.2.1资产负债表282

14.2.2损益表282

14.3审计控制283

14.3.1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283

14.3.2经营审计283

14.3.3管理审计284

14.4责任中心284

14.4.1责任中心的性质284

14.4.2责任中心的类型285

14.4.3费用中心的控制286

14.4.4利润中心的控制287

14.4.5投资中心的控制289

14.5程序控制290

14.5.1程序控制失灵的原因290

14.5.2改进程序控制的准则291

14.6信息控制291

14.6.1控制对信息的要求292

14.6.2管理信息系统292

14.6.3控制系统的设计准则293

第15章 内化控制298

15.1赋权298

15.1.1为什么要赋权298

15.1.2赋权的性质299

15.1.3赋权的原则299

15.2组织文化300

15.2.1组织文化的性质300

15.2.2组织文化的构成因素301

15.2.3组织文化的基本价值观302

15.2.4组织文化的类型304

15.3目标与自我管理305

15.3.1目标管理概念的提出306

15.3.2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306

15.3.3如何通过目标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307

15.4自我管理团队308

15.4.1什么是团队308

15.4.2自我管理团队308

15.5参与管理309

15.5.1什么是参与管理309

15.5.2参与管理如何影响组织效率310

15.5.3高度参与型组织311

15.5.4如何建立高度参与型组织312

词汇表316

热门推荐